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簡良安
Jean, Liang-An
論文名稱: 我國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對整體入學及畢業率影響之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College Pluralistic Enrollment System on the Overall Enrollment and Graduation Rates
指導教授: 莊慧玲
Chuang, Hwei-Lin
口試委員: 林世昌
Lin, Eric S.
吳世英
Wu, Shih-Y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公共政策與管理
Master Program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9
中文關鍵詞: 高等教育多元入學入學率畢業率
外文關鍵詞: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pluralistic enrollment system, enrollment rate, graduation rate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有關多元入學制度的研究已成高等教育重要議題,本文運用教育部教育統計資料庫(1950-2018年),另參考內政部戶政司、行政院主計處有關平均家戶所得、父母教育程度、家庭婚姻狀況(單親家庭戶數)、18歲學齡人口數等歷史資料,串成以全國性資料為主的時間序列資料庫,藉由迴歸分析探討不同學制(多元入學實施前後)對大學入學、畢業率及畢業人數所造成的影響及成效,藉以研擬相關建議,供後續制度改善之參據。
    研究結果顯示,多元入學實施對高等教育整體入學率及畢業人數有顯著且正向的影響,但對整體畢業率的影響並不顯著。據此可以推論,高等教育擴張(廣設大學及多元入學實施),使整體入學人數大幅增加,同步帶動整體畢業人數的上升,所以多元入學實施對整體入學及畢業人數是有正向影響;其次,在家庭背景相關變數中,父親的教育程度對子女進入大學有正向顯著的影響,而世人所擔心的「多錢入學」現象,即家庭收入對大學入學並未呈現顯著影響效果。惟研究內容未再深入探究學校性質(公立、私立、一般大學、技職院校)、課程設計或性別等變數導入後的差異性,建議後續研究可朝相關方向進一步探討。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the college pluralistic enrollment 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higher education literature. This study combines the education statistics database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1950-2018), as well as the time-series data on average household income, parental education, family marital status (number of single-parent households), 18-year-old school-age population and other time-series data from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and the Chief Accounting Office of the Executive Yuan to construct a nationwide time-series database for the empirical study.
    This study applies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mpact and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academic system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pluralistic enrollment system) on university admission, graduation rate and number of graduates, in order to develop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college enrollment system.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pluralistic enrollment system h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verall enrollment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number of graduates, bu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verall graduation rat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id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i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pluralistic enrollment system)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overall enrollment and synchronously boosted the overall number of graduates. Second, among the variables related to family background, the father’s education level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is children’s admission to university. However, the insignificant effect of the family income variable on the overall enrollment rate suggest that children from richer families are not necessarily more likely to enroll into universities as claimed by the public opinion. Finally, many future researches can be extended from the current study. For example, it is worthwhile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or gender differential in enrollment and graduation rate.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誌謝…………………………………………………………………………………Ⅳ 目錄 …………………………………………………………………………………Ⅴ 表目錄………………………………………………………………………………Ⅵ 圖目錄………………………………………………………………………………Ⅶ 第壹章 緒論……………………………………………………………………..1 第貳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我國大學入學制度發展沿革、推動背景及現況 ………………4 第二節 多元入學管道與家庭社經背景之相關研究 ……………………9 第三節 多元入學管道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10 第參章 資料敘述………………………………………………………………13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計量模型……………………………………………13 第二節 變數設定與敘述統計……………………………………………15 第肆章 實證結果………………………………………………………………28 第一節 影響入學率之迴歸結果…………………………………………28 第二節 影響畢業率及畢業人數之迴歸結果……………………………34 第三節 小結………………………………………………………………4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44 中文參考文獻 …………………………………………………………………46 英文參考文獻 …………………………………………………………………49

    中文參考文獻
    丁慕玉(2006),「科技大學多元入學之學生對於不同校院系學業成就的探討-以虎尾科技大學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5(4),71-82。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02),「我國大學入學制度改革建議書」。臺北,大學入學考試中心。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2019),「多元入學方案」。臺北,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王秀槐、黃金俊(2010),「擇其所愛、愛其所擇:從自我決定理論看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中學生的科系選擇與學習成果」,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1-27。
    王家通(1991),「升學制度與教學正常化」,高市鐸聲,10,3-8。
    王愷(2000),「多元入學方式與學業成績之關連-以中國科技大學為例」,中國工商學報,22,67-79。
    田弘華、田芳華(2008),「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下不同入學管道之大一新生特性比較」,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0,481-511。
    田芳華、傅祖壇(2009),「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學生家庭社經背景與學業成就之比較」, 教育與科學研究期刊,54,209-233。
    丘思瀛(2009),「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探究」,銘傳教育電子期刊(創刊號),83-93。
    丘愛玲(1998),「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大偉、李建興、胡茹萍、黃嘉莉(2012),「我國大學多元入學制度之評估研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委託研究報告,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李文益(2004),「文化資本、多元入學管道與學生學習表現─以台東師院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1-32。
    李浩仲、李文傑與連賢明(2016),「多「錢」入學? 從政大學生組成看多元入
    學」《經濟論文》,44,207–25。
    杜貴欉、王垠、劉玲瑛、鄭曜忠、夏敏、陳淑君(2003),「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實施後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行動研究-以國立彰化高中為例」,2003年度教育部推動中小學教師從事行動研究方案成果報告。彰化市:國立彰化高級中學。
    余秋芬(2005),「高中學科能力測驗成績與大學入學後學科學習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中國文化大學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慧瑛(2007),「家庭背景與教育成就:五個出生世代的比較分析」,人口學刊,34,109-143。
    林大森(2007),「大學多元入學方案與教育機會均等:以技職體系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洪泰雄(2005),「大學教育的定位-以台灣大學甄選入學學生學習成就探討」,高等教育大學及研究所教育之定位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范雲、張晉芬(2010),「再探台灣高教育成就的省籍差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9,259-290。
    姚霞玲(2000),「推薦甄選實施成效的追蹤調查 1994-1999」,應用心理研究,5,195-212。
    姚霞玲(2007),「甄選入學與繁星計畫的實施成效與檢討建議」,考試學刊,81-109。
    翁志強、孫瑞霙、廖玲珠(2010),「大學多元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分析:以某私立大學會計系學生為例」,經營管理論叢,69-92。
    陶宏麟、吳幸蓁、陳碧綉(2017),「大學入學管道與學業表現–以東吳大學為例」世新經濟2017年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經濟學系。
    陶宏麟、林瓊華、陳昌媛(2002),「大學推薦甄選制度下的高中參與行為分析」,教育研究資訊,63-84。
    秦夢群(2004),「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實施與改革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59-84。
    許稚維 (2018),「大學特殊選材招生108學年度名額近倍增」,中央社,取自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811050180.aspx。
    許聰鑫(2005),「專科學校採行推薦甄選制對學生來源與學習成效的影響-以南開技術學院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50(1),139-154。
    陳婉琪(2005),「族群、性別與階級:再探教育成就的省籍差異」,台灣社會學10,1-40。
    陳婉琪(2012),「再探台灣的都市教育優勢:集體社會化論的可能性」,143-184,收錄於謝雨生、傅仰止編,《台灣的社會變遷1985~2005:社會階層與勞動市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系列三之3》。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陳婉琪、陳承佑、林明仁(2016),「多元入學與選材機制:台北大學學生表現之校務資料分析」,台灣經濟學會2016年年會。台北:台大社科院,12月17日。
    陳楊琳(1983),「大學聯招的大變革:三十年的沿革,三方案的抉擇」,聯合月刊,21,82-87。
    張子貴(2009),「數學系不同入學方式學生的學業成績之比較」,2009 年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社會變遷中的教育發展論文集,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張宜君、林宗弘(2015),「高等教育擴張與階級不平等:以臺灣高等教育改革為例」,《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5(2),85-129。
    張鈿富(2006),「大學多元入學機會與壓力」,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張鈿富、葉連祺、張奕華(2005),「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對入學機會之影響」,教育政策論壇,1-24。
    楊瑩(2000),「教育機會均等」,載於陳奎熹(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二版)
    (頁296-313)。臺北:師大書苑。
    楊麗秀(2004),「四技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董銘惠、黃燕飛(2002),「臺北科技大學四技多元入學學生學業成就之比較研究」。臺北科技大學學報,35(1),351-362。
    銀慶貞、陶宏麟、洪嘉瑜(2015),「由大學多元入學者的個人背景與滿意度評估多元入學的成效」,應用經濟論叢,98,1-53。
    葉孟昕(1999),「中英大學入學制度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
    葉高華(2018),「大學多元入學是否有利家境好的學生」《臺灣社會學刊》,第64期,171–195。
    廖秀君(2003),「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學生學習成績與滿意度之研究一以我國北部技職校院會計系學生為例」,淡江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謝奕弘(2015),「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對大學生表現影響之探討:以國立清華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蔡淑鈴(2004),「高等教育的擴展對教育機會分配的影響」,台灣社會學,17,47-88。
    駱明慶(2002),「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和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113-147。
    駱明慶(2004),「升學機會與家庭背景」,經濟論文叢刊,417-445。
    簡茂發、洪冬桂(2009),「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回顧與前瞻」,臺灣教育,2-7。
    薛承泰(1996),「影響國初中後教育分流的實證分析:性別、省籍、與家庭背景的差異」,臺灣社會學刊,20,49–84。
    教育部統計處(1950-2018),《中華民國教育統計:1950-2018年》。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10),《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總結報告》。臺北,教育部。
    英文參考文獻
    CMEC (2010). Canada’s Education Systems. Retrieved Aug 8, 2011, from
    http://www.cmec.ca/Pages/canadawide.aspx
    Education Japan (2011). The Japanese Education System. Retrieved Aug 10, 2011,
    from http://educationjapan.org/jguide/education_system.html
    South Kora,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7). Higher Education in Korea. Retrieved April 19,2011.
    Stanford University (2011). Undergraduate Admission. Retrieved April 19, 2011.
    University Admissions Finland. (2011). Apply to a Finnish University. Retrieved
    Aug 8, 2011, from http://www.universityadmissions.fi/index.php?page=lblu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