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淑芳
論文名稱: 《上博(七)‧凡物流形》研究
指導教授: 邴尚白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25
中文關鍵詞: 上博簡楚竹書凡物流形
外文關鍵詞: Jane, Chu Boon bamboo books, Farn Wuh Liou Shyng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近百年來,出土材料不斷的發掘,讓千百年來沉寂於地下的古代文獻得以面世,也讓我們有機會更深入的一窺先秦社會文化的堂奧。一九九四年春,上海博物館於香港古董市場買回一批竹簡,稱之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自二○○一年開始,至目前為止共出版了七冊,在第七冊中內容有:〈武王踐阼〉、〈鄭子家喪〉、〈君人者何必安哉〉、〈凡物流形〉及〈吳命〉等五篇,本文將以《凡物流形》為研究主題。《凡物流形》有甲、乙兩個本子,甲本共有三十枚簡,其中少數簡上下略有殘損,可據乙本補足,全篇共存八百四十六字;乙本存二十二枚簡,相較於甲本殘損情況較為嚴重,全篇共存六百字。本文內容共分成六章:第一章「導論」,說明研究的動機及目的、研究的材料與範疇、前人相關的論述及本文研究的方法與步驟。第二章「《凡物流形》的概述」,先介紹一些簡帛的基本概念,接著對本研究主題的形制體例、編聯、綴合、符號等作說明,最後將各家的編聯順序列表比較,並針對不同處提出討論後擇定本文採取的編聯順序,以做為後續研究的基礎。第三、四章「《凡物流形》考釋」,對《凡物流形》採逐簡討論的方式作說明,在撰述上,先列出原整理者的釋文,其次依照時間先後羅列各家討論重點,再來是對簡文的考釋並淺述個人管見,最後整理出新釋文。第五章「《凡物流形》綜論」,先對簡文的結構形式及內容思想作討論,再將本篇與《天問》作比較,最後對先秦古籍中寫作形式或思想內容與本篇相似者做概要說明,並述明本篇可能的派別歸屬。第六章「結論」,除對本文內容作概要回顧之外,還包含對於本文能力所未逮之處及未來展望等的說明。

    關鍵字:上博簡、楚竹書、凡物流形


    Abstract

    The past century, unearthed material constantly digging, let the silence in ancient underground litera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o launch, also let us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tter understand profundities of the pre-Qin society and culture. 1994 spring, Shanghai Museum Yu Hong Kong antique market buy back group bamboo slips, called Shanghai Museum Tibetan warring States Chu bamboo book under, since 2001 began, to currently weizhi total published has seven book, in seventh book in the content has: “Wuu Wang Jiann Tzuoh”, and “Jeng Tzyy Jia Sang, and “Jiun Ren Jee Her Bih An Tzai”, and “Farn Wuh Liou Shyng” and the “ Wu Ming” five article, this article will to Farn Wuh Liou Shyng shaped under for research theme. Farn Wuh Liou Shyng has two book a, b, of this total 30 simple, slightly damaged a few simple, may according to the make up, entire coexistence 846 words save 22 b Jane, compared to the damage is more serious, entire coexistence 600 words. This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a total of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indicating the motive and purpose of research,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material and the categories, the predecessor of expositions and research methods and steps of this article. Chapter Two " Farn Wuh Liou Shyng Overview", first introduce some basic concepts of silks, went on to form the theme of the present study style, editing, prefix, symbols such as a description, and finally the series order of the list, and makes discussions for different fixed compilation of this order, to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follow-up studies. Chapter Three and Four, " Farn Wuh Liou Shyng Study",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Farn Wuh Liou Shyng production line by way of explanation, on the write, religious doctrine of the original regulator listed first, follow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ronological list, discussions focused on, is again on the Jian Wen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personal view, finally put together the new religious doctrine. Chapter Five, " Farn Wuh Liou Shyng Overview", structure and content ideas for discussion on Tian Wenn, then this article, of the day ask for comparison, last on the pre-Qin ideology and this form of writing in ancient books or similar outline, stating the factions of this article may belong. Chapter Six "conclusion", other than to outlin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recalls, also included for this article is not caught by the ability and description of the Outlook for the future.

    Keywords: Jane, Chu Boon bamboo books, Farn Wuh Liou Shyng

    目 次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材料與範疇 9 第三節 相關論述與研究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4 第二章 《凡物流形》概述 28 第一節 《凡物流形》形制體例 28 一、書寫前的準備工作 29 二、篇題的命名、作者及書寫位置 29 三、文獻布局 33 四、簡文符號 35 第二節 《凡物流形》甲、乙本概述 39 一、甲本概述 39 二、乙本概述 43 第三節 《凡物流形》編聯探討 47 一、甲本的綴合 47 二、甲本的編聯 48 三、乙本的綴合 64 四、乙本的編聯 65 五、重新編聯的《凡物流形》簡文 66 第三章 《凡物流形》考釋(一) 74 第一節 篇名考 74 第二節 簡文考釋──簡1 85 第三節 簡文考釋──簡2 91 第四節 簡文考釋──簡3 97 第五節 簡文考釋──簡4 105 第六節 簡文考釋──簡5 117 第七節 簡文考釋──簡6、簡7 126 第八節 簡文考釋──簡8 140 第九節 簡文考釋──簡9 148 第十節 簡文考釋──簡10、11 154 第十一節 簡文考釋──簡11、簡12A、簡13B 165 第十二節 簡文考釋──簡14 168 第四章 《凡物流形》考釋(二) 175 第一節 簡文考釋──簡14、簡16 175 第二節 簡文考釋──簡16、簡26 182 第三節 簡文考釋──簡26、簡18、簡28 186 第四節 簡文考釋──簡28、簡15 194 第五節 簡文考釋──簡15、簡24 200 第六節 簡文考釋──簡24、簡25 205 第七節 簡文考釋──簡21、簡13A 210 第八節 簡文考釋──簡13A、簡12B、簡22 216 第九節 簡文考釋──簡22、簡23 221 第十節 簡文考釋──簡23、簡17 226 第十一節 簡文考釋──簡19、簡20 235 第十二節 簡文考釋──簡20、簡29 241 第十三節 簡文考釋──簡29、簡30 246 第五章 《凡物流形》綜論 252 第一節 《凡物流形》結構形式 252 第二節 《凡物流形》內容思想 262 第三節 《凡物流形》與《天問》比較 264 第四節 《凡物流形》餘論 268 第五節 結語 276 第六章 結論 278 第一節 本文研究成果 278 第二節 相關研究工作未來的展望 292 參考書目 293 一、 傳統文獻 293 二、 現代著作 298 三、 學位論文 307 四、 單篇論文 309 五、 網路資源 310 附錄一 320 附錄二 323

    參考書目

    一、傳統文獻(依《四庫全書總目》分類法編排)

    【經部】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儀禮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春秋公羊傳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春秋穀梁傳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孟子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孝經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爾雅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9年12月)
    漢‧劉熙撰、民國‧王雲五主編:《釋名》(長沙:商務印書館,1939年12月)
    漢‧桓寬撰、張敦仁考證:《鹽鐵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4月)
    漢‧揚雄撰、晉‧郭璞注、清‧戴震疏:《方言疏證》(臺北:臺灣中華,1974年2月,據戴氏遺書本校刊)
    漢‧王充著、明‧程榮校:《論衡》(臺北:臺灣中華,1977年,據明刻本校刊)
    漢‧董仲舒撰:《春秋繁露》(臺北:臺灣中華,1984年5月,據抱經堂本校刊)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民國‧魯實先補正:《説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3年7月,影印經韻樓藏版)
    魏‧張揖撰、清‧王念孫疏:《廣雅疏證》(臺北:臺灣中華,1982年10月,據宋刻本校刊)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爾雅注疏》(臺北:臺灣中華,1985年11月,據阮刻本校刊)
    晉‧杜預集解:《春秋經傳集解》(上海:上海古籍,1988年3月)
    梁‧顧野王撰:《玉篇》(臺北:臺灣中華,1982年10月,據小學彙函本校刊)
    梁‧顧野王撰:《宋本玉篇》(北京:中國書店,1983年9月,據張氏澤存堂本影印)
    宋‧朱熹集註、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詩集傳》(上海:中華書局,1958年7月)
    宋‧郭忠恕、夏竦著、李零、劉新光整理:《汗簡‧古文四聲韻》(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丁度等著:《集韻(附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
    宋‧朱熹撰、蘇勇校注:《周易本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9月)
    宋‧陳彭年等重修、民國‧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3月,澤存堂藏板)
    明‧楊慎撰、民國‧王雲五主編:《譚苑醍醐》(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6月)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臺北:臺灣中華,1977年,據自刻本校刊)
    清‧王念孫疏:《廣雅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王聘珍撰、王文錦點校:《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3月)
    清‧王引之:《經傳釋詞》(長沙:嶽麓書社出版,1984年1月)
    清‧孫星衍撰、陳抗、盛冬鈴點校:《尚書今古文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清‧洪亮吉撰、李解民點校:《春秋左傳詁》(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0月)
    清‧孫詒讓撰、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周禮正義》全十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12月)
    清‧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2月)
    清‧劉寶楠撰、高流水點校:《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8月)
    清‧《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一九五‧經部‧小學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影印臨嘯閣刻本)
    胡培翬著、王雲五主編:《儀禮正義》(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12月)
    李榮:《切韻音系》(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10月)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3月)
    邵榮芬:《切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年3月)
    唐作藩:《上古音手冊》(鎮江:江蘇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黃侃箋識、黃焯編次:《說文箋識四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4月)
    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11月)
    黃典誠:《《切韻》綜合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
    華學誠匯證;王智群、謝榮娥、王彩琴協編:《揚雄方言校釋匯證》(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9月)

    【史部】
    周‧左丘明撰、吳‧韋昭注:《國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12月)
    漢‧司馬遷撰、日本‧瀧川資言考證、水澤利忠校補:《史記會注考證附校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4月)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月)
    漢‧劉向集錄:《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
    漢‧班固撰、唐‧嚴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2月)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11月)
    顧實:《漢書藝文志講疏》(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年1月)
    張瞬徽:《漢書藝文志通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撰;李學勤審定:《逸周書集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
    徐元誥撰;王樹民、沈長雲點校:《國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6月)
    安平秋、張傳璽分史主編:《漢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1月)
    孫雍長分史主編:《隋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4年1月)
    羅家湘:《《逸周書》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
    繆文遠等譯注:《戰國策》(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月)
    諸祖耿編撰:《戰國策集注匯考:增補本》(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12月)

    【子部】
    周‧李耳撰、晉‧王弼注:《老子》(臺北:臺灣中華,1984年10月,據華亭張氏本校刊)
    周‧莊周撰、晉‧郭象注:《莊子》(臺北:臺灣中華,1984年10月,據明世德堂本校刊)
    周‧韓非撰、清‧顧實圻識誤:《韓非子》(臺北:臺灣中華,1987年1月,據吳氏影宋乾道本校刊)
    戰國‧韓非原著、張覺譯注:《韓非子全譯》(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11月)
    戰國‧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2001年)
    著撰人不詳、宋‧墨翟撰:《燕丹子‧墨子》:(臺北:臺灣中華,1987年1月,據平津館本校刊,據畢氏靈巖山館校本校刊)
    漢‧王充著、明‧程榮校:《論衡》(臺北:臺灣中華,1977年,據明刻本校刊)
    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陸德明釋文、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臺北:臺灣中華,1980年11月)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8月,上海涵芬樓影印中華學藝社借照日本帝室圖書寮京都東福寺東京岩崎氏靜嘉堂文庫藏宋刊本)
    清‧孫詒讓撰:《墨子閒詁》(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
    清‧王先慎:《韓非子集解》(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12月)
    清‧王先慎撰、鍾哲點校:《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12月)
    清‧王念孫撰:《讀書雜誌》全三冊(北京:中國書店,1985年3月)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8月)
    清‧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9月)
    清‧孫詒讓撰、孫啟治點校:《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4月)
    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5月)
    趙守正:《管子注譯》上下冊(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五卷、第六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
    石一参:《管子今詮》(北京:中國書店,1988年3月,據商務印書館版本影印)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老子逐字索引》(香港:商務印書館,1996年9月)
    鍾肇鵬、孫開泰、陳昇校釋:《管子簡釋》(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6月)
    何寧撰:《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0月)
    王力波譯注:《列子譯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黎祥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6月)
    黃懷信:《鶡冠子彙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0月)
    劉蔚華:《管仲與《管子》》(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10月)
    張固也:《《管子》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1月)
    陳鼓應:《管子四篇詮釋:稷下道家代表作解析》(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4月)
    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2006年8月)
    饒尚寬譯注:《老子》(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月)
    郭麗:《《管子》文獻學研究》(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李山譯注:《管子》(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3月)

    【集部】
    梁‧劉勰著、范文瀾註:《文心雕龍註》(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12月)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94年9月,新校胡刻宋本,標點索引本附考異)
    梁‧蕭統編、唐‧李善、呂延濟、劉良、張銑、呂向、李周翰註:《增補六臣註文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9月,古迂書院刊本)
    宋‧朱熹集注:《楚辭集注》(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10月)
    宋‧洪興祖撰、白化文、許德楠、李如鸞、方進點校:《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9月)
    游國恩主編、金開誠、董洪利、高路明補輯:《天問纂義》(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附詞語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12月)
    蔣天樞校釋:《楚辭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1月)
    黃靈庚:《楚辭異文辯證》(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
    林家驪譯注:《楚辭》(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10月)
    黃叔琳注;李詳補注;楊明照校注拾遺:《增訂文心雕龍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8月)
    屈原等著、黃壽祺、梅桐生譯注:《楚辭》(臺北:臺灣書房,2008年12月)

    二、現代著作(依作者姓氏筆畫編排)

    【二畫】
    丁原植:《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4年9月)

    【三畫】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6月)
    于省吾編撰:《甲骨文字釋林》(臺北:大通書局,1981年10月)
    上海古籍書店:《王國維遺書》(上海: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9月,據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影印)
    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全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
    上海大學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編:《上博館藏戰國楚竹書研究續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年7月)

    【四畫】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武威漢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年9月)
    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9月)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輯、李孝定編述:《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年10月)
    王力:《詩經韻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12月)
    王力:《同源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10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上海:中華書局,1984年8月)
    王宇信:《甲骨學通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6月)
    王輝:《古文字通假釋例》(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年4月)
    王貽梁、陳建敏選:《穆天子傳匯校集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94年4月)
    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後的講義》(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王宇信、楊升南主編:《甲骨學一百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
    王博:《簡帛思想文獻論集》(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5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釋文》(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王子今:《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証》(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六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王煥林:《里耶秦簡校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7年9月)
    王力主編、吉常宏等編:《古代漢語》一 ~ 四冊(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5月,校訂重排本)
    王國維原著、胡平生、馬月華校注:《簡牘檢署考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4月)

    【五畫】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古文字詁林(第一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玲璞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二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三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重印)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四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重印)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五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六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七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八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重印)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九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十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十一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李圃主編:《古文字詁林(第十二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
    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左民安:《細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10月)

    【六畫】
    朱芳圃:《甲骨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8月)
    朱德熙:《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9月)
    全廣鎮:《兩周金文通假字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10月)
    朱啟新:《文物與語文》(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7月)

    【七畫】
    李孝定、周法高、張日昇編著:《金文詁林附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1977年4月)
    李零:《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7月)
    余嘉錫:《古書通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7月)
    吳九龍:《銀雀山漢簡釋文》(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2月)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4月)
    李學勤:《走出疑古時代》(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年3月)
    李學勤:《失落的文明》(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12月)
    余嘉錫:《余嘉錫說文獻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
    李零:《中國方術考:修訂本》(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年8月)
    李天虹:《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
    沈頌金:《二十世紀簡帛學研究》(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8月)
    李守奎編著:《楚文字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5月)
    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李守奎、曲冰、孫偉龍編著:《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五)文字編》(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年12月)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修訂本)(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年1月)
    李銳等:《簡帛釋證與學術思想研究論集》(臺北:臺灣書房,2008年3月)
    李學勤:《古文獻叢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八畫】
    周法高主編;張日昇、徐芷儀、林潔明編纂:《金文詁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74年)
    周一謀、蕭佐桃主編:《馬王堆醫書考注》(天津:天津科學出版社,1988年7月)
    金景芳、呂紹綱:《周易全解》(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1年2月)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7月)
    周一謀等著:《馬王堆醫學文化》(上海:文匯出版社,1994年1月)
    岳南:《西漢亡魂:馬王堆漢墓發掘之謎》(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2月)
    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季旭昇:《說文新証》上下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
    邱德修:《上博楚簡〈容成氏〉注譯考證》(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
    周寶宏:《西周青銅重器銘文集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2月)
    宗福邦等編:《故訓匯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9月)
    季旭昇主編、陳霖慶、鄭玉姍、鄒濬智合撰:《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9年1月)

    【九畫】
    故宮博物院編、羅福頤主編:《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10月)
    俞樾等著:《古書疑義舉例五種》(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6月)
    故宮博物院編、羅福頤主編:《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
    胡厚宣主編:《甲骨文合集釋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8月)
    胡澱咸:《甲骨文金文釋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十畫】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濟南:齊魯書社,1979年6月)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增訂本)》(濟南:齊魯書社,1981年1月)
    高敏:《雲夢秦簡初探(增訂本)》(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7月)
    徐中舒主編、四川大學歷史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2月)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7月)
    高明:《古文字類編》(臺北:大通書局,1986年3月)
    高明註譯:《大戴禮記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5月)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0年9月)
    高明、葛英惠編著:《古陶文字徵》(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2月)
    徐復主編:《廣雅詁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7月)
    徐富昌:《睡虎地秦簡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5月)
    高明:《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6月)
    高亨纂著、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會典》(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7月)
    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徐中舒:《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1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
    高亨:《高亨著作集林》第一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高亨:《高亨著作集林》第四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高亨:《高亨著作集林》第七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高亨:《高亨著作集林》第八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高亨:《高亨著作集林》第九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2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十一畫】
    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馬王堆漢墓帛書(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3月)
    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一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82年9月)
    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3月)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9月)
    張頷編纂:《古幣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5月)
    陳士珂輯:《孔子家語疏証》(上海:上海書店,1987年1月,據商務印書館1940年版複印)
    張舜徽:《漢書藝文志通釋》(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
    陳漢平:《金文編訂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9月)
    張守中:《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2月)
    陳新雄:《重校增訂音略證補》(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0月)
    張雲昌、孟蓬生、謝志寧、孫悅春譯:《白話黃帝內經》(石家莊: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
    許進雄:《古文諧聲字根》(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9月)
    張世超、孫凌安、金國泰、馬如森:《金文形義通解》(京都:中文出版社,1996年3月)
    陳偉:《包山楚簡初探》(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8月)
    張守中:《包山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張光裕、滕壬生、黃錫全主編:《曾侯乙墓楚簡文字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1月)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臺北:台灣開明書局,1998年11月)
    連雲港市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編:《尹灣漢墓簡牘綜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2月)
    張守中、張小滄、郝建文撰集:《郭店楚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5月)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9月)
    郭沂:《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陳松長:《馬王堆簡帛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
    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第一屆簡牘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嘉義: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3年7月)
    郭店楚簡研究(國際)中心:《古墓新知—紀念郭店楚簡出土十周年論文專輯》(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
    陳錫勇:《郭店楚簡老子論證》(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9月)
    張顯成:《簡帛文獻論集》(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7月)
    陳斯鵬:《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
    張新俊、張勝波:《新蔡葛陵楚簡文字編》(成都:巴蜀書社,2008年8月)
    陳偉等著:《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9月)

    【十二畫】
    湖北省博物館編:《隨縣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雲夢睡虎地秦墓》編寫組:《雲夢睡虎地秦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9月)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7月)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全兩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黃錫全:《汗簡注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8月)
    傅舉有、陳松長:《馬王堆漢墓文物》(長沙:湖南出版社,1992年)
    曾憲通:《長沙楚帛書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2月)
    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研究文集—1992年馬王堆漢墓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選》(長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5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中文系編:《望山楚簡》(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6月)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何介鈞主編:《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第一卷)田野考古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曾憲通:《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湯餘惠主編:《戰國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1月)
    黃德寬主編:《古文字譜系疏証(全四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2月)
    黃德寬、何琳儀、徐在國:《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
    程燕:《望山楚簡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1月)

    【十三畫】
    楊樹達:《積微居金文說》(北京:中國科學院,1952年9月)
    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8月)
    楊向奎:《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5月)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葉舒憲:《詩經的文化闡釋—中國詩歌的發生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葉舒憲:《原型與跨文化闡釋》(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裘錫圭:《中國出土古文獻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葉國良、鄭吉雄、徐富昌編:《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9月)
    楊華:《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
    楊朝明:《出土文獻與儒家學術研究》(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

    【十四畫】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聞人軍譯註:《考工記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3月)
    廖名春:《新出楚簡試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5月)

    【十五畫】
    劉翔、陳抗、陳初生、董琨編著:《商周古文字讀本》(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年9月)
    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1月)
    鄧球柏:《帛書周易校釋》(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8月)
    鄧和:《中國文字結構選解》(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5月)
    蔡萬進:《尹灣漢墓簡牘論考》(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劉釗:《出土簡帛文字叢考》(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4年3月)
    劉樂賢:《馬王堆天文書考釋》(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5月)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劉釗:《古文字考釋叢稿》(長沙:岳麓出版社,2005年7月)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
    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劉釗、洪颺、張新俊編纂:《新甲骨文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

    【十六畫】
    駢宇騫:《銀雀山漢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7月)
    錢存訓:《書於竹帛:中國古代的文字紀錄》(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年7月)

    【十七畫】
    戴君仁:《中國文字構造論》(台北:世界書局,1979年10月)
    謝紀鋒編:《虛詞詁林》(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
    應裕康、王忠林、方俊吉:《訓詁學》(高雄:高雄文化,1993年5月)
    戴家祥主編、馬承源副主編、潘悠、王文耀、沃興華編纂:《金文大字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1月)

    【十九畫】
    羅福頤:《漢印文字徵》(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9月)
    羅振玉、王國維編著:《流沙墜簡》(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9月)

    【二十畫】
    饒宗頤、曾憲通:《雲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
    饒宗頤、曾憲通:《楚帛書》(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5年9月)
    嚴一萍:《甲骨學》上下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1月)
    饒宗頤、曾憲通:《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8月)
    饒宗頤:《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臺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博士論文】
    馮勝君:《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證研究》(吉林:吉林大學,2002年)
    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4年5月)
    程鵬萬:《簡牘帛書格式研究》(吉林:吉林大學,2006年)
    陳佩君:《先秦道家的心術與主術——以《老子》、《莊子》、《管子》四篇為核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哲學研究所,2008年6月)
    黃武智:《上博楚簡「禮記類」文獻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年2月)
    呂佩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六)》通假字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0年6月)

    【碩士論文】
    黃儒宣:《九店楚簡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93年6月)
    邴尚白師:《楚國卜筮祭禱簡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1999年)
    陳霖慶:《郭店性自命出暨上博性情論綜合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3年)
    鄭玉姍:《《上博(一).孔子詩論》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4年)
    巫夢虹:《《管子》四篇思想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4年1月)
    蔣莉:《楚秦漢簡標點符號初探》(成都:四川師範大學,2004年7月)
    鄒濬智:《《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5年)
    方連全:《郭店簡《太一生水》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6年1月)
    李松儒:《郭店楚墓竹簡字跡研究》(吉林:吉林大學,2006年8月)
    王瑜:《上博簡(二)《容成氏》研究》(西安:西北大學,2006年8月)
    鐘明:《《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研究概況及文字編》(吉林:吉林大學,2007年8月)
    牛新房:《《容成氏》研究》(廣州:華南師範大學,2007年11月)
    陳一綾:《郭店簡、上博簡引《書》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8年6月)
    李佩珊:《《上博五.三德》考釋及其相關問題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2008年7月)
    連德榮:《《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仲弓》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8年)
    許慜慧:《《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季庚子問於孔子》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8年)
    顏至君:《《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競建內之〉與〈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08年)
    史德新:《《鮑叔牙與隰朋之諫》的文獻學研究》(成都:四川大學,2008年3月)
    洪淑玲:《《上博六‧孔子見季桓子》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9年6月)
    李志慶:《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篇文字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9年)
    陳雅雯:《《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五)‧三德》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9年)
    倪薇淳:《《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競公瘧》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9年)
    張淑卿:《《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吳命》研究》(新竹: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2010年6月)
    張心怡:《《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凡物流形〉》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2010年6月)
    雷金方:《《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文字編》(安徽:安徽大學,2010年8月)
    黃蓓:《《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七)文字集釋評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0年10月)
    彭慧玉:《《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疑難字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專班,2011年1月)
    江秋貞:《《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武王踐阼》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2011年2月)

    四、單篇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安陽發掘報告》1 ~ 4期(1933年),頁59 ~ 130。
    湖南省博物館:〈長沙西晉南朝隋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9 年3期(1959年3月),83 ~ 84頁。
    湖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江陵天星觀1號楚墓〉,《考古學報》1982年第1期(1982年1月)
    黃震雲:〈論《天問》〉,《江蘇社會科學》1995年第4期(1995年),頁126 ~ 130。
    李誠:〈論《天問》問旨〉,《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總第100期(1995年7月),頁75 ~ 82。
    魏啟鵬:〈《太一生水》札記〉,《中國哲學史》2000年第1期(2000年),頁24 ~ 34。
    曹峰:〈《恒先》研究綜述—兼論《恒先》今後的研究方法〉,《中國哲學史》2008年第4期(2008年),頁63 ~ 75。
    陳全新:〈從《天問》看屈原的懷疑精神〉,《青海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2008年3月),頁127 ~ 132。
    許道勝:〈天星觀1號楚墓卜筮禱祠簡釋文校正〉,《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2卷第3期(2008年5月)
    李銳:〈道精、道一與道德、道說—試論理解《老子》之「道」的另一種角度〉,《人聞雜誌》2009年第五期(2009年)
    秦樺林:〈從楚簡《凡物流形》看《彖傳》的成書年代〉,《周易研究》2009年第5期,總第97期(2009年),頁26 ~ 31。
    王中江:〈《凡物流形》的宇宙觀、自然觀和政治哲學—圍繞“一”而展開的探究并兼及學派歸屬〉,《中國哲學》2009年第6期(2009年),頁48 ~ 58。
    季旭昇:〈從經學及文字學談談上博楚簡的真偽〉,《中國文字》新34期(2009年2月),頁13 ~ 26。
    陳麗桂:〈從出土簡帛文獻看戰國楚道家的道論及其相關問題——以帛書〈道原〉、〈太一生水〉與〈亙先〉為核心〉,《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29期(2006年9月),頁123 ~ 144。
    顧史考:〈上博簡〈凡物流形〉初探〉,《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評論》第38期(2009年10月),頁1 ~ 32。
    曾銘賢:〈〈凡物流形〉「 」字試釋—兼論甲篇第二十一號簡釋文相關問題〉,《有鳳初鳴年刊》2009年第五期(2009年10月),頁293 ~ 304。
    褚紅軒、孔穎:〈《上博七‧凡物流形》研究綜述〉,《黑龍江史志》總第234期(2010年)
    林忠軍:〈論上博簡《凡物流形》“豸”字的內涵及哲學意義〉,《哲學研究》2010年第5期(2010年),頁63 ~ 66。
    林清源:〈「 」、「 」考辯 — 釋「 」及其相關諸字〉,《漢學研究》第28卷第1期(2010年3月),頁1 ~ 34。
    李學勤:〈清華簡九篇綜述〉,《文物》,2010年第5期(2010年5月)
    湯漳平:〈《天問》與上博簡《凡物流形》之比較〉,《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2期(2010年12月),頁79 ~ 83。

    五、網路資源【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簡帛研究網,網址:http://www.jianbo.org】
    李銳:《凡物流形》釋文新編(稿),2009年1月2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13】
    李銳:《凡物流形》釋讀,2009年1月2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14】
    廖名春:《凡物流形》校讀零札(一),2009年1月2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15】
    廖名春:《凡物流形》校讀零札(二),2009年1月2日
    【網址: 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16】
    李銳:《凡物流形》釋讀(續),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18】
    李銳:《凡物流形》釋讀(再續),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19】
    王連成:《上博七‧凡物流形》中“道”字的識別,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20】
    曹峰:《凡物流形》中的“左右之情”,2009年1月4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22】
    王連成:《上博七‧凡物流形》中“每”與“緟”的識別與釋義,2009年1月5日。【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29】
    王連成:《上博七‧同物流形》:開篇釋義,2009年1月6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31】
    李銳:《凡物流形》釋讀札記(三續),2009年1月8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32】
    曹峰:《凡物流形》的“少徹”和“少成” ――“心不勝心”章疏證,2009年1月9日【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34】
    李銳:《凡物流形》釋讀再續(再訂版),2009年1月9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35】
    李銳:《凡物流形》甲乙本簡序再論,2009年1月9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36】
    王連成:《上博七‧戙(同)物流形》“道言篇”釋義,2009年1月3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44】
    王連成:《上博七‧戙(同)物流形》天地人篇釋義,2009年1月3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45】
    王連成:《上博七‧同物流形》“事鬼篇”釋義,2009年1月3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46】
    王連成:再證《戙物流形》中的“道”和“噵”非“一”非“鳴”,2009年1月31日。【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47】
    王中江:《凡物流形》編聯新見,2009年3月4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52】
    曹峰:從《老子》的“不見而名”說《凡物流形》的一處編聯,2009年3月9日。【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55】
    曹峰:從《逸周書‧周祝解》看《凡物流形》的思想結構,2009年3月9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57】
    曹峰:釋《凡物流形》中的“箸不與事”,2009年5月19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1982】
    曹峰:上博楚簡《凡物流形》“四成結”試解,2009年8月2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021】
    王中江:《凡物流形》的宇宙觀、自然觀和政治哲學 ──圍繞“一”而展開的探究並兼及學派歸屬,2009年10月23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044】
    曹峰:再論《凡物流形》的“少徹”與“訬成”,2010年1月1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080】
    曹峰:再論《凡物流形》的“箸不與事”,2010年1月1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081】
    陳燿森:《 (同)物流形》「 物」一辭的釋讀與釋名,2010年2月8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112】
    郭靜云:曹錦炎先生所命名為《凡物流形》之第一字絕非「凡」,又非「戙」,2010年2月13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116】
    郭靜云:上博七原名為《凡物流形》篇名考,2010年2月19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158】
    孫廣明:也說“凡物流形”之“凡”--兼與郭靜云教授商榷,2010年2月2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163】
    陳燿森:如何看待《挏物流形》的「聞之曰」,2010年3月2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167】
    郭靜云:再論《 物流形》的「 」字與篇名之意,2010年3月24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180】
    王連成:從《上博七‧同物流形》說“同”字,2010年3月3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184】
    陳燿森:《挏物流形》「挏、同」字說補白,2010年4月4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187】
    曹峰:上博楚簡《凡物流形》的文本結構與思想特徵,2010年4月10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200】
    王中江:《凡物流形》的“貴君”、“貴心”和“貴一” ,2010年4月2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210】
    郭靜云:《捴物流形》的「尸示」字以及陰陽、水火的關係,2010年4月26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215】
    王連成:《上博七‧同物流形》中的“鳴”和“道”探微 ,2010年5月14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223】
    陳燿森: 從《挏物流形》以說儒道早期同流,2010年10月1日
    【網址:http://www.jianbo.org/admin3/list.asp?id=2319】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
    董珊:戰國竹簡中可能讀為“說”的“尐”字,2008年5月2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422】
    上海古籍:《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出版,2008年12月28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75】
    沈培:略說《上博(七)》新見的「一」字,2008年12月31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2】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上博(七)‧凡物流形》重編釋文,2008年12月31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1】
    郭永秉:由《凡物流形》“廌”字寫法推測郭店《老子》甲組與“朘”相當之字應為“廌”字變體,2008年12月31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3】
    季旭昇:上博七芻議,2009年1月1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88】
    魏宜輝:論戰國楚系文字中“緐”字之省體,2009年1月1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2】
    蘇建洲:《上博七‧凡物流形》「一」、「逐」二字小考,2009年1月2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7】
    沈培:《上博(七)》殘字辨識兩則,2009年1月2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598】
    季旭昇:上博七芻議三:凡物流形,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3】
    沈培:《上博(七)》字詞補說二則,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5】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八,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06】
    劉剛:讀簡雜記‧上博七,2009年1月5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24】
    徐在國:談上博七《凡物流形》中的“詧”字,2009年1月6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31】
    鄔可晶:談《上博(七)‧凡物流形》甲乙本編聯及相關問題,2009年1月7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36】
    秦樺林:《凡物流形》第二十一簡試解,2009年1月9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2】
    陳志向:《凡物流形》韻讀,2009年1月10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5】
    孟蓬生:說《凡物流形》之“祭員”,2009年1月12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49】
    蘇建洲:釋《凡物流形》甲15「通於四海」,2009年1月14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3】
    楊澤生:《上博七》補說,2009年1月14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56】
    侯乃峰:上博(七)字詞雜記六則,2009年1月16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65】
    蘇建洲:試釋《凡物流行》甲 8「敬天之明」,2009年1月17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67】
    蘇建洲:《凡物流形》「問日」章試讀,2009年1月17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68】
    蘇建洲:釋《凡物流行》「一言而力不窮」,2009年1月20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74】
    劉雲:說《上博七‧凡物流形》中的“巽”字,2009年2月8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89】
    蘇建洲:《凡物流形》甲27「齊聲好色」試解,2009年2月10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90】
    楊澤生:上博簡《凡物流形》中的“一”字試解,2009年2月15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95】
    張崇禮:釋《凡物流形》的“端文書”,2009年3月15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24】
    張崇禮:釋《凡物流形》的“其夬奚適,孰知其疆”,2009年3月19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28】
    張崇禮:《凡物流形》新編釋文,2009年3月20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30】
    鄔可晶:《上博(七)‧凡物流形》補釋二則,2009月4月11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47】
    陳惠玲:《凡物流形》簡3「左右之請」考,2009年4月22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56】
    陳惠玲:「《凡物流形》簡3『左右之請』考」補釋,2009年4月22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757】
    顧史考:上博七〈凡物流形〉上半篇試探,2009年8月23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875】
    顧史考:上博七〈凡物流形〉下半篇試解,2009年8月24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876】
    淺野裕一:上博楚簡《凡物流形》之整體結構,2009年9月15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908】
    曹峰:從《逸周書‧周祝解》看《凡物流形》的思想結構,2009年3月9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084】
    郭靜云:上博七《?物流形》篇名考,2010年2月17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085】
    劉信芳:試說竹書《凡物流形》“俯而尋之”,2010年2月23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089】
    范麗梅:楚簡文字零釋,2010年7月21日
    【網址: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221】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news.php】
    劉洪濤: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竹書(四)》劄記,2006年11月8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57】
    單育辰:談戰國文字中的“鳧”,2007年5月30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72】
    邢文:新出楚簡與《周易》的背景關係研究法,2008年5月1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27】
    宋華強:釋上博簡中讀為“曰”的一個字,2008年6月10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39】
    孫偉龍、李守奎:上博簡標識符號五題,2008年10月14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84】
    宋華強:上博竹書《問》篇偶識,2008年10月21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886】
    羅小華:《凡勿流型》甲本選釋五則,2008年12月31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2】
    何有祖:《凡物流形》札記,2009年1月1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25】
    季旭昇:上博七芻議(二):凡物流形,2009年1月2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4】
    陳偉:讀《凡物流形》小札,2009年1月2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2】
    羅小華:《凡物流形》所載天象解釋,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42】
    凡國棟:也說《凡物流形》之“月之有軍(暈)”,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41】
    范常喜:《上博七‧凡物流形》短札一則,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40】
    宋華强:《上博(七)‧凡物流形》札記四則,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8】
    凡國棟:上博七《凡物流形》簡4“九囿出牧”試說,2009年1月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37】
    秦樺林:楚簡《凡物流形》中的“危”字,2009年1月4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0】
    凡國棟:上博七《凡物流形》劄記一則,2009年1月4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48】
    曹方向:關于《凡物流形》的“月之有輪”,2009年1月4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46】
    秦樺林:楚簡《凡物流形》札記二則,2009年1月4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44】
    范常喜:《上博七‧凡物流行》“令”字小議,2009年1月5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1】
    何有祖:《凡物流形》補釋一則,2009年1月5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2】
    凡國棟:上博七《凡物流形》簡25“天弌”試解,2009年1月5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3】
    宋華强:《上博(七)‧凡物流形》散札,2009年1月6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53】
    凡國棟:上博七《凡物流形》2號簡小識,2009年1月7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0】
    凡國棟:上博七校讀雜記,2009年1月8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1】
    熊立章:續釋“舂”及《上博七》中的幾個字,2009年1月9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2】
    劉信芳:《凡物流形》槱祭及相關問題,2009年1月1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68】
    禤健聰:上博(七)零劄三則,2009年1月14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0】
    高佑仁:釋《凡物流形》簡8之“通天之明奚得?”,2009年1月16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2】
    叢劍軒:也說《凡物流形》的所謂“敬天之明”,2009年1月17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5】
    單育辰:佔畢隨錄之九,2009年1月19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77】
    淺野裕一:《凡物流形》的結構,2009年1月2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1】
    淺野裕一:《凡物流形》的結構新解,2009年2月2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86】
    顧史考:上博七《凡物流形》簡序及韻讀小補,2009年2月2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94】
    楊澤生:說《凡物流形》從“少”的兩個字,2009年3月7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99】
    陳峻誌:《凡物流形》之“天咸”即“咸池”考,2009年3月14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02】
    劉紹剛:楚簡書法概論,2009年4月4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12】
    羅小華:釋賓,2009年4月11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16】
    凡國棟:上博七《凡物流行》甲7號簡從“付”之字小識,2009年4月21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32】
    單育辰:上博七《凡物流形》、《吳命》札記(修訂),2009年6月5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5】
    李松儒:《凡物流形》甲乙本字跡研究,2009年6月5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6】
    程少軒:試說戰國楚地出土文獻中歌月元部的一些音韻現象,2009年6月9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earch.php】
    巫雪如:楚簡考釋中的相關語法問題試探,2009年6月18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93】
    陳偉:《凡物流形》“五度”句試說,2009年6月19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94】
    宋華強:《凡物流形》“五音才人”試解,2009年6月20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98】
    宋華強:《凡物流形》甲本5—7號部分簡文釋讀,2009年6月23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02】
    宋華強:《凡物流形》“遠之步天”試解,2009年6月28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06】
    宋華強:《凡物流形》“之知四海”新說,2009年6月30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07】
    宋華強:《凡物流形》“上干於天,下蟠於淵”試解,2009年7月11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11】
    孫合肥:試說《上博七》“一”字,2009年7月18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16】
    宋華強:《凡物流形》零劄,2009年8月29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137】
    來國龍:《凡物流形》新研(稿),2010年6月7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63】
    蕭聖中:上博七《凡物流形》補釋五則,2010年6月7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62】
    夏含夷:重寫儒家經典:談談在中國古代寫本文化中抄寫的詮釋作用,2010年7月16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74】
    陳偉:試説簡牘文獻的年代梯次,2010年8月20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85】
    劉洪濤:上博竹簡釋讀札記,2010年11月1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62】
    林志鵬:楚帛書“豸”字小議,2010年12月10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62】
    陳冬冬:再論《凡物流形》篇中用作“俯”之字,2010年12月17日
    【網址: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262】

    【孔子2000,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more.asp】
    吳國源:《上博(七)凡物流形》零釋 ,2009年1月1日
    【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qhjb/fwlx5.htm】
    孫飛燕:讀《凡物流形》札記,2009年1月1日
    【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862】
    孫飛燕:讀《凡物流形》札記(二),2009年1月4日
    【網址: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388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