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雪菱
Hsueh-Ling Lee
論文名稱: 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國一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f Game-Based Learning with Electronic Schoolbags on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for the Seventh Grad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指導教授: 邱富源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電子書包平版電腦數位遊戲式學習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英語學習成效學習風格學習策略
外文關鍵詞: Electronic Schoolbags, Tablet Computer,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Inter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Styles, Learning Strategie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不同學習風格的國一學生,在「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的實驗處理下,英語學習成效的影響;並進一步了解學生在接受「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後對此課程的接受程度。本研採準實驗研究法,以新竹縣某國中一年級三個班92位學生為研究樣本。使用的研究工具有「Felder和Soloman學習風格量表」、自編英語成就測驗、課程滿意度量表及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助益性問卷。研究過程透過電子書包以遊戲方式讓學生自行複習統整七年級英語第一至七課之主要學習目標。分別以SPSS 17.0的獨立性考驗、相依樣本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及百分比分析對研究所搜集之資料進行量化分析。
    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不同學習風格國一學生,經「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後之英語學習成效的分佈,除行動型/思考型外,其他三個面向沒有顯著差異。
    二、「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對國一學生英語學習成效的影響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學習風格國一學生的「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英語學習成效沒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學習風格的國一學生對「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課程有滿意的接受度。
    五、對「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課程接受度越高的學生,其後測成績亦越好。
    六、學生經「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課程後,認為了解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對其自身學習狀況是有助益的。


    This study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Game-based learning with electronic schoolbags on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for the seventh grade students. Furthermore, it also aims to find out the acceptance of the student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course. A Quasi-Experiment Research i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and the 92 study samples are selected from 7th grade students of three classes in Hsinchu County of Taiwan. The tools used in this study are: “Felder & Soloman 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the Test of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ers’ Feedbacks Questionnaire”, and “the Questionnaire on the helpfulness of Learning Styl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earning Strategies”. Students reviewed what they had learned through the Game-based learning course with Electronic Schoolbags on their own. The data gathered from the study is examed by SPSS 17.0 and the methods are the test of independence,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and percentile rank respectively.
    The findings are described as following:
    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within the active and reflective learners under the “Game-based learning course with Electronic Schoolbag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other three types of learning styles.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under the “Game-based learning course with Electronic Schoolbags”.
    3.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under the “Game-based learning course with Electronic Schoolbags”.
    4.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Game-based learning course with Electronic Schoolbags”.
    5. Students with the higher acceptance of the “Game-based learning course with Electronic Schoolbags”, the better grades in post-test they performed.
    6. Students under the “Game-based learning course with Electronic Schoolbags” deem it helpful to comprehend their own learning styl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earning strategies.

    目次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一、研究目的 5 二、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一、研究範圍 6 二、研究限制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一、 電子書包(Electonic Schoolbags) 7 二、 遊戲式學習(Game-based Learning) 7 三、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s) 7 四、英語學習成效(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國中、小英語教育實施之現況與困境 9 一、國小英語教育實施之現況與困境 10 二、國中英語教育實施之現況與困境 12 三、國中小英語教育之省思 13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14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定義 14 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目的 15 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模式 16 四、資訊科技融入教育的省思 18 五、從英語教育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文獻探討後的的啟示 20 第三節 電子書包 21 一、電子書包的定義 21 二、電子書包與電子教科書 23 三、電子書包的推行 24 四、電子書包的未來願景 26 第四節 數位遊戲學習 29 一、 數位遊戲之意涵 29 二、 數位遊戲與學習 30 三、 數位遊戲學習的困境 32 四、 數位遊戲學習的遠景 33 第五節 學習風格 34 一、 學習風格之定義 34 二、 學習風格之分類 37 三、 學習風格在英語教學上的啟示 39 四、 學習風格與資訊融入教學 40 五、 本研究學習風格評量之工具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4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 44 一、研究設計 44 二、研究架構 4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假設 48 一、研究對象 48 二、研究假設 4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0 一、學習風格量表 50 二、英語學習成就測驗 51 三、課程滿意度量表 55 四、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指引及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助益性問卷 5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7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60 第一節 實驗後之英語學習成效分析 60 一、 不同學習風格學生之英語學習成效分佈是否有顯著差異性 62 二、 不同學習風格學生之英語學習成效是否因「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而有顯著差異性 65 第二節 學生對「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此實驗課程之接受度分析 71 一、課程滿意度量表百分比分析摘要 71 二、「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之學習成效與課程滿意度量表之相關 74 第三節 「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實驗課程後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助益性問卷之分析 76 一、 關於學生作答Felder和Soloman學習風格量表時的環境對答題的影響 77 二、 學習風格量表結果與自身的認知情況 77 三、 學習策略的應用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2 參考文獻 85 中文部分 85 西文部分 89 附錄一 Felder & Soloman學習風格量表 90 附錄二 自編成就測驗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97 附錄三 自編成就測驗正式試題 105 附錄四 電子書包遊戲操作手冊 108 附錄五 課程滿意度量表 118 附錄六 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及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助益性問卷 120 附錄七 課程滿意度量表使用同意書 125 表次 表 1 小學英語教育大事紀 10 表 2 資訊科技融入學科之模式 17 表 3 電子書包發展的歷程 26 表 4 國內學者對數位遊戲的定義 30 表 5 學習風格研究發展歷程 34 表 6 國內外學習風格之不同取向定義 34 表 7 學習風格之分類 37 表 8 正式樣本人數統計表 48 表 9 Felder和Soloman學習風格量表受測概況表 48 表10 成就測驗詳細內容 51 表11 英語學習成就測驗的雙向細目表 52 表12 自編成就測驗題目修改前後對照表 53 表13 自編成就測驗難度與鑑別度一覽表 54 表14 課程滿意度量表之Cronbach Alpha 係數 56 表15 待答問題與研究工具資料及統計方法分析表 58 表16 各班學習風格分佈表 61 表17 英語成就測驗後測成績與學習風格的交叉表 62 表18 學習風格與英語學習成效之卡方檢定(n=91) 64 表19 行動型/思考型前、後測之敘述統計(n=88) 65 表20 行動型/思考型英語成就測驗之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88) 66 表21 感官型/直覺型前、後測之敘述統計(n=87) 66 表22 感官型/直覺型英語成就測驗之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87) 67 表23 視覺型/言語型前、後測之敘述統計(n=87) 68 表24 視覺型/言語型英語成就測驗之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87) 68 表25 循序型/綜合型前、後測之敘述統計(n=87) 69 表26 循序型/綜合型英語成就測驗之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n=87) 69 表27 不同學習風格學生之課程滿度量表之百分比分析摘要表 71 表28 後測成績與各分量表間之Kendall等級相關分析摘要表 75 表29 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助益性問卷百分比摘要表(n=78) 76   圖次 圖1 電子書包構成元件 23 圖2 研究設計圖 45 圖3 電子書包遊戲式學習之遊戲流程圖 46 圖4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46 圖5 學習風格量表評分方式 50 圖6 研究流程圖 57 圖7 課程滿意度量表的四個分量表平均得分 7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04職場新貴報 (2009)。 2009上班族進修:104教育網提出五大趨勢值得注意 2011年10月02日取自http://www.104.com.tw/area/noble/list_content.cfm
    工研院IEK鄭秋蘋 (2009/09/01)。數位內容創造全球另一兆元產業—電子書 2012年1月31日取自 http://www.iek.itri.org.tw/internet/News/ShowDetail.aspx?id=633873933380220233&func=publish
    尹玫君 (2001)。資訊融入國小各科教學的實施模式。洪碧霞(主編),第195-209頁。臺南市: 翰林出版社。
    尹玫君 (2003)。自教育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探討資訊融入教學。初等教育學報,16,1-36。
    王全世 (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
    王珀芬 (201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博士,國立臺南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王曉璿 (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刋,10(4),18-24。
    伍嘉琪 (2007)。英語學習兩樣情。師友月刋,476,64-66。
    伍賢龍 (2001)。國小兒童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及相關教學現況之研究。碩士,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090NHCT1611015)
    安會雲、呂琳及尚曉靜 (2005)。學習風格研究綜述。現代中小學教育,2005(4),4-7。
    行政院 (2002)。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挑戰2008。臺北: 行政院。
    何高大 (2002)。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外語教學原則。教育研究月刊,99,120-125。
    何榮桂 (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8)。
    余人、謝寧 (2011)。美麗夢想:電子書包。出版廣角,2011(8),36-39。
    吳正己、吳秀宜 (2001)。資訊融入教學實例及相關問題探討-以社會科為例。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明隆 (2004)。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的教學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45(4),12-22。
    吳昭明 (2008)。資訊融入衛星科技教學活動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臺東縣復興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碩士,國立臺東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曉芬 (2007)。溝通式教學、數位學習環境設計與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鐵雄 (2009)。我國資訊教育發展。台灣: 心理。
    李文瑞 (2007)。初探台灣英語教育之現況與困境。語文與國際研究,4,95-107。
    李遠哲 (2002)。理想的網路教育之城。陳德懷、林玉珮(主編),啟動學習革命。臺北: 遠流。
    李櫻 (2007)。學英文,怎麼學? 天下雜誌,84-90。
    沈中偉 (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36(6),12-25。
    沈中偉 (2008)。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第三版)。臺北市: 心理。
    周婉玲 (2011/04/05)。「電子書包」時代來臨來了。諮商與輔導,304。
    林舜治 (2011)。融入學習風格之混成教學中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理工學院學生為例。碩士,佛光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邱怡倩 (2006)。國小五年級不同學習風格與學習成就學童其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檔案評量之研究-以「物質與熱」單元為例。碩士,國立嘉義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ETS託福測驗成績統計。2012年2月2日取自http://www.toefl.org
    張武昌 (2006)。台灣的英語教育:現況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9,129-144。
    張武昌,周中天,陳純音,葉錫南,林正昌,& 許月貴等 (2004)。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英語雙峰現象暨改進措施結案報告: 教育部。
    張沼澤 (2005)。我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統合分析。碩士,臺中師範學院,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張國恩 (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張國恩 (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
    張景媛 (1988)。教學類型與學習風格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應理論模式的驗證。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洪秀惠 (2006)。訊融入教學對國中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及學習成就影響之探討--以消化系統、恆定性單元為例。碩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馬志輝 (2003)。學習風格理論與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完美結合。[Theory of Learning Style]。遼寧高職學報,5(4),72-74。
    教育部 (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 2011年10月20日取自http://networklab.csie.ncu.edu.tw/moeplan/network_3.htm
    教育部 (2003)。教育部資訊教育辦理現況。 2011年10月9 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09
    教育部 (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11 年10月9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0/97-100year.pdf
    許健平 (2002)。電子書包。2002學習科技研究成果發表暨研討會。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台北市。2011年1月25日取自http://news.educities.edu.tw/e-society/video/3.pdf
    許健平及王緒溢 (2002)。學習無疆界─未來教室。陳德懷、林玉珮(主編),啟動學習革命。臺北: 遠流。
    郭士香 (2004)。學習風格的研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Study of Learning Style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遼寧高職學報,6(1),151-153。
    郭重吉 (1987)。英美等國晚近對學生學習風格之研究。資優教育季刊,22,2-8。
    陳李綢 (1992)。認知發展與輔導。台北市: 心理出版社。
    陳金葉 (2009)。資訊融入異分母分數加減單元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成效與動機之影響。碩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陳星貝 (2007, 09/05)。提昇國人英語能力並與國際接軌。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年12月11日取自 http://www.npf.org.tw/post/3/2914
    陳銀杏 (2010)。學習風格與外語教學。[Learning Styles and English Teaching]。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0(6),132-133。
    陳德懷 (2002)。「電子書包」是不是「書包」? 陳德懷、林玉珮 (主編),啟動學習革命: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臺北市: 遠流。
    陳德懷 (2011)。數位科技與台灣未來二十年教學的趨勢。[How Digital Technology Changes Taiwan's Education in the Next 20 Years]。前瞻科技與管理,1(1),1-13。
    陳麗娜,王永嘉及詹雅蘭。(2004)。電子書包—改變傳統學習型態,2011年10月31日取自ds.k12.edu.tw/1000317041/資訊融入教學補充資料/電子書包.pdf
    鈕文英 (1984)。學習障礙學生的學習風格與教學。教育研究月刊, 37, 67-74。
    黃玉枝 (1991)。國中資優學生與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習適應之比較研究。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自來 (1993)。英語教學拓新與深化。臺北: 文鶴。
    黃家榮 (2009)。融合科學與英語學習之數位元遊戲模式發展及成效研究。碩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黃羨文 (1997)。紙本書與電子書之比較。臺北: 漢美。
    楊惠芳 (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公佈」英語教育齊一,擬小一開始學。資訊導航。2011年11月3日取自 http://www.mdnkids.com.tw/info/news/content.asp?Serial_NO=72316
    溫嘉榮 (2003)。教師如何將資訊融入學科成為教學工具。教育研究月刊,105,75-81。
    葉兆祺 (2003)。從語言學習理論探究國小英語教學之現況。南投文教,19,85-88。
    詹明峰 (2011)。如何運用遊戲來促進學習典範轉移。[Fostering Learning Paradigm Shift with Game-Based Learning]。前瞻科技與管理,1(1),47-60。
    廖信、郝宗瑜及張簡碧萱 (2010)。國小教科書數位化出版之探討-以康軒出版社為例。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39-448。
    劉子鍵、王緒溢及梁仁楷 (2002)。當電子書包進入教室:高互動學習環境之系統建置與應用模式。教育研究月刊,99,110-119。
    劉世雄 (2001)。資訊科技應用教學的省思。教學科技與媒體,57,88-94。
    蔡欣嘉 (2006)。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碩士,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鄭昭琦 (1999)。關於電子書。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館刊,117,1-4。
    黎加厚 (2011)。“電子書包”的遐想。[The Dream of "Digital Schoolbag"]。遠程教育雜誌,29,111-111。
    賴東瑩 (2011)。探討適性U-learning數學步道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影響- 以國小五年級面積單元為例。碩士,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賴盈如 (2003)。電子書包使用需求之系統觀研究─以臺北市大同高中為例。碩士,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謝俊清 (1997)。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2011年12月30日取自 http://cdp.sinica.edu.tw/article/origin36.htm
    簡幸如 (2005)。數位元遊戲設計之教學模式建構。碩士,國立中央大學,未出版,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顏永進及何榮桂 (2001)。資訊科技融入學習領域設計策略初探。何榮桂及戴維揚 (主編),資訊教育課程設計。臺北市: 師大書苑。
    顏擇雅 (2007)。《世界是平的》五個心得。天下雜誌,56-59。
    繩薇 (2009)。網路環境下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與學習風格的相互作用。[The Interaction of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Learning Style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新余高專學報,14(5),96-99。

    西文部分
    A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1(1), 103-112.
    Bonham, L. A. (1988). Learning style use: in need of perspective. Lifelong learning: an omnibus of practice and research, 11(5), 14-19.
    Chang, C.Y. H., Sheu,J.P. H., & Chan,T.W. H. (2003). Concept and design of Ad Hoc and Mobile classrooms. [Article].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9(3), 336. doi: 10.1046/j.0266-4909.00035.x
    Cuban, L. (1986). Teachers and machines: The classroom uses of technology since 1920. .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Dias, L.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10-13.
    Eck, R. V. (March/April 2006).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It's Not Just the Digital Natives Who Are Restless. EDUCAUSE Review, 41(2).
    Felder, R. M., & Spurlin, J. (2005).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Inde x of Learning Styles:
    Gee, J. P. (2003). What Video Games Have to Teach Us About Learning and Literacy.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ACM Computers in Entertainment, 1(1).
    Johnson, L., Smith, R., Willis, H., Levine, A., and Haywood, K.,. (2011). The 2011 Horizon Report. Austin, Texas: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Kulik, J. A., & Kulik, C. C. (1987).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 on computer- based instruc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2(3), 222-230.
    Leidner, D. E., & Fuller, M. (1997).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of conceptual information: GSS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 g vs. individual constructive learning .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 149-163.
    Litzinger, T. A., Lee, S. H., Wise, J. C., & Felder, R. M. (2007). A ps ychometric study of the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96(4), 309-319.
    Malgorzata, S. Z. (2003). A contribution to validation of score mearning for Felder-Soloman’s 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e proceedings of the 2003 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nual Conference & Exposition, Ryerson.
    McFall, R. (2005). Electronic textbooks that transform how textbooks are used. The Electronic Library, 23(1), 72-81.
    Prensky, M. (2001).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