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惠婷 Hsieh, Hui-Ting. |
---|---|
論文名稱: |
全國美術展水彩類獲獎作品風格研究 (2011-2023) A Stylistic Analysis of Watercolor Works of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R.O.C. (2011-2023) |
指導教授: |
張晴文
Chang, Ching-Wen |
口試委員: |
黃銘祝
Huang, Ming-Jhu 余季音 Yu, Chi-Y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藝術學院 -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Arts Education for Teachers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2 |
中文關鍵詞: | 全國美術展 、水彩畫 、風格 、風格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R.O.C., watercolor painting, style, stylistic analysis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2011年至2023年間,全國美術展水彩類獲獎作品共39件為研究範圍,採用風格研究法,歸納獲獎作品風格類型,和過往台灣水彩的風格表現相互比較,分析其風格轉變並作詮釋風格轉變脈絡。
研究結果發現,全國美術展水彩獲獎作品可分為四種風格:精微寫實、意象化、圖像合成和非具象。意象化風格延續過往,圖像合成及非具象風格在台灣水彩的風格表現較少見。水彩技法使用上,筆觸用法改變,大渲染和水墨構圖消逝,水彩與其他媒材混合使用增多,構圖由單一視角轉向多視角,構圖版面呈現形式更多樣化。在題材方面,人物畫多了社會生活群像,風景畫反映當前台灣現況,表現內心情緒作品也增多。探究影響原因發現視覺文化和數位影像的發展影響了創作,創作者開始再現創作過程與材料,並轉變觀看視角,過往強調東西融合的創作理念逐漸式微。數位科技的進步同時也強化了創作者精微寫實的技術,影像處理技術的普及帶動了圖像合成風格的形成。多種材料與水彩的混用修正了水彩的缺點,拓展了創作可能性。評審在選評中不僅強調水彩媒材所擁有的獨特語彙,還重視多元風格、題材及個性化創新。視覺文化與數位影像的發展、技術及材料、評審的影響等三方面分析,彼此相輔相推動風格轉變。
本研究的價值在於填補了官辦美展水彩媒材研究的空白,從媒材角度出發,歸納了全國美術展水彩類獲獎作品的風格,並分析風格變化及其原因,提供未來水彩媒材研究者更多參考資料。在當代媒材日益多元混用的狀態下,本研究亦提出對全國美術展分類制度的省思。
This study focuses on 39 award-winning watercolor works from the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between 2011 and 2023, utilizing stylistic analysis to classify these works, comparing their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with previous trends in Taiwanese watercolor art, and examining the evolution of these styles in a historical and interpretive context.
The research identifies four predominant styles among the awarded works in the watercolor category: meticulous realism, conceptual imagery, pictorial synthesis, and abstraction. While the conceptual imagery style retains continuity with past practices, the pictorial synthesis and abstraction styles are less common within Taiwanese watercolor traditions. In terms of technique, there is a discernible transformation in brushwork, a decrease in large washes and ink-inspired compositions, and a rising tendency to incorporate mixed media, blending watercolor with other materials. Compositional approaches have shifted from single-perspective to multi-perspective frameworks, resulting in enhanced visual diversity. Regarding subject matter, portraiture increasingly depicts social group scenes, landscapes mirror contemporary Taiwanese realities, and works expressing personal introspection are more prevalent.The analysis identifies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progression of visual culture and digital imagery has reshaped creative methodologies, encouraging artists to reinterpret their processes and materials while adopting varied perspectives. The formerly prominent aesthetic of East-West fusion has gradually receded. Advances in digital technology have enhanced the precision achievable within meticulous realism, while the accessibility of image manipulation technologies has facilitated the rise of pictorial synthesi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media with watercolor has addressed certain limitations inherent to the medium, expanding creative possibilities. Additionally, jury criteria have underscored both the distinctive expressive capacity of watercolor and the importance of stylistic diversity, thematic variety, and personal innov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visual culture, digital media advancements, technical and material evolutions, and jury preferences collectively propels stylistic development.
This study fills a critical gap in scholarly research on watercolor as a medium within official art exhibitions. By categorizing the styles of award-winning watercolor works at the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this study offers an analysis of stylistic shifts and underlying factors, contribut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watercolor studies.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ly diverse and intermedia practices in contemporary art,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framework used by the National Art Exhibition.
一、中文資料
Barnet, Sylvan,劉泗翰譯,《藝術寫作:如何書寫藝術的簡明指南》,臺北:阿橋社文化,2022。
Bourdieu, Pierre,陳文宗譯,《馬內的象徵革命:藝術場域的誕生》,新北:群學出版,2023。
Danto, Arthur C.,林雅琪、鄭惠雯譯,《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臺北:麥田文化,2019。
Focillon, Henry,吳玉成譯,《造形的生命》,臺北:田園城市,2001。
Fry, Roger,沈語冰譯,《塞尚及其畫風的發展》,南寧:廣西美術,2016。
Giulio Carlo Argau、Maurizio Fagiolo,曾堉、葉劉天增譯,《藝術史學的基礎》,臺北:東大,1992。
Gombrich , Ernst Hans,雨云譯,《藝術的故事》,新北:聯經出版,2018。
Gombrich, Ernst Hans,范景中、楊思梁譯,《理想與偶像》,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
Gombrich, Ernst Hans,曾四凱、徐一維等譯,《木馬沉思錄》,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5。
Gombrich, Ernst Hans,楊思梁、徐一維、范景中譯,《秩序感》,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5。
Hegel, G. W. F.,朱光潛譯,《美學‧第一卷》,臺北:五南,2008。
Mayer, Ralph,貓頭鷹編譯小組譯,《藝術名詞與技法辭典》,台北:城邦文化,2002。
Reardon, Michael,陳秀玲譯,《畫出水彩之旅》,新北:大牌出版,2019。
Schapiro, Meyer,沈語冰、王玉冬譯,〈風格〉,載於范景中主編,《藝術的理論與哲學:風格、藝術家和社會》,南京:江蘇鳳凰美術,2016。
Schapiro, Meyer,沈語冰、何海譯,《現代藝術:19與20世紀》,南京:江蘇鳳凰美術,2015。
Sturken, Martia、Cartwright, Lisa,陳品秀、吳莉君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臺北:臉譜出版,2013。
Summers, David,〈海因里希‧沃夫林:藝術史基本概念新藝術的風格發展問題〉,收錄於Richard Shone, John-Paul Stonard編,《藝術史學的世界觀》,王聖智譯,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Wölfflin, Heinrich,曾雅雲譯,《藝術史的原則》,臺北:雄獅,2005。
Worringer, Wilhelm,魏雅婷譯,《藝術風格的心理學─抽象與移情》,臺北:揚智文化,1994。
Yardley, John,陳秀玲譯,《畫家之見──約翰‧雅德利的水彩觀》,新北:大牌出版,2018。
小林啓子,余明村譯,《優雅細緻的自然風景水彩課程》,新北:瑞昇文化,2018。
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1987。
王秀雄主編,《臺灣水彩經典》,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9。
王瓊麗,〈水性蠟彩的可能〉,收錄於《水彩的可能:桃園水彩藝術展2020》,桃園:桃園市文化局,2020,頁168-171。
朱介英,《標準水彩畫》,高雄:邯鄲,1980。
朱珮儀、謝東山,《台灣寫實主義美術1895-2005》,臺北:典藏藝術,2006。
江慕雲,〈柳暗花明─李薦宏的田園頌歌〉,《雄獅美術》,第104期,1979,頁118-126。
吳世全,〈捻彩融墨─馬白水水彩作品〉,《現代美術》,第27期,1989,頁47-48。
吳盈諄,《國立臺灣美術館「全國美術展」 展覽機制和美展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吳振岳,〈近十年來的全省美展──兼談其油畫部作品〉,《臺灣美術》,第27期,1995,頁37-52。
李焜培,〈「李澤藩回顧展」觀後感〉,《現代美術》,第31期,1990,頁33-36。
李焜培,《現代水彩畫法研究》,臺北:雄獅,1983。
林惺嶽,〈從「二二」年啟蒙到「八二」年挑戰─試探台灣水彩畫的過去、現在、未來〉,《雄獅美術》,第136期,1982,頁50-77。
林惺嶽,〈漫談水彩畫〉,《雄獅美術》,第42期,1974,頁57-59。
施淑萍,《台灣當代美術大系‧媒材篇:素描與水彩》,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
省展一甲子文獻史料蒐集整暨學術研討會工作小組編,《省展一甲子紀念專輯》,南投:臺灣省政府,2006。
陌塵,〈溫和明快的寫實路線:施並錫畫展觀後〉,《雄獅美術》,第105期,1979,頁148-150。
徐桂峰主編,《藝術大辭海》,臺北:華視出版社,1984。
翁梁源,〈水彩的可能─實驗心得〉,收錄於《水彩的可能:桃園水彩藝術展2018》,桃園:桃園市文化局,2018,頁118-123。
翁梁源,〈探討水彩的「可能」研究心法〉,收錄於《水彩的可能:桃園水彩藝術展2022》,桃園:桃園市文化局,2022,頁162-168。
馬白水口述、葉廣海筆錄,〈馬白水的彩墨人生〉,《雄獅美術》,第213期,1988,頁167。
高千惠,《第三翅膀:藝術觀念及其不滿》,臺北:典藏藝術,2004。
國立臺灣美術館,《100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1。
國立臺灣美術館,《101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2。
國立臺灣美術館,《102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3。
國立臺灣美術館,《103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4。
國立臺灣美術館,《104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5。
國立臺灣美術館,《105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6。
國立臺灣美術館,《106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7。
國立臺灣美術館,《107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8。
國立臺灣美術館,《108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19。
國立臺灣美術館,《109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0。
國立臺灣美術館,《110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
國立臺灣美術館,《111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
國立臺灣美術館,《112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
張青峰,〈現代繪畫的起源與現象〉,《美育》,第40、41期合刊本,1993,頁44-53。
曹筱玥,《從解嚴前後(1977~1997)的全省美展西畫部門得獎作品看省展風格的移轉與權力結構的互動關係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許美玲,〈台灣新意象水彩─吳承硯英式水彩〉,《華人前瞻研究》,第18期,2022,頁122-155。
郭明福,〈形式與技法-台灣高中學生水彩作品淺介〉,《美育》,第108期,1999,頁27-30。
郭明福,《水彩畫》,臺北:藝術圖書,1992。
陳秋瑾,《水彩材料與表現》,臺北:華泰,2003。
陳懷恩,〈為有源頭活水來─二十一世紀的水彩美學情境〉,收錄於《活水─2019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9。
陳譽仁,《生活與創作:臺灣美術展覽會的靜物畫與現代生活的成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黃進龍,《水彩畫》,臺北:三民書局,2002。
黃銘祝,〈水疊加+彩糾纏=量子水彩──水彩藝教育的意義〉,收錄於《流‧水‧席:活水─2023桃園國際水彩雙年展》,桃園:桃園市文化局,2023。
楊恩生,《水彩靜物技法研究》,臺北:藝風堂,1993。
楊恩生,《水彩藝術》,臺北:雄獅,1985。
楊恩生,《臺灣水彩歷史》,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16。
楊恩生主編,《臺灣水彩調查》,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2012。
廖新田,〈水彩「桃花園」〉,收錄於羅炤月、莊曉音主編,《活水桃園國際水彩大展》,桃園:桃園市政府文化局,2017。
廖新田,〈台灣水彩畫的傳統與變革 台澳水彩畫的現代對話〉,《藝術家》,第446期,2012,頁340-345。
廖新田,《台灣美術新思路─框架、批評、美學》,臺北:藝術家,2017。
劉佳琪,〈一張有故事的紙〉,收錄於《水彩的可能:桃園水彩藝術展2018》,桃園:桃園市文化局,2018,頁124-126。
劉其偉,〈第41屆水彩畫評審後記〉,收錄於《台灣全省美展文獻彙編》,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7。
劉其偉,《水彩畫法》,臺北:雄獅,1978。
劉其偉,《現代水彩講座》,臺北:藝術家,1980。
劉龍華,《台灣藝術家風華:藝術創作評述與作品解析精選輯》,臺中:劉龍華,2016。
蔡家丘,〈現代美術與展覽會〉,收錄於顏娟英、蔡家丘編《臺灣美術兩百年上:摩登時代》,臺北:春山,2022。
蕭瓊瑞,〈水與彩的對話─臺灣地區前輩美術家水彩作品析論〉,收錄於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編,《臺灣地區前輩美術家作品特展四,水彩畫、版畫、雕塑專輯》,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1996。
蕭瓊瑞,〈台灣水彩一世紀─水彩創作的成就與困境〉,《臺灣美術》,第49期,2002,頁4-19。
蕭瓊瑞,〈現代繪畫運動期間的省展風格(1959-1970)(上)〉,《臺灣美術》,第19期,1993,頁11-29。
蕭瓊瑞,〈現代繪畫運動期間的省展風格(1959-1970)(下)〉,《臺灣美術》,第20期,1993,頁70-81。
蕭瓊瑞,《水彩畫研究報告專輯》,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1999。
謝明錩、洪東標、楊恩生等編著,《水彩生活畫》,臺北:藝風堂,2006。
謝東山,〈台灣鄉土美術的質與量〉,收錄於林明賢主編,《鄉土‧現實‧歷史旁白:戰後七0年代台灣美術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灣美術館,2016。
簡忠威,《看示範‧學水彩:水彩畫法關鍵必學》,臺北:雄獅,2006。
簡忠威,《意境:簡忠威水彩藝術》,新北:大牌,2018。
羅青,〈繁華落盡見真純〉,收錄於《席德進紀念全集Ⅰ水彩畫》,臺中:席德進基金會,1993。
藝術家工具書編委會主編,《美術大辭典》,臺北:藝術家,1981。
二、外文資料
Gombrich, E. H. “Styl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 15 , New York: Macmillan, 1968.
三、影音資料
101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21,DVD-ROM。
102年全國美術展,臺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21,DVD-ROM。
四、網路資源
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美術】100學年度大學入學美術術科考試公佈試題,https://www.cape.edu.tw/%e3%80%90%e7%be%8e%e8%a1%93%e3%80%91100%e5%ad%b8%e5%b9%b4%e5%ba%a6%e5%a4%a7%e5%ad%b8%e5%85%a5%e5%ad%b8%e7%be%8e%e8%a1%93%e8%a1%93%e7%a7%91%e8%80%83%e8%a9%a6%e5%85%ac%e4%bd%88%e8%a9%a6%e9%a1%8c/,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4日。
大學術科考試委員會聯合會,美術術科考試說明,https://www.cape.edu.tw/arts/,瀏覽日期,2023年7月13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8年全國美術展」金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年7月16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0Hi-o1LLI,瀏覽日期:2023年11月4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8年全國美術展」評審實錄〉,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年8月5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UAKHoMOGa4,瀏覽日期:2024年5月3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8年全國美術展」銀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年7月17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JgSmxGEoY,瀏覽日期:2023年11月6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8年全國美術展」銅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9年7月17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Wf3vCpNc6g,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12年全國美術展」評審感言〉,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3年8月7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SxW6I6Bl1s,瀏覽日期:2023年11月1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4年全國美術展得獎者簡介 金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5年8月24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WH-Wz4Pm6E,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4年全國美術展得獎者簡介 銀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5年8月24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Q4MDLMokk,瀏覽日期:2024年7月21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4年全國美術展評審實錄〉,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6年10月6日,https://youtu.be/dRiPFkZZ8lU?si=3dPFVobd2iJ4fIyR,瀏覽日期:2024年4月28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6年全國美術展_ 銅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7年6月29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CznayO59Yk,瀏覽日期:2023年11月4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6年全國美術展_金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7年6月29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42YlnLm6G4,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7年全國美展評審實錄〉,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8年6月19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Blph7Vp92E,瀏覽日期:2024年5月19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7年全國美術展得獎者簡介 銀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8年6月13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wdjSbUXcs,瀏覽日期:2023年11月6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7年全國美術展得獎者簡介金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8年6月13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ZyUFujUi0,瀏覽日期:2023年11月4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09年全國美展評審實錄〉,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0年8月27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RITMt5dqU,瀏覽日期:2024年5月19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10年全國美術展-水彩類得獎者介紹〉,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1年7月23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A448pDii4,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11全國美術展- 金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2年8月8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ePNdQldRGQ,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11全國美術展- 評審講評〉,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2年8月10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7PrPc5ZGQ,瀏覽日期:2024年5月21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11年全國美術展- 銀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2年8月10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KN6xokG7rI,瀏覽日期:2023年11月6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11年全國美術展- 銅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2年8月8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1WpmtkHBvw,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112年全國美術展- 水彩類〉,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3年7月28日,https://youtu.be/goAo97YxVSA?si=DCuuNr3BkcJwxwtF,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2014全國美術展 金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4年9月24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O7vY3jLMuc,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2014全國美術展 評審實錄短片〉,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4年7月29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jaKsXlQHO8,瀏覽日期:2024年5月20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2014全國美術展 銀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4年8月1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m7pue2LM&t=352s,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2014全國美術展 銅牌獎〉,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4年8月1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vodZiOCgU,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20160629 105年全國美展評審實錄〉,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6年8月1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Pl1500ln0Q,瀏覽日期:2024年4月30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一〇九年全國美術展得獎者簡介-水彩類〉,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20年8月3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K_4XeGbgDk,瀏覽日期:2023年11月4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一0五年全國美術展金牌獎得獎者簡介〉,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6年8月4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yCNfT1J5Ts,瀏覽日期:2023年11月4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一0五年全國美術展銀牌獎得獎者簡介〉,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6年8月5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4CC0TukiA,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一0五年全國美術展銅牌獎得獎者簡介〉,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6年8月5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SqwR15nHc,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立台灣美術館。〈第一屆全國美術展水彩類得獎人及作品賞析〉,Youtube影片,上傳自國立台灣美術館,2011年9月2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8rzO6natoY,瀏覽日期:2023年11月5日。
國家發展委員會,〈105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SRDA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https://www-api.moda.gov.tw/File/Get/moda/zh-tw/OqwusQAJjgmEUcb,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3日。
國家發展委員會,〈110年國家數位發展研究報告〉,https://ws.ndc.gov.tw/001/book/109-Digital/index.html,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3日。
崔詠雪,〈藝術的軌跡-席德進的繪畫世界〉,國立台灣美術館藝文活動平台https://event.culture.tw/mocweb/reg/NTMOFA/Detail.init.ctr?actId=52444&request_locale=tw&useLanguage=tw,瀏覽日期:2024年7月13日。
許雅惠,〈在數位時代研究歷史〉,歷史學柑仔店,https://kamatiam.org/%E5%9C%A8%E6%95%B8%E4%BD%8D%E6%99%82%E4%BB%A3%E7%A0%94%E7%A9%B6%E6%AD%B7%E5%8F%B2/,瀏覽日期:2024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