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麗琴 Lee Li-Chin |
---|---|
論文名稱: |
國小兒童閩南語音韻覺識測驗之表現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cross Different Grades: |
指導教授: | 呂菁菁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6 |
中文關鍵詞: | 音韻覺識 、閩南語 、CV音節結構 、CVC音節結構 |
外文關鍵詞: | phonological awareness, Southern Fujian language, CV syllable structure, CVC syllable structure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一至六年級兒童閩南語CV及CVC音節結構同音偵測之音韻覺識測驗表現。研究對象為彰化縣某國小一至六年級男、女兒童427名;研究工具為自編閩南語音韻覺識測驗CV音節結構B(韻母同音)、C(聲母
同音)、D(聲母及韻母同音)、E(聲母及韻母不同音)四類型題目55題,及CVC音節結構a(主要元音同音)、b(聲母及韻尾同音)、c(聲母及主要元音同音)、d(韻尾同音)、e(聲母同音)、f(主要元音及韻尾同音)、g(聲母、主要元音及韻尾均不同音)、h(聲母、主要元音及韻尾均同音)八類型題目60題,共115題。
研究結果發現:
一、 CV類題目對於小學生來說比較簡單。中、高年級在分測驗與全測驗的表現
明顯優於低年級學生。
二、 CVC類題目除了h分測驗之外,小學生對於其餘題目得分表現都不佳。CVC
類全測驗中、高年級的表現優於低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的表現又優於中年
級學生。整體而言,中、高年級在此項測驗表現明顯優於低年級學生。
三、 在CV類測驗得分上,女生表現明顯優於男生;最後在全測驗的表現上,也
是如此。
四、一、二年級學生的閩南語音韻覺識測驗成績和本國語文、數學及生活成績
雖然是低相關,但都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中高年級學生的閩南語音韻覺識
測驗成績與本國語文、英語、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數學成績雖然是低
相關,但有顯著的正相關存在。
綜合以上所述,國小兒童閩南語音韻覺識測驗CV音節結構同音偵測
表現遠優於CVC的測驗表現;中高年級在CV及CVC音節結構同音偵測之
表現優於低年級;女生在CV的表現優於男生;閩南語音韻覺識測驗成績與
學習課程各科成績存在顯著正相關。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cross Different Grades:
An Inquiry into the Effect of Syllable Structures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cross different grades, it’s an inquiry into the effect of syllable structures. There were 427 students across different grades of an elementary in Zhanghua involved in the research. The tests for examining phonological awareness included 4 sections of CV syllable structures and 8 sections of CVCs.
The major findings included:
1. CV syllable structure tests are simple for the elementary students.
Regarding the performance in entire examination, the higher grades surpass the lower grades obviously.
2. CVC syllable structure tests are more difficult for the elementary students, besides the h sections. In CVC examination, the higher grade performance surpasses the lower grade.
3. The performance of female students in CV syllable structure tests
surpasses the male students obviously.
4. The phonological awareness examination result presents remarkable
correlation with the curriculum performance in elementary school across grades.
In a summary,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erform better in
CV syllable structure unison detection than in CVC. The higher grades surpass the lower grad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CV and CVC syllable structure unison detection.
參考文獻
王秀園(2007,1月25日)。學習語言的敏感期。國語日報,家庭版。
白麗茹、王立弟(2007)。語音意識—兒童早期閱讀發展的關鍵因素。山東外語
教學,V.117,11-14。
任萍、徐芬、張瑞平 (2006)。拼音學習對幼兒語音意識發展的影響。心理學報,
38(1),41-46。
任萍、徐芬、楊潔 (2005)。早期語言學習經歷對語音意是發展的影響。當代語言
學,7-4。358-363。
江文瑜、余伯泉、羅肇錦、張學謙(2001)論台灣拼音:國際性與主體性平衡型。
漢字拼音討論集109-126,
江政如(1999)。聲韻覺識與中文認字能力的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何大安(1996)。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
何文君(2001)。親子共讀對幼兒閱讀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政治大學,台北市。
呂佩菁(2004)。不同英語教學法下學前幼兒的聲韻覺識能力。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李俊仁(1999)。聲韻處理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關係。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正
大學,嘉義。
吳眉穎(2005)。臺閩語的音段錯誤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林慶勳(2001)。台灣閩南語概論。台北:心理。
柯娜雯(2003)。國小英語低成就學生中英文音韻處理與識字能力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柯華葳、李俊仁(1986)。國小低年級學生語音覺識能力與認字能力的發展--一個
縱貫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7 -1, 49-66。
孫麗瑛(2002)。國小學童英文聲韻覺識能力及認字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徐芬、董奇、楊潔、衛星(2004)。小學兒童漢語語音意識的發展。心理科學,
27(1),18-20。
張屏生(2000)。台灣閩南語部份次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差異。屏東:屏師院。
張振興(1989)。台灣閩南語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7)。台灣閩南語羅馬拼音方案使用手冊。台北:教育部。
陳貞妃(2003)。全語言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說話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曾志朗、洪蘭(1978)閱讀中文字--一些基本的實驗研究。科學月刊, 20, 45-49。
黃秀霜(1997)。兒童早期音韻覺識對其三年後中文認字能力關係之縱貫研究。
台南師院學報,30, 263-288.
黃秀霜(1999)。不同國語成就學生認字能力及與其他認知能力之關係。台南師院
學報,32, 27-59.
董忠司(1996)。台灣閩南語語音教材。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董忠司(2001)。台灣語語音入門。台北:遠流。
蔡韻晴(2001)。雙缺陷假說在中文閱讀障礙之檢驗:各亞型認知成分之比較。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鄭良偉(1987)。台語與國語字音對應規律的研究。台北:台灣學生。
鄭良偉(1987)。從國語看台語的發音。台北:台灣學生。
鄭良偉、謝淑娟(1982)。台灣福建話的語音結構及標音法。台北:台灣學生。
謝燕嬌(2003)。中文聲韻覺識測驗之發展及其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台東師範學院,台東市。
蘇姿云(2004)。童謠教學對幼兒聲韻覺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
科技大學,高雄。
Bradley, L.& , P. Bryant(1983). Categorizing Sounds and Learning to Read(J). Nature¸301:419-421.
Bentin, S.(1992).Phonological awareness, reading, and reading acquisition: A survey and appraisal current knowledge. In R, Frost& L.Katez(Eds)Orthography, phonology, Morphology, and Meaning. Amsterdam:Elsevier Sience Publishers B.V.
Cossu, G, Rossini,F., & Marshall, J. C.(1993).When reading is aquired, but phonemic awareness is not:A study of literacy in Down’s syndrome.Cognition, 46,
Gillon, G. T. (2004) Phonological Awareness: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M)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04.
Goswami, U., & Bryant, C.(1991). Phonological skill and learning to read. Hillsdale: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Inc.
Jorm, A. F., D. L.(1983).Phonological recording and reading objection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4, 103-147
Torgesen, J. K.& David, C.(1992),. Effects of two types of phonological on word learning in kindergarten children. Journal of Ecational Pschology , 84(3), 36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