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嘉鴻 |
---|---|
論文名稱: |
性別與國家:當代台灣婦女運動的性論述,1987-1999 Gender and State: Rereading Sexuality Discourses In Taiwan's Women's Movement, 1987-1999 |
指導教授: | 周碧娥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社會學研究所 Institute of Soci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0 |
中文關鍵詞: | 性 、色情 、婦女運動 、國族主義 、慕芙 |
外文關鍵詞: | Sexuality, Pornography, Women's Movement, Nationalism, Pornography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分析台灣婦女運動自1987年解嚴至1997年公娼事件以及後續的相關論述,婦女運動如何處理這些性(sexuality)議題及爭議,以及其反映出來的關於本地婦女運動者如何面對台灣社會政治民主化過程中,重要的國家(state)以及國族認同議題。藉著資料的分析以及重要的婦女運動者的訪談,具體的指出,台灣婦女運動自1987年反雛妓運動至十年後在公娼議題的對立,這一段「由合至分」,「由分至衝突」的過程,不僅是婦女運動團體在女性主義立場上對於性議題的理念之爭;更重要的是,這個「衝突」以及「對立」折射出來的更是不同認同的運動團體以及社會運動者對於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中的歧異意見。換句話說,性議題在台灣婦女運動的脈絡,成為載具(carrier)乘載著婦女運動對於國家面向的差異認同。
本研究最後依循基進民主理論者慕芙(Chantal Mouffe)的思考指出,在當今的政治情勢中,社會運動者毋須迴避國家認同議題的辯論,相反的,唯有不同認同的個人及團體,能夠體認民主政治上「政治對立」的「不可避免性」藉著這個緊張關係,尋求在政策上的最大公約數,那麼民主才有繼續深化的可能,期許為台灣的婦女運動以及社會運動的相關研究在此做出貢獻。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丁乃非、何春蕤、卡維波(2006),《性政治:台灣性運演講集》,台北:巨流。
丁乃非、劉人鵬(2001),〈貓兒噤聲的媽媽國〉,《酷兒理論與政治》,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2000),〈現代「性」與「國家女性主義」暴力〉。陳光興(編)《發現政治社會》,台北:巨流。
丁乃非(1998),〈貓兒噤聲的媽媽國〉,《酷兒理論與政治》,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2002),〈國家女性主義論述中的公娼與寄生蟲〉,《性工作研究》,台北:巨流。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編)(1998),《酷兒理論與政治》,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 (1999),《性侵犯性騷擾之性解放》,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王甫昌(1996),〈台灣反對運動的共識動員〉,《台灣政治學刊》1期。
-------(2002),〈族群接觸機會?還是族群競爭?:本省閩南人族群意識內涵與地區差異模式之解釋〉,《台灣社會學》:4。
王雅各(1999),《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
王振寰(2002),〈台灣威權體制與民主轉型〉,王振寰(編),《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王蘋、丁乃非、倪家珍與隋炳珍(1998),〈誰的基金會、什麼樣的運動-夾在歷史和社會變革關口上的「婦女新知」〉,《當代》,127:90-96。
玉瓦-戴維斯(Yuval-Davis, Nira)(2004),〈婦女、族裔身分和賦權-走向橫向政治〉秦立彥(譯)。陳順馨、戴錦華(編)《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頁:41-68。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瓦歷斯.尤幹 (1994),〈體檢台灣「山胞教育」--台灣原住民教育體制的一些觀念問題〉,《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朱元鴻(1998),〈不幸少女幾多牆),收於《性/別研究期刊:性工作,妓權觀點專號》,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江宜樺(1998),〈自由民主體制下的國家認同〉,《市民社會與民主的反思》,殷海光基金會(編)。台北:桂冠。
成令方(1996),〈改造國家機器比國家認同更急切〉《騷動》2:84-90。
艾瑞絲.楊(Iris M Young),何定照(譯)(2006) 《像與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台北:商周文化。
卡維波 〈婦權派與性權派兩條女性主義路線在台灣〉下載於:
http://intermargins.net/repression/theory/difference.htm
----------(1990),(人民的慾望與人民的民主),《當代》,第50期:84-98。
-------- (1998),〈性工作的性與工作:兼駁反娼女性主義〉,《性工作:妓權觀點》,台北:巨流出版社。
---------(1999),(政客的性道德與國家的理性化),《性╱別研究》5&6期合刊,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出版。
----------(2004),《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台北:巨流出版社。
-----------(2005),〈慾望、青年、網路、運動: 從反假分級運動談台灣社運的新形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0。
沃爾拜(Walby,Sylvia)(2004),〈女人與民族〉,見陳順馨、戴錦華(編)《婦女、民族與女性 主義》(吳曉黎譯),頁:69-97。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朵金(Andrea Dworkin) (2002),陳蒼多譯,《性交》,台北:新雨。
朱偉誠 (2000),〈建立同志“國”?朝向一個性異議政體的烏托邦想像〉。《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0: 103-52 。
----------(2006),〈同志、台灣:性公民、國族建構或公民社會〉,《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5,台北:台灣大學婦女研究室。
李元貞(2003),〈女學會十年,婦運千山萬水〉,《歷史月刊》188期。
李家沂 (1995), 〈色情、電腦網路與官檢〉,《中外文學》,第24卷3期。
李雪莉(1999),《從廢公娼事件看婦運團體的聚散離合》,台灣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邱貴芬 (1999),〈後殖民女性主義〉,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
------(1996a),〈在台灣,婦解運動能不能與國族主義牽手?〉,《騷動》1996(1)。
-------(1996b),〈沒有「要不要國家」,只有「我們要什麼樣國家」的問題〉,《騷動》,2。
林思伶 (1993),〈盤根錯節的雛妓問題〉,蘇南洲(編),
《不信正義喚不回:弱勢正義關懷文集》,台北:雅歌出版社。
林芳玫 ( 1997 ),《由新社會運動的觀點看媒體與婦運》《中外文學》第26卷第2期。
-------(1997b),〈認同政治與民主化:差異或統合?〉,游盈隆(編)《民主鞏固或崩潰:台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台北:月旦。
-------- (1998),〈當代台灣婦運的認同政治:以公娼存廢爭議為例〉,《中外文學》第27卷第1期,頁56-87。
--------(1998b),〈性產業對公私領域的負面影響〉,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下載於:
http://taiwan.yam.org.tw/nwc/nwc3/papers/forum312.htm
---------(1999),《色情研究:從言論自由到色情擬像》,台北:女書出版。
林素珍與林英琪(2006),《台灣原住民運動》,台北:莎士比亞出版社。
吳乃德(2000),〈人的精神理念在歷史變革中的作用—美麗島事件與台灣本土化〉,《台灣政治學》第4期。
吳介民(2002),〈解除克勞塞維茲的魔咒:分析台灣當前社會改革運動的困境〉,《台灣社會學》第4期,頁159-198。
沈美真(1990),《台灣被害娼妓與娼妓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0b),(人權與娼妓〉,陳怡真編,《天意憐孤草》,台北:婦女救援基
何春蕤 (1995),《豪爽女人》,台北:皇冠出版社。
-------(1996),(色情與女╱性能動主體〉,《中外文學》第25卷第4期。
--------(1998),〈女性主義的色情╱性工作立場〉,《性╱別研究》第1-2期合刊,200-239。
--------(2005),〈從反對人口販賣到全面社會規訓:台灣兒少NGO的牧世大業〉,《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9 (20005.9):1-42 。
周碧娥與姜蘭虹(1989),〈現階段台灣婦女運動的經驗〉,《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徐正光與宋文里合編,台北:巨流。
周碧娥 (1989),(性別體制,政經結構與婦女運動:從婦運的源起和發展過程探討婦運的多元化),馬以工(編)《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台北:崇她社。。
-------(1999),〈台灣婦女與政治:1985-1994〉,王雅各編,《性屬關係(上)》,台北:心理出版社。
-----(2006),〈人權、性別與民主化:女性公民權與台灣政治民主化〉,第二屆人權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
周華山(1994),《色情現象:我看見色情看見我》,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
周念縈(2001),《色情管制與網路分級制》,台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琴雅(1990),《色情出版品與女性主義》,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台麗(1990),〈走出野蠻台灣:支持婦女救援基金會的理由〉,陳怡真編,《天意憐孤草》,台北:婦女救援基金會。
裘亞飛(1992),〈台灣原住民的政治經濟學涵義〉,《島嶼邊緣》,5:44-50。
范雲 (2000),〈從階級人到政治人:台灣政治轉型過程中的工運領導〉,蕭新煌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
------(2003),〈政治轉型中的婦女運動:以運動者及生命傳記背景為核心的分析取向〉,《台灣社會學》,5。
范碧玲(1990),《解析台灣婦女體制:現階段婦女運動的性格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惠容 (1993),〈火坑中雛菊救援困難〉,梁望惠(編),《給她一片成長的土地》,台北:勵馨基金會。
-------(1999),〈雛妓救援運動〉,王雅各編,《性屬關係》,台北:心理出版社。
紀惠文 (1998),《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活》。台北:巨流。
高格孚(2003),《風和日暖》,台北:允晨出版社。
程建壬(1999),《社會運動的法制化:以反雛妓運動為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雙蓮、顧燕翎,(1995),〈婦女與政治參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觀察〉,《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劉毓秀主編,台北:時報出版社。
許雅斐(2006),《性工作的現代性:治理與實踐》,台北:巨流出版社。
梁望惠(1993),〈區分人口販賣與色情〉,梁望惠(編),《給她一片成長的土地》,台北:勵馨基金會。
彭渰雯(2005),〈在「宰制」和「需求」之外:性消費者論述的女性主義分析〉。《女學學誌》 第 20 期,頁 1 35 - 179 。
------(2007),〈婦運與政治〉,黃淑玲、游美惠(編)《性別像度與台灣社會》(下)。台北:巨流。
趙剛 (1994),《小心國家族》,台北:唐山。
楊婉瑩,(2006),〈台灣性別法案推法歷程的比較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二十九期。
凱薩琳.麥金能(MacKinnon,A.Catharine)(1993,2001),陳昭如(譯),〈後現代主義的質疑與反駁),《當代》,第一六四期。
查特濟(2004),〈婦女與民族〉(楊凱譯),陳順馨、戴錦華(編)《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唐文慧(1999),〈國家、婦女運動與婦女福利 — 一九四九年後的台灣經驗〉,《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3卷2期 (1999年12月)。
唐文慧與王怡君(2001),〈父權國家VS母系社會〉,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台北:巨流。
游美惠(1991),《文化、性別與性--從色情海報看文化的建構與解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鑑明(1999),〈明月照來時路:台灣婦運的歷史觀察〉,王雅各(編)《性屬關係》(下)。台北:心理
夏林清(編),(2000),《公娼與妓權運動》,台北:臺灣工運雜誌社。
夏林清、王芳萍與周佳君(2002),〈與娼同行,翻牆越界〉,《應用心理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
黃長玲(2005),〈彼此鑲嵌,互相形構:轉變中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國家與現代性:現代政治與台灣政治/經濟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黃淑玲(2003),〈男子性與喝花酒文化:以Bourdieu 的性別支配理論為分析架構〉《台灣社會學》。
-------(2000),〈變調的“ngasal”:婚姻、家庭、性行業與四個泰雅聚落婦女,1960-1998〉,《台灣社會學研究》,4期。
-
---------(1998),〈本地婦運哪堪反反色情〉《騷動》。
---------(1998b),〈台灣性文化對男人、家庭及政治的腐化〉。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下載於:
http://taiwan.yam.org.tw/nwc/nwc3/papers/forum311.htm
--------(1996),〈台灣特種行業婦女:受害者?行動者?偏差者?〉,《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2期。
陳光興 (1991),〈從統獨僵硬軸線中「逃逸」出來-五月人民民主抗爭省思〉,《當代》,第63期。
------------(2000),(編)。《發現政治社會 現代性、國家暴力與後殖民民主》。台北:巨流,2000。
------------(2006),《去帝國》,台北:行人。
陳映真(1993),〈作為一個現代奴隸制度的雛妓問題〉,《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台北:勵馨基金會。
陳美華 (1998),〈娼妓、尊嚴、性勞動〉,《騷動》,第五期。
-------(2006),〈公開的勞務,私人的性與身體:在性工作中協商性與工作的女人)。《台灣社會學》,第11期
陳怡真(編)(1990),《天意憐孤草》,台北:婦女救援基金會出版
陳昭如(2002),〈創造性別平等,抑或與父權共謀?關於臺灣法律近代西方法化的女性主義考察〉,《思與言》,四十卷,第八期。
陳惠馨(2003),〈快快樂樂做婦運〉,《歷史月刊》188期。
陳順馨(2004),〈女性主義對民族主義的介入〉,陳順馨、戴錦華(編)《婦
女、民族與女性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張小虹(1999),《情慾微物論》,台北:大田出版社。
張淑麗(2000),(當代台灣女性文化評論的過去﹙未﹚完成式╱未來進行式:豪爽、表演、聒噪、及其他),〈現階段台灣婦女運動的經驗〉,陳光興編,《文化研究室在台灣》,台北:巨流出版社。
張輝潭(1995),《台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一個歷史的觀點》,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靜倫(1999),《顛簸躓仆來時路:論戰後台灣的女人、婦運與國家》,台灣大學社會所應用社會學組碩士論文。
張晉芬(2002),〈遊走於現實與虛擬之間:女學會是這樣的一個團體〉,下載於女學會網頁:http://www.feminist.sinica.edu.tw/
張毓芬(1998),《女人與國家:台灣婦女運動史的再思考》,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張毓芬、張茂桂(2003),〈從公娼事件與台灣反對運動與國族問題〉,張茂桂、鄭永年編,《兩岸社會運動分析》,台北:新自然主義。
張家銘 (2005),〈台灣的色情問題研究〉,瞿海源、張苙雲主編,《台灣的社會問題2005》,台北:巨流。
廖仁義 (1999),〈日據時期的廢娼運動〉,《當代》,139期。
廖怡萍與陳宜民(1999),〈台北市公娼空間之再現〉,《當代》,137期。
羅素(Russell, Diana ),張碧君譯,(2003)。《危險關係:色情、污衊女性與強暴》,台北:韋伯文化。
顧燕翎 (1996),〈從移植到生根:婦女研究在台灣1985-1995〉,《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
---------- (1997),(台灣婦運組織中性慾政治之轉變-受害客體亦或情慾主體),《思與言》,35(1)。
------------(2001),〈呼喚台灣婦運主體〉,中國時報 2001年10月23日,民意論壇。
瞿海源(1993),〈台灣雛妓問題的社會學分析〉,《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台北:勵馨基金會。
蘇芊玲(2002)〈創造草根與體制的雙贏策略〉,台北:《應用心理研究》第十四期。
劉人鵬、丁乃非(1999),(良家婦女走火入魔:新台灣人是不「習於淫行」的女人?)。《性侵害性騷擾之性解放》,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劉人鵬、白瑞梅及丁乃非(2007),《魍魎問景》,台北:巨流出版。
劉紹華(1997),〈除了政治表態,婦運能為認同之爭提供什麼新的視野?〉《騷動》:3。
劉惠琴(2002),〈助人專業與性別實踐〉,《應用心理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
劉靜怡(1998),〈誰怕網路色情?言論自由、資訊科技與女性主義的三邊對話〉,
《台灣法學會學報》第19期。
劉毓秀 (1999),《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店出版。
----------- (2002),〈後現代性產業的慾望機制〉,《中外文學》,第三十期,七月號。
----------- (2003),〈女性主義與國家/社會藍圖的繪製〉,《歷史月刊》188期。
劉仲冬 (2001),〈公娼事件與婦運〉,《「性別、心理及文化:本土女性主義的開展」科際學術研討會》。台北: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組、女學會。
-------------(2003),〈女學會第五屆〉,《歷史月刊》188期。
劉亮雅 (1999),〈評丁乃非:貓兒噤聲的媽媽國〉,《酷兒理論與政治》。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出版。
---------(2001),《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台北:九歌。
---------(2006),〈文化翻譯:後現代、後殖民與解嚴以來的台灣文學〉,《中外文學》,第34卷第十期。
謝小芩與陳佩英(2006),〈從蟄伏到躍動:校園女權運動專題導言〉,《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34期。
羅逖(Richard Rorty)(2006),《築就我們的國家:20世紀美國左派思想》。中國北京:三聯書店。
鄭美里(2006),〈想起在歪角度的日子〉,《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34期。
鄭維鈞 (2005),《婦運脈絡下看政黨外圍組織的限制與突破:以民進黨水當當助選團為例》。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婦女新知(1991),〈台灣婦運的路線與策略〉,《婦女新知》,第114-115期。
勵馨基金會等(編),(2002)《台灣NGO立法行動》,台北:勵馨基金會。
勵馨基金會 (1993),《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台北:勵馨基金會。
勵馨基金會 (2003),《馨火相傳,勇敢前行:勵馨基金會十五年真情錄》,台北:勵馨基金會。
蘇南洲 (1993),〈從社會工程觀點看台灣反雛妓之策略與展望〉,蘇南洲(編)《不信正義喚不回:弱勢正義關懷文集》,台北:雅歌出版社。
蕭嫣嫣(1993),〈論法國女性主義的文化空間〉,《中外文學》,第二十一卷第九期。
蕭新煌 (2002),《台灣社會文化典範的轉移:台灣大轉型的歷史和宏觀記錄》,台北:立緒文化。
《島嶼邊緣》,1992.10,第五輯:宛如山脈的背脊-原住民專輯。
《島嶼邊緣》,1993.01,第六輯:身體氣象專輯。
《島嶼邊緣》,1993.07,第八輯:假台灣人專輯。
《島嶼邊緣》,1993.10,第九輯:女人國•家(假)認同。
《島嶼邊緣》,1994.01,第十輯:酷兒Queer。
英文部分:
Appadurai Arjun (1996) Modernity at Large, Minneapolis & Lond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Bourdieu,Pierre (2001) Masculine Domin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wn, Wendy (2000) The mirror of pornography, Cornell,Drucilla(ed.),Feminism and Porn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utler, Judith (1999)Gender Trouble, Routeledge
(2000) The Force of Fantasy:Feminism ,Fantasy:Feminism,Mapplethrope,andDiscursive Excess, Cornell,Drucilla(ed.),Feminism and Porn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nnell,R.W. (1995) Masculinities,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Gender ,《性別》,劉泗瀚譯,台北:書林。
Cornell,Drucilla (ed.) (2000)Feminism and Porn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workin,Andrea (1991) Pornography: Men Possessing Women, Plume Publication.
Davis-Yuval, Nira (1997) Gender and Na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Enloe, Cynthia (1990) Bananas, Beaches and Bases: Making Feminist Sens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Hunt, Lynn (ed), The Invention of Pornography: Obscenity and the Origins of Modernity, 1500-1800, N. Y.: Zone Books, 1993, “introduction” & Part I.
Kappeler, Susanne (1986) The pornography of representa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Laclau Ernesto and Mouffe Chantal (2005) 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 Towards a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 2nd,Verso.
Mitchell,Timothy (1991)The Limits of the State:Beyond Statist Approaches and Their Critics,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85,No.1/
MacKinnon, A. Catharine (1987) Feminism Unmodified: Discourses on Life and Law,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Toward a feminism theory of stat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Only Word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2001))Points against Postmodernism , Chicago-Kant Review.2001:3
Hartmann, Heidi(1981)The Unhappy Marriage between Marxism and Feminism: Toward a More Progressive Union
Mouffe,Chantal (1993)The Return Of the Politica, Verso
------------------(1993)The Paradox of Democracy, Verso
Ong, Aihwa and Peletz,Michael(ed.) (1995) Bewitching Women, Pious Men: Gender and Body Politics in Southeast As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Ong, Aihwa (1999) Flexible Citizenship,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Rubin, Gayle (1975) The Traffic in Women, Toward an Anthropology of Women,Edited by Rayna R. Reiter,New York & London: Monthly Review Press
Russell,D.E.H (1988) Pornography and Rape: casual mode, political Psychology.9
Ray ,Raka (1999) Fields of Protest: Women's Movements in India Social Movements, Protest, and Conten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Walby ,Sylvia (1997) Gender Transformations.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