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孟婉 Meng-Wan Chen |
---|---|
論文名稱: |
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乘法學習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the incorporation of e-textbook app into teaching on mat learning multiplication of second grade students |
指導教授: |
邱富源
Fu-Yuan Chiu, Ph. D.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5 |
中文關鍵詞: | 電子教科書APP 、數學學習態度 、數學學習成就 、傳統講述式教學 、乘法概念 |
外文關鍵詞: | E-textbook APP,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learning multiplic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在乘法學習成就與數學學習態度之影響,並探討實驗組學童對數位學習情境之滿意度,以作為日後教學者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並採取不等組前—後測設計。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小二年級學生四個班級,共計80人,選取其中兩班為實驗組,以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另外兩班為對照組,採取傳統講述式教學。本次實驗教學活動為期三週,各進行九節乘法相關課程。研究過程以量化資料輔以質性資料分析,在整體實驗教學結束後,將所蒐集相關資料進行量的資料分析,以探討兩組學生乘法學習成就、數學學習態度的改變及實驗組學生數位學習情境之滿意度,並透過學生訪談大綱與教師教學札記,分別從學生觀點與教師立場記錄學習變化與教學狀況,作為實驗教學改進與建議之依據。
茲將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實施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可以顯著提高學生乘法學習成就,尤其對中分
群學生效果最好。
二、實施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可以顯著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態度,尤其對低分
群學生效果最好。
三、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的課程活動設計有助於學生的學習。
四、實驗組學童對數位學習情境滿意度接受程度高,抱持正向積極肯定的看法。
五、實驗組男生與女生接受電子教科書APP融入教學,在乘法學習成就與數學學
習態度皆有明顯進步並無差異。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strategic incorporation of e-textbook APP into educating second graders mathematics multiplication and its effectiveness in teaching the second graders multiplication, 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attitudes toward learning mathematics. This study also explored the experimental student group’s satisfaction on the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so that it can be a reference for instructors when conduct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used a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The research was implemented on second graders from four classes in a New Taipei City elementary school, totaling 80 students. Two classes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e-textbook APP strategically incorporated into educating second graders multiplication; the other two classes were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pplied. Teaching activities lasted for three weeks, each proceeded with nine lessons on multiplication. The study is based on quantitative data, supplemented by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t the end of the whole experiment period,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o examine the two student groups’ achievement in learning multiplication, their change in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their level of satisfaction with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Through student interviews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 transcripts, the changes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atus were recorded respectively from students’ point of view and teachers’ position, which can serve as the basis for improvement and suggestion on experimental education .
Based on the above data analysis,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described as below:
1. The strategic incorporation of e-textbook APP into teaching second graders multipli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ir achievement in learning multiplication, especially for the
mid-tier students.
2. The strategic incorporation of e-textbook APP into teaching second graders multipli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hange their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mathematics,
especially for the lower-tier students.
3. Students' satisfaction toward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is mostly positive, assertive,
and affirmative.
4.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boys and girls, the results are similar in their achievement in
learning multiplication and their attitude toward learning mathematics.
一、 中文部分
王亦穹譯(2013)。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原著者:Salman khan)。台北市:圓神。
王仕祺、王怡萱、楊叔卿(2013)。行動載具之個人化學習歷程應用程式研發初探。 TANET 2013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論文集。
王維程(2012)。電子教科書融入不同教學方法之成效分析:以國小六年級社會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
史美瑤(2013)。如何利用問題(課堂討論)引導學生學習。評鑑雙月刊,41,42-44。
江盈潔(2013)。智慧型手機遊戲 APP 在英語學習的成效研究:以英語動名搭配詞學習為例。未出版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02)。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書。2010年12月20日,取自:http://wiki.teldap.tw/index.php/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2013)。台灣PISA 2012 結果報告。103年2月19日。取自http://www.most.gov.tw/ct.aspx?xItem=17649&ctNode=1637&mp=1
呂正華、李宗薇、陳穎青、何冠慧、陳振威、陳木城、吳明鴻、陳嬿而(2009)。論壇—電子教科書趨勢與發展。教科書研究,2(2),111-140。
李月碧(2013)。電子書對偏鄉地區民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家瑋、郝宗瑜 (2012)。大學生使用平板電腦為電子書閱讀器之購買意願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33,23-26
李孟修(2013)。ipad在數學課程的應用。師友月刋,6,81-83。
李宗薇(2010)。電子教科書是流行?還是趨勢?。師友月刋,6,16-19。
李采臻(2013)。探討將平板電腦結合APP融入數學教學-以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台南市。
何明霞(2011)。資訊融入國小二年級乘法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新竹市。
何金燕(2011)。數位電子教科書學習滿意度與學習績效之探討:科技、動機與領導的整合性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事業經營碩士班,臺中。
何冠慧(2009)。掀開教科書發展的新篇章——談電子教科書的發展、特色與展望。教科書研究,2(2),126-129。
周筱亭、黃敏晃(2000)。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整數的乘除運算。台北縣:台灣省國民學
校教師研習會。
周良姿 (2012)。臺北市國小教師社會領域電子教科書使用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致嘉、王淑娟(2013)。應用平板電腦於特教巡迴輔導之可行性。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半年刋,23,35-38。
吳志鴻(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國語科電子教科書之調查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臺北。
林碧珍、蔡寶貴、楊媖媖(2009)。整數乘法替代性教材教法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柏鴻(2012)。人性化的行動介面裝置。科學發展,472,44-49。
林柏均 (2012)。利用手持裝置APP輔以情境英文單字學習:學習動機與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桃園縣。
林宏益 (2012)。數位教科書發展的理想圖像。師友月刊,542,27-29。
林易增 (2013)。我國國民小學電子教科書設計、使用現況與未來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市。
易建成(2013)。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使用介面操作易用性研究-以iPad 為例。中華印刷科技年報,36,249-250。
知識通訊評論月刊七十九期(2009年5月1日)。電子教科書新時代。2009年12月30日,取自:http://k-review.com.tw/2009/05/01/786/
岳修平、林維真、李孟潔、林慧軍、羅悅綺(2012)。高齡使用者對於iPad 閱讀操作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101,65-78。
范耀文(2012)。平板電腦檔案選取與工具列文字顯示方式之設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唐玉樺(2011)。自然科電子教科書導入註記與前導組織對國小學生學習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臺北。
徐新逸、賴婷鈴(2013)。國際經驗對臺灣電子教科書發展之啟示。教科書研究,6(2)。
許美華(2000)。國小二年級學生正整數乘法問題解題活動類型之縱貫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許育健(2012)。「數位教材融入於教學」, 抑或是「 教學融化於數位教材 」? 電子教科書設計與使用之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30-32。
許清陽(2001)。乘法除法迷思概念分析及其教學策略-以國小三年級數學科為例。教師之友,42(3),59-63。
莊謙本(2012)。無所不在學習的教育情境典範。教學科技與媒體,100,42¬-48。
郭添財(2014)。高級中學學生數位學習成效之研究。台灣教育。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取自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張靜儀、劉蕙鈺(2003)。自然科教學引起動機的策略與方法研究,科學教育月刊,261,2-12。
教育部(2011)。電子書試辦計畫聯合啟用典禮【新聞群組】。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563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OO10/97-1OOyeaI^.pdf
教育部 (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數學學習領域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甯自強(1993)。單位量的變換(一)~正整數乘除法運思的啟蒙~。教師之友,34(1),27-34
郭生玉(2004)。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莊美玲 (2013 )。雲端評量暨補救教學系統對國中八年級學生英語學習表現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新竹市。
黃文定、陳麗華(2012)。教科書設計與發展的未來趨勢-以社會領域為例。載於國家教育研究院主編,開卷有益:教科書回顧與前瞻(頁619-654)。臺北:高等教育。
黃明達,洪維澤(2014)。校園APP使用行為之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電腦稽核期刊,25,12-13。
黃武元、潘淑靜、劉弈帆、劉馨韓(2012)。電子書在學習上的研究與應用趨勢之初探。教學科技與媒體,100,49-52。
黃儒傑(2012)國小弱勢學生數學教科書轉化及教學介入之研究-以成就目標導向與
學習成就之改變為例。教科書研究,5(3),59-98。
黃郁婷(2009)。運用互動電子白板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輔助國小四年級語文領域摘寫課文大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黃思華 (2014)。新時代的教師角色與資訊科技。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 (3), 109-110
張瑞雄(2013)。要不要APP,這就是問題。師友月刊,6,49。
張瓊穗、翁婉慈(2008)。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專業知能建構之研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1(1),73-94。
葉淑慧(2014)。資訊與科技融入國小二年級英語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新竹市。
資策會FIND。南韓積極推動小學電子教科書(2007年5月11日)。2010年1月16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827
陳芳齡 (2013)。行動載具應用程式遊戲式補救教學對國小學童面積學習影響。
未出版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淑琳(2002)。國小二年級學生乘法文字題解題歷程之研究-以屏東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市。
陳綵菁、吳明芬、張宇樑( 2013 )。繪本融入教數學教學在低年級學生倍數概念學習之應用。桃園創新學報,38,259-273。
陳嘉皇(2011)設計一般化活動促進學童乘法概念理解。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27,12-30。
陳正昌、簡清華(譯)(2012)。SPSS就是這麼簡單。台北市:心理。
陳柏州(2010)背著電子書包上學去。師友月刊,6,29-35。
陳偉慈(2011)。大高雄地區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的態度與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研究所,屏東。
陳英哲(2007)。運用資訊融入合作學習在解決國小四年級學童分數迷思概念之補救教學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康淑娟、劉祥通(2010)。數學提問之教學探討與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8),33-34
彭聖淵(2009)。資訊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效益之探究─以康軒版國小五年級等值分數單元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楊國揚(2012b)。培養21 世紀能力的重要推手。師友月刊,542,9-13。
楊國揚(2012a)。小學電子教科書時代來臨了嗎?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34。取自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34& content_no =905
楊介銘(2012)。行動app與未來學習。師友月刊,9,36-38。
廖曉慧(2013)。3D悅趣式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分數概念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廖家瑜、連啟瑞、盧玉玲(2013)。國小學童月亮數位遊戲學習之發展與學習成效之評估。科學教育學刊, 21(3),317-344。
廖信、郝宗瑜、張簡碧萱(2010)。國小教科書數位化出版之探討-以康軒出版社爲例。中華印刷科技年報,3,439-449。
潘慧萍(2007)資訊融入國小一年級加減法文字題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文正(2014)。翻轉教室的行思。師友月刊,3,67-71。
劉光夏(2012)。開啟藝術教學的無限可能:觸控螢幕藝術(iPad Art)。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8),33-34。
劉光夏、林吟霞(2013)電子教科書功能設計與教學轉化:從教師角度探討電子教科書基本工具之教學適用性。課程與教學季刊,11(1),171-200。
劉怡甫(2013)。翻轉課堂─落實學生為中心與提升就業力的教改良方。評鑑雙月刊,41,31-34。
鄭錦文(2012)。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程式之介面呈現及編輯方式之設計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顏全朗(2013)。以平板電腦為輔助教學工具融入等值分數單元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等值分數的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國立台南大學應用數學系數學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蘇國章(2011)。應用認知負荷理論於資訊融入教學多媒體設計之分析-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電子教科書”為例。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4(2),29-47。
翰林文教事業(2014)。國民小學數學第三冊教師手冊。台南市。
國民教育社群網(2012)。101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資訊教育。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二、英文部分
Absolute Software. (2013). Realizing the promise of digital textbooks. Retrieved fromhttp://www.eschoolnews.com/files/2013/04/AbsoluteDIGTEXT2_Final.pdf
Bierman, P. (2006). Reconsidering the textbook. Retrieved from http://serc.carleton. edu/files/textbok/summary.pdf
Corkett.J, Benevides,T.(2013).Apps for all:Education App Integration.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ume 84, 61-65
Cheng, Y.C., Liao, W.H., Li, T.-Y., Chueh, C.P., & Cho, C.H. (in press). Exploring the reading experiences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E-Book read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line Pedagogy and Course Design.
Clark, D.T., Goodwin, S. P., Samuelson, T., & Coker, C. (2008). A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Kindle e–book reader: Results from initial focus groups.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Metrics, 9(2), 1-23.
Furió, D., González-Gancedo, S., Juan ,M.-C., Seguí, I., Rando ,N.(2013)Evalua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using an educational iPhone game vs. traditional game. Computers & Education , 64, 1183–1202.
Fernández-López,Á., Rodríguez-Fórti ,M. J., Rodríguez-Almendros, M. L., Martínez-Segura M.J.( 2013)Mobile lear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iOS devices to support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Computers & Education, 61, 77-90.
Hillesund, T. (2005). Digital text cycles: From medieval manuscripts to modern markup. Journal of Digital Information, 6(1). Retrieved March 20, 2011, from http://journals.tdl.org/jodi/article/view/62/65
Hillesund, T. (2010). Digital reading spaces: How expert readers handle books, the Web and electronic paper. First Monday, 15(4). Retrieved March 20, 2011, from http://firstmonday.org/htbin/cgiwrap/bin/ojs/index.php/fm/article/viewArticle/2762/2504
Kucirkova ,N., Messer, D., Sheehy, K., Panadero, C. F. (2014)Children's engagement with educational iPad apps: Insights from a Spanish classroom.Computers & Education, 71, 175-184.
Liu, Z. (2005). Reading behaviour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reading behaviour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61(6), 700-712.
Onderdonk, J., Allen, D., & Allen, D. (2009).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Reimagining the textbook. The Journal of Continuing Higher Education, 57, 120-140.
Newby, T. J., Stepich, D. A., Lehman, J. D., & Russell, J. D. (2006).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signing instruction, integrating computers, and using media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Rodríguez-Arancón, Pilar, Arús Jorge, Calle Cristina.The Use of Current Mobile Learning Applications in EFL(2013). Computers & Education ,103, 1189–1196
Sharples, M. (2000). The Design of Personal Mobile Technologi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Computers &; Education, 34(3-4), pp. 177-193.
Sun, P.C., Tsai, R. J., Finger, G., Chen, Y.-Y., & Yeh, D. (2008). What drives a successful e-Learn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er satisfaction. Computers & Education , 50, 1183–1202.
Siegenthaler, E., Wurtz, P., Bergamin, P., & Groner, R. . (2011). Comparing reading processes on e-ink displays and print., 32, pp. 268-273.
Suzuki, M. (2010, September 24). Japan to pilot digital textbooks in classrooms. Agence France Press. Retrived from http://www.google.com
Johnson, L., Adams Becker, S., Estrada, V., & Freeman, A. (2014). NMC Horizon Report: 2014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http://www.nmc.org/pdf/2014-nmc-horizon-report-he-EN.pdf.
Kim, J., & Jung, H. (2010). South Korean digital textbook project. Computers in the Schools, 27, 24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