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嬑禎 |
---|---|
論文名稱: |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應用無線網路之教學研究 以校園水生植物為例 |
指導教授: | 許春峰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8 |
中文關鍵詞: |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無線網路 、學習成效 、學習態度 |
外文關鍵詞: |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rea, wireless network,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Attitude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探討在國小四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從事結合無線網路的水生植物教學之教學成效。研究以新竹縣某國小四年級六班學生為樣本,隨機分成實驗組和控制組各三班,教學實驗為期四週,在實驗教學前、後一週內實施「水生植物認知概念問卷」及「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態度量表」,蒐集資料藉以比較結合無線網路與未結合無線網路之戶外教學成效間的差異及了解學生對無線網路教學的接受程度。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1、學生在水生植物單元的認知概念表現,「無線網路教學」的教學方式優
於「有線網路教學」的教學方式。
2、學生在水生植物單元對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態度的表現,兩組學生在經
過實驗教學後沒有顯著差異。
3、學生對使用無線網路進行水生植物學習抱持肯定的態度。
This study proposed “Aquatic Plants Learni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Area based on Wireless Network” by adopting the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method” regarding the outdoor aquatic plant learning.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learning with wireless network aided, One hundred ninety elementary students in six clas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control groups and three experiment groups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wireless network aided we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Cognitive Conception Questionnaire of Aquatic Plant”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Attitude Questionnaire” which were given a week before and after the four-weeks teaching experiment. The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1, Students of aquatic plants learning with wireless network aided were better than those without wireless network in “Cognitive Conception Questionnaire of Aquatic Plant”.
2, Students of aquatic plants learning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with wireless network and without wireless network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rning Attitude Questionnaire”.
3, Students had affirmative manner about using the wireless network in this
teaching unit.
(一)中文文獻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毓雯、張淑慧合著(1999)。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台北:五南出版社。
王正和(1979)。五年制工專學生學業成就與職業興趣、學習習慣和態度、理工性向之相關分析。高雄:復文書局。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市:心理。
王唯齡(2004)。以天文史融入教學模式探究學生學習態度與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貴春(2000)。STS教學與國小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王德裕(2004)。以概念學習為基礎之數位學習活動設計對國小校園植物單元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
朱敬先(1986)。學習心理學。台北:國立編譯館。
何小曼、張惠珠(1993)。以東北角海岸資源作國小環境教育教學活動,生
物科學鄉土教學資源之現況與應用。在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編,1993國小自然鄉土教學資源學術研討會(生物科學組)論文集(36~59)。花蓮市:編者。
何宗穎(2001)。無線網路與情境捕捉在情境學習活動的應用─以認識校園植物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何宗穎(2005)。校園無線網路安全分析-以高雄區學校為例。生活科技教育,38(2),39-47。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23。
余月甄、劉子鍵(2005,6)。如何善用無線學習環境的特性來促進有效的合作學習。第九屆全球華人學習科技研討會(GCCCE 2005)。美國,夏威夷。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5),5-11。
吳玟萱(2005)。行動學習在國小生態園學習環課程之應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吳瓊汝(1998)。國中學生之學習態度。台灣教育,566,44-50。
巫靜宜(1999)。比較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研究---以Word 2000之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台北縣。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中市。
李登隆(2003)。資訊融入專題導向學習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與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李華隆(2003)。國小自然科行動專題式學習教學設計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縣。
周育本(2005)。國小學童知覺自然科教師態度、學習自然科態度與自然科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周儒、呂建政譯(1999)。戶外教學。台北:五南。(R.Donald,M.William,&L.Elizabethm等著,出版年:1994)
官淑如(1997)。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文生(2003)。課程理論與實踐之交互辯證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世娟、何小曼(2002)。國小學童「科學態度」及「對科學的態度」之研究-以植物的生長教學活動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157~196。
林奇賢(1999)。網路學習環境的學習與應用。資訊與教育,67,34~50。
林明玉(2004)。以提供線索學習方式搭配行動學習輔具建置一個國小自然科探究學習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桃園縣。
林金蓮(2003)。桃園地區國小學童水生植物的認知情形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林春吉(2002)。台灣水生植物溼地生態導覽。台北市:田野影像。
林峯旭(2006)。行動學習教學系統之建構-以校園植物的學習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班。
林錦雪(1994)。CAI與傳統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成就和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台南市。
邱佳椿(2002)。高職電機電子群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路徑模式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邱藍慧(2002)。國小自然科植物教材園融入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邱文豪(2006)。行動載具在戶外教學之應用-以植物觀賞課程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柯正鋒(1989)。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洪珮真(2003)。行動載具融入國小自然科學習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唐璽惠(1988)。高中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徐元英、史永健、曾建超 (2002)。無線網路學習環境的面面觀。資訊與教育雜誌,90,3-13。
秦夢群(1993)。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學資訊中心。
馬藝菁(2001)。行動科技設備在國中科學實驗的應用:PDA實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高嘉蔆(2005)。行動學習輔具輔助國小學生以PBL在校園生態教材園進行水生生物學習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惠珠(1993) 。以鄉土植物為教材的教學策略與方法,生物科學鄉土教學資源之現況與應用。在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編,1993國小自然鄉土教學資源學術研討會(生物科學組)論文集(87~94)。花蓮市:編者。
張雅雯(1999)。兒童英語網路化多媒體教材之發展 。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台北縣。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張慧珍(2006)。網路化學習環境對國小學童「水中生物」單元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梁朝雲 (1999)。以全球資訊網為基礎的遠距學習環境。教學科技與媒體,34,28-41。
莊旭瑋(2001)。資訊融入校園植物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花蓮市。
莊瑞賢、黃志文、崔振隆、王讚彬(2002)。無線網路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資訊與教育雜誌,90,14-25 。
許民陽、林麗詩(2004)。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之能力指標應用及評量設計初探。教育研究資訊,1。
許榮富(1986)。學生特性及學習環境對科學態度成就影響分析研究。師大學報,31,695-719。
郭展祐(2003)。建置一個應用於戶外課程之PDA學習護照系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桃園縣。
陳孟愉(2002)。國小資優班學童與一般學童自然科學習焦慮影響因素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嘉義市。
陳英豪、葉茂堃、李坤崇、李明淑、邱美華(1991)。國小學生科學態度量表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4,1-26。
陳惠萍(2004)。正向評量對於國中生自然科學習態度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神勇(2002)。澎湖縣國小教師應用網路教學現況及其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陳黎君(2002)。情意教育融入「水中生物」課程之教學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 ,台北市。
曾玟傑(2003)。應用電腦軟體輔助國小學童認識校園樹木的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游舒雯(2006)。南投縣信義鄉國小四五六年級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科學態度及世界觀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應用科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馮慈苓(2005)。行動學習輔具應用於校園植物之學習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黃朝恩(1990)。戶外教學在地理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環境教育季刊,5,24-31。
黃朝凱(2002)。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黃朝慶(2001)。弱勢族群-談台灣的水生植物資源與保育。台灣文獻,52(3),143-170。
黃瑞銘(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水生植物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楊耀皇(2005)。結合社區發展以校園植物為本的校本課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自然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葛樹人(1996)。心理測驗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蔡擇文(2002)。國小五年級自然科融入STS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批判思考與科技創造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蔡振昆(2000)。傳統教學與網路教學之比較研究-從教學媒體、班級經營及教學評量來探討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劉子鍵(2004a)。行動學習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九十二學年度行動學習輔具教學應用聯合發表會。台北市南湖國小。
鄭湧涇、楊坤原(1998)。國中學生對生物學的態度。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3(2),37-54。
賴阿福(2004)。數位化教學與學習環境之變革。國教新知,51(1),19-32。
謝真華(1999)。概念構圖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在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簡茂發(1999)。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
簡萍郎(2004)。科學故事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蘇麗華(2003)。無線科技融入戶外賞鳥活動之行動學習情境觀察省思—人適應科技的努力與成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市。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新十大建設。2005年2月13日,取自行政院
經濟建設委員會。取自:http://www.cepd.gov.tw/land/new10/ten-report
高台茜(2001)。未來教室學習-以無線網路應用為基礎的認知學徒制學習環境。
取自:http://edtech.ntu.edu.tw/epaper/911210/prof/prof_1.asp。
啟動學習革命─全球第一個網路教育城市亞卓市,遠流出版,p.171-181。
取自:http://edumaterial.educities.edu.tw/content/robin/elearning/p2.htm
環教資訊網(2003)。鄉土及環境教學活動設計第二章。
取自:http://sun.gcc.ntu.edu.tw/EE-Web/html/f_page.htm
曠文溱(2005/12/02)。英特爾推動無線網路學習 。無線通訊,台北報導。
取自:http://www.zdnet.com.tw/enterprise/topic/wireless
(二)英文文獻
Brown, W. F., & Holtzman, W. H. (1967). Manual of the survey of study habits and attitudes. New York :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
Cizek, G. J. (1997).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ssessment: Constructs at a crossroads. In G. D. Phye (Ed.), Handbook of Classroom Assessment(pp.1-29).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Denby, D.(2000)The speed of light:The high stakes race to build the next Internet. The New Yorker,133-141.
Dacey, J. S. (1981). Teaching outdoors. Where The World Is-Teaching Basic
Entwistle, N. J., Cowell, M. D., & Entwistle, D. (1971).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1. Prediction from Scales of Motivation and Study.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1, 258-267.
Irmeli, E. P., & Jari, K. (2000). Outdoor Activities as a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31(4),32-36.
Joyner, A. (2003). No strings attached: Wireless networks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nytime, anywhere access. American School Board Journal,190(9), 50-52.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672943)
Kozlow, M. S. & Nay, M. A. (1976). An approach to measuring scientific attitude. Science Education, 60, 147-172.
Raygor, A. L., & Wark, D. M. (1970). Systems for study. New York : McGraw-Hill.
Thompson, M. E. (1976). The prediction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by a British study habits inventory.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5(4), 365-372.
Wang , H. Y., Liu, T. C., Chou, C. Y., Liang, J. K., Chan, T. W., & Yang, S. (2004). A framework of three learning activity
Weinstenin, C. E. (1982). Training students to use elabor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 3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