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慧宜 Lin, Hui-I |
---|---|
論文名稱: |
論企業之專利管理與運用 The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of patent in enterprise |
指導教授: |
謝銘洋
Shieh, Ming-Ya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8 |
中文關鍵詞: | 智慧財產管理 、波特五力分析 、台灣智慧財產管理規範 、專利管理 、授權 、專利侵權訴訟案件管理 |
外文關鍵詞: |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Porter five forces analysis, TIPS, Patent management, Licensing, Case management of patent infringement litig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2008年三月德國漢諾威電腦展(CeBIT)中,義大利專利管理公司Sisvel向德國警方提出搜索展覽中的倚天智慧型手機。姑且不論該搜索行動之正當性問題,此事件突顯了智慧財產管理在科技企業中之重要性,特別是專利權。
近年來智慧財產管理問題逐漸受到各方重視,各種管理系統概念亦應用於不同領域,但智慧財產是否適用該管理系統?企業應否有一套適合自身的管理系統?科技企業對內部組織之控管是否影響專利權對企業之價值?是否應有一套專利佈局之策略?在面對外來競爭者時,究竟應以主動或被動攻勢面對之?是敵是友?
雖專利制度之存在究竟是延遲創新競爭或促進產業發展之爭辯從未止息,由經濟學之公共財與反公共財 觀點看專利制度之論點亦所在多有,惟對企業而言專利制度之存在係實然面之問題,並非僅以專利權應否存在可以四兩撥千斤一語帶過。企業最終目標在於將收益最大化,科技企業之專利權可謂為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之一,若專利權能管理得當,少則可降低自身之侵權糾紛,多則可將專利權轉化為企業資產為企業增加收益。身處知識經濟的今日,科技企業不能故步自封以傳統觀點來看專利,而須自專利的本質出發方能洞悉企業潛力所在。專利本質上身處產業、法律與管理三大領域交界處,若僅自單一面向觀察專利,只能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深度夠但卻無法以宏觀角度來看專利廣度。
本文以五力分析模式分析企業在所處產業結構所面臨之競爭,自產業觀點看智慧財產管理系統,並討論台灣近年所推出之智慧財產規範體系所衍生之相關問題。接續聚焦於企業之專利管理及運用上,討論企業內部之組織及管理,並提出企業專利佈局之策略;在企業外部所遭遇的問題,主要以結盟-授權和競爭-案件管理為主題,並論及企業如何面對相關保全處分與訴訟外紛爭解決機制。希冀本文能以法律觀點為基準,對企業之專利管理與運用探討盡一己微薄之力。
一、中文文獻部分
(一)專書
1.周天等人合著,科技管理VS法律策略,資策會科法中心,2000年十一月初版。
2.周延鵬,一堂課2000億 非常競爭優勢-智慧財產權之戰略與戰術,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一版。
3.周延鵬,虎與狐的智慧力,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一版。
4.吳思華、許牧彥、侯勝宗,智慧資本策略思維,智慧資本管理,華泰文化事業出版,2006年元月一版
5.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智慧資本研究中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情報中心編著,智慧資本管理,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元月一版。
6.陳郁婷、周延鵬、王承守、鄧穎懋,跨國專利侵權訴訟之管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九月二版。
7.陳哲宏、謝銘洋、陳逸南、徐宏昇合著,專利法解讀。
8.陳國慈,科技企業與智慧財產,清華大學出版社,民國91年一月初版。
9.喻幸園,智慧財產權之策略與管理,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一月初版。
10.黃俊英、劉江彬,智慧財產的法律與管理,華泰書局發行,民國85年六月初版。
11.楊崇森,專利法理論與應用,三民書局2003年初版。
12.趙晉枚、蔡坤財、周慧芳、謝銘洋、張凱娜合著,智慧財產權入門。
13.劉江彬,智慧財產法律與管理案例評析(四),政大科技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發行,民國95年九月初版。
14.劉尚志、王敏銓、張宇樞、林明儀,美台專利訴訟實戰暨裁判解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四月初版。
15.賴文智、劉承愚,技術授權契約入門,智勝文化,1999年初版。
16.謝銘洋,智慧財產權與公平交易法之關係- 以專利權為中心,收錄於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2004年四版。
17.謝銘洋,契約自由原則在智慧財產權授權契約中之運用及其限制,收錄於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2004年四版。
18.Todd B. Carver& Albert A. Vondra,解決爭議的替代方案,收錄於談判與解決衝突,天下遠見,2001年初版。
(二)博碩士論文
1.朱中倫,知識經濟下台灣科技產業專利政策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民國94年六月。
2.何明豐,外資高科技企業在中國的專利佈局策略- 企業策略與法律策略之交互運用,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民國96年七月。
3.周宏治,從體制結構與組織策略觀點論企業智慧財產權交易管理,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六月,亞太智慧財產權發展基金會專案贊助。
4.林建廷,專利授權與不正競爭相關問題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4年。
5.柯意玫,日本與台灣TFT LCD產業競爭優勢與國際策略聯盟之研究,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
6.康綺,論大學之科技研發成果與智慧財產權之運用- 以專利管理為核心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7.張永強,專利管理模組化之研究與探討,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民國96年九月。
8.詹婉莉,專利商品化之法律問題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6年七月。
9.楊擴舉,建構技術交易中心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六月。
10.賴文智,智財權與民法之互動,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11.謝采薇,我國智財訴訟假處分制度及企業因應策略,國立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
(三)期刊文章
1.王本耀、陳瑞田、鄭淑穎,技術交易市場運作機制之現況與發展趨勢,第二屆工研院科技管理研討會,民國90年十一月。
2.王仲,授權契約與專利侵害 http://pcm.tipo.gov.tw/PCM/pro_show.asp?sn=44
3.呂瑋卿,智財權管理ISO化,雙效合一,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21期,1999年六月。
4.江國泉,專利授權契約架構及締約要點,新新季刊第三十四卷第四期,民國95年十月。
5.沈冠伶,我國假處份制度之過去與未來-以定暫時狀態之假處分如何平衡保障兩造當事人之利益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09期,2004年六月。
6.李柏靜、康銘元,如何運用最有效率的智慧金礦-了解專利價值創造企業利基,會計第204期。
7. 李驊芳、呂玉娟,知識經濟時代卓越企業評選標竿- 最佳知識型企業,能力雜誌,2004年九月。
8.邱仁鈿、宋心琦,整合規劃智慧資本管理(上),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2003年四月。
9.邱仁鈿、宋心琦,整合規劃智慧資本管理(下),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2003年八月。
10.邱碧英,如何運用TBT協定減少出口貿易障礙, http://www.cnfi.org.tw/wto/admin/upload/9/emily12.pdf
11.吳安妮,剖析智慧資本,會計第204期。
12.林宏六、郭雪芳,專利授權暨技術移轉合約,智慧財產權,民國88年六月。
13.林俊益,從新仲裁法談智慧財產權糾紛之解決,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二十期,1999年三月。
14.胡長佑,淺談軟體品保與國際品保標準,軟體工業生產力提升特輯。
15.高玉泉,國際商務仲裁近年發展概況,海峽兩岸經貿仲裁2003-2004論文集,中華民國仲裁協會,2005年初版。
16.徐弘光,台灣專利聯盟可行性探討- 以國際產業標準的營運模式為例,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五卷第一期。
17.孫祥禮整理,研發管理:潛能開發與避險,智慧財產管理季刊,2000年六月。
18.郭建廷,專利聯營與聯合行為,財產法暨經濟法第七期,2006年九月。
19.陳自強,民法上和解之效力,政大法學評論第61期。
20.陳昱奉,專利侵權訴訟之訴訟關與案件管理,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五卷第一期。
21.陳益智、陳宏志,運用TIPS建立全面智財管理制度,智慧財產權月刊106期,96年十月。
22.陳建銘,企業的專利管理,萬國法律第129期,民國92年六月。
23.陳歆,專利授權合約必知(上),智慧財產權,民國91年七月。
24.莊孟紓、康銘元,企業專利管理重要性探討,電子檢測與品管,民國93年一月。
25.馮達發,產業標準與市場競爭,全國律師,2008年一月。
26.黃日燦,技術授權合約-授權範圍,http://pcm.tipo.gov.tw/PCM/pro_show.asp?sn=31
27.黃日燦,技術授權合約-權利金及其他報酬,http://pcm.tipo.gov.tw/PCM/pro_show.asp?sn=33
28.黃日燦,技術授權合約-聲明與擔保 http://pcm.tipo.gov.tw/PCM/pro_show.asp?sn=32
29.黃銘傑,專利集管(patent pool)與公平交易法- 評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對飛利浦等三佳技術授權行為之二次處分案,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七期,2002年八月。
30.黃國昌,單純不作為與容忍不作為假處分之競合- 評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抗字第五三二號裁定,月旦法學雜誌第115期,2004年十二月。
31.黃麟明,管理智慧資本的價值創造,哈佛商業評論,2006年六月。
32.劉孔中,以關鍵設施理論限制專利強制授權之範圍,公平交易季刊第15卷第一期,民國96年一月。
33.劉志鵬,建立專利申請維護與訴訟部門的利潤中心制(Profit Center),95年跨領域科技管理研習班國外專題先修班受訓心得報告。
34.劉尚志、陳佳麟,專利策略管理與運用(上),能力雜誌,2000年十二月。
35.劉尚志、陳佳麟,專利策略管理與運用(下),能力雜誌,2001年一月。
36.劉尚志,智慧財產權爭議與專利有效性之仲裁,仲裁報96年三月。
37.鄧之欣,國際專利授權談判策略與要訣,智慧財產權月刊第82期,民國94年十月。
38.蔡東廷,美國專利仲裁制度簡介,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2003年四月。
39.蔡東廷,我國專利仲裁之發展與實務概況,科技法律透析,2003年三月。
40.賴文智,專利侵權和解契約與專利權的撤銷- 晶華超音波案評析。
41.賴文智、楊擴舉,技術交易新趨勢- 淺談台海兩岸技術交易中心發展現況。
42.薛寅莊,智慧財產權管理實務及策略,電子檢測與品管第71期,2007年七月。
43.鍾慧珍,淺談智慧資本之管理、評價與發展,會計第204期。
44.樊治齊,專利授權面面觀,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第二十一期,1999年六月。
(四)網路資料
1.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pclass_A035.htm
2.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2008/pclass_08_A018.htm
3. http://cm.nsysu.edu.tw/~cyliu
4.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2008/pat_08_A016.htm
5. www.chiresearch.com
6. http://www.gainia.com/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016&Part=117
7.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analysis/pat016.htm
8. http://www.mem.com.tw/marketanalysis_content.asp?sn=0701020415
9. http://www.moeaidb.gov.tw/external/ctlr?PRO=policy.PolicyView&id=6
10. http://www.ttla.org.tw/about/index.htm
11. 2007/10/18經濟日報 http://iipnccu.pixnet.net/blog/post/10027421
12. http://www.bnext.com.tw/WeekPickView_23
13. WTO網站資訊http://www.wto.org/english/tratop_e/trips_e/trips_e.htm
14. http://www.iso.org/iso/iso_members
15. CMMI網站 http://www.sei.cmu.edu/cmmi/
16. 經濟部工業局網站 http://www.cmmi-taiwan.org.tw/
17. 美吾華公司網站http://www.maywufa.com.tw/tc/aboutus.php
18. 亞洲光學網站 http://www.asia-optical.com/profile/profile_index.html
19. 台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ttl.com.tw/home/home.aspx
20. http://fyjud.lawbank.com.tw/list.aspx
21.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pclass_A018.htm
22.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pclass025.htm
23.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2008/pclass_08_A021.htm
24.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2008/pclass_08_A022.htm
25. http://www.informationweek.com/news/internet/search/showArticle.jhtml?articleID=171202284
26.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pclass_A019.htm
27. http://www.naipo.com.tw/library/application15-1.htm
28. http://tw.epochtimes.com/bt/5/6/15/n956279.htm
29. 法源法律網http://fyjud.lawbank.com.tw/list.aspx
30.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mar/25/today-p5.htm
31. http://www.ipnavigator.com.tw/news/news_view.asp?NewsID=20011115091801
32. 台灣技術交易資訊網http://www.twtm.com.tw/about/about.aspx?subnav=1
33.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pclass020.htm
34. http://ssttpro.acesuppliers.com/semiconductor/Magazine_Details_Index_Id_823.html
35.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pclass_A062.htm
36. http://cdnet.stpi.org.tw/techroom/pclass/2008/pclass_08_A043.htm
37. http://www.hzip.gov.cn/newsmanage/News_View.asp?NewsID=2196
(五)其他
1.TIPS宣傳手冊,2008年11月27日TIPS成果發表會資料
2.鄭國卿,台灣企業通過ISO9001:2000版品質管理系統認證之績效研究分析- 以南部廠商為例,2006年創新、整合與應用研討會。
3.知識經濟發展方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國八十九年八月三十日,行政院第二六九六次院會通過。Available at: http://tinyurl.com/bmxxqp。
4.趙梅君,經濟日報A13版,2006年三月二十日。
5.翻滾吧,城市:P&G的「開放式經營」,蒐集創意來自全球金頭腦(下),天下雜誌380期,2007/09/17。
二、英文文獻部分
(一)專書
1. Anthony L. Miele, 《Patent Strategy: the manager's guide to profiting from patent portfolios》, New York: Wiley 2000 edition.
2. Bernard Marr, 《Perspectives on Intellectual Capital: Multi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Elsevier Butterworth-Heinemann.
3. David A. Burge, 《Patent and trademark: Tactics and practice》, JOHN WILEY& SONS, INC., 3rd edition.
4. Johan Roos, Goran Roos, Nicola C. Dragonetti, and Leif Edvinsson, 《Intellectual Capital: Navigating the new business landscape》,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5. Patrick H. Sullivan, 《Profiting from Intellectual Capital: Extracting Value from Innovation》, John Wiley& Sons Inc.
6. Patrick H. Sullivan, 《Value Driven Intellectual Capital- how to convert intangible corporate assets into market value》, Wiley/Arthur Andersen.
(二)期刊文章
1. Carl Shapiro, <Navigating the patent thicket: Cross licenses, patent pool, and standard setting>, available at: http://faculty.haas.berkeley.edu/shapiro/thicket.pdf
2. Carl Shapiro, <Technology cross-licensing practices: FTC V. Intel (1999)>, available at : http://faculty.haas.berkeley.edu/shapiro/intel.pdf
3.Carl Shapiro, <Setting compatibility standards: Cooperation or Collusion?>, available at: http://faculty.haas.berkeley.edu/shapiro/standards.pdf
4. Jay Pil Choi, <Patent pools and cross-licensing in the shadow of patent litigation>, CESIFO WORKING PAPER NO. 1070, NOV 2003. You may connect from SSRN website: ssrn.com/abstract=466062.
5. Michael A. Heller, Rebecca S. Eisenberg, <Can Patents Deter Innovation? The Anticommon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available at: http://www.sciencemag.org/cgi/reprint/280/5364/698.pdf
6. Sadao Matsumura, <Patent management in Enterprise>, JPO Asia-Pacific Industrial Property Center.
7. Thomas Reed Powell, <The nature of a patent right>,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17 no.8, Dec. 1917.
8. Thomas G. Field Jr., <Peospects for ADR in patent disputes: An empiracle assement of attorneys’ attitude>, Franklin Pierce Law Center, available at: http://lsr.nellco.org/piercelaw/facseries/papers/30.
(三)網路資料
1. M. Lee Murrah,“Implementing a Strategy Patent Program”, LES Annual Meeting,Sept. 2002
http://iip.nccu.edu.tw/mmot/upload/file/T26.pdf
2. http://uscode.law.cornell.edu/uscode/html/uscode35/usc_sec_35_00000261----000-.html
3. http://www.usdoj.gov/atr/public/guidelines/0558.htm#t55
4. http://www.law.duke.edu/journals/dltr/articles/2001dltr0030.html
5. http://www.adr.org/sp.asp?id=22013
6. http://www.wipo.int/amc/en/arbitration/why-is-ar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