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羅鳳儀
論文名稱: 新竹縣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導團組織運作與發展之探討
指導教授: 何秀珠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輔導團性別平等教育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
外文關鍵詞: advisory group,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dvisory group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新竹縣性平輔導團組織運作與發展概況,以及新竹縣國中小現場教師對於性平輔導團的需求與期待,藉此瞭解輔導團團務運作的現況與問題,以提供性平輔導團未來發展之參考。研究對象為參與新竹縣性平輔導團之輔導員6名、新竹縣國中小教師4名,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法,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新竹縣性平輔導團組織現況為聘任制度由推薦制逐漸走向甄選制;輔導員常面臨到課務、團務無法兼顧的兩難;輔導員之權利與義務未有明確規範。
    二、新竹縣性平輔導團輔導措施主要為到校輔導、返校增能服務、辦理寒暑假研習及建置課程與教學網站為主
    三、新竹縣教育人員對性平輔導團的需求與建議
    1. 到校服務應開放讓學校自主申請。
    2. 辦理研習應區分不同程度與內容。
    3. 備課平台建置內容要完善,並多加推廣。
    四、新竹縣性平輔導團的運作困境
    1. 減課排代非固定制度,各領域做法不同,輔導員權益未受保障。
    2. 輔導員招募困難。。
    3. 人員編制仍顯不足。
    4. 團務工作繁瑣,輔導員無法專注在教學研究。
    5. 輔導員專業成長遇到瓶頸。
    6. 輔導團的走向缺乏長遠目標。
    最後,本研究根據前述研究結論,針對新竹縣性平輔導團、教育行政單位以及後續研究,分別提出進一步建議。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are to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dvisory Group in Hsinchu County, and to explore and to understand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of team operatio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way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 The samples are members of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dvisory Group, and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drawn as follows:
    1. Members were from qualified teachers who were recommended by schools, and now the evaluation system are changing to a process of selection for qualified members. Members are having unclear criterion of team member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2. The advisory group provides field visiting, consultations, revis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network platform, and teachers workshop.
    3. There are suggestions for the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dvisory Group are provided by the teachers in Hsinchu County.
    (1). Schools can apply for the service of field visiting and consultations.
    (2). Teachers workshop should be provided with different topics to meet teachers' needs.
    (3). The content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should be establish multiple modes and topics, and be widely used.
    4.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advisory group.
    (1). The substitute issues are concerned.
    (2). The group are having difficulties in recruiting qualified members.
    (3). The group is chronically understaffed.
    (4). It's hard to balance a heavy workload. Group members cannot concentrate on advanced study.
    (5). Group members are having a dilemma in the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6). The advisory group needs long term core objectives.
    Last,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stud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o Hsinchu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dvisory Group,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7 第三節 待答問題…………………………………………………………………8 第四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之內涵……………………………………………………9 第二節 國教輔導團的發展………………………………………………………21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輔團的發展…………………………………………30 第四節 國民教育輔導團之相關研究………………………………………….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51 第一節 研究設計………………………………………………………………51 第二節 研究對象…………………………………………………………………54 第三節 研究工具………………………………………………………………57 第四節 資料蒐集…………………………………………………………………59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62 第六節 研究倫理……………………………………………………………6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67 第一節 新竹縣性平輔導團組織概況………………………………………67 第二節 新竹縣性平輔導團之輔導措施與運作現況…………………………83 第三節 新竹縣教育人員對性平輔導團的看法與需求…………………99 第四節 新竹縣性平輔導團運作之現況與困難…………………………114 第五節 對新竹縣性平輔導團運作的建議與期許……………………………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0 第一節 研究結論……………………………………………………………140 第二節 研究建議……………………………………………………………144 參考文獻…………………………………………………………………147 中文部分…………………………………………………………………………147 英文部分………………………………………………………………………153 附錄……………………………………………………………………155 附錄一 北部各縣市國教輔導團之實施計畫(要點)……………………155 附錄二 訪談大綱……………………………………………………………171 附錄三 研究說明書暨訪談錄音同意書………………………………………173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丁增銓(2007)。屏東縣教育人員對國教輔導團組織架構與組織效能知覺之研究:以數學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王淑奐 (2010)。論警察機關性別平等之實踐-女性刑事警察之職場經驗與女性主義省思(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世新大學,台北市。
    王國賓(2008)。澎湖縣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運作系統之研究─系統理論與組織再造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淑麗 (2004)。台北縣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方案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王聖元(2008)。高雄縣特殊教育輔導團運作及其輔導員壓力因應與專業知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行政院客委會(2010)。99年度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報告。台北市,行政院。
    江惠瑩 (2012)。花蓮縣特教輔導團之組織運作與發展現況(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朱榮芳(2006)。花蓮縣國教輔導團運作策略之探討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李文怡(2009)。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地方輔導團成員對中央輔導團變革促進者角色知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文富(2007)。夥伴協作課程治理機制之研究—中央-地方課程與教學輔導體系的實踐與重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原作者:Michael Quinn Patt)。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90)
    吳林輝(2008)。中央與地方教學輔導體系法制化及其配套措施。2010年5月7日取自http://140.120.83.236/document/3.doc
    吳春梅(2007)。彰化縣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輔導團組織及運作概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俊湖(1992)。我國輔導體系現況與建議。研習資訊。24卷(5),43-50。
    李昭瑢(2007)。高雄市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運作與輔導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政潔(200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性別平等意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台北市。
    李祖壽(1979)。教育視導與教育輔導(上)。臺北市:黎明。
    吳進村(2009)。彰化縣國小教師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實踐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嫣鳳(2010)。彰化縣幼稚教育輔導團輔導現況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正誼(2006)。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同性戀態度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林佩萱(2004)。教師平權意識影響其執行兩性平等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佳慧(2006)。高雄縣國小教師對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教學實踐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淑儀(2000)。國小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進修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範學院,台中市。
    洪久賢(2001)。兩性教育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有效教學策略。中等教育,52(3), 4-18。
    胡真萍(1999)。國小教師的性別角色態度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秦于絜(2007)。國民教育輔導團成員專業知能發展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淡江大學,臺北縣。
    涂郁敏(2006)。國語文領域輔導小組之運作與困境研究--以花蓮縣國小國民教育輔導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徐達海(2006)。桃園縣國民教育教學輔導團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詩婷 (2007)。客家族群性別制度之研究―以屏東縣竹田聚落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邱錦昌(1995)。教育視導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邱錦昌 (2002)。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台北市:元照。
    柯俊吉 (2011)。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房學嘉 (1996) 。客家源流探奧。臺北,武陵出版公司。
    唐有毅(2005)。花蓮縣深耕種子教師到校輔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 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
    高穎超 (2009)。性別服務送到校 : 陪伴縣市教育夥伴的初體驗。性別平等教育季刊,38-47。
    黃金池(2003)。高雄市教育人員知覺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變革策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冠鳳(2007)。臺北縣國小數學領域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運作與功能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曉菁(2010)。臺中縣市國民教育輔導團教師專業知能與知識分享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臺科技大學,臺中縣。
    黃馨瑤(2007)。高雄縣國中組藝術與人文領域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運作與推廣現況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馨慧、方念萱(2011)。教育、文化與媒體篇--具性別意識的教育文化媒體是建構性別平等社會的磐石。九十九年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年度研討會專題講座。教育部。
    張正鏡 (2010)。桃園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國教輔導團運作模式與組織效能之關係研究 -以數學輔導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曹戊杰(2004)。國小教師性別平等意識與性別平等教學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1996)。社會學(原作者:Smelser Neil J.)。台北市:桂冠圖書。
    陳向明(200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志明 (2003)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語科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陳其俊(2009)。連江縣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運作與功能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海鳴(2003)。管理概論-理論與台灣實證。臺北市:華泰。
    教育部(2003)。兩性平等教育。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性別平等教育法。2010年12月1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67
    教育部(2005)。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2010年12月10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36073
    教育部(2007)。性別平等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要議題(性別平等教育)。2008 年12 月10 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莊明貞(1997)。兩性教育問題的反思—兩性平等教室如何建構?教育研究,54,6-10。
    莊明貞(1998)。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與教育實踐。婦女與兩性研究,48,15-20。
    莊明貞(1999)。性別議題與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87-96。
    莊明貞、洪久賢(199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兩性教育」課程綱要之擬訂與發展。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委託專案。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台北:高等教育。
    莊明貞、何怡君、李明姿、莊雅嵐(2005)。重大議題能力指標重點義涵與教學示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委託專案。
    莊明貞 (2012)。課程改革/理念.趨勢與議題。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珏(1996)。兩性教育。測驗與輔導,135,2774-2776。
    張玨、莊明貞、蘇芊玲、戴寶蓮、吳金盛、劉淑娜、…、陳雪(1997)。台北市教師性別角色調查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張玨、王舒芸(1997)。兩性平等教育的挑戰與迷思。婦女與兩性通訊,43,5-7。
    張玨(1999)。性教育/兩性教育/性別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7,17-23。
    張淑珠(2008)。輔導員學習社群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彰化縣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輔導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臺中縣。
    陳雅玲(2011)。澎湖縣國小教師性別平等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教育大學,台南縣。
    陳凱筑(2003)。國小女性教師性別意識構成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張鈺珮(1998)。國中教師對兩性平等教育課程的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豐漳(2007)。臺北縣國民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輔導團組織運作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湯碧美(2008)。縣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專任輔導員之專業角色內涵與認同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游嘉萍(2008)。臺北縣鄉土語文領域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美惠、楊幸真、楊巧玲(2010)。性別教育。台北:華都文化。
    黃茂在、陳文典(2007)。教育人員的專業增能研習,研習資訊,24 卷 5 期。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黃政傑(1994)。兩性教育與課程設計。發表於「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
    黃湘君(2006)。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教育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雅苑(2010)。國小男性教師性別意識形塑經驗與教學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黃麗淑(2003)。國小三年級性別平等教育融入閩南語課程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楊茂壽(1988)。臺灣省縣市國民教育輔導團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學院,高雄市。
    廖英足(2004)。提升生活品質的家政教學與輔導團運作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文鳳(2004)。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輔導團組織與運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劉玉玲(2005)。組織行為。臺北市,新文京。
    劉玉琰(1986)。組織行為。臺北市:華泰。
    魯名凱 (2011)。南投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對國教輔導團提供服務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縣。
    潘志煌(1997)。師生教學互動中的性別差異-國小班級多重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院學院,新竹市。
    蔡孟宏(2004)。臺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運作與功能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劉倍君(2007)。小學教師的性別意識與校園人際互動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劉清揚(2006)。綜合活動輔導團專業功能之研究─以南部某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蔡端(2003)。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蔡瑞真(2006)。資訊融入國中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鄭潓妏 (2000)。女性教學者女性意識轉化及其教學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鄭鼎耀(2001)。國民小學英語教學輔導團功能與組織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小英語教學輔導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賴友梅(1998)。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賴榮飛(2006)。國民教育輔導團運作評鑑指標建構與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金城(2005)。臺北縣國民教育輔導團組織再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臥龍(1997)。從兩性平等教育的觀點探討教學互動歷程中的性別偏見。教育研究,54,37-43。
    謝臥龍(2002)。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台北:五南出版社。
    鍾 靜(2007)。從數學種子教師培育談三層級教學體系之建構。研習資訊,24卷(5),31-41。
    鍾 靜(2009)。論三層級教師領導者應有之知能與任務。研習資訊,26卷(3)。5-16。
    簡安茹(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簡明慧(2007)。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輔導員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蕭素芳(2007)。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團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佳華(2002)。性別刻板化態度與性別平等意識的關連(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魏惠娟(1998)。兩性平等教育的教材教法與情境策略。兩性平等教育季刊,3,39-48。
    羅香林(1933)。客家研究導論。台北:眾文圖書。
    蘇芊玲(2002)。中小學教師女性化之教育現狀及其與教改的互動關係。載於蘇芊玲: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167-196 頁)。台北市:女書。
    蘇芊玲(2004)。台灣性別教育的繼往與開來: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過程與內涵。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樹德大學。
    蘇靜美(2006)。台中縣國民小學行政支援策略、教師性別刻板印象與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顧燕翎(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
    二、 英文部分
    Banks, C. A. M.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e Education: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nks,J.A.(1994).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London:Allyn and Bacon.
    Gerson, J. M., & Peiss, K. (1985). Boundaries, negotiation, consciousness:
    Reconceptualizing gender relations. Social Problems, 32, 317-331.
    Grossman, H., & Grossman, S. H. (1994). Gender issues in education.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Kaplan, T. (1982).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collective action: The case of Barcelona, 1910-1918. Sings, 7, 545-566.
    Kiplinger (1997).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mathematics achieve -ment in
    the eighth grade: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Hawaii’s public schools.
    Unpublished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AC 9717602).
    Klein, S. S. (1985).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MD: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Kohlberg, L. (1966). A cognitive-development analysis of children’s concepts and
    attitudes. In E. Maccoby (Ed.), The development of sex differences. Stanford,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Mackinnon, C. (1987). Feminism unmodified: Discourses on life and law.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cCormick, T. M. (1994). Creating the nonsexist classroom.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adker, M., & Sadker, D. (1984). Year:Final report, promoting effectiveness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Washington,DC:Nati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