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嘉宇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婦幼保護事業:以台中州為中心的討論(1920-1945)
指導教授: 鐘月岑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歷史研究所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台中州社會事業兒童婦女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社會救濟雖然表面以救濟扶持貧困需要者為目的,但實際上時常成為政府宣導政令、宣揚道德觀以及教化的工具;官府透過救濟,監督掌控社會,並維持其理想的社會秩序。1895年清廷依據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予日本,日本政府在登陸台灣後展開其殖民統治,然而直至1920年代,日本政府才借助西方社會福利的經驗採用「社會連帶」,逐次於台灣推動一系列的救濟工作,統稱為「社會事業」,認為國家不僅是要對困境中的人民給予救助,更要教導人民如何獨立生存,社會救助的精神從原本的「濟貧事業」轉變為「防貧事業」。日治時期台灣社會事業中設有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一要項,兒童救助的作法由「救濟收容」轉向「福利」;婦女的救濟對象不再侷限於昔日的貞節婦女,已擴大到一般婦女,因此,社會事業之兒童婦女保護事業,與清代及日治前期的婦幼救濟有何差異,即是本論文的核心問題。
    本論文研究範圍定於1920年至1945年台中州兒童婦女相關社會事業之發展,探討「兒童相關福利」、「婦女救濟」是否受到重視,以及台中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之成效,以檢視從清代進入到日治階段,兒童婦女相關救濟工作是否隨著日本殖民政府在台灣推展的社會事業而有所進展。另外,兒童婦女保護事業注重幼兒的生產及保育,因此本論文亦針對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中最具有重要性的設施「託兒所」與「公設產婆」做探討,以瞭解「託兒所」與「公設產婆」的設置如何推動台中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的發展。最後,本論文將台中州與高雄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的發展及內容做一比較,探討兩者間社會事業經費、設施數量、相關救濟措施等的異同,以之分析並檢視台中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的成效,跨出探究日治時期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之發展的第一步。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問題提出 第二節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本文結構 第二章 清代至日治前期之社會救濟與台中地區婦幼救濟 第一節 台中地區行政區域之沿革 第二節 台中地區清代婦幼救濟 第三節 台中地區日治前期婦幼救濟 第四節 小結:救濟仍以安撫人心為宗 第三章 日治時期台灣社會事業之開展──以兒童婦女保護事業為例 第一節 日治時期台灣社會事業之發展 第二節 日治時期台灣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之發展 第三節 小結:從濟貧到防貧 第四章 台中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之發展 第一節 台中州社會事業之行政機構及經費 第二節 台中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之內容 第三節 小結:台中州致力於推展「託兒所」及「公設產婆」 第五章 台中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中「託兒所」及「公設產婆」之發展 第一節 託兒所之設置 第二節 公設產婆之設置 第三節 託兒所及公設產婆的實際:訪談台中州住民 第四節 小結:婦幼保護事業漸趨成熟,尤以「託兒所」及「公設產婆」為最 第六章 台中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之成效──台中州與高雄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之比較 第一節 高雄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 第二節 台中州與高雄州兒童婦女保護事業之比較 第三節 小結:台中州具有幅員廣大及重視婦幼救濟之特殊性 第七章 結論

    一、史料
    (一)中文部分
    1.官書、統計資料
    (1)山本壽賀子、曾培堂譯,《台灣統治概要》(台灣總督府1945年編,台中市:大社會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
    (2)《欽定大清會典》卷十九戶部〈蠲卹〉,《四庫全書薈要》第48冊,史部第23冊(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頁164。
    2.方志
    (1)台灣文獻委員會編,廖漢臣編纂《台灣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氏族篇〉(台北市:成文,1983年台一版)。
    (2)台灣省文獻委員會,《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社會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會,1992年)。
    (3)周璽,《彰化縣志》卷1〈封域志〉,台灣文獻叢刊156(台北市:台灣銀行,1962年)。
    (4)周鐘瑄,《諸羅縣志》〈疆域志〉,台灣文獻叢刊141(台北市:台灣銀行,1962年)。
    (5)郭海鳴、王世慶編纂,《台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行政篇〉(台北市:成文,1983年台一版)。
    (6)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台灣全志》卷九〈社會志•福利篇(林萬億著)〉(南投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6年初版)。
    (7)彰化縣文獻會,《彰化縣志稿》卷七〈社會志〉(台北:成文,1983年)。

    (二)日文部分
    1.方志
    (1)氏平要,《台中市史(二)》,台北市:成文,1985年台一版 (據1934年台中市役所編,台中市台灣新聞社出版)。
    2.官書、統計資料
    (1)台北州立台北盲啞學校,《台北州立台北盲啞學校》(1933年)。
    (2)台南州立台南盲啞學校,《台南州立台南盲啞學校一覽》(1930年)。
    (3)台中市役所,《台中州管內概況及事務概要(十一)》(1938年版,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5年)。
    (4)台中州,《台中州社会事業要覽》(1923、1933、1936、1937、1939、1940年)。
    (5)台中州,《台中州統計書》(1921-1941年),財政部分。
    (6)台中州,《台中州統計書》(1931-1941年),公設產婆部分。
    (7)台中州役所,《台中州概觀》第6冊(1943年版,台北:成文,1985年)。
    (8)台湾縂督府,《台湾の社会教育》(1939-1943年度)。
    (9)台湾縂督府,《台湾社会事業要覽》(1926、1931、1933-1935、1938、1939、1942年)。
    (10)台湾縂督府,《台湾社会事業設施一覽》(1927年)。
    (11)台湾縂督府,《台湾統治概要》(台北:台湾縂督府編,1945年)。
    (12)台湾縂督府,《縂督府統計書》第24號(1920年),人口部分。
    (13)高雄市役所,《高雄市社会事業要覽》《植民地社会事業関係資料集(台湾編44)》(1932年)。
    (14)高雄市役所社會課,《高雄市社会事業概要》《植民地社会事業関係資料集(台湾編45)》(1939年)。
    (15)高雄州役所,《高雄州要覽(二)》(1922年)。
    (16)高雄州役所,《高雄州要覽(十一)》(1941年)。
    (17)高雄州教育課,《高雄州社会事業概要》《植民地社会事業関係資料集(台湾編45)》(1938年)。
    (18)高雄州警務部衛生課,《衛生概況》(1928年),頁22。縂督府警務局,《台湾の衛生》(1935年),頁64。
    2.報紙、雜誌
    《台湾日日新報》
    (1)〈無免許產婆と取締〉《台灣日日新報》(1902年6月12日2版)。
    (2)〈論約束產婆之必要〉《台灣日日新報》第1775號(1904年4月3日),頁5。
    (3)〈幼兒保護と產婆の普及 本島社會事業の一重大事項〉,《台灣日日新報》
    (1927年7月3日2版)。
    (4)〈最近三年間鹿港街死亡率〉《台灣日日新報》第11155號(1931年5月4日),
    頁4。
    (5)〈臺中鄰保館で專任產婆を設置 貧困婦人に福音〉,《台灣日日新報》(1938
    年4月10日5版台中電話)。
    《台湾慣習記事》
    (1) 台湾慣習研究会,〈関於台湾北部之救恤事業〉,《台湾慣習記事》三卷六號(台北市:台湾慣習研究会,1903年),頁67。
    《社会事業の友》
    (1)台湾社会事業協会台中支部,〈第一回全島公設產婆錬成会要綱〉,《社会事業の友》161號。
    (2)近藤勝一,〈戰時下に於ける乳幼兒保護と公設產婆の使命について〉,《社会事業の友》162號。
    (3)東管信明,〈台中州の社会事業に就いて〉,《社会事業の友》59號。
    (4)桑原清起,〈台中乳幼児保護護協会に就て〉,《社会事業の友》第18號。

    二、專書
    (中文部分)
    1.丁碧雲,《兒童福利通論》(台北市:國立編譯館,1975年台初版)。
    2.井出季和太著,郭輝譯,《日據下之台政:台灣治績志》卷三(台北市:海峽學術,2003年)。
    3.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台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1946年)。
    4.台灣教育會編,《台灣教育沿革誌》(台北市:古亭書屋,1973年)。
    5.《台灣慈善四百年》(台北市:經典雜誌,2006年初版)。
    6.白秀雄,《社會工作》(台北:三民書局,1976年)。
    7.江亮演,《社會救助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桂冠,1990年)。
    8.李健鴻,《慈善與宰制:台北縣社會福利事業史研究》(台北縣:北縣文化,1996年)。
    9.林萬億,《台灣的社會福利: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台北市:五南,2007年)。
    10.翁麗芳,《幼兒教育史》(台北市:心理出版社,1998年)。
    11.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台北市:聯經出版,1998年初版二刷)。
    12.盛清沂、王詩琅、高樹藩編著,《台灣史》(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年)。
    13.陳國鈞,《公共救助》(台北市:華欣文化事業中心,1975年)。

    (日文部分)
    1.大友昌子,《帝国日本の植民地社会事業政策研究─台湾•朝鮮─》(京都市:ミネルウァ書房,2008年初版二刷)。
    2.井出季和太,《台湾治績志》(台北:南天書局,1997年二刷)。
    3.台中州方面委員會聯盟,《社会事業關係法規集》(1938年)。
    4.《台中慈惠院要覽》,《植民地社会事業関係資料集(台湾編51)》(東京:近現代資料刊行會,2001年)。
    5.台湾社会事業協会台中州支部,《台湾に於ける保育の理論と実際》(台中市:6.台湾社会事業協会台中州支部,1942年)。
    7.台湾社会事業協会台中州支部,《季節常設保育園経營及保育の実際》(台中市:8.台湾社会事業協会台中州支部,1937年)。
    9.安井慧之助、酒井潔著,《台灣に於ける育児相談》,台北市:台衛新報社,1934年。
    10.杵淵義房,《台湾社会事業史》(台北:台北州七星郡內湖庄成德學院內德友会,1940年)。

    三、期刊論文
    (中文部分)
    1.林崎惠美,〈日治時期台灣幼稚園之設立與發展〉《台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41期(2005年)。
    2.張雪門,〈台灣日治時代之兒童保護事業〉,《社會事業》3:3。
    3.游鑑明,〈日據時期的台灣產婆〉《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期1(1993年)。
    (日文部分)
    1.大友昌子,〈日本統治下台湾にあける社会事業政策の展開〉,《戰前•戰中期アジア研究資料2 殖民地社会事業関係資料集(台湾編)》別冊【解說】所收2001年近現代資料刊行会。

    四、學位論文
    1.古文君,〈日據時期台灣的社會事業—以貧民救助為中心的探討(1895-1938)〉(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2.李健鴻,〈邊陲統制與倫理教化—台灣社會救濟體制形成之研究(1683~1945)〉(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3.黃彥宜,〈台灣社會工作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4.曾蓮馨,〈日治時期台中州社會事業之研究(1920-194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5.楊永彬,〈台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1905)〉(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6.戴文鋒,〈清代台灣的社會救濟事業〉(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