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正東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素養、專業態度、專業表現之研究
指導教授: 林志成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5
中文關鍵詞: 專業發展專業素養專業態度專業表現德懷術
外文關鍵詞: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literacy, professional attitude,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Delphi technique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民小學校長個人的專業發展對校務發展、學校效能影響很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國民小學校專業素養、專業態度、專業表現之指標建構,以提供相關單位協助國小校長專業發展參考,俾提昇學校行政品質。
    綜合文獻探討與三回合德懷術調查,茲將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素養國民小學校長應具備與業務相關理論、知識、能力、方法且有效運用於工作場域之中的專業素養,歷經文獻探討與進行三回合德懷術調查過程後,獲得全體德懷術諮詢委員的共識,建構出6個層面33個指標:(一)行政管理層面(6個指標)(二)教學領導層面(7個指標)(三)政策執行層面(4個指標)(四)溝通協調層面(4個指標)(五)社區互動關係層面(3個指標)(六)專業責任層面(9個指標)。
    二、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態度
    國民小學校長於工作場域中的專業態度,是指對於外界人、事、物的看法或想法,轉化於內在價值觀念及因應現實狀況反應的綜合表現,歷經文獻探討與進行三回合德懷術調查過程後,獲得全體德懷術諮詢委員的共識,建構出4個層面25個指標:(一)賦權增能作風層面(5個指標)(二)經營優質校風層面(5個指標)(三)敬業熱忱層面(9個指標)(四)優質的領導風格層面(6個指標)。
    三、國民小學校長專業表現國民小學校長在工作場域之中完成其專門性工作及事務時的專業成果程度好壞或績效,歷經文獻探討與進行三回合德懷術調查過程後,獲得全體德懷術諮詢委員的共識,建構出3個層面22個指標:(一)實踐治校理念層面(9個指標)(二)推展卓越校務層面(5個指標)
    (三)建立良好公共關係層面(8個指標)。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personal development has great effects on school development and efficienc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and set up indicators about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literacy、attitude and performance. Moreover,it provides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with reference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elevate the quality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Combined previous studies with three-time Delphi techniques investigation, the following is the summary of this study:
    I .The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should possess theories、 knowledge、capabilities and methods in regard to school affairs and the professional
    literacy which can b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in school. After previous studies and investigations of three-time Delphi techniques,consensus was reached by all the Delphi techniques consulting committee. Therefore,6 categories and 33indicators were developed.
    1.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6 indicators)
    2.Teach leading(7 indicators)
    3.Policy implementation (4 indicators)
    4.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4 indicators)
    5.Community mutuality(3 indicators)
    6.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9 indicators)
    II. The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The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is a concept or thought about people、matters and objects which would be converted into one’s inner values and conceptions,and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in response to real situation. After previous studies and investigations of three-time Delphi techniques ,consensus was reached by all the Delphi techniques consulting committee. Therefore,4 categories and 25 indicators were developed.
    1.The attitude to authorize and improve ability(5
    indicators)
    2.To operate a decent school culture(5 indicators)
    3.To have enthusiasm and respect for his business (9 indicators)
    4.An excellent leadership(6 indicators)
    III.The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The performance and degree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while he completes professional jobs and affairs in his fields were studied. After previous studies and investigations of three-time Delphi techniques ,consensus
    was reached by all the Delphi techniques consulting committee. Therefore,3 categories and 22 indicators were developed.
    1.To realize the ideal of school management(9 indicators)
    2.The outstanding of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on school affairs. (5 indicators)
    3.To establish a remarkabl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ublic. (8 indicato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校長專業發展    ………………………………………7 第二節 校長專業素養   ………………………………………26 第三節 校長專業態度   ………………………………………36 第四節 校長專業表現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1 第二節 德懷術小組的形成   …………………………………56 第三節 調查工具的編製與實施   ……………………………60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式   ………………………………63 第五節 研究流程   ……………………………………………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65 第一節 第一回合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65 第二節 第二回合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92 第三節 第三回合問卷調查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12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一節 結論    ………………………………………………145 第二節 建議    ………………………………………………153 參考文獻   ………………………………………………………155 中文部分   ………………………………………………………155 英文部分   ………………………………………………………160 附錄   ……………………………………………………………163 附錄一 指導教授推薦函   ……………………………………163 附錄二 研究說明函   …………………………………………164 附錄三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素養、專業態度、專業表現     第一回合問卷  …………………………………………167 附錄四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素養、專業態度、專業表現     第二回合問卷  …………………………………………171 附錄五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素養、專業態度、專業表現     第三回合問卷  …………………………………………183 附錄六 第一回合半結構式問卷諮詢委員所提供的原始     意見彙整  ………………………………………………198 附錄七 感謝函   ………………………………………………204 表次 表2-1 專業的向度特徵統整分析表…………………………………11 表2-2 國內外學者專家對專業成長的看法…………………………13 表2-3 專家學者對專業發展的看法…………………………………15 表2-4 專家學者對校長評鑑指標研究整理 ………………………33 表2-5 國中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彙整表 ………………………46 表3-1 國民小學校長取樣對照表 …………………………………57 表3-2 德懷術小組委員名單 ………………………………………58 表3-3 問卷回收情形摘要表…………………………………………59 表3-4 德懷術問卷發送流程表 ……………………………………61 表4-1 第一回合問卷「行政管理」指標分析整理 ………………66 表4-2 第一回合問卷「教學領導」指標分析整理 ………………67 表4-3 第一回合問卷「政策執行」指標分析整理 ………………68 表4-4 第一回合問卷「溝通協調」指標分析整理 ………………69 表4-5 第一回合問卷「建築規劃」指標分析整理 ………………70 表4-6 第一回合問卷其他補充指標分析整理 ……………………71 表4-7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素養指標建構第二回合問卷指標分      析整理………………………………………………………74 表4-8 第一回合問卷「賦權增能作風的專業態度」指標分析      整理…………………………………………………………76 表4-9 第一回合問卷「經營優質校風的專業態度」指標分析整理78 表4-10 第一回合問卷「敬業熱忱之專業態度」指標分析整理 …80 表4-11 第一回合問卷其他補充指標分析整理  …………………81 表4-12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態度指標建構第二問回合卷指標     分析整理  …………………………………………………84 表4-13 第一回合問卷「實踐治校理念的專業表現」指標     分析整理  …………………………………………………85 表4-14 第一回合問卷「校務推展卓越的專業表現」指標     分析整理 ……………………………………………………87 表4-15 第一回合問卷「建立良好公共關係的專業表現」指標     分析整理 ……………………………………………………89 表4-16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表現指標建構第二回合問卷指標     分析整理 ……………………………………………………91 表4-17 第二回合問卷「行政管理」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     結果統計 ……………………………………………………93 表4-18 第二回合問卷「教學領導」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     結果統計 ……………………………………………………95 表4-19 第二回合問卷「政策執行」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     結果統計 ……………………………………………………97 表4-20 第二回合問卷「溝通協調」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     結果統計 ……………………………………………………98 表4-21 第二回合問卷「社區互動關係」指標重要性程度     判斷結果統計………………………………………………100 表4-22 第二回合問卷「專業責任」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     結果統計……………………………………………………102 表4-23 第二回合問卷「賦權增能作風的專業態度」指標     重要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 ………………………………105 表4-24 第二回合問卷「經營優質校風的專業態度」指標     重要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107 表4-25 第二回合問卷「敬業熱忱之專業態度」指標重要性     程度判斷結果統計…………………………………………110 表4-26 第二回合問卷「優質的領導風格專業態度」指標重     要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 …………………………………113 表4-27 第二回合問卷「實踐治校理念的專業表現」指標重     要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116 表4-28 第二回合問卷「校務推展卓越的專業表現」指標重     要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119 表4-29 第二回合問卷「建立良好公共關係的專業表現」指標     重要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121 表4-30 第三回合問卷「行政管理」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結果     統計…………………………………………………………125 表4-31 第三回合問卷「教學領導」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結果     統計…………………………………………………………126 表4-32 第三回合問卷「政策執行」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結果     統計…………………………………………………………127 表4-33 第三回合問卷「溝通協調」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結果     統計…………………………………………………………128 表4-34 第三回合問卷「社區互動關係」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     結果統計……………………………………………………129 表4-35 第三回合問卷「專業責任」指標重要性程度判斷結果     統計…………………………………………………………131 表4-36 第三回合問卷「賦權增能作風的專業態度」指標重要     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133 表4-37 第三回合問卷「經營優質校風的專業態度」指標重要     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134 表4-38 第三回合問卷「敬業熱忱專業態度」指標重要性程度     判斷結果統計 ……………………………………………136 表4-39 第三回合問卷「優質的領導風格專業態度」指標重要     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 ……………………………………137 表4-40 第三回合問卷「實踐治校理念專業表現」指標重要性     程度判斷結果統計 ………………………………………139 表4-41 第三回合問卷「校務推展卓越的專業表現」指標重要     性程度判斷結果統計 ……………………………………141 表4-42 第三回合問卷「建立良好公共關係的專業表現」指標     重要程度判斷結果統計……………………………………143 表5-1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素養指標建構完成表…………………147 表5-2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態度指標建構完成表…………………150 表5-3  國民小學校長專業表現指標建構完成表…………………152 圖次 圖2-1  專業發展階段與學習內容 …………………………………17 圖2-2  專業發展的階段 ……………………………………………18 圖3-1  研究流程圖 …………………………………………………64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1)。中小學校長評鑑制度的比較分析與改革芻議。 輯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頁115-146。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王玉麟(1997)。美國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在我國實施之可行性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雅玄(1998)。德懷術(Delphi)在課程評鑑上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5,43-46。
    王麗雲(2000)。台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量表。台南:台南縣政府教育局,未出版。
    朱淑雅(1999)。校長評鑑制度之探討。國民教育,40(2),98-103。
    江文雄(1999)。校長做的好、不怕被評鑑—談校長評鑑的觀念。教育資料與研究,28,17-21。
    江文雄、張德銳、康宗虎、張明輝、林炎旦、黃三吉、曾淑惠、黃裕城、劉素芹、喻淑珍、薛千慧(1999)。台北市中小學校長評鑑方案之探討。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未出版。
    余昭(1992)。人格心理學。台北:桂冠。
    沈進發(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初任校長工作內涵、入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芳美(2001)。人力資源發展人員專業能力及專業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李美枝(1986)。社會心理學。台北:大洋。
    李俊胡(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新鄉(2003)。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及因應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
    NSC90-2413-H-415-001。
    李雙燕(1992)。表演藝術觀賞者生活型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火順(1999)。專業校長如何在遴選中贏得尊嚴。國民教育,24
    (0),57--62。
    吳德業(2001)。苗栗縣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制度實施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文律(1999a)。校長職務與校長職前教育、導入階段與在職進修。教育資料與研究,29,1-10。
    林文律(1999b)。從校長必備的能力談校長培育。教育資料與研究,28,6-13。
    林文律、陳木金、李宏才、趙曉美、彭新維、蕭淑端、陳世修(2000)。台北市國民小學候用校長甄選方式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未出版。
    林志成(1998)。授權增能導向的學校行政。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學校行政新理念(107-123)。
    林志成(2001)。行動知識對校長專業發展課程設計與教學方式之啟示。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編),中小學校長專業成長制度規劃(349-367)。高雄:復文。
    林志成(2002)。授能導向的專業發展評鑑。教育政策論壇,5(2),84。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林志成(2003)。學校行政人員專業發展講義。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
    林歧旺(2002)。國民小學學校組織變革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海清(2000)。從校長培育與專業發展看校長證照制度。載於國立教育館主辦:現代教育論壇—校長證照制度與校長專業發展,39-47。
    林清江(1989)。教育社會學新論。台北市:五南。
    林錦杏(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侯世昌、張素貞、林曜聖、朱淑雅、劉志芳、陳全明(2000)。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評鑑之研究。台北:台北縣政府教育局,未出版。
    胡英楗(2002)。基隆市國民小學校長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秦夢群(1999)。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秦夢群(2003)。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指標之建構:以階層分析法為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精簡報告,計畫編號:NSC91-2413-H-004-002。
    秦慧嫻(2000)。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需求與因應策略—以台北市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倪達仁(1987)。國民中學教師電腦素養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秀枝、謝啟埙(1995)。教育心理學名詞彙編。台北:千華圖書。
    陳奎憙(1982)。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奎憙(1999)。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麗珠(1999)。以德懷術(Delphi Method)評估台灣省教育優先區補助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教育學刊,15,35-64。
    孫志麟(1992)。生手如才能成為專家—教師專業表現知探討。台北:師友。
    許智傑(1997)。高職教師價值觀念及教師態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工賓(2001)。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宏勳(1991)。國民中小學實施學校本位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台北:東華。
    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台北:台灣書店。
    張德銳(1995)。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德銳(1999)。國民中小學校長評鑑系統的初步建構。初等教育學刊,7,15-38。
    張德銳、王保進、丁一顧(2003)。校長專業能力發展標準及其資源檔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15,109-136。
    張鈿富(1996)。教育概論。台北:三民。、
    黃昆輝(1980)。台北市高職教師態度與教學問題之調查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2,189-330。
    黃振球(1990)。學校管理與績效。台北:師大師苑。
    黃振球(1992)。績效學校。台北:師大師苑。
    黃國軒(2001)。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總務主任職責、專業素養與專業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學院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黃錦鋐(1993)。旺文小學生字典。台北:旺文。
    游家政(1996)。德懷術及其在課程研究上之應用。花蓮師院學報,6,1-24。
    楊國樞(197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楊國賜(1985)。教育專業精神之內涵與策進。台灣教育,41,45。
    曾慧敏、高源令、修慧蘭、蔡清華、繆敏志、梁茂森、陳密桃、劉信雄、湯志民(1991)。學校行政。高雄:復文。
    葉春櫻(2001)。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賈馥茗(1983)。教育哲學。台北:三民。
    雷飛鴻(主編)(1995)。辭源。台南:世一。
    劉兆達(2002)。高中校長對體育教師專業表現之評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淑媛(2002)。國小女性校長專業發展現況、困境與需求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學校領導—平衡邏輯與藝術。林明地譯(1998)。台北:五南。(原著作出版年1994)
    潘文忠(2003)。國民中小學校長專業證照制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文章(1992)。企業管理:導論、功能、革新。台北:三民。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蔡培村(1997)。中小學校長生涯專業進修之規劃與發展。載於蔡培村(主編),教學專業與師資培育(289~322)。台北:師大書苑。
    蔡碧璉(199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進丁(1986)。國民小學校長角色之分析。高雄:復文。
    戴賢文(1994):高中職教師科技素養及其背景因素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文全(1989)。德懷術在教育行政上的應用。教育行政論文集。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3)。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1997)。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謝水南(1993)。師院鐸聲。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謝臥龍(1997)。優良國中教師特質之德懷術分析。教育研究資訊,5,14-28。
    羅英豪(2000)。國民中學校長辦學績效評鑑指標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清水(1995)。台灣省國民中學校長考核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羅清水(1999)。校長評鑑與專業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9,30-39。
    貳、英文部分
    Allport,G.W.(1935).Attitudes, In C.Murchison (Ed.),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Vo1.2), Worcester, Clark University
    Press. 798-844.
    Alvy,H.B.,&Robbins,P.(1998).If only knew success Strategies For navigating the principalship.Thousand Oaks,CA:Corwin.
    Barnard,J.S.(1983).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 behavior of principals in the public school in
    east Tennessee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the teacher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4(04),920A.
    Belsheim, D. J. (1986).Organizing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 comparative case analysis.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6, 211-225.
    Benveniste,G.(1987).Professionalizing the Organiz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Bergquist,W.H.(1978).Relationship of collegia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9(3), P.18-23.
    Burke,P.J.(1987).The teacher career cycle:Mode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epor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00604).
    Deese,James.(1964).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Boston:Allyn& Bacon.
    Duke,D.L.(1990).School Leadership and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Random House.
    Erlandson,D.A.(1994).Building a Career:Fulfilling the Lifetim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of Principals(Report No.MF01 /PC02). Fairfax,VA: The National Policy Board for Educational.
    Gange,R.M(1974).Essentials of learning for instruction.
    Illinois:Dryden Press.
    Hallinger,P., & Greenblatt, R. B. (1989).Principals’ pursuit of rofessional growth: the influence of beliefs,
    experiences,& district context.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10(4), 68-74.
    Hellawell,D.(1992).Who should appraise the headteacher?in
    Hattersley,M.(ed)(1992) The appraisal of headteachers, pp35-
    51. London: Cassell.
    Kindred,L.W.(1963).School public relations.N.J.:Prentice-Hall.
    Liberman, M.(1956). 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 N.J., Prentice-Hall.
    Lunenburg,F.C.(1995).The principalship: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Magel,S.G. (1992). Modes of development for school principal:Pathways to succes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Murphy,J., & Hallinger, P.(1986).Some encouraging signs in
    staff development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 7(2), 13-27.
    Peter,S., & Bagenstos,N.T.(1988).Statemandated principal evaluation: a report on current practi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L.A. April 5-9,1988).(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92889)
    Smith,W., & Andrews,R.C.(1989).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How.
    Thurstone,L.L.(1946).Comment 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al,52,39-50.
    Tindill,A.S., & Coplin,L.(1989).A Rationale Evaluation Staff Development. Activities.Education Canada,29(1),16-23.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