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湯茹君
論文名稱: 運用電腦教學光碟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生英文字母學習成效之研究
A Study of Applying a Computer Aid Program to improve the performace of Learning Alphabets for English lower-achievement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 陳琬玫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英文字母教學補救教學電腦輔助教學低成就學生電腦教學光碟
外文關鍵詞: English Alphabet teaching, remedial teaching, lower-achievement students, computer-integrated instruction, a computer aid program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運用電腦教學光碟進行補救教學,對國小二年級英語科低成就學生在英文字母學習成效、英語學習態度及對補救教學的反應。
    受試學童是苗栗縣某一所小學24位二年級英語科低成就,且沒有在校外補習英語的低成就學生,經 s 型排列,分成實驗組和控制組各12人,分別進行電腦輔助教學及傳統教學。教學目標為對26個英文字母的辨識、認讀、排序、書寫及單字字首的辨認。研究資料包含「英文字母學習成就測驗」前測、後測一、後測二這三份複本測驗,及「英文字母補救教學回饋個別問卷」。
    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運用電腦教學光碟進行國小英文字母補救教學,對二年級英語科低成就學生的「英文字母學習成就測驗」的立即學習成效及保留學習成效的總分表現皆有顯著的影響。
    (二)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和傳統教學都可以提升低成就學生英文字母的學習成效,但運用電腦輔助教學比傳統教學更能夠維持學習成效的穩定性。
    (三)英文字母補救教學有其實施的必要性,而在教材方面應該與日常生活常見的事物相結合,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
    (四)低成就學生對運用電腦教學光碟進行補教教學有正面的評價。
    根據個別問卷及學生上課反應,使用電腦教學光碟作補救教學的實驗組學生比實施傳統教學的控制組學生在態度上比較正向積極,上課比較專心,班級秩序較良好。他們希望老師繼續使用電腦幫他們學習英文。
    最後,針對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進一步討論,並就英文字母教學、教學者、出版社、及學校行政單位提出建議,以供教學及行政之參考。並且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This study aims at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applying a Computer Aid Program to be the remedial teaching material on lower-achievement pupils about their English Alphabet achievement,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opinions about the remedial teaching.
    The subjec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a group of 24 second-grade students of a primary school in Miaoli County and they would not take any other English lessons outside school during this experiment. .These students were ranked from top to bottom according to their pretest scores before assigning them respectively to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each group’s students is 12.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a Computer-Program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employ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dia as remedial material. The experiment is meant to the recognition, ordering, and writing ability of 26 alphabets.
    With regard to students’ academic learning, three English Alphabet learning achievement alternate-form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feedbacks about the remedial teaching, the English Alphabet Remedial Teaching Feedback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both groups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are:
    1. Applying a Computer Aid Program to be the remedial teaching materia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econd-grade English lower-achievement students’ scores on the immediate post test and the delayed post test.
    2. Both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mputer-integrated group and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group had a higher score after the remedial teaching. However the computer-integrated group showed higher stability o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3.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the English Alphabet remedial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The alphabet teaching material should be involved in the daily life in order to ca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4. The lower-achievement students exhibited a more positive feedback about applying a Computer Aid Program to be a remedial teaching material.
    Data from th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shows that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exhibited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Computer-Programs are effective materials in English Alphabet remedial instruction in primary school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investigator further discussed on the topic of English Alphabet teaching, and made a few suggestions to the teachers, publishers, and the schools to the benefits of both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ve purpos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及假設 4 第四節 名詞界定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電腦與英語教學 7 第二節 英文字母教學 14 第三節 補救教學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29 第二節 研究場所與研究對象 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2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7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4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不同教學方法對英文字母補救教學學習效果之分析 45 第二節 不同教學組別在英文字母補救教學成效之差異 48 第三節 不同教學組別的英文字母補救教學回饋結果 5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2 第三節 研究建議 55 參考文獻 58 附錄 65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王立行 (1995)。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探討。電腦輔助教學,2,39-53。

    王曉璿 (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4(4),7-24。

    王文科 (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黃隆 (2003)。電腦補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銘銖 (2003)。多媒體運用於英語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碩士論文。中華博碩士論文,91NKNU0240029。

    石素錦 (2001)。談國小英語教學新趨勢。敦煌英語教學雜誌,29,8-11。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編 (1998)。教育改革總質詢報告書。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呂惠紅 (2005)。資訊融入國小四年級月相概念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朱延平 (1996)。多媒體在教育上的應用實驗。資訊與教育,55,9-14。

    朱則剛、張霄亭 (1998)。教學媒體。台北:五南。

    朱惠美 (2001)。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及評量指引,頁76-91。台北:教育部。

    杜正治 (2001)。補救教學的實施。載於李口 永 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

    杜榮珠、王美智 (1994)。電腦在教學上的應用:美國中小學電腦教學最新概況。
    資訊與教育,44,37-41。

    李口 永吟 (2001)。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

    李素慧 (1999)。國中英語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鐵雄 (1984)。電腦輔助教學之補救教學效果初探。英語教學,1,37-48。

    吳明隆 (1999)。教室電腦網路應用於「小班教學精神內涵」的研究。資訊與教育,71,33-39。
    吳國賢 (2000)。兒童英語發音教學:字母與數字之運用。載於戴維揚(主編),國民小學英語科教材教法(頁257-269)。台北:文鶴書局。

    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高等教育。

    吳季芬 (2005)。英語童書教學在國小英語科補救教學之效能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青芳 (2004)。電腦合作學習在國小英語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何秋華 (2000)。多媒體科技環境與兒童英語教學:即時互動式網路溝通系統之整合與應用。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琦瑜、林玉珮 (2007)。政府一國多制,家長自力救濟。天下雜誌2007天下親子專刊---教出英語力,64-69。

    何琦瑜 (2007)。學英文,怎麼學?。天下雜誌2007天下親子專刊---教出英語力,84-90。
    沈麗璧 (1999)。英文低成就學生教學內容之設計範例一。嘉南學報,25,296-308。
    沈易達 (2000)。科技多媒體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國小特殊教育,29,1-10。

    沈中偉 (2005)。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周中天 (1995)。電腦在輔助英語教學上的各種運用之道。中等教育,46(2),44-52。

    阮雪麗、方佩甄 (2005)。為孩子加油-補救教學。英文工廠,21,82-90。

    林玉惠 (1995)。學習策略訓練對英語科低成就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至誠 (1999)。網際網路時代的英語老師。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0(4),74-89。

    林至誠 (2000)。兒童英語發音教學:字母與數字之運用。載於戴維揚(主編),國民小學英語科教材教法(頁257-269)。台北:文鶴書局。

    林裕集 (2001)。適用於電腦教室之網路測驗系統:以國小英語科為例。臺中
    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芳菲 (2004)。英文童書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施玉惠、朱惠美 (1999)。國小英語課程之精神與特色。台灣教育,582,9-13。
    姜毓玟 (2004)。應用英語童書閱讀教學策略於英語補救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新逸、吳佩謹 (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
    媒體,59,63-73。

    高豫(1996)。迎接電腦遊戲時代,新新人類新新文化-電腦遊戲在兒童教育的新角色。新幼教元月號,4-8。

    教育部 (2003)。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教育部 (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英語)

    陳琬玫 (2001)。九年一貫國教新課程中國小英語的教學精神與原則探討。國教世紀,195,5-8。

    陳琬玫 (2003)。在九年一貫的理念下,如何遴聘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國教世紀,205,15-18。

    陳怡如 (1999)。網路輔助英語學習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姿青 (2002)。國小英語教學的困難與展望。師友,425,15-19。

    陳秋蘭、廖美玲 (2003)。英語教學中真實語料的使用。載於陳秋蘭、廖美玲(主編),嶄新而實用的英語教學--國中國小英語教學指引(頁183-201)。台北市:敦煌書局。

    陳錦芬 (2000)。電腦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上的應用與考量。北縣教育,30,77-91。

    陳姵吟 (2001)。電腦化教育的隱憂。師友,406,35-38。

    許銘津 (2001a)。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電腦輔助教學的發展史。取自
    http://ise.nhltc.edu.tw/mjhl/cai/cai-1.htm

    許繼德 (2002)。網路輔助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的國小學童在英語學習動機與成就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繼德 (2004)。e化教材在國小英語教學上的應用。Caves English Teaching。取自http://cet.cavesbooks.com.tw/htm/m0730200.htm
    許月貴 (2003)。九年一貫英語課程的字母與字彙教學。中等教育,54(6),18-37。

    張添洲 (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台北:五南。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 (2000)。國中英語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教育學刊,16,163-191。
    張新仁 (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85-106。

    張雅芳、彭惠絹 (2000)。電腦光碟教材應用於國中英語教學之個案研究。教育研究資訊,8(2),28-45。

    張國恩 (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

    張泰山 (1998)。電腦輔助教學面面觀。北縣國教輔導,6,5-11。

    張霄亭 (2006)。教學媒體的發展與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47,3-11。
    張瓊月 (2006)。探討網路多媒體對英語低成就國小學童學習英文字母之效能。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生玉 (1995)。 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補救教學相關問題之研究。台北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255。
    黃木蘭 (2000)。換個方式做做看-談補救教學的改進之道。師友,397,10-14。
    黃世火因 (2002)。多媒體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上的研究-雲林縣沿海偏遠地區小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敏貞 (2004)。CALL在國小英語初學者字母教學上之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漢龍 (2001)。英語結合資訊教學的必要性。師友,405,26-29。

    黃漢龍 (2001)。資訊教育環境下可行的補救教學措施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85,94-103。

    曾月紅 (2003)。兒童學習英文字母的過程:一個另類思考。英語教學。28(1):15-27。

    彭富源 (2001)。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研習資訊,18(3),40-48。

    溫明正 (2002)。我國國民小學教學軟體應用與相關措施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中華博碩士論文,90NTPTC576015。

    賈惠文 (2004)。同儕個別教學對國小英語低成就學生字母拼讀學習成就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美雪 (1993)。如何有效的使用教學媒體。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研習簡訊,158期,2版。
    廖曉青 (2006)。英語教學法。台北:五南。
    廖美玲 (2003)。第二語言發展理論與教學方法的沿革。載於陳秋蘭、廖美玲(主編),嶄新而實用的英語教學--國中國小英語教學指引(頁16-34)。台北市:敦煌書局。

    劉俊賢 (2005)。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英語成效之研究。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戴民泉 (2002)。遊戲式與練習式資訊融入學習對國小學生每與練習成效之比較。天主教輔仁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維揚、陳錦芬、劉美娥(2004)。台北市英語教學成效評鑑。台北市政府。

    謝承慶 (2006)。談國小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實務。教師之友,47(3),12-22。

    顏永進 (2002)。資訊科技融入語文學習領域。資訊與教育,88,47-55。

    蕭金慧 (2001)。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智障兒童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貳、英文部分
    Agnew, P.W., Kellerman A.S., & Meyer, J. M. (1996). Multimedia in the classroo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Allesi, S. M. & Trollip, S. R. (2001). Multimedia for Learning: Methods and Development. Needham Heights,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Chall, J. S. (1996). Learning to read: The great debate. (Rev. ed.) New York: McGraw-Hill.
    Chen, S. F.(陳淑芳)(1998). Bringing computers into the language classroom.
    東吳外語學報,13, 147-165。
    Chen, T. C.(陳姿青) (2007). Underachieving Students' Improvements in a Primary EFL Remedial Program. 明道通識論叢, 2 , 263-277。
    Chen, Y. C.(陳玉貞) (2006). A Study of Integrating Multimedia into English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EFL Elementary School Underachiever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Chen, Y. H. (2004).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 s’ percep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underachiever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Chen, Y. H. & Hsu, Y. K. (陳映秀&許月貴).(2005).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for underachievers. Grade 1-9 English Curriculum Conferenc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May 21, 2005.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九年一貫課程英語教學挑戰與對策研討會)
    Chen, Y. H. (1999). The prospects of interactive 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復興學報, 379-383。
    Diane Larsen-Freeman & Michael H. Long.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Longman.
    Duquette, L., & Renié, D. (1998). The evaluation of vocabulary acquisition when
    learning French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a multimedia environment.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11(1), 3-34.
    Fu, Y. H. (2002). The effect of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on
    fifth-grade Taiwanese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through
    read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Hsu, Y. Y. (1992). An examination of issues in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 and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CALL).南亞學報,12,35-48。
    Johnson, D. C.(1995). The reality of learner’ achievements with IT in the classroom. In D. Waston & D.Tinsley(Eds), Integ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 (pp.73-83).London : Chapman & Hall.
    Kitao, K. (1995). Internet resources for linguistics, language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ilc2.doshisha.ac.j/users/kkitao/online
    Liao, Y. (1999). Effect of hypermedia on students’ achievement: A meta analy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ultimedia and Hypermedia, 8(3), 255-277.
    Lo, J. Wang, H., & Yeh, S. (2003). Effects of confidence scores and remedial instruction on prepositions learning in adaptive hypermedia. Computer & Education, 42, 45-63.
    Mayer, R. E., & Moreno, R. (2000). Aids to computer-based multimedia learning.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12, 107-119.
    Mengel, S. A. & Adams, W. J. (1996). The Need for a Hypertext Instructional Design Method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39(3), 375-380.
    Pasty M. Lightbown & Nina Spada. (2002). 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d Ellis. (1997).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ong Kong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ickedanz, J. A. (1999). Much more than the ABCs: The early stages of reading and writing. Washington, DC: NAEYC.
    Shao, H. H.(1998). A study of English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rogram as a remedial teaching method of junior high school. A Master’s Thesis Submitted to Department of English, National Kao shuiung Normal University.
                     
    Taylor, R., P. (1980) . The Computer in the School: Tutor, Tool, Tute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pp.1-1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