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鍾青青
chung ching ching
論文名稱: 國小低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科書層級能力指標轉化之研究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lower grades Integrative-activities Learning Field textbook competence indicator transformation
指導教授: 詹惠雪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能力指標轉化教科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轉化
外文關鍵詞: competence indicator transformation, textbook, Integrative-activities Learning Field,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針對教科書層級能力指標轉化進行研究,並以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為例,研究採內容分析法及訪談等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版本教科書對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的轉化情形,及訪談不同版本編者探討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能力指標轉化為教科書的歷程、分析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為教科書的影響因素以及了解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為教科書時存在的問題。最後歸納研究結果並提出建議,供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發展工作之參考。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歸納以下七點發現:
    壹、 各版本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第一階段教科書在四大主題軸轉化部分,以認識自我的主題軸上轉化最多,在保護自我與環境這個主題軸轉化最少。就能力指標來看,以能力指標1-1-1轉化最多,4-1-3能力指標轉化最少
    貳、 各版本第一階段教科書在十大指定內涵及六大議題融入綜合活動領域方面,自我探索與了解活動及人際關係與溝通活動融入最多,生命教育和社會服務活動融入最少。在六大議題能力指標融入方面,資訊教育依規定可不融入課程外,家政教育融入最多,人權教育融入最少
    參、 在能力指標轉化的歷程中,教科書編者在正式編輯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對能力指標的解讀、召開編輯會議,進行指標解讀與溝通、資料蒐集與研讀、及參加研習訓練
    肆、 教科書編者在正式編輯階段,大多先發展主題活動、規劃每一單元活動及節數,再對應能力指標。綜合活動領域指標內涵轉化的考量仍以四大主題軸為主,同時考量與其它領域的統整及學生的需求。在編輯過程的決定,指導教授扮演關鍵的角色
    伍、 在審查修正階段,教科書審查委員和編者常因對能力指標的解讀不同而產
    生衝突,此外審查委員之間未建立共識,以及審查委員的更換使修正意見
    同等問題,也造成編輯者教科書轉化時的困擾
    陸、 教科書層級能力指標轉化的影響因素包括教科書編者對能力指標轉化的想法、編者個人專業知能與教學經驗、教科書的審查制度、能力指標本身存在的問題及出版業者的作法等五個因素
    柒、 教科書編者將能力指標轉化為教科書時,發現較大的問題來自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本身存在一些問題、能力指標內容的問題,以及審查制度的問題,有待解決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 transformation on textbooks. It uses content analysis and interview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 transformation among different textbooks in Elementary Integrative-activities Learning Field. The researcher interviews textbook editors to understand how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are transformed onto textbooks,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during indicator transformation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when competence indictors are transformed. Th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made as reference for Integrative-activities Learning Field textbook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the following is concluded:
    1. Among all the textbooks of Integrative-activities Learning Field of the first stage, self-understanding is the subject used the most for transformation among the four main subjects, while self-prot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the least. In term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indicator 1-1-1 is transformed the most, and indicator 4-1-3 is the least.
    2. Among the ten basic issues and the six basic subjects that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textbooks of Integrative-activities Learning Field of the first stage, self-exploring and understanding, and human 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are integrated the most, while life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 are integrated the leas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 of the six basic issues, except for computer education, which is optional in curriculum, domestic education is integrated the most and human right education is the least.
    3.During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 transformation, the pre-editing works for textbook editors include interpreting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holding editorial conferences, interpret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collecting and studying the data, and attending the training workshops.
    4. During the editing, most textbooks editors develop the theme activities first, and then design the activities for each topic, assign the class periods, and finally associate them with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indicator transformation for Integrative-activities Learning Field is still mainly on the four basic subjects, plus the integration with the other learning areas, and the students’ needs. Editorial advisers from college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making decisions for editing textbooks.
    5. During the revising stage, textbook auditors and editors often have disagreements and conflicts on competence indicator interpretation. In addition, disagreement between textbook auditors, and the replacement of the auditors also bring difficulties to editors when they transform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onto textbooks.
    6. The five factors of competence indicator transformation on textbooks include: 1) the thoughts of the editors on competence indicator transformation. 2) the personal professionalism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editors. 3) the auditory system of textbooks. 4) the problems of the content of competence indicators And 5) the textbook publishers’ actions.
    7. The main issues when the editors transform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onto textbooks are from the Integrative-activities Learning Field curriculum guidelines, the problems of the content of the competence indicator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auditory system. These problems needs to be solved as soon as possibl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課程與能力指標轉化理論……………………………………………11 第二節 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的內涵與分析………………………………31 第三節 能力指標轉化之相關研究……………………………………………5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61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64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 73 第一節 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能力指標轉化情形…………………73 第二節 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為教科書的歷程……………92 第三節 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為教科書的影響因素 ……111 第四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為教科書的歷程 ………………12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3 第一節 結論 …………………………………………………………………143 第二節 建議 …………………………………………………………………148 參考文獻…………………………………………………………………………151 一、 中文部分 …………………………………………………………………151 二、 英文部分 …………………………………………………………………156 附錄 ……………………………………………………………………………157 附錄一:92課程綱要………………………………………………………………157 附錄二:97課程綱要………………………………………………………………160 附錄三:教科書編者訪談大綱 ……………………………………………………163 附錄四:翰林、康軒、南一三個不同版本教科書單元名稱 ………………………164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澤玲等人(2008)。康軒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一冊(1上)。台北:康軒。
    王澤玲等人(2008)。康軒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二冊(1下)。台北:康軒。
    王澤玲等人(2008)。康軒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三冊(二上)。台北:康軒。
    王澤玲等人(2008)。康軒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 第四冊(二下)。台北:康軒。
    王郁雯(2006)。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概念統整課程建構能力指標轉化之理論與
    實務研究-以第三學習階段為例。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台南市。
    方崇雄、李坤誼、張聖麟(2004)。生活科技學域能力指標詮釋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2),35-58。
    方崇雄、李坤誼(2003)。九年一貫國中生活科技學域基本能力指標的詮釋與評量。研習資訊,20(3),19-33。
    方德隆(2002)。「基本能力、統整課程」:課程改革政策的理想與實際。載於高雄市教育學會「教育改革政策與實務的對話研討會」會議手冊,1-25。
    司琦(1999)。課程導論。台北市:五南。
    丘愛鈴、方德隆(2006)。國中二、三年級綜合活動教科書之評鑑。國立編譯館館刊,34(4),3-14。
    江啟昱等人(2008)。南一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一冊。台南:南一。
    江啟昱等人(2008)。南一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二冊。台南:南一。
    江啟昱等人(2008)。南一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三冊。台南:南一。
    江啟昱等人(2008)。南一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師手冊第四冊。台南:南一。
    成露茜(1999)。淺析基本能力與基本學力。翰林文教雜誌,5,24-25。
    余民寧(2002)。基本能力指標的建立與轉換。教育研究月刊,96,11-16。
    沈銀亮(2000)。國小學生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沈月娥(2003)。國小教師選用教科書滿意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英奇(1999 )。行思知交融的經驗學習模式在綜合活動課程上之應用。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頁380-396)。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概論。臺北:心理。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李坤崇(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教育研究,98,111-122。
    李坤崇(2003b)。能力指標轉化的理念。載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頁142-169)。教育部國教司國民教育資訊網
    http://www.eje.edu.tw/ejedata/kying/20031151826/Theoret
    李坤崇、劉文夫、黃順忠(2001)。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程、實例分析。台南:南一。
    李坤崇(2009)。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修訂。教育研究月刊,178期,106-117。
    李宜玫、王逸慧、林世華(2004)。社會學習領域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由Bloom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修訂版)。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2),1-34。
    李園會(2003)。如何設計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臺北:師大書苑。
    李佩蓉(2005)。國民中小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科書內容與能力指標呈現之分析-以「化學反應」、「氧化還原」及「酸鹼鹽」為例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世華(2003)。國中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與教育品質的共生關係。教育研究月刊,96,5-10。
    卓家夙(2004)。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第三階段能力指標教材發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淑卿(2008)。豈是一「本」能了?-教科書概念的重建。教科書研究,1(1),29-47。
    洪久賢(2001)。綜合活動統整課程與教學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頁397-415)。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高新建(2005)。教科書層及能力指標轉化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高新建(2002)。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一):能力指標之分析及其教學轉化。載於黃炳煌主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頁51-93)。台北:師大書苑。
    高新建(1999)。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位發展統整課程。
    取自http://class.dgps.kh.edu.tw/cjhw/owmme/nineone5.htm
    秦葆琦(2003)。從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能力指標與教學目標的關係分析教學設計的統整情形-以康軒版為例。國教學報,15,1-28。
    秦嗣輝(2003)。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世忠(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許民陽、林麗詩((2004)。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之能力指標應用及評量設計初探。教育研究資訊,12(1),77-102。
    陳俊宏(2002)。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研究-第一、二、三階段知識概念層面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建利(2005)。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轉化教學目標之研究~以第 一、二、三學習階段「人與空間」主題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元仲(2004)。澎湖縣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選用規準與現況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職進修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陳思筠(2002)。談九年一貫課程之能力指標轉化課程設計--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教師天地,117,56-64。
    陳新轉(2002)。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能力表徵」課程轉化模式,教育研究月刊,86,86-100。
    陳清溪(2005)。升學考試不宜實施一綱多本教科書。研習資訊,22(3),7-17。
    陳聖謨(2004)。試析國小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理路與出路。教師之友,45(3),2-6。
    陳伯璋(1999 )。 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集---邁向課程新紀元(頁10-18)。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郭榮瑞(2004)。 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轉化之前提--以視覺藝術為例。教師天地,130,4-21。
    莊明貞(2003)。課程改革:反省與前瞻。台北:高等教育。
    梁鈺敏(2008)。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與能力指標之內容分析-以第一至三主題軸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
    黃令言(2003)。國小教師對兩性教育分段能力指標之解讀、轉化與教學活動修正之關係-以第一學習階段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政傑(1999)。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等(1996)。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台北: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研究
    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3)。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
    黃炳煌(2003)。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師大書苑。
    黃譯瑩(1999)。從課程統整的意義探究與模式探究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結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下集---邁向課程新紀元(258-274)。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黃上芬(1996)。國中理化課程轉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玲珠(2004)。國民小學生活課程教科書能力指標轉化--藝術與人文部分。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郁敏(1997)。國小音樂課程轉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未出版。
    楊振昇、洪淑萍(2002)。基本能力指標與轉化-以語文學習領域為例。教育研究月刊,96,23-33。
    楊孝(1995)。 社會研究實務。台北:正中。
    楊思偉(2002)。基本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落實。教育研究月刊,96,17-22。
    楊高峰(2007)。談綜合活動領域教師素養。教師之友,45(3), 35-44。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臺北:元照。
    葉連祺(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能力指標轉化。教育研究月刊,96,49-63。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蔡順良等人(2008)。翰林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學指引第一冊。台南:翰林。
    蔡順良等人(2008)。翰林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學指引第二冊。台南:翰林。
    蔡順良等人(2008)。翰林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學指引第三冊。台南:翰林。
    蔡順良等人(2008)。翰林國民小學綜合活動教學指引第四冊。台南:翰林。
    錢昭慧(2004)。國小教師對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的「文本詮釋與轉化」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雪梅(2004)。從技術面談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建構:美國學習標準建構的啟示。教育研究資訊,12(2),3-34。
    盧雪梅(2001)。「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知多少。教育研究月刊,85,66-75。
    薛慶友(2003)。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內涵及評量實施之探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薛梨真(2000)。國小教師統整課程實施成效之評估。課程與教學季刊,3(1),39-58。
    蕭靖緹(2007)。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節慶活動教材之內容分析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妙桂(2001)。綜合學習領域之學李基礎與實施策略。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七)--- 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362-379)。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蘇進棻(2006)。九年一貫「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衍生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發展與期刊,2(3),63-92。

    二、英文部分
    Airasian,P.W.(1996).assessment in the classroom. New York:McGraw-Hall.
    Beane,J,A.(1998).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Bloom,B,S.,Englhart,M.D.,Furst,E.J.,Hill,W .H.,&Krathwohl,D.R.(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Handbook 1. Cognitive domain.New york: Mckay.
    Chambliss. M.J., R.C. Calfee(1999). Textbooks for learning. London: Blackwell.
    Dewey,J,(1916,1959).Democracy and education.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31th printing.
    Dewey,J.(1929,1982).Experience and nature.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Inc.
    Eisner,E.W.(1979).The education imagination: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N.Y.:Macmillam.
    Gardner,H.(1993).Multiple intelligence:The theory in practice. New York:Basic Book.
    Gass,M,A.(1993).Adventure therapy: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Dubuque Iowa:Kendall/Hunt.
    Goodlad,J.I.et al.(1979).Curriculum inquiry.N.Y.:McGrawHill.
    Kraft, R. & Sakofs, M. (1985). 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Boulder, CO: Associa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Ornstein, A. C. (1994). The textbook-driven curriculum. The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69(3), 70-85.
    Pepin, B. & Haggarty, L. (2000). Mathematics textbooks and their use in English, French and German Classrooms: A way to understa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cultures. (ERIC Document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44 848).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