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思菱 Huang, Szu-Ling |
---|---|
論文名稱: |
運用寫作策略於生手作者以提升其寫作能力之研究:以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 The Research of Using Writing Strategies to Novice Authors to Improve Writing Ability:Take the four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s an example |
指導教授: |
李麗霞
Lee, Li-Shia |
口試委員: |
陳惠邦
Chen, Hwei-Pang 黃尚信 Huang, Shang-X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2 |
中文關鍵詞: | 寫作策略 、生手作者 、點子 、組織 、修訂 |
外文關鍵詞: | writing strategy, novice author, idea, organization, revis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整合寫作策略於國小四年級學童,以理解寫作教學之脈絡與困境,提升國小四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以及實施合作學習,提升教師暨研究者在本研究過程中寫作教學之專業成長。
本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進行,以新竹市○○國小四年級○○班二十七位學童為對象,自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為期五個月,進行運用寫作策略於生手作者之教學研究。經持續觀察、歸納與分析學童的學習表現後,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 整合運用「釐清主題知識」、「激發點子」、「組織」、「修訂」四個教學策略,能夠協助學童解決寫作離題、內容貧乏、組織凌亂與不知如何修改文章等寫作困難。
二、 「釐清主題知識」實施於微型寫作教學,以紮實學童寫作主題之相關知識,有助於聚焦寫作主題。
三、 「激發點子」實施於微型寫作教學需包含腦力激盪、畫圖和速寫等步驟,以促使擴散思考、呈現具體細節、描述寫作輪廓,能豐富其寫作內容之想像。
四、 「組織」策略實施於初稿寫作,包含敘事六要素、擬訂寫作順序等步驟,能靈活其組織內容與順序之寫作能力。
五、 實施「修訂」策略於寫作後,包含重讀與分享初稿、回饋與再修訂等步驟,能深化其自我修改寫作內容之能力。
本研究結果可供國小中年級學童寫作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寫作策略、生手作者、點子、組織、修訂
The Research of Using Writing Strategies to Novice Authors to Improve Writing Ability:Take the four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writing strategies in the fourth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and predicament of writing teaching, to improve the writing ability of fourth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mplement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enhance the writing teaching of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in this research process. Professional growth.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y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argeting 27 students in the fourth grade of ○○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for a period of five months from September 2017 to January 2018. The author's teaching research. After continuous observation, in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Integrate and use the four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lear Topic Knowledge", "Inspiring Ideas", "Organization", and "Revision" to help students solve writing difficulties such as digression in writing, lack of content, messy organization, and ignorance of how to modify articles.
2. " Clear Topic Knowledge " is implemented in the teaching of micro-writing to solidify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the children's writing theme and help to focus on the writing theme.
3.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spire ideas" in micro-writing teaching needs to include steps such as brainstorming, drawing and sketching, in order to promote diffuse thinking, present specific details, describe the outline of writing, and enrich the imagination of its writing content.
4. The "organization" strategy is implemented in the first draft writing, including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narrative and the preparation of the writing sequence and other steps, which can flexibly write the organization's content and sequence.
5. After implementing the "revision" strategy, after writing, it includes steps such as rereading and sharing the first draft, feedback and re-revision, which can deepen its ability to modify the writing content by itself.
Study finding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wri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r middle grade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s.
Keywords: writing strategy, novice author, idea, organization, revision
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臺北:五南。
王瓊珠(2002)。國小一年級疑似寫字障礙兒童之觀察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327-344。
仇小屏、藍玉霞、陳慧敏、王慧敏、林華峰(2003)。小學「限制性寫作」之設計與實作。臺北:萬卷樓圖書。
毛紅雅(2016)。運用曼陀羅思考法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童寫作表現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石佩真(2008)。運用微型教學培育非科學背景國小職前教師之行動研究—以「體驗式探究思考模式的鷹架教學」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15。
羊牧(1997)。怎樣寫作與投稿,臺北:文經社,109-110。
何琦瑜、吳毓珍主編(2007)。教出寫作力。臺北:天下。
何鈺淇(2013)。思考地圖融入課文為本之敘事寫作教學研究-國小三年級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余光中(1954)。余光中詩選--藍色的羽毛。臺北:洪範書店。
吳秀霞(2009)。運用寫作修改策略以提升小學六年級學生寫作成效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振豪(2016)。結合思考地圖於組織說明文內容以評估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呂婉榕(2011)。心智圖法融入寫作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語文創造力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林國樑(1990)。我國小學國語課程的演進。教育資料集刊,15,85-126。
林清山譯(1990)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遠流。
林清標(1993)。怎樣作文——寫出好文章的技巧。臺北:文經。
林淑芬(2000)。林良的兒童文學作品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家頡(2016)。心智繪圖運用於六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侯秋玲(1998)。國語實驗教材實驗班與普通班學生寫作與修改表現之比較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藝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83。
柯華葳等人(2009)。成人語文素養指標架構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 NSC 98-2511-S-008-010),未出版。
胡家豪(2016)。國語流行歌曲融入作文教學 提升國小高年級原住民學生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胡又慧編(1996)〈多元方法:三交交叉檢視法〉,《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遠流,271-285。
夏林清(2000)。行動科學。臺北:遠流。
秦心(2016)。文章結構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設計記敘文寫作綱要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張新仁(1989)。不同學科的認知歷程分析。教育研究,3,43-59。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復文。
張慶國(1995)。作品的修改。載於高瑞卿(主編),文學寫作概要,513-518。高雄:麗文文化。
張慧珍(2016)。預測策略結合六何法於寫作教學以提升中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馮靜怡(2016)。故事結構法運用在讀寫教學以提升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6)。106年國中教育會考問與答。臺北:教育部。
許俐雅(2016)。層次分析策略對國小學童敘事類記敘文寫作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鳳如(1993)。活動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寫作表現與寫作歷程之實驗效果。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裡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臺北:師苑。
陳鳳如(1999)。閱讀與寫作整合的寫作歷程模式驗證及其教學效果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滿銘(1999)。文章結構分析-以中學國文課文為例。臺北市:萬卷樓。
陳滿銘(2005)。篇章結構學。臺北市:萬卷樓。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心理。
陳正治(2008)。國語文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陳秋宜(2011)。故事結構結合看圖作文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生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靜賢(2013)。國小六年級學生寫作教學研究。玄奘大學應用外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鈺方(2016)。心智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記敘文寫作取材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陳幸玉(2016)。社會科文章結構辨識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曾瑞雲(2002)。國小三年級實施看圖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單文經(1992)。課程與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黃永和(2004)。微縮教學的再思及其實施成效初探。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7(1),135-116。
黃瓊儀(2015)。構築寫作橋梁~概念構圖融入國小五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裕貿(2009)。營造閱讀與寫作連結的學習情境。北縣教育,69,39-43。
楊裕貿(2012)。寫作理論與實務(未出版之上課講義)。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楊梅芳(2016)。教導寫作步驟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寫作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管家琪(2003)。管家琪教作文:如何剪裁。臺北:幼獅。
趙長順(2006)。國小作文教學研究~國小作文常見缺失。2017.08.15,取自http://tom12.myweb.hinet.net/%A7@%A4%E5%AB%FC%BE%C9.html#4
劉孟宇(1989)。寫作大要,臺北:新學識文版中心,96。
劉又榛(2014)。心智圖運用在國小四年級學生中文記敘文寫作教學之研究。玄奘大學應用外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劉彥佁(2015)。國小四年級學生記敘文寫作研究 ─從擴寫教學切入。國立臺南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董惠萍(2014)。國小四年級寫作修改檢核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創新與評鑑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銘津(1995)。文章結構分析策略教學對增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寫作成效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銘津(2001)。專家和生手在寫作修訂歷程上的差異及其在教學上的啟示。課程與教學,4(3), 149-162。
蔡銘津(2009)。寫作的構思策略及其在寫作教學上的應用。樹德人文社會電子集刊,5(1),19-35。
蔡清田(2010)。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進雄(2010)。教學行為的反省與修正:談微型教學。評鑑雙月刊,26。
鄭妃玲(2003)。說明文結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閱讀理解的影響。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依琳(2016)。國小學生寫作調查及整合性寫作教學模式之建構與驗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惠文(2016)。遊戲要素融入國小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蔡玲宜(2017)。應用自我調整策略發展(SRSD)模式 於國小五年級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珺卉(2017)。聯想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敘事詩寫作取材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鄭雪娥、李世忠(2001)。大學教學助教師資訓練發展--以淡江大學微積分課程助教訓練為例。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38(4),439-452。
賴碧珠(2007)。潘人木兒童文學作品研究—以《中華兒童叢書-文學類》作品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應永懷、鄭仁水(2013)。記敘文寫作導航。福州:福建人民。
顏靜芳(2016)。運用校務研究之觀點提升國小學童作文之學習成效。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搬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羅秋昭(1999)。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饒見維(2005)。創造思考訓練:創造思考的心理策略與技巧。臺北:五南。
二、西文部分
Flower,L,S.,&Hayes,J.R.(1981).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32,365-387.
Gail E.Tompkins.(2012).Teaching Writing.Balancing Process and Product. California Satae University, Fresno, Emerita.
Noffke, S. (1992)The work and workplace of teachers in action research.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8(1),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