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陸道媛
Lu, Tao-Yuan
論文名稱: 水深之處-開啟封印創傷記憶的自我敘說之旅
Deep Water--- A self-narrative research journey exposing a buried traumatic memory.
指導教授: 陳美如
Chen, Mei-Ju
口試委員: 成虹飛
Cherng, Horn-Fay
簡紅珠
Chien, Hong-Ch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5
中文關鍵詞: Bowen女性生命敘說代間傳遞自我探究家人
外文關鍵詞: Bowen, woman, self-exploration,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narrative inguiry, differentiation of self, famil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透過這篇論文的書寫,重新審視自己生命中的自己。透過這樣的整理,不僅是看見生命中的問題,更是重新去理解,將各個失落的片段,重新拼接起來,讓不愉快的經驗不再成為阻礙自己前進的石頭。
    在這趟旅程中,發現家族間傳遞教養的力量,以及社會帶來的價值觀,左右自己信念與思考甚多,超過自己所想像,更發現了自己一直以來情緒不穩、憤怒、自卑自憐的根源。此外,在書寫的過程中,也發覺繪畫為自我形象的重建與思考帶來正面的影響,讓自己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事件或情緒時,有個較為正向的發展方向。
    年輕,一直是自己所認為的資本,但卻也因為這樣而不曾珍惜過去的時光,任憑自己在負面情緒中打轉。此論文的書寫,就算是與自己的過去好好對話、整理,讓這些成為生命之船繼續向前的風,不僅吹動我的帆,或許也能吹動與我同方向的他船。


    Through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is master’s thesis, re-interpretation of my past life. Through this sort of way,not only depends on the problems in life, but also to re-understand these issues. Let the forgotten event be recalled again. Unhappy experience is no longer a stumbling block.
    In this journey, I found that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had an impact on me. And social mainstream values have seriously affected my beliefs and thoughts. In addition to that, I found myself very irritable, low self-esteem, emotional instability factors.
    Writing in the process, I found the power of painting. Through painting, to build a positive self-image. It’s very helpful to face negative emotions and experience.
    It’s a great asset to be young. But because of this idea and a waste of time, put myself in negative emotions. This time, I’m ready to say goodbye to the past.
    Let these stories become winds, blow me to the distance.

    目錄 前言:起點 1 第一章 家 4 軍人爸爸 5 超人媽媽 7 壹、腳踏車公主的國小年代 8 貳、忙與盲,令人又愛又恨的「園中之光」 13 參、鬆綁與反抗-茫然的高中生 16 肆、逃城-花蓮 19 第二章 大風吹,更是亂 22 壹、怪獸出現了 22 貳、各種逃 23 第三章 生命影響生命 26 壹、師母的禱告 26 貳、喪失的記憶拼圖 27 一、 第一片:他的家 28 二、第二片:錯誤的概念 30 三、第三片:壞姊姊 31 三、第四片:鋼瓶事件 32 參、來自媽媽的禮物 33 一、委屈釀的酒 34 二、她的丈夫 38 肆、來自爸爸的禮物 41 一、他的爸爸 42 二、軍旅生涯二十年 48 第四章 浪滔滔 51 一、女人 51 二、影子 54 三、價值 55 第五章 水深之處遇見自己 56 一、面具 57 二、代罪羔羊 58 三、斷 59 三、新的眼光 60 後記 61 參考書目 65 一、中文部分 65 二、英文部分 65

    一、中文部分
    王鑾襄、賈紅鶯(2013)。Bowen自我分化理論與研究:近十年文獻分析初探。輔導季刊,49(4),27-39。
    王慧玲、連雅慧(2002)。家族治療的理論與方法。台北市:洪葉文化。
    柯小萍(2009)。職場情緒勒索與社會支持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探索性研究-以中部五金產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之碩士論文。
    杜玉蓉譯(2000)。Susan Forward著。情緒勒索。台北市:智庫文化。
    翁樹澍、王大維(1999)。家族治療理論與技術(原作者:Irene Goldenberg & Herbert Goldenberg)。台北:揚智。(原著出版年:1996)
    蔡順良(1997)。客體關係在親職教育上的應用-怎樣做個稱職的好父母。輔導通訊,88,12-17。
    楊芳彰(1997)。國小六年級學童依附關係與敵意、社交地位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毆妙苓(2010)。Bowen家庭系統理論與個體的開展:以一個生命故事為例。教師之友,52(2),103-111。
    歐陽儀、吳麗娟(1998)。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2),33-58。

    二、英文部分
    Bowen, M.(1978). Family therapy in thepractice of psychology. In P. Guerin (Ed),Family therapy : Theory and practice (pp.42-90). New York : Gardner Press.
    Bowen, M. (1978). 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Practice . New York:Jason Aronson.
    Gibson, J. M., & Donigian, J. (1993). Use ofBowen Theory. Journal of Addictions &Offender Counseling, 14 (1), 25-35.
    Hamilton, E. B., Asarnow, J., & Tompson, M.(1999). Family interaction styles ofchildren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s,schizophrenia-spectrum disorders, andnormal controls. Family Process, 38 , 463-476.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