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郭碧玄 KUO BI SHIUAN |
---|---|
論文名稱: |
一位國小女性校長卓越領導風格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Outstanding Leadership Styles of a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
指導教授: | 林志成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2 |
中文關鍵詞: | 國小校長 、女性校長 、女性領導 、卓越領導 、個案研究 |
外文關鍵詞: | Elementary Principal,, Female Principal, Female Leadership, Excellent Leadership, Case Study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一位國小女性校長的卓越領導風格,研究者進行歷時兩年的參與觀察與個案訪談,佐以學校文件資料,做為本研究資料分析之依據。
本研究主要探討焦點為:(一)卓越校長的領導特質;(二)卓越領導所面臨的挑戰與困境;(三)卓越領導校長化解困境的因應方式;(四)卓越領導校長的圖像;(五)女性校長卓越領導風格的展現。
為達本研究目的,研究者首先進行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探討,對女性領導的特質與校長領導有初步的認識之後,再進入研究場景進行參與觀察。研究者希望從卓美校長(研究對象的化名)個人的成長背景、五個學校不同的情境的領導故事及事件的發展描述,蒐集各種正式及非正式的文件與卓美校長相關人員的訪談記錄,描述卓美校長克服困境的過程,而繪製一位國小女性校長卓越領導風格的圖像,最後,提出卓美校長卓越領導風格有以下四個特質:一、堅守「對」的哲學;二、堅持專業卓越的領導;三、強持紀律的思考和行動;四、逐漸展現覺、知、行、思的卓越領導行動智慧。
從卓美校長的卓越領導風格,再綜合自己的體會,研究者提出建議,希望能提供已擔任校長或將來即將成為校長者之參考。
關鍵字:國小校長、女性校長、女性領導、卓越領導、行動智慧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the leadership styles of a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It took two years to finish the research. The analysis data based on participative observation, case interview, and school document.
This study focused on (1) the leadership characteristic of an outstanding principal; (2) the challenge and difficulty which need to be faced by the outstanding leadership; (3) the reaction of a outstanding leadership when facing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4) the patterns of excellent leadership; (5) the exhibition of the female principal excellent leadership.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 firstly, researcher reviewed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archives to have the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female leadership characteristic and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then got into the scene with participative observation. The researcher intended to portray a pattern of an outstanding leadership of a femal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through Daw-Mei’s (the fake name of the object of study) personal growing background, leadership stories and events description in five different schools. The data collected included all formal and informal documents, interview records, depth interview records and the process of overcame difficulties. Eventually,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four characteristics which owned by the excellent leadership style of Principal, Daw-Mei:
1. Insist on “correct” philosophy---find the right people, and do the right things.
2. Insist on professional and outstanding leadership.
3. The reflection of discipline and action of high efficacy.
4. The wisdom for action of perception, realization, action and reflection.
Combing the excellent leadership style of Daw-Mei and the researcher’s experience, researcher would like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principals or future principals to refer.
Keywords: Elementary Principal, Female Principal, Female Leadership, Excellent Leadership, Wisdom for Action.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志中(2003)。高職女性校長領導特質、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論文,未出版,彰化。
王淑俐(2001)。溝通,其實不簡單--教育及學校行政溝通的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史蒂芬.柯維(2005)(Stephen R.Covey)。第八個習慣:從成功到卓越。台北:天下遠見。台北:允晨文化。
白亦方(譯)(2001)。Wolcott, H. F.著。 校長辦公室裡的那個人:一種民族誌。台北:師大書苑。
朱柔若(譯)(2000)。Neuman, W. L.著。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
江志正(2005)。從實務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發展的時代意義、困境與實踐。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何怡君(2003)。交織一片藍天-我與一位女校長投入課程改革的生命史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教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何宣甫(2003)。學校本位的財政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08,64-78。
何福田(2006)。論校長知識經濟時代的品格觀。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何麗香(2003)。花蓮縣國小女性校長學校公共關係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余伯泉、黃光國(1991)。形式主義與人情關係對台灣地區國營事業發展的影響。載於楊國樞、載於黃光國(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頁213-239),台北:桂冠,。
吳珮菁(2005)。一位國中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清山(2000)。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典。台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台北:高等教育。
李玉惠(1997)。國民小學女性校長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莉莉(2003)。國小女性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於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安明(1998)。我國國小校長教學領導之研究與省思。教育研究資訊,6,121-146
李安明(1999)。「為教學而行政」的校長領導: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李安明(2005)。校長角色改變與校長專業發展:問題與解決策略。2005年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團體聯合年會論文集,33-45。
李安明(2006)。學校領導研究分析。載於張鈿富(主編),學校行政:理念與創新(頁64-91)。台北:高等教育。
李宏才(1991)。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茂能(2002)。教育研究(一)量化教育研究。419-449。台北:學富文化。
李茂興(譯)(2001)。Robbins, S. P.著。 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李富美(1998)。校長角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 一所國民小學之觀察。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李新鄉(2002)。學校經營—中小學文化整合觀點。載於楊國賜主編, 新世紀的教育
李鴻章(2003)。一位國小校長與他的行政決定之俗民誌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杜正勝(2004)。序--公共藝術在國中小校園的發生。載於林碧霞主編, 公共藝術進校園。台北:教育部。
究月刊,129,15-26。
阮凱利(2001)。理論與實踐的辯證---國小教師實踐知識之敘說性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官如玉(譯)(1993)。Bown, G., & Brady, C.著。女主管的自我超越:女性主管者優昇手冊。
彼得.聖吉(Peter M.Senge)(1995)。第五項修鍊Ⅱ實踐篇-共創學習新經驗。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林志成(2004a)。校長卓越領導之行動智慧。學校行政雙月刊,33,10-20。
林志成(2004b)。教育行政行動智慧的概念建構與實踐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志成(2004c)。教育部攜手計畫—新竹縣豐田國小九十二學年度校本課程成果專輯。1-2。
林志成(2005)。從行動智慧概念看校長專業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29,5-14。
林細貞(2003)。國中女性校長專業領導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瑩(2002)。我國國民中學女性校長學校公共關係處理。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文律(2000)。學校行政:理想與實際。學校行政雙月刊,6,24-37。
林本炫(2004)。質性研究資料分析電腦軟體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載於林本炫與何明修主編, 質性研究方法及其超越,1-22。高雄:復文。
林本炫、齊力主編(2003)。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高雄:復文。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頁239-262)。高雄:麗文。
林明地(1999)。學校行政管理研究的現況和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教育學研究方法,125-151。高雄:麗文。
林明地(2000)。校長領導的影響:近三十年來研究結果的分析。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0,232-254。
林明地(2002a)。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台北:高等教育。
林明地(2002b)。校長學:工作分析與角色研究取向。台北:五南。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Owens, R. G.著。教育組織行為。台北:揚智。
林宴夙、徐荷(譯)。(1995)。Helgeson, S.。柔性優勢:女人的領導風格。台北:允晨文化。
林錦杏(1999)。國民小學校長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武曉霞(2002)。台北縣國中小女性校長領導行為及生涯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金耀基(1990)。人際關係中人情之分析。載於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心理,(頁75-104)。台北:桂冠。
侯怡楓(1999)。一位國小女性校長領導實際之個案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姜添輝(2002)。資本社會中的社會流動與學校體系-批判教育社會學的分析。台北:高等教育。
姜靜繪(譯)(2002)Laurie, D. L.著。火線上的管理智慧。台北:先覺。
施明發(2001)。組織。載於吳清基(主編): 學校行政新論,(頁39-71)。台北:師大書苑。
柯進雄(1982)。國民小學校長的角色功能。國教輔導,212,20-21。
柯進雄(1997)。學校行政領導。台北:商鼎文化。
紀清珍(2002)。國民小學校長校務關注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范熾文(1994)。學校行政革新-領導、課程與教學。台北:商鼎文化。
徐宗國(1995)。工作內涵與性別角色。台北:稻鄉。
徐慶勳(1990)。有其學校必有其校長—國民小學校長角色期望與角色行為差距之研究。國教之友,42(2)。49-52。
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
高淑清(2002)。教育研究(二)質化教育研究。載於楊國賜主編, 新世紀的教育學概論-科技整合導向(頁518-576)。台北:學富文化。
高博銓(2002)。析論校長的教學領導。中等教育,53(6),66-81。
高敬文(1996)。質化研究分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張志明(1999)。當前教育改革議題。載於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王乃熒、楊振
張明輝(2004)。幾項領導新議題對學校領導的啟示。教育研究月刊,119,26-34。
張金鑑(1982)。行政學新論。台北:三民。
張茂源(2004)。從溝通觀點談組織衝突的化解方法與具體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32,1-10。
張振成(1996)。現代校長行政領導的藝術。師友,10,78-81。
張素貞(1999)。校長專業領導--因應九年一貫課程之道。國民教育,40(2 ),95-97。
張素貞(2000)。校長在職的專業成長與學校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29,20-22。
張清濱(1988)。學校行政。台北:台灣書店。
張雯勤(2003)。從旅行到田野研究:談田野調查與參與觀察。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73-93。高雄:復文,。
張鈿富(2000)。學校行政決定原理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學研究。台北:五南。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
張慶勳(2001)。校長角色、理念與實踐—文化領導的思維。學校行政雙月刊,16,29-41。
梁文蓁(2001)。中學女性校長權力運用之研究: 以兩位女校長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木金(2002)。學校領導研究-從混沌理論研究彩繪學校應營的天空。台北:高等教育。
陳正芬(譯)(2004)。QBQ問題背後的問題。John G.Miller著。台北:遠流。
陳宜宣(2001)。國中女校長溝通行為之研究:以兩位女校長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昱元(2004〉。國中小校長的領導探討。學校行政雙月刊,31,1-19。
陳珮芳(2004)。一位國小女性初任校長領導風格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義明(1992)。學校行政領導。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陳聖謨(2000)。現代校長角色職責評析。教育研究,8,29-40。
陳彰儀(1995)。組織心理學。台北:心理。
陳慶瑞(1995)。認知取向—行政領導之新焦點。教育研究雙月刊,41,12-18。
陳鎮塗(1989)。國小校長角色之評量。台灣教育,467,27-31。
陳寶山(2004)。卓越領導的新趨勢。學校行政雙月刊,33,100-113。
曾秀鳳(2005)。一位國小校長領導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曾盛豪(2004 年11 月30 日)。桃園議會暴力 議員撞倒校長成傷。中廣新聞網,線上檢索日期:2004 年12 月27 日。網址:http://tw.news.yahoo.com/041130/4/17eff.html
著出版年:1997)
馮秋桂(2004)。三位女性國小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傾聽生命長河的真情告白。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馮麗珍(2004)。國小女性校長領導風格與教職員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光國(1991)。儒家思想中的正義觀。載於楊國樞、黃光國主編, 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67-93。北市:桂冠。
黃光雄(譯)(2001)。Bogdan, R. C., & Biklen, S. K.。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
黃志炫(2004,11月30 日)。女校長遭推倒 沈智慧譴責暴力。中華日報新聞網。上網搜尋日期:2004 年12 月27 日。網址:http://www.cdnnews.com.tw/20041201/news/gstz/800090002004113017384609.htm
黃宗顯(1987)。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行政決定合理性的關係。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宗顯(1999)。學校行政對話研究-組織中影響力行為的微觀探討。台北市:五南。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美惠(2004)。國小校長領導實際之質性研究:台北市一位資深女校長的故事。台北教育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振球(1992)。績優學校。台北:師大書苑。
黃超陽(2000)。校長在九年一貫課程應扮演的角色。師友,393,21-24。
黃鳳瑛(2004)。國民小學女性校長領導角色知覺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麗蓉(1997)。組織中的女性領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巧玲(2002)。變遷中的校長角色與職責。教育研究月刊,88,59-75。
楊昭瑾(2005 年9 月8 日)。關說潮水 淹沒校長經營績效。國語日報,(13),教育。
楊國樞(1993)。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載於楊國樞、余安邦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 理念與方法篇。台北:桂冠。
楊淙富(1999)。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楊陳傑(2004)。國小女性校長領導特質與教師文化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楊瑪利、楊艾俐等(2004)。新台灣之子:未來百年台灣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
翟智怡(2001)。高中職女性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齊力(2003)。質性研究方法概論。載於林本炫與齊力主編, 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1-18。
潘慧玲、梁文蓁、陳宜宣(2000)。台灣近十年教育領導碩博士論文分析:女性主義的觀點。婦女與兩性學刊,11,151-190。
蔡志鏗(2005 年9 月16 日)。被批半弔子 校長宜自省。國語日報,(13)。
蔡培村(1998)。學校經營與管理。台北:麗文文化。
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麗文文化。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敏玲著(2002)。教育質性研究歷程的展現。台北:師大書苑。
鄭彩鳳(1998)。時間管理。載於蔡培村主編, 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文化,57-91。
鄭進丁(1986)。國民小學校長角色之分析。高雄:復文。
鄭新輝(2004)。後教育集權時代,地方教育行政機關應有的職能與領導角色。教育研究月刊,119,80-93。
鄭懷超(譯)(2000)。Mintzberg, H. et al.著。領導:哈佛商業評論。北市:天下遠見。
學概論-科際整合導向,419-449。台北:學富文化。
蕭希偉(2003)。領導的相關理論之探究。教育趨勢導報,4,3-10。
賴佳敏(2000)。她的故事:一位國小女校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賴佳敏(2003)。「她的故事」- 一位國小女校長領導風格之個案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26,16-34。
錢幼蘭(2001)。校長領導課程改革之瓶頸與突破。教師之友,42(2),44-51。
霍智怡(2001)。高中職女性校長生涯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文全(199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教育。
謝文豪(2004)。學校變革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19,66-77。
魏惠娟、林怡禮、潘慧玲、張明輝、陳嘉彌(2003)。驅動學校組織學習的因素分析。教育研究集刊,49(4),153-189。
譚光鼎(1995)。教育行政。台北:華視文化。
蘇進棻(1991)。國民中小學校長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進棻(2002)。教師法對學校行政運作之影響:兼談改進策略。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2 (5 ),76-90。
貳、西文部分
Barth, R. S. (1990a). Improving schools from within teachers, parents and principals can make the difference. CA: Jossey-Bass.
Barth, R. S.(1990b). Taking care of yourself. In Robbins, P., & Alvy, H. B. (2003). ThePrincipal’s Companion:Strategies and hints to make the job easier(2nd ed.). CA: Corwin Press.
Billot(2002). Women’s Leadership through agency. In Korcheck, S. A., & Reese, M. (Ed.), Women as school Executives: Research and Reflections on Education Leadership(pp.10-15). Retrieved Jan. 10, 2005 from http://web4.epnet.com/citation.asp?tb
Blumberg, A.(1989). School administration as a craft: Foundation of practice.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a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MA: Allyn & Bacon.
Conger, J. A. (1992). Learning to lead: The art of transforming managers into leaders.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Curry, B. K.(2000). Women in power :pathways to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Deal, T. E., & Peterson, K. D.(1994). The leadership Paradox: Banlancing Logic and
artistry in schools.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DeFelice, M.(2002). A Typical Day in the life of a Women Principal/Wife/Mother. In Korcheck, S. A., & Reese, M.(Ed.), Women as school Executives: Research and Reflections on Education Leadership(pp.269-271). Retrieved Jan. 10, 2005 from http://web4.epnet.com/citation.asp?tb
Drake, T. L., & Roe, W. H.(1999). The Principalship(5th.). NJ: Prentice-Hall.
Gay, L. R., & Airasian, P.(2000). Educational Research: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6th ed.). NJ: Prentice-Hall.
Gibson, C. B.(1995). An investig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eadership across four countri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6(2), 255-279.
Hall, V.(1996). Dancing on the ceiling : a study of women managers in education .London : P. Chapman Pub.
Hill, M. S., & Ragland, J. C.(1995). Women as educational leaders: opening windows, pushing ceilings. CA: Corwin.
Jones, A.(1987). Leadership for tomorrow’s school. Oxford, England: Basil Blackwell.
Loden, M. (1985). Feminine leadership, or 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being one of the boys. New York:Time Books.
Lincoln, Y., & Guba, E.(1999). Establishing Trustworthiness. In Bryman, A., & Burgess, R. (Eds.). Qualitative Research (Ⅲ)pp.398-444. CA:Sage.
LeCompte, M. D., Preissle, J., & Tesch, R.(1993).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ducational research(2nded). NY: Academic Press.
Lunenburg, F. C.(1995). The Principalship: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USA: Prentice-Hall.
Maykut, P., & Morehouse, R.(1994). Begin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a philosophic and practical guide. London ;Falmer Press
Merrian, S. B.(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les, M. B., & Huberman, A. M.(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2ed Ed.). CA:Sage.
Morris, V. C., Crowson, R. L., Porter-Gehrie, C., & Hurwitz, E.(1984). Principals in action :The reality of managing schools. OH: Merrill .
Nair, K.(1997). A higher standard of leadership; lessons from the life Gandhi. San Francisco:Berrett-Koehler.
Nathan, L. (2004). A day in the life of a school leade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1(7), 82-84.
Owens, R. G.(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education(6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Patton, M. Q.(2002).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3rd ed.). CA: Sage Publications.
Peterson, K. (1991). Managing Time. In Robbins, P., & Alvy, H. B.(2003). The Principal’s Companion :Strategies and hints to make the job easier(2nd ed.). CA:Corwin Press.
Robbins, P., & Alvy, H. B.(2003). The Principal’s Companion :Strategies and hints to make the job easier(2nd ed.). CA:Corwin Press.
Sagaria, M.(1988). Adminstrative mobility and gender.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9(3), 305-326.
Schramm, W.(1983). How communication works. In B. Hodge(Ed.), Reading i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for teacher. London: Longman Cherhire Melborne.
Sergiovanni, T. J.(1995). The principalship :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3rd.).MA:Allyn and Bacon.
Sergiovanni, T. J.(2001). Leadership: What’s in it for school. NY: Routledge-Falmer.
Shakeshaft, C.(1989). Women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ewbury Park:Sage
Publications.
Speck, M. (1999). The Principalship: Build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Stake, R. E.(1994). Case Studies. In Dezin, N., & Lincoln, Y.(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CA: Sage Publications.
Wolcott, H. F. (1984). The man in the principal’s office. Prospect Heights, IL: Waveland Pres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