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美香 chou mei hsiang |
---|---|
論文名稱: |
路寒袖台語歌詩的語言美研究-以語音和聲情為中心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Beauty of Han-shiu Lu's Taiwanese Poetry --- Focusing on Phonetics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within Pronounced Sounds |
指導教授: |
董忠司博士
Tung,Chung-szu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0 |
中文關鍵詞: | 路寒袖 、台語歌詩 、語音分析 、聲情分析 、押韻 |
外文關鍵詞: | Han-shiu Lu, Taiwanese Poetry, Phonetic Analysi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ronounced Sounds,, Rhyme.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行入台語文學的花園,發現即蕊媠閣紅的花」,現代詩人路寒袖從1991年開始台語歌詩創作,屢屢有令人驚艷之作;作品也獲多種獎項。本論文以路寒袖的台語詩作為文本,分析其語言與文學的韻律特色與聲情表現。在語言三大要素語音、詞彙和語法中,語音是最基礎的表現手段;特別是台語音韻與聲調的豐富,成為詩人最佳揮灑的彩帶;詩作呈現如詩如歌的節奏旋律,令人輕易窺見台語歌詩的語音美與聲情美。同時探尋詩人來自傳統文學的養分且發現民間文學的基因也在詩人的血液中。路寒袖走進台語文學的花園,用他最熟悉最親切的語言創作曼妙的文字花朵,展現了一種既面熟又清新的文學新體例,那是從民間文學生湠(繁衍)到作家文學的成功典範。
本研究結合電腦Microsoft Office Excel的強大統計功能,用量化的方法統計出文本的各種聲、韻、調、押韻的語音使用情形,再透過文學聲情的分級分析,來解讀作者在台語歌詩的創作上的情感的表達之美感,這是結合語言學跟文學的統整研究。電腦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們能夠更全面而且詳細正確的來觀察與量化文學作品的結構。本論文共有五章二十五節,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文本語料整理與用字調整,第三章路寒袖台語歌詩的語音分析,依傳統的聲、韻、調來量化統計語音的情形,第四章路寒袖台語歌詩的聲情分析,則是以自行設計的聲情分級與分類來觀察作品的聲情美感,第五章結語與展望,包括了路寒袖作品的特色定位與價值,以及本研究不足之處與展望再深入的可能。
關鍵字:路寒袖、台語歌詩、語音分析、聲情分析、押韻
Abstract
“Step into the garden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 and discover a beautiful red flower.” Modern poet, Han-shiu Lu, began his creative writing of Taiwanese poetry in 1991, and has produced amazing works ever since; his works have been awarded with numerous prizes. In this study, Han-shiu Lu’s creation of Taiwanese poetry is used as the script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hymes and rhythm of this certain language and the literature written in this language, as well as its emotional expression within pronounced sounds. Among three basic components of a language, including phonetics, vocabulary, and grammar, the first one is considered the most basic method for expression, especially in Taiwanese language. With abundant rhymes and tones, Taiwanese language has become the best medium for poets to express their emotions through their creation of works. Since the language can be pronounced with rich rhymes and rhythm, one can easily catch a glimpse of the beauty of phonetic and vocal expression by reading poetry written in Taiwanese language. In addition, one can find out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s well as folk literature of the poet. Han-shiu Lu has stepped into the garden of literature in Taiwanese language, using the language that he has been most familiar with and has created wonderful works. His work is familiar and yet refreshing; it has created a new form of literature, a great and successful extension from folk to professional writers’ literature.
In this study, with powerful statistic analysis function, Microsoft Office Excel i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record the uses of different initials, finals, rhymes, and tones. Furthermore, via grading and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writers’ emotional expression within the pronounced sounds of the poetry written in Taiwanese language is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This is an integrated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Because of the convenience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structure of the literature work can be observed and quantified thoroughly and correctly. The study includes five chapters and 25 sections, and they are as the following: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Script Material Sorting and Wording Adjustment; Chapter Three: Phonetic Analysis of Lu’s Taiwanese Poetry by using traditional sorting of initials, finals, rhymes, and tones in order to quantify and gather statistics; Chapter Four: Emotion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Lu’s Taiwanese Poetry by using self-owned emotional expression grading and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beauty of the work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nd Future Work, includ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Lu’s work, the insufficiency of this study, and possibility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Han-shiu Lu, Taiwanese Poetry, Phonetic Analysi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ronounced Sounds, Rhyme.
附錄一 參考書目 (照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1. 王力 2004 《詩詞格律》,再版,(香港:中華書局。)
2. 王力 2005 《漢語詩律學》,再版,(上海:世紀出版。)
3. 王文松、葉林海 1994 〈論小說語言的風格美及其形成與超越〉,《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6卷,第一期。
4. 王理嘉 林燾1992《語音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5. 王振義 1984 〈語言聲調與音樂曲調的關係(三)〉《台灣風物》34卷,第三期。
6. 王振義 1988 〈歌仔調的「樂合詩」歌唱傳統與性質初探〉,《民俗曲藝》/54:97-107。
7. 王振義 1993 〈歌仔平仄規律實質意義的探討〉,《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7:47-51。
8. 王順隆 1993 〈談台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台灣風物》/43.3:109-131
9. 王順隆 2002 〈「歌仔冊」的押韻形式及平仄問題〉,《民俗曲藝》/136:201-238
10. 王詩琅著、張良澤編 2003 《台灣文學重建的問題》,(台北市:海峽學術。)
11. 王夢鷗著 1998《文學概論》,(台北市:藝文印書館。)
12. 向新陽 1992 《文學語言引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
13. 朱 剛 2002 《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14. 朱光潛 1986 《談文學》,(台北市:天隆出版社。)
15. 朱光潛 1990 《詩論》,(台北市:國文天地雜誌。)
16. 朱光潛 2003 《談美》,(台北市:晨星出版社。)
17. 朱光潛 2006 《文藝心理學》,(合肥:安徽教育。)
18. 朱先樹 1989 《詩歌美學辭典》,(中國:四川辭書出版社。)
19. 朱自清等編輯 2000 《聞一多全集(一)》,初版二刷,(台北市:里仁。)
20. 朱孟庭 2005 《詩經與音樂》(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21. 江美文 2004 《台灣勸世類歌仔冊之語文研究-以當前竹林書局所刊行的台語歌仔冊為範圍》,(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吳世昌 1984 《羅音室學術論著(一)》,(北京:新華書店。)
23. 吳潛誠 1996 〈心靈的耳朵評莊柏林路寒袖的台語詩歌集〉,《中國時報》1996.03.05 35版。
24. 呂正惠 1998 《詩詞曲格律淺說》,一版五刷,(台北市:大安初版社。)
25. 宋澤萊 2001 〈林宗源、向陽、宋澤萊、林央敏、黃樹根、黃勁連影響下的兩條台語詩路線閱讀「台語詩六家選」有感〉,《海翁台語文學雜誌》,創刊號。
26. 宋澤萊 2001 〈試介李勤岸、胡民祥、莊柏林、路寒袖、林沉默、謝安通、陳金順、藍淑貞的台語詩,九0年代台語詩的一般現象〉,《海翁台語文學雜誌》,第二期。
27. 李元洛 2007 《詩美學》,(台北市:東大圖書。)
28. 李祖琛 1994 〈重燃台灣新文藝復興的火花〉,《自立晚報》,1994.3.29。
29. 李詠吟 2007 《文藝美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
30. 李榮啟 2005 《文學語言學》,(北京:人民出版社。)
31. 李潤新 1994 《文學語言概論》,(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32. 李蘭馨 2004 《「開台」、「過台」台語歌仔冊之用韻與詞彙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汪如東 2004 《漢語方言修辭學》(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34. 周世箴 2003 《語言學與詩歌詮釋》,初版,(台北市:晨星出版。)
35. 周法高 1945 〈說平仄〉,(中研院史語所集刊13:153-162)
36. 周長楫 2001 《詩詞閩南語讀音與押韻》(台北市:敦理出版社)
37. 林 尹 1997 《中國聲韻學通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
38. 林央敏 1997 《台語文學運動史論》,(台北市:前衛。)
39. 林央敏 2005 《台語詩一世紀》,(台北市:前衛。)
40. 林明德編著(2001)<路寒袖的詩歌語境>《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市:聯合文學出版。)
41. 林茂興 2003 《林武憲童詩研究》,(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林慶勳 2004 《台灣閩南語概論》,初版三刷,(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43. 竺家寧 1998 《中國的語言和文字》(台北:台灣書店。)
44. 竺家寧 2001 《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初版(台北市:五南出版。)
45. 金尚浩 2005 《戰後台灣詩研究論集》,(台中:晨星出版社。)
46. 姚榮松 1989 〈當代台灣小說中的方言詞彙兼-談閩南語的書面語〉,(1989年全美華文教師學會年會論文。)
47. 姚榮松 2000 〈台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學報》第二十九期。
48. 姚榮松(1990)<閩南語書面語的漢字規範>《教學與研究》(1990.06.05台灣師大文學院出版。)
49. 施炳華 1995 《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初版四刷,(台北市:文史哲出版。)
50. 施炳華 1998<多媒體的台語歌詩>序《蕃薯兮歌台語歌詩選》,(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
51. 施炳華 2000 <談歌仔冊的音字與整理>《成大中文學報》(2000.6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
52. 施炳華 2001 《行入台語文學的花園》,(台南:真平出版。)
53. 柯慶明 2006 《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市:麥田出版。)
54. 洪宏元 1999 <台灣閩南語流行歌謠語言韻律風格初探>(新竹師院語文學報第六期。)
55. 洪宏元 2000 《台灣閩南語流行歌謠語文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6. 洪惟仁 1993 《台灣河佬語聲調研究》,一版六刷,(台北市:自立晚報。)
57. 洪惟仁 2006 《台灣方言之旅》,修訂版三刷,(台北市:前衛出版。)
58. 韋勒克、華倫等著、王夢鷗譯 1979 《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59. 徐富美 2003 <歌詞聲調與旋律曲調相諧和的電腦檢測>(2003.10.第三屆全球華文網路教育研討會。)
60. 徐進夫譯 1980《文學欣賞與批評》(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
61. 袁行霈 1996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
62. 高友工 2004 《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
63. 涂公遂 1994 《文學概論》(台北:五洲出版社。)
64. 曹逢甫 2004 《從語言學看文學》,(台台北市:中研院語言所。)
65. 陳本益 1994 《漢語詩歌的節奏》,(台北市:文津出版。)
66. 陳光磊、王俊衡 1994 《試論新詩格律的節奏形成》第二期。
67. 陳姿听 2002 《台灣閩南語相褒歌類歌仔冊語言研究-以竹林書局十種歌仔冊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8. 陳雍穆 2002 《孟姜女歌仔冊之語言研究-以押韻用字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69. 彭瑞金 1997 《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高雄市,春暉出版。)
70. 曾麗壎 2004〈重燃台灣詩歌生命之光〉,《書香遠傳》台中圖書館,第十七期。
71. 黃永武 1997 《詩與美》,(台北市:洪範書店。)
72. 黃武忠 2004 〈戰後「台語詩」的寫作意義與台語運用分析--以林宗源、向陽為例說明〉 《台灣史料研究》2004.08,第23期。
73. 黃建銘 2006〈畫出母土台灣五彩的春光論戰後台灣現代詩現代主義美學技巧〉(2006.10.28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
74. 楊 翠 2002〈與大地母胎同聲唱和-路寒袖的人與詩〉,2002.06《幼獅文藝》,582期。
75. 路寒袖演講,徐培晃整理(2004)<詩與歌的區隔與重疊>《台灣詩學》,2004.06第3期。
76. 楊佳嫻 2004 〈路寒袖的詩與音樂性〉,2004.06《文訊》。
77. 楊蔭瀏 1988 《語言與音樂》,(台北市:丹青圖書。)
78. 葉 笛 1997 〈戰後台語詩的發展〉(台灣新文學1997.12第九期。)
79. 葉石濤 1985 《台灣文學史綱》(台北市:文學界出版社。)
80. 葉秋凰 2003 《台灣囡仔歌之詞彙與句式分析--兼論文學語言分析在語文教學上之應用》,(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1. 董同龢 1973 《漢語音韻學》,(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店。)
82. 董忠司 1990 <童詩用韻研究示例-楊喚、林良、林武憲三家童詩用韻之研究>,(新竹市:新竹師院第三期學報。)
83. 董忠司 1990 <童話城用韻研究>,(新竹市:新竹師院第四期學報。)
84. 董忠司 1991 《福爾摩沙的烙印-台灣閩南語概要》,(台北市:文化建設委員會。)
85. 董忠司 2001 《台灣與語音入門》,(台北市:遠流出版。)
86. 董忠司 2001 《台灣閩南語辭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87. 雷淑娟 2004 《文學語言美學修辭》,(上海:學林出版社。)
88. 廖慧萍 1999 《林宗源及其詩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89. 彰師大國文系 2001 《現代詩的語言與教學》,(彰化:彰師大。)
90. 臧汀生 1989 《台灣閩南語民間歌謠新探》,(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91. 臧汀生 1995 《台灣閩南語歌謠研究》,初版四刷,(台北市:商務印書館。)
92. 劉 泉 2003 《魯迅前期文學語言論析》(中國青島大學碩士論文,周海波教授指導。)
93. 劉叔新 2004 《語言學和文學的牽手》,(天津:南開大學。)
94. 潘麗珠 2004 《現代詩學》,二版,(台北市:五南。)
95. 蔣 勳 1996 《藝術概論》,(台北市:東華圖書公司。)
96. 鄭良偉 1989 《走向標準化的台灣語文》(台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97. 鄭清文〈評路寒袖的憂鬱三千公尺〉,《聯合文學》,第九卷,第二期。
98. 蕭 蕭 2004 《台灣新詩美學》,(台北市:爾雅出版。)
99. 賴芳伶 2002 《新詩典範的追求-以陳黎路寒袖楊牧為中心》,(台北市:大安出版社)
100. 賴芳伶 2003 〈只要肯做,就有辦法彌補-論路寒袖的台語詩歌寫作〉,《國文學誌》2003.12第七期,彰師大國文系。
101. 賴芳伶 2006 〈路寒袖的詩與人〉,《文學台灣》,2006冬季號60期。
102. 謝文利 1989 《詩歌美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103. 謝雲飛 1994 《文學與音律》再版,(台北市:東大圖書。)
104. 簡上仁 2001 《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台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105. 羅 遠 1999 〈我還夢想-第八屆賴和文學獎得主路寒袖專訪〉,《民眾日報1999.5.23-24》。
有聲資料
1. 陳明章1995《阮毋是一個無感情的人》(台北,新力唱片。)
2. 潘麗麗專輯《春雨》(水晶唱片,1992年)
3. 侯孝賢電影《戲夢人生》音樂帶(水晶唱片,1993年)
4. 潘麗麗專輯《畫眉》(水晶唱片,1994年)
5. 李靜美專輯《情鎖》(上揚唱片,1994年)
6. 陳水扁台北市長競選歌曲《台北新故鄉》(1994年)
7. 鳳飛飛專輯《思念的歌》(EMI唱片,1995年)
8. 潘麗麗專輯《往事如影.冬至圓》(水晶唱片,1996年)
9. 蔡秋鳳《生活影印機》專輯(滾石唱片,1998年)
10. 陳水扁台北市長競選連任歌曲《有夢最美》(1998年)
11. 謝長廷高雄市長競選歌曲《南方新世界》(1998年)
12. 陳水扁總統競選歌曲《少年台灣》(1999年)
13. 台灣人權促進會聲援「蘇建和案」歌曲《發光的靈魂》(2000年)
14. 盧修一紀念歌曲《溫馴的背影》(詹宏達曲、演唱,白鷺鷥文教基金會,2000年)
15. 王識賢1998《只要你越頭》專輯(收錄失落的腳踏車)(滾石唱片,1998年)
16. 2005左營萬年季《花開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