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美珍 |
---|---|
論文名稱: |
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角色知覺及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小學為例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Role Percep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Taoyuan Count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曾文志
Tseng, Wen-Chih.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7 |
中文關鍵詞: | 工作壓力 、角色知覺 、教學效能 、國小教師 |
外文關鍵詞: | job stress, role percep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國國民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角色知覺及教學效能之相關。主要研究目的有:1.探討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角色知覺及教學效能各個面向的差異情形;2.分析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角色知覺及教學效能三者之間的關連性;3.解釋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角色知覺各分向度對教學效能表現的聯合預測情形。
為達本研究的目的,因此採用問卷調查法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透過文獻探討、發放由個人背景變項、工作壓力量表、角色知覺量表及教學效能量表等四個部分組合而成的「國小教師教學服務狀況調查問卷」。以桃園縣國小教師為研究母群體,進行問卷調查,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2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5.9%。根據調查所得的資料,利用SPSS統計套裝分析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以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事後比較法、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方式考驗各項假設,並針對研究結果加以分析與討論。主要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到的工作壓力傾向普遍較低,其中以「時間壓力」為最高,且工作壓力六個向度中有顯著性差異。
二、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到的角色知覺傾向普遍為高,其中以「專業自主」與「專業服務態度」為最高,且角色知覺六個向度中有顯著性差異。
三、國民小學教師所知覺到的教學效能傾向普遍為高,其中以「班級氣氛與師生互動」為最高,且教學效能五個向度中有顯著性差異。
四、以整體而言,國民小學教師在工作壓力對角色知覺和教學效能皆為沒有顯著相關;但從工作壓力各面向來看,「人際壓力」與角色知覺和教學效能各分量表皆為顯著負相關,而「自我期許壓力」與角色知覺和教學效能各分量表皆為顯著正相關。
五、以整體而言,國民小學教師在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有顯著正相關;從角色知覺各面向來看,角色知覺各分量表與教學效能各分量表也皆有顯著正相關。
六、國民小學教師的教學效能最重要的預測因子為「專業成長」,其次為「專業倫理規範」、「自我期許壓力」、「人際壓力」。
本研究可提供相關教育工作者、教育研究者及師資培育中心輔導人員在進行教師工作壓力輔導、培養教師角色知覺及提昇教師教學效能之參考與建議的依據。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role percep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1)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job stress, role percep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2) analyze the correlations among job stress, role percep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3) examine the predicting power of job stress and role perception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o achieve these objectives, the survey method was adopted.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ervice conditions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four sections, including background variables, job stress questions, role perception question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questions, were developed. The survey was administered to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A total of 427 responses were collected, The response rate was 95.9%. The data were analyzed on SPSS using methods including one-way ANOV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nded to perceive a low level of job stress, and the perceived level of “time stress” was the highes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ix sub-dimensions of job stress were significant.
2.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nded to have high role perceptions, and the perception of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 attitude” was the highes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ix sub-dimensions of role perception were also significant.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nded to perceive a high level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articularly in the sub-dimension of “class atmosphere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Differences among the five sub-dimens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ere significant.
4. Overall,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job stress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ir role percep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owever, among the sub-dimensions of job stress, “interpersonal stress” wa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all sub-dimensions of role percep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tress from self-expect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all sub-dimensions of role percep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5. Overall,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role perception w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i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existed between all sub-dimensions of role perception and all sub-dimens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6. “Professional growth” was the main predictor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llowed by “professional ethics code”, “stress from self-expectations”, and “interpersonal stres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serve as a guide for educators, researchers, and teacher training counselors on providing job stress counseling, nurturing teachers’ role perception, and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崇寶、吳和堂(2008)。高雄市國小學校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教學實施領域為例。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6,27-48。
毛國楠(1995)。國中教師的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教育心理學報,28,177-194。
王秀玲、林新發、梁玟燁、蔡麗華、康瀚文(2005)。國民中學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與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聯合舉辦之「華人世界近年教育改革的檢討研討會」宣讀之論文(台北)。
王受榮(1992)。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學效能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秋絨(1981)。國民中學組織環境對教師壓力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秋絨(1991)。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在教育實習設計上的蘊義。台北:師大書苑。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湘栗(1997)。國民小學教師關注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臺北巿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全國教師會(2000)。全國教師自律公約。台北:全國教師會。
何郁玲(1999)。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何雪真(2002)。國立大學人事人員角色知覺、角色壓力與壓力反應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水丕、呂佩珊(2008)。大台北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工作與休閒學刊,1(1),49-61。
吳至懿(2008)。臺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宗立、林保豊(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教學報,15,193-230。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清山、賴協志(2007)。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之研究:角色知覺與踐行,教育與心理研究,30(2),6-7。
吳毓琦(1992)。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國教園地,41,21-25。
吳耀明(2004)。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自評和學生評鑑比較。屏東師院學報,21,188-216。
宋禮彰(2002)。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奉儒(1991)。哈伯瑪斯對早期實證論的批判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意義。現代教育,6(2),61-72。
李欣慧(2006)。教師情緒智慧、教師權能與教師效能感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家聖、陳益世(1999)。高科技產業特性、工作壓力、工作滿意暨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以新竹科學園區高科技廠商研發技術人員為例。人力資源學報,11,93-115。
李純慧、程鈺雄(2009)。花東地區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及教學效能之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1,53-78。
李航申(2004)。國小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新鄉(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工作投入現況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5-2413-H023-001)。
李新鄉(2000)。師範校院公自費生與一般大學教育學程學生就讀滿意度、工作價值觀、教師角色知覺與任教承諾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5-59。
李新鄉、黃振恭(2009)。不同世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表現之相關研究。南台人文社會學報,1,1-30。
李鴻昌、童惠玲、陳國義(2007)。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教師工作價值觀之干擾效果。中華民國品質學會主辦「2007年第43 屆年會暨第13 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宣讀之論文(台北)。
李金泉、陳俊良(2005)。教師職場壓力成因與風險評估之新思維。南台科技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辦「2005 年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宣讀之論文(台南)。
汪成琳(2002)。特殊教育學校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卓烈(2006)。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之研究-以高雄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周子敬、彭睦清(2005)。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足感模式。教育心理學報,36(3),201-219。
周佳佑(2005)。工作壓力的認識與改善。T&D飛訊季刊,37,1-5。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三星(2005)。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月娜、吳明隆(2004)。國小專任行政人員角色衝突、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33,52-70。
林炯炘(2005)。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美惠(2004)。高職家事類科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碧芳、邱皓政(2008)。創意教學自我效能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141-170。
林維姿、黃珮鈞(2002)。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對教師效能的影響-專訪海洋大學教育學程中心游家政主任。教師研究月刊,104,14-18。
林亨華(2003)。國中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澎湖縣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幸台(1986)。國民中學輔導人員工作壓力之調查研究。台灣教育輔導學報,9, 205-238。
林春鳳、陳郁桂、林莉菁、林志龍、胡民華、李爵宇(2004)。屏東地區大專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探討。屏東教育大學主辦「2004 年休閒事業經營系學生畢業專題發表會」宣讀之論文(屏東)。
林進材(2001)。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復文。
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從益(2004)。談教師工作壓力。菁莪季刊,16(4),35-48。
侯辰宜(2007)。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施政文、莊榮輝、翁上錦(2002)。高職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松山工農學報,1,112-133。
柯勝文(1990)。Habermas論社會化與溝通行動:對Mead,Durkheim及Parsons的詮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瑞峰(2000)。台北縣市國小教師效能感與家長參與班級教育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洪嘉鴻(2003)。國民小學教師增權與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范熾文(2000)。營造優質的班級氣氛。國教新知,46(3),92-102。
范熾文(2004)。國小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12(1),29-50。
唐文慧、王宏仁(2004)。社會福利理論:流派與爭議。台北:巨流。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孫志麟(2001)。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的關係:實徵取向的分析。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09-140。
孫志麟(2003)。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
徐善德(1996)。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徐雅慧(2000)。個人特徵、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關係之探討-以H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徐綺穗(1996)。從人際溝通的互動模式探討親師溝通障礙與對策。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9,207-227。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台北:五南。
高強華(1995)。樂在教學-提昇教學的品質。台北:南宏。
高義展(2003)。從認知取向教學理論分析托育機構教師教學思考及其角色之扮演。幼兒保育學刊,1,102-121。
高禎檀(2005)。國民中學教師創造力特質與工作投入、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承漢(1994)。社會組織與社會關係。台北:幼獅。
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奕華、吳怡佳(2008)。校長科技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4(1),171-194。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美華、簡瑞良(2006)。認知行為策略在融合教育教師工作壓力調適的運用。載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主編),特殊教育叢書(9502輯)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67-80)。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張英鵬、王琡棻(2004年11月)。不同教育背景、任教年資國小資優教育教師專業能力及工作壓力之比較研究。何美慧(主持人)。2004資優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南大學。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德銳(1994)。國小教師教學評鑑系統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張德銳、簡賢昌(2002)。國民中小學實施協同教學的困境與突破。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新世紀教育工程—九年一貫課程再造(165-195)。台北:揚智。
張慶勳(1998)。學校組織行為。台北:五南。
張賢坤(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教育部(2010)。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西元2010年6月7日,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8%A4%A6%E2&pieceLen=50&fld=1&cat=&ukey=-23736457&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教育部統計處(2010)。國民中小學校概況統計-98學年度。台北:教育部統計處。
曹翠英(200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教學效能之探討。國教之友,59(1),47-54。
梁茂森(1992)。高級職業學校教師教師成敗歸因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淑灣、呂錘卿(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 : 教育類,19(2),127-150。
許育齡(2006)。教師效能感研究的取向及限制-邁向變動教師效能感的探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2,109-137。
許桂鳳(2009)。桃園縣高級中學教師工作壓力、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許淑玫(200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倫理守則建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丁熒(1995)。教師角色知覺發展模式之探討。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8,155-198。
郭丁熒(2002)。小學教師面對角色知覺差距的情緒感受︰類型建構與量表編製。應用心理研究,14,191-220。
郭丁熒(2003)。教師的多維影像:教師角色之社會學論述。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2),161-186。
郭丁熒(2006)。是「連續」還是「斷裂」?-台灣小學教師角色變遷知覺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1),41-62。
郭明德(2002)。教師教學效能之探討與量表之編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1,61-91。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上的意義。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13,15-43。
郭峰偉(200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耀輝(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室領導技巧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5,119-172。
陳木金(1999)。從教學效能評鑑取向看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教育學程中心主辦「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理想的詮釋與對話研討會」宣讀之論文(台北)。
陳木金(2004)。國小教師教室管理效能量表之驗證分析研究。西安市陝西師大教科院主辦「第六屆海峽兩岸測驗學術研討會論文」宣讀之論文(西安:陝西師範大學)。
陳木金(2006)。從班級經營策略對教學效能影響看師資培育的實務取向。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1),33-62。
陳正昌(1993)。國小教師之專業自主及其影響因素。現代教育,30,53-73。
陳玉賢(2005)。國民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因應。教師之友,46(2),90-97。
陳明和、郭靜芳(2004)。符號互動論與學校組織文化。屏東師院學報,20,65-104。
陳明謙(2007)。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俊良(2006)。私立技術學院教師職場壓力評估-以台南地區技術學院為例。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暨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奎憙(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素惠(2005)。教師工作壓力探討。諮商與輔導,229,28-34。
陳淑坤(2006)。高雄市公立幼稚園園長專業角色知覺與角色實踐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幼兒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慕賢(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燕慧(2003)。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麗綾、葉國樑(2004)。臺北市國中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之角色知覺、教學信念及教學效能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2,87-114。
單小琳(1988)。國中教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單小琳(1990)。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臺北市師範學院學報,20,37-54。
曾怡錦(2004)。教師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高級職業學校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曾榮祥(2000)。國民小學教師轉化、互易領導與教學效能之關係及其應用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馮莉雅(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馮雯(2001)。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文三(2003)。學校本位管理理念建構下:我國中等學校教師角色知覺、工作價值觀與疏離感關係之研究。高雄:復文。
黃宏建(2002)。台中縣國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珮瑜(200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生涯滿意度與生涯承諾之關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義良(2000)。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83-114。
黃義良(2001)。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國教輔導,41(2),6-9。
黃儒傑(2008)。教師教學思考的負荷、社會支持及其教學表現-以台中縣市幼稚園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0(1),85-106。
黃寶園(2004)。結合統合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之理論驗證-以壓力調節反應模式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藿(2004)。教育專業倫理與道德教育。載於黃藿(主編),教育專業倫理(1-44)。台北:五南。
塗淑君(2006)。教學資訊素養、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東林(1996)。找到春天活出春天—關於我的班級經營。班級經營,1(1),44-46。
楊婷雅、王珮玲(2009)。受歡迎與被拒絕幼兒自我知覺和同儕知覺之比較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55-86。,
溫玲玉、李宛蓉(2007)。要派機構組織文化對派遣員工工作態度與工作績效影響之研究。元培科技大學主辦「2007年健康與管理學術研討會」宣讀之論文(新竹)。
葉又慈、吳和堂(2007)。國小教師自我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4,25-48。
詹郁萱(2009)。學習型組織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上的應用。研習資訊,26(3),95-102。
廖美香(2007)。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及其與情緒管理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郁映(2006)。基隆市國小兼任總務工作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欽錄(2005)。雲林縣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教師角色知覺與角色踐行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榮泰生(1998)。組織行為學。台北:五南。
褚麗絹、許秀琴、陳淑慧(2005)。司法矯正人員角色衝突、工作態度、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經營管理論叢,1(1),35-46。
趙蕙鈴、林欣怡、符如玉(2010)。教保員實施親職教育的個人、組織與社會情境因素及提升其角色效能之在職教育的研究:以台中市立案幼兒園教保員為研究對象。幼兒教保研究期刊,5,117-132。
劉宗明、黃德祥(2008)。國中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1-34。
劉欣怡(2009)。高雄縣國中教師玩興特質、班級氣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歐宗明(2001)。體育教師角色知覺差距相關實證研究回顧與分析。大專體育,54,113-120。
蔡必璉(1994)。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關係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7,283-330。
蔡育佑(2006)。運動教練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組織承諾之相關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5,106-115。
蔡家廷(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進修暨推廣教育部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蔡慶文、范熾文、林清達(2006)。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3,29-48。
蔡壁煌(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文實(2006)。國小組織氣氛、教師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評鑑意願之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鄭照順(1999)。青少年生活壓力與輔導。台北:心理。
謝琇玲、黃良志、郭欣峰(2001)。休閒行為、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 以高科技產業員工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90-2416-H-214-011-SSS)。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台北:幼獅。
魏方亭(2001)。嘉南地區國中教師工作價值觀、自我效能感及工作壓力與任教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羅清水(1998)。教師專業自主與教學選擇權,研考資訊,15(6),西元2010年11月23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5n6/1.htm
蘇錦麗、李昕翰(2009)。大學校院學生學習成果本位評估模式之行動研究:建構與運用。課程實驗與教學改革,79-114,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西文部分
Allcorn, S. F. (1988). An inquiry into the unconcious aspects of roles, role expectations and role performance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PH. D., University of Missouri.
Ashton, P. T.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5), 28-32.
Ashton, P. T., & Webb, R. B. (1986). Making a differenc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New York: Longman.
Ashton, P. T., Webb, R. B., & Doda, N. (1983). A study of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Final report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Executive Summary). Gainesville, FL: Florida University.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Borg, M. G., & Riding, R. J. (1991). Toward a model for the determinant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schoolteachers.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 VI(4), 355-373.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Y: Macmillan.
Bruner, J. (1973). Beyond the information given. New York: Norton & Company.
Cavers, L. (1988). Teacher efficacy: 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l level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and teac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EDD.,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Diseration Abstracts Interation, 49, 12-A.
Chaplain, R. (1995).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5(4), 473- 489.
Combs, A. W., Blume, R. A., Newman, A. J., & Wass, H. L. (1974).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teachers: A humanistic approach to teacher prepr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569-582.
Griffith, J. (2002). Is quality/effectiveness an empirically demonstrable school attribute? Statistical aids for determining appropricate levels of analysi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3(1), 91-122.
Gutpa, N., & Beehr, T. A. (1979). Job stress and employee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3, 373-387.
Heiss, J. (1990). Social roles. in Rosenberg, M. & Thuner, R. H. (Eds.) Social Psychology-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New Brunswick: Transzction Publishers.
Hellriegel, D., Slocum, J. W., & Woodman, R. W.(1992)。組織行為學(林靈宏譯)。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92年)
Hoover-Dempsey, K. V., Bassler, O. C., & Brissie, J. S. (1987). Parent involvement: Contributions of teacher efficacy, schoo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4(3), 417-435.
Jamal, M. (1990). Relationship of job stress and type-A behavior to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psychosomatic health problems and turnover motivation. Journal of Human Relations, 43(8), 727-738.
James, M. (1995). Teachers' problem solving: A casebook of award-winning teacher case.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Jex, S. M. (1998). Stress and job performa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Kahn, R. L., Wolfe, D. M., Quinn, R. P., & Sneek, J. D. (1964). Organization Stress: 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John Wiley & Sons, Inc.
Korman, A. (1977). Organization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 Hall, Inc.
Kyriacou, C., & Chien, P. Y. (2004). Teacher stress in taiwanese primary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nquiry, 5(2), 86-104.
Lazarus, R. S., & Folkman, S. F. (1984). Stress, a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Lin, Q. (2001). An evaluation of charter school. Effectiveness Education, 122(1), 166-176.
Litt, M. D., & Turk, D. C. (1985).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3), 178-185.
Manthei, R., & Sloman, R. (1988). Teacher stress and negative outcomes in Canterbury state schools. New Zea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3(2), 145-163.
Marsh, H. W. (1991). 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profile analysis. Australia, New South Wales: Geographic srce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50 310)
McGrath, J. (1970). Stress and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Chicago: Rand McNally.
McHaney, J. H., & Impey, W. D. (1992). Strategies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using a clinical supervision mode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Sout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4 268).
McKinney, A. A., & Melby, V. (2002). Relocation stress in critical care: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11(2), 149-157.
Medley, D. M. (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P. Peterson & H. Walberg (Eds.), Research on teaching: Concepts, findings and applications. Berkeley, CA: McCutchan.
Moneys,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Humber Coll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 Etobicoke (Ontario). North Campus. Candina Ontario: Geographic srce. /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1056)
Montalvo, A., Bair, J. H., & Boor, M. (1995). Teachers' perception of occupational stress factors. Psychological Reports, 76, 846.
Pithers, R. T., & Fogarty, G. J. (1995). Symposium on teacher stress: Occupational stress among vocational teacher.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5, 3-14.
Richard, L. D.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rlando, Florida: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Robbins, S. P. (1995)。組織行為學(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譯)。台北:華泰。(原著出版年:1992年)
Rogers, C. R. (1959). A theory of therapy, personalit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s developed in the client-centered framework. In S. Koch (Ed.), Psychology: A study of a science, 3, Formulation of the person and social context. (pp. 184-256). New York: McGraw-Hill.
Rosenholtz, S. J., & Simpson, C. (1990). Workplace conditions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eachers’ commitment.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3, 241-257.
Ryan, P. M. (1980). Teacher candidate knowledge about effective teaching research. Unpublished ED. D. Dissert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Schuler, R. S. (1980). Definition and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25, 184-215.
Soodak, L., & Podell, D. (1996). Teacher efficacy: Toward the understanding of a multifaceted construct.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2 (4) , 401-412.
Steer, R. M. (1994). Organizatioal Behavior (5th ed.). NY: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Tang, L. P. (1994).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nnessee: Geographic scre./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4 716).
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 19-33.
Tschannen-Moran, M., Hoy, W. A., & Hoy, W. K. (1998). Teacher efficacy: Its meaning and measure.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8, 202-240.
Wang, Z. M., Lan, Y. J., Li, J., & Wang, M. Z. (2002). Study of the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h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9, 129-131.
Winefield, A.H., Gillespie, N.A., Stough, C., Dua, J., Hapuarachchi, J., & Boyd, C. (2003). Occupational stress in Australian university staff: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ess Management, 10, 51-63.
Yeung, K.W., & Watkins, D. (2000). Hong Kong student teachers’ person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efficac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2), 213-235.
Yost, R. (2002). “I Think I Can”: Mentoring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teacher efficacy. Learning House, 75(4), 195-197.
Zeichner, K. M., & Gore, J. M. (1990). Teacher socialization. in Houston, W. R.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