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玉婷 Yu-Ting Chou |
---|---|
論文名稱: |
新竹縣國中生之直笛演奏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調查 Th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Hsinchu County when they play recorder |
指導教授: |
蘇郁惠
Yu-Huei Su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1 |
中文關鍵詞: | 學習態度 、國中生 、直笛演奏 、直笛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learning attitud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laying the recorder, recorder instruc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竹縣國中生之直笛演奏學習態度及相關因素調查。採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並以自編「國中生之直笛演奏學習態度調查」的問卷為主要研究工具,本問卷共有四個構面分別為:學習直笛演奏的「內在認知」、「情緒反應」、「行為表現」及「音樂課參與程度」。
「內在認知」中各題平均數為2.857,「情緒反應」中各題平均為3.136,「行為表現」中各題平均數為3.195;直笛演奏學習態度(內在認知、情緒反應、行為表現)各題平均數為3.102,顯示新竹縣國中生直笛演奏學習態度略偏正向積極;本問卷採用五等量表,每題介於1-5分,中間值為3 分。
「音樂課參與程度」為直笛演奏學習態度的相關因素,各題平均數為2.830,顯示新竹縣國中生直笛演奏學習態度之相關因素略偏負向消極。
本研究採自陳式問卷調查法,立意抽樣新竹縣四所國中,共發放429份問卷,刪除了22份無效問卷,因此得出407份有效問卷,以作為本研究之樣本。以 SPSS 14 進行統計分析。經描述性統計(次數分配法、平均數、標準差)、獨立樣本t考驗(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歸納出下列結論:
一、新竹縣國中生直笛演奏學習態度(內在認知、情緒反應、行為表現)略偏正向積極;新竹縣國中生直笛演奏學習態度之相關因素(音樂課參與程度)略偏負向消極。
二、四種不同學校規模的直笛演奏學習態度確實有差異性,規模較大的學校直笛演奏學習態度較佳。
三、國中生直笛演奏學習態度男女生有差異性,女生較男生佳。
四、國中一年級學生的直笛演奏學習態度較二年級學生的直笛演奏學習態度積極。
五、國中生家裡有鋼琴的學生比家裡沒有鋼琴的學生,在直笛演奏學習
態度的表現較佳。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對教育行政單位、國中音樂教師提出若干建議,並對未來研究者提供後續研究之建議。
關鍵字:學習態度、國中生、直笛演奏、直笛教學
Th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Hsinchu County when they play recorder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of recorder playing in Hsinchu County. Collected questionnaires, interviews and a self-edited survey, "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recorder play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as main research tools;
there are four dimensions in the questionnaire, they are: the “inner awareness ”of learning playing the recorder, "emotional reaction", "behavior" and "music class participation."
The average value of "Internal awareness is 2.857 in each title, the average value of "emotional reaction" in each title scores 313.6, the average value of behavior is 3.195 in each question ; the average mark of learning attitude on recorder playing (internal cognitive, emotional responses, behavior) is 3.102 in each question which shows junior school students in Hsinchu County on playing the recorder a positive attitude; this questionnaire applied five scales, ranging from 1-5 points for each question, the middle value is 3 points.
"Music class participation" is the relevant factor of learning attitudes on playing the recorder, the average mark of each question is 2.830 which shows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 bit passive attitude on playing the recorder.
This study used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purposive sample of four junior high schools in Hsinchu County, 22 in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moved from a total of 429 questionnaires, 407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therefore obtained as the study samples. These study samples were carri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the analysis by SPSS 14.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ethod,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ANOVA,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Hsinchu County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on playing the recorder (internal cognitive, emotional responses, behavior) is toward a bit positiv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the learning attitude on playing the recorder (music class participation) is toward a bit negative.
2.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recorder playing varies from four different level schools. The students of larger level schools have better learning attitude on playing the recorder.
3.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recorder playing is different between boys and girls, girls behave better than boys.
4. A first-grade students is more positive than second –grade student s on learning playing the recorder.
5.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have piano at home have better learning attitude on playing recorder than those who don’t have piano at home.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 this study made several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units and junior high music teachers of Hsinchu Country and provided some proposals to the future researchers who afterward want to continue to study the learning attitude of recorder playing.
Keywords: learning attitud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laying the recorder, recorder instruction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王福林(1990)。新竹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行為學習成就之調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光復(2006)。發展科技教育--從建立我國科技能力標準做起。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9(4),1-3。
尤秋雅(2009)。以打擊樂器加入直笛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三重高中國中部為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毛國楠(1997)。成績回饋方式對不同能力水準國中生數學科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9,117 -135。
江文雄、姚清煇(1998) 。高級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實驗班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1,65 -78。
江文雄(1999)。師生關係重要法則。測驗與輔導,152,3159-3163。
李忠屏、羅希哲(2009)。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成效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以網路資訊素養課程爲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3(4),153 -173。
李欣怡(2008)。桃竹苗地區國小直笛合奏團組訓現況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琴娟(2003)。遊戲化直笛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生直笛學習興趣、直笛成就及音樂成就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明宗(1993)。直笛之簡介。省交樂訊,16,15-16。
吳榮桂(1986)。直笛教材教法研究:兼談本省現有直笛教材分析。音樂教育,3,17-28。
吳舜文(1991)。一般學校課程中的直笛教學。中等教育,42(6),83-91。
吳舜文(1992)。國中直笛教學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昭賢(2004)。國小三年級直笛吹奏教學歷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教所音樂教育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秋帆(2007)。國小音樂才能班學生學習態度與音樂學習成就相關性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耀明(2010)。多元教學與評量對國小學童學習態度及學習焦慮之影響。教育研究學報,44(1),153 -177。
吳東霖(2010) 。國中生在乎的好老師特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杜正治(1995)。靜坐法對智能障礙學生的適應行為、學習特徵及學習態度之影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1,19-37。
呂振祺(2004)。國中生的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素養、學習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國中生為例。靜宜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沈敬惠(2003)。國中直笛合奏團組訓參賽之現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杏莉(2006)。高屏地區國小直笛合奏團組訓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惠敏(2003)。國小教師美術教學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教學報,15,259。
林鎧陳(1987)。直笛的合奏教學。音樂教育,4,6-14。
林鎧陳(1989)。以直笛輔助的音樂遊戲教學設計。音樂教育,12,22-28。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 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
林佳怡(2006)。鈴木教學技巧應用於國中直笛教學策略之研究─以鈴木直笛教材為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周倩君(2008)。「直笛融入音樂教學」對國中生音樂學習表現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周虹慧(2009)。台中縣國小直笛合奏團組訓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姚世澤(2003)。音樂教育是否反映人類需求與社會文明的價值觀。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基礎研習手冊。台北:教育部。
施融樺(2006) 。台中市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興趣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五南。
洪雨田( 1988)。國中音樂創造性教學。音樂教育,9,20-27。
洪福源、邱紹一、胡秀媛、陳琇純(2010)。臺灣中學生的公物破壞行爲-公物破壞行爲的本質、人口變項差異與因應策略分析。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4(1),221-238。
涂琦屏(2007)。國民小學直笛合奏比賽指定曲分析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翁奉斌(1995)。追求完美的直笛音樂。國教輔導,34,6。
柴素靜(2007) 。彰化、南投地區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外籍教師英語教學之學習態度調查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1(1),47 -65。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臺北:行政院國科會科學資訊中心。
許順旺、楊巧鈴、蘇紅文(2010)。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職業自我概念』與『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爲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3),77 -103。
許淑婷、許純碩、王盈文(2008)。教師教學態度與學生學習成效之關係探討。立德學報,5(2),62 -77。
郭惠嫻(1987)。令人著迷的小東西-直笛淺談。音樂教育,4,35。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陳國泮(1987)。千年滄桑的笛音-直笛發展史。音樂教育,4,15-30。
陳淑惠(2000)。青少年與電子網路。社會變遷與新世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2,87-96 ,臺北。
陳慧如(2004)。自我控制、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為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怡如(2007)。艾登‧錢伯斯問題少年小說之探討。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陳芳萍(2007)。教師直笛合奏團之組訓與未來發展之研究----以新竹縣教師直笛合奏團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雅慧(2010)。搶救好老師-誰讓老師的熱情消失了。親子天下,16,58-63。
陳秀伃(2006)。青少年音樂性別刻板印象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惠齡(1990)。小豆芽的成長。新竹:奧福教學法研究推廣中心。
陳銘漢、李清波、李鳳美(2006)。偏遠學校學生家庭因素對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以某國中為例。學校行政,42,52 -78。
陳皎眉(1996)。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張春興(1977)。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2)。社會變遷與青少年問題-臺灣地區事實的觀察與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與心理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5,1-12。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維安(2001)。文字模式線上訪談的特質及其限制。資訊社會研究,1,279-297。
張安臨(2007)。WebQuest學習活動對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書局。
黃詠茂、林清泉、王瑞顯(2006)。中古汽車業的產品品質與形象對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影響。嘉南學報,32,364-383。
黃信誠(2003)。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詩涵(2007)。台北縣國小四年級學童直笛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心鐸(2006)。運用高音直笛教學提升高職智能障礙學生音感能力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靖雯(200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游舒雅(2008)。國中生校園塗鴉行為之研究─以臺北縣某國中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三民書局新辭典編輯委員會編(1989)。新辭典。台北:三民書局。
楊淑茹(2001)。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國中音樂直笛教學自製教具之實徵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路君約 (1981)。兒童及青少年興趣的發展。教育心理學報,14,15-30。
萬怡君(2007)。新竹地區國小直笛合奏團組訓實施現況與相關問題之探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廖怡君(2006)。評分規準於國中直笛教學之個案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潘詩婷(2002)。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國立台彎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鄭儒因(2007)。國小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教師音樂欣賞教學態度與教學策略運用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鄭方靖、路麗華(1996)。基礎直笛課程設計與實例。臺北:樂苑出版社。
蔡怡雯(2001)。淺談國中音樂新方向–統合性音樂教育課程。新世紀教育面面觀。 臺北:師大書苑。
蔡明春、鄭青展、林淑萍(2008) 。大學生線上遊戲成癮對身心健康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以台灣北區六所大學為例。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7(2),143 -157。
賴亞德(2008)。創造思考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音樂學習態度影響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音樂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謝偉成(1992)。透析學習行為。師友月刊,299,10-11。
謝苑玫(2003)。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基礎研習手冊。台北:教育部。
關秉寅(2004)。家庭結構對國中生學習行為與成就之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顏柏全(2006)。雲林縣國民小學直笛教學現況調查與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藍儷(2009)。奧福教學理念在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之應用:以直笛曲調創作為
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郁惠(1997)。中小學音樂科基本能力指標之概述。國教世紀,174,8-14。
蘇郁惠(2004)。青少年音樂態度兩性差異及性別角色因素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8,363-386。
蘇郁惠(2005)。青少年流行音樂偏好、態度與音樂環境之相關研究。藝術教育研究,9,1-32。
Corey, G (2002)。諮商與心理治療一理論與實務 (修慧蘭、鄭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楊旻鑫、彭瑞祥等譯,2004)。臺北:雙葉書廊。
Linde,H.M.(1962/1984)。木笛吹奏者手冊(筱梅譯,1995)。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
網路資料:
內政部統計通報(2011)。一〇〇年第四十一週(100年1-9月嬰兒出生狀況統計)。2011年10月28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week/list.htm
北新國小直笛團(2011)。直笛的家族。2011年4月17日,取自:
http://www.tspes.tpc.edu.tw/~bimi1/aboutrecord.html#family
東安國小直笛團(2011)。直笛教室。2011年4月17日,取自:
http://host2.taps.tyc.edu.tw/~recorder/index.htm.
財團法人網路資訊中心(2011)。TWNIC 2011年7月「寬頻網路使用調查 」報告。2011年11月13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教育廣播電台(2011)。全國音樂比賽網路系統。2011年12月4日,取自:
http://music.ner.gov.tw/SEH/news_2/NewsList.asp
國民教育司(2011)。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2011年5月1 3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維基百科(2010)。學習理論。2011年 3年20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AD%A6%E4%B9%A0%E7%90%86%E8% AE %BA
臺灣柯大宜音樂教育協會(2011)。教育精神。2011年5月12日,取自:
http://www.kodaly.org.tw/00_about_kodaly.php
西文部分:
Choksy, L., Wood, D. & Gillespie, A. (1986). Teaching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Jersey:Prentice-Hall.
Chan, D. W.(1995).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4(3), 267-277.
Coleman, J.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Dinn, F.(1965).The Recorder in School. London: Schott.
Davidson, H.H., & Lang, G.(1960).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teachers' feelings towards them related to self perception, school achievement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29, 107-108.
Howell, S. T. (1995). Recorder in the Kodaly classroom. Blacksburg, VA:Music House.
Kimmel,D.C.,& Weiner, I. B, (1995).Adolescence:A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Lapsley, D.K., Jackson, S., Rice, K. & Shadid, G.E.(1988). Self-monitoring and the “New Look” at the imaginary and personal, fable: An ego-developmental.
Lindgren, H. C.,& Fisk, L. W.(1976). Psychology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Lazarus, R. S.(1976). Patterns of Adjustment(3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
Marcia J. E. (196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go-identity statu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3(5), 551-558.
Mayer, R.E. (1982).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n F.K. Lester, & J. Garofalo,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Issues in Research. Philadelphia, Pa.: Franklin Institute Press.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1994).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analysis.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3(1), 17-31.
O’Kelly, E. (1990).The recorder toda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etersen, A. C., Kennedy, R. E.,& Sullinvan, P.(1991). Coping with adolescence. In M. E. Colten & S. Gore(Eds.), Adolescent Stress: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New York: Aldine de Gruyter.
Scott, W. A.(1969). Attitude Measurement.In G.Lindzey & E. Aronson(Ed), The 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Menlo Park, California: Addison Wesley.
Utsumi, M. C., & Mendes, C. R.(2000). Researching the attitudes towards Mathematics in basic educ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2), 237-244.
Wheeler, L. and Lois, R. (1980). Orff and Kodaly Adapted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Wm. C. Brown Company Publishers Dubuque, Io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