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留婷婷
Lao, Teng-Teng
論文名稱: 虛擬實境——論澳門小說中的賭城空間建構與重層身體想像
Fictional Reality: Reconstruction of Casino City Spaces and Imagination of the Body Multiple in the Novels from Macau
指導教授: 謝世宗
Shie, Shr-Tzung
口試委員: 張堂錡
Chang, Tan-Chi
陳國球
Chan, Kwok-Kou
須文蔚
Shiu, Wen-Wei
李癸雲
Lee, Kuei-Yun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文學研究所
Taiwan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5
中文關鍵詞: 虛擬實境澳門文學賭場資本主義空間書寫身體想像精神結構
外文關鍵詞: fictional reality, Macau literature, casino capitalism, gambling, body, space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誠如德國猶太裔政治經濟學者卡爾・馬克思(Karl Marx)所言,「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對於澳門來說,博彩業是維繫城市經濟命脈的龍頭企業,是由「古典殖民主義」過渡至「資本主義全球化」階段的重要指標;對於澳門人來說,賭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場景與工作場所,也是成就感與痛苦的來源。而對於澳門文學而言,「賭」是所有形塑澳門也同時被澳門所形塑的作家和作品,均無法輕巧地跨越,只能不斷進行描繪與解析的一項物質性與抽象性之存在。

    本論文以書寫或體現了資本主義全球化階段的文學實踐為聚焦標準,最終以李宇樑、太皮、梁淑淇、周桐四位出生於不同年代的澳門作家,及其各自出版於1999至2019年間的八本小說作品,作為主要的討論對象。一方面拆卸文本中的各部件,觀察其如何聚合與碰撞,並藉此探掘各作家作品如何塑造三種不同的空間尺度——身體,賭場,以及城市——乃至如何理解此地的過去與未來,如何再現澳門人的精神結構與身體想像。另一方面,也援引社會監控論、新自由主義、心理分析、後現代理論、後人類主義、科幻敘事、賽伯格敘事、生態理論等既有觀點去進行分析。從而以文學作為起點,旁及人文地理學、結構主義社會學、精神病理學、政治經濟學等範疇,進行跨學科的對話嘗試。

    最終,本論文所欲達至的目標,既是「虛擬」的文本結構與「實境」的社會現實之連結,也是對盤根錯節的特區政府官僚體系、以及將地方作為發展代價的跨國資本主義,一一進行拆解與批判。這是為了揭露並重新審視無所不在的權力機制,也是為了讓澳門由缺席的一角,一躍成為言說的主體。澳門文學的城市、賭博與身體書寫,以自身作為啟示和理論,為同為後殖民空間的第三世界國家與地區、為戮力發展賭業的歐亞與美洲各城邦,也為地緣關聯緊密的香港、台灣、中國、美國、葡萄牙等地,提供了一個對照的「他者」,以及反思自我的途徑。藉此,也期望本論文的論述分析,不會止步於白紙黑字或二次元的電腦螢幕,而能夠真正地,為澳門的人民與社會,指引出一條自我實踐與在地發展的可能道路。


    *Abstract*

    As the Marxist doctrine goes, “the mode of production of material life conditions the general process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intellectual life.” For Macau, the gambling industry is not only a leading enterprise but also an indicator of the transition from “classical colonialism” to “capitalist globalization.” For the people of Macau, the casino is not just a workplace but an integral part of everyday life and a symbol of accomplishment and frustration. For Macau literature, “gambling” entails both a physical and a metaphysical existence that all Macau writers must describe, examine and engage.

    Based on these assumptions,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eight novels by four Macau writers, including Lei I-Leong (1955-), Tai-Pi (1978-), Leung Sok-Kei (1977-) and Chou-Tong (1949-). All these works embody the stage of global capitalism in Macau. On the one hand, the major questions to answer in my research is how these writers reconstruct three kinds of spaces—the body, casino, and city, understand the past and future of Macau, and represent Macau people’s physicality and menta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is dissertation also relies on the concepts of social surveillance and neoliberalism, psychoanalysis, postmodern theory, post-humanism, sci-fi and cyborg narratology, and ecology for analysis in an attempt to conduct an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with human geography, structuralist sociology, psychopathology and political economy.

    At the end,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is not only to connect fiction/text with reality/the social world, but also to criticize both the bureaucrac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of Macau and the colonization of transnational capitalism. As a result, Macau can become a subject of speech from the neglected corner of the world. The writings of the city, body and gambling in Macau literature can also inspire further theorization, providing a way for contrasting with China, Hong Kong and Taiwan and for reflecting upon its own condition. This dissertation hopes to move beyond an abstract intervention and guide the people and society of Macau through a path of self-realization and localized development.

    *目次* 第一章 緒論:既問來路・亦問歸處⋯⋯⋯⋯9 ◎第一節 以賭興邦:澳門博彩業簡史與理解框架⋯⋯⋯⋯9 ◎第二節 中美夾縫:地緣政治下的本土境況⋯⋯⋯⋯13 ◎第三節 海島人文:與政經連動的文本社會學⋯⋯⋯⋯20 ◎第四節 澳門小說(1999-2019):回顧、連結與聚焦⋯⋯⋯⋯30 ◎第五節 身體・賭場・城市:章節架構及內容簡述⋯⋯⋯⋯38 ◎第六節 虛擬實境:隱形澳門的多維現身⋯⋯⋯⋯41 第二章 權與慾的環狀線:李宇樑的《上帝之眼》(2008)與《血色迷宮》(2019)⋯⋯⋯⋯48 ◎第一節 前言:劇場內的小說家⋯⋯⋯⋯48 ◎第二節 《上帝之眼》:環狀敘事及其宿命停靠站⋯⋯⋯⋯50 ◎第三節 《血色迷宮》:城市的擬人化與動態聚合⋯⋯⋯⋯55 ◎第四節 以權力之名:全控機構下的浮沉人生⋯⋯⋯⋯60 ◎第五節 行慾望之實:地方與屠房的角色扮演⋯⋯⋯⋯64 ◎第六節 小結:他方與此鄉的共存⋯⋯⋯⋯69 第三章 賭徒是怎樣煉成的:太皮的《綠氈上的囚徒》(2011)與《殺戮的立場》(2017)⋯⋯⋯⋯72 ◎第一節 前言:異色的小說家⋯⋯⋯⋯72 ◎第二節 浮世繪:「賭」的病理學論述及象徵用途⋯⋯⋯⋯75 ◎第三節 眾生相:賭徒及其空間煉成術⋯⋯⋯⋯80 ◎第四節 地獄圖:暴力與厭女的鏡像對照⋯⋯⋯⋯89 ◎第五節 小結:自銘刻之地回歸現實⋯⋯⋯⋯97 第四章 文明廢墟的解離病徵:梁淑淇的《我和我的⋯⋯》(2011)與《陽光最是明媚》(2014)⋯⋯⋯⋯99 ◎第一節 前言:不只言情的小說家⋯⋯⋯⋯99 ◎第二節 機遇的複調:如何大眾・怎樣日常⋯⋯⋯⋯102 ◎第三節 《我和我的⋯⋯》:肉身以至世界的向心逆轉⋯⋯⋯⋯108 ◎第四節 《陽光最是明媚》:社會及其人格的離心悖反⋯⋯⋯⋯115 ◎第五節 小結:愛與死亡的未來進行式⋯⋯⋯⋯123 第五章 末世生態備忘錄:周桐的《香農星傳奇》(1999)與《除卻天邊月無人知》(2015)⋯⋯⋯⋯126 ◎第一節 前言:時代造就小說家⋯⋯⋯⋯126 ◎第二節 千禧前沿(1960-1990S):政治角力及文化斷層⋯⋯⋯⋯129 ◎第三節 科幻轉向:「人外/人後」的身體政治⋯⋯⋯⋯135 ◎第四節 賭局啟示:異質與未知的複式遭遇⋯⋯⋯⋯140 ◎第五節 歷史生態:「香農-朱諾」的多重字義與視閾⋯⋯⋯⋯146 ◎第六節 小結:完而未了的故事⋯⋯⋯⋯152 第六章 結論:虛擬實境・真實虛空⋯⋯⋯⋯154 ◎第一節 修辭的考察:「虛擬實境」延異論⋯⋯⋯⋯154 ◎第二節 場域的觀察:澳門文學的生成、特徵及困局⋯⋯⋯⋯158 ◎第三節 文本的探察:「身體-賭場-城市」的復返與審視⋯⋯⋯⋯164 ◎第四節 反身的體察:思的知面・行的刺點⋯⋯⋯⋯170 參考資料⋯⋯⋯⋯173 (一)澳門文學作品⋯⋯⋯⋯173 (二)外文及翻譯著作⋯⋯⋯⋯174 (三)華文專書論著⋯⋯⋯⋯181 (四)學位論文⋯⋯⋯⋯186 (五)單篇文章⋯⋯⋯⋯187 (六)網路資料及其他⋯⋯⋯⋯196 附錄:澳門小說涉及賭博描寫之程度整理⋯⋯⋯⋯203

    *參考資料*
    (按作者筆畫順序及出版年份排列)

    (一)澳門文學作品
    太皮:《愛比死更冷》。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
    太皮:《綠氈上的囚徒》。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1年。
    太皮:《懦弱》。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4年。
    太皮:《神跡》。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年。
    太皮:《一向年光有限身》。北京:作家出版社,2016年。
    太皮:《夜遊人》。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6年。
    太皮:《殺戮的立場》。台北:釀出版,2017年。
    李宇樑:《李宇樑劇作選》。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9年。
    李宇樑:《上帝之眼》。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
    李宇樑:《紅顏滅諦:李宇樑長劇選》。澳門:曉角話劇研進社,2009年。
    李宇樑:《狼狽行動》。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年。
    李宇樑:《血色迷宮》。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9年。
    周桐:《錯愛》。澳門:星光出版社,1988年。
    周桐(沈尚青)、林蕙、林中英等:《七星篇》。澳門:星光出版社,1991年。
    周桐:《香農星傳奇》。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9年。
    周桐:《晚晴》。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周桐(沈尚青)、林中英、夢子等:《美麗街》。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0年。
    周桐(沈尚青):《雌雄同體》。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0年。
    周桐:《除卻天邊月無人知》。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年。
    梁淑淇、寂然:《雙十年華》。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1年。
    梁淑淇:《小心愛》。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8年。
    梁淑淇:《我和我的⋯⋯》。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1年。
    梁淑淇:《陽光最是明媚》。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4年。
    梁淑淇:《愛你愛我》。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年。
    梁淑淇:《無差別愛人》。鏡文學網路平台連載,2020年10年26日至12月18日(https://mirrorfiction.com/zh-Hant/book/21833,2021年3月15日查詢)。

    (二)外文及翻譯著作
    Ackbar Abbas. 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97.
    Allen Scott等著,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Reading in social theories and the cultural form of space)。台北:明文,1993年。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著,孔繁鐘、孔繁錦編譯:《DSM-I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Quick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台北:合記圖書,1997年。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著,臺灣精神醫學會譯:《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esk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DSM-5)。新北:合記圖書,2014年。
    Andrea Bachner. The Mark of Theory: Inscriptive Figures, Poststructuralist Prehistory.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17.
    Aristotle. Aristotle on the art of poetry. Trans. and ed. by Ingram Bywater. New York: Oxford Garland Pub., 1987.
    Ellen Meiksins Wood. Empire of Capital.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03.
    Fredric Jameson. The ideologies of theory: essays 1971-1986.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8.
    Germaine de Staël. The influence of literature upon society. Trans. By D. Boileau. Boston: W. Wells and T.B. Wait & Co., 1813.
    Germaine de Staël. Germany. New York: Eastburn, Kirk & Co., 1814.
    Janet Ng. Dreamworld of Casino Capitalism: Macao’s Society,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mherst, NY: Cambria Press, 2019.
    Karl Marx. A Contribution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Trans. by S. W. Ryazanskaya.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7.
    Linda McDowell著,王志弘、徐苔玲譯:《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Gender, Identity and Place: Understanding Feminist Geographies)。台北:群學,2006年。
    Mikal Aasved著,陳啓勳、謝文欽譯:《博奕心理學》(The Psychodynamics and Psychology of Gambling)。新北:揚智文化,2011年。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Cultural Geography)。台北:巨流,2003年。
    Mikhail Bakhtin.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02, c1981.
    N・凱薩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等著,林建光、李育霖主編:《賽伯格與後人類主義》。台中:中興大學,2013年。
    N・凱薩琳・海爾斯(N. Katherine Hayles)著,賴淑芳、李偉柏譯:《後人類時代:虛擬身體的多重想像和建構》(How We Became Posthuman: Virtual Bodies in Cybernetics, Literature and Informatics)。台北:時報文化,2018年。
    Peter Fuller and Jon Halliday. The Psychology of Gambling. London: Allen Lane, 1974.
    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Sociology of Literature)。台北:遠流,1990年。
    Roland Barthes. Image, music, text. Trans. by S. Heath. London: Fontana, 1977.
    Roland Barthes. The rustle of language. Trans. by Richard Howard. New York: Hill and Wang; Oxford: Blackwell, 1986.
    Susan Strange. Casino capitalism. Oxford, UK; New York, USA: B. Blackwell, 1986.
    Terry Eagleton著,文寶譯:《馬克思主義與文學批評》(Marx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台北:南方叢書,1987年。
    Tim Cresswell著,王志弘、徐苔玲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台北:群學,2006年。
    Wayne C. Booth等著,陳美霞等譯:《研究的藝術》(The Craft of Research)。台北:巨流,2009年。
    上野千鶴子(Chizuko Ueno)著,楊士堤譯:《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台北:聯合文學,2015年。
    大衛・洛奇(David Lodge)著,李維拉譯:《小說的五十堂課》(The Art of Fiction)。台北:木馬文化,2006年。
    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著,徐江敏、李姚軍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台北:桂冠,1992年。
    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著,曾凡慈譯:《污名: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 Spoiled Identity)。台北:群學,2010年。
    厄文・高夫曼(Erving Goffman)著,群學翻譯工作室譯:《精神病院:論精神病患與其他被收容者的社會處境》(Asylums: Essays on the Social Situation of Mental Patients and Other Inmates)。台北:群學,2012年。
    卡爾・馬克思(Karl Marx)、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共四卷)》。北京:人民,1972年。
    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著,周婷譯:《烏合之眾》(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台北:臉譜,2017年,頁122-123。
    史書美(Shu-Mei Shih)著,楊華慶譯:《視覺與認同:跨太平洋華語語系表述・呈現》(Visuality and Identity: 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台北:聯經,2013年。
    史書美(Shu-Mei Shih):《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Against Diaspora: Discourses on Sinophone Studies)。台北:聯經,2017年。
    白睿文(Michael Berry)著,李美燕等譯:《痛史:現代華語文學與電影的歷史創傷》(A History of Pain: Trauma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Film)。台北:麥田城邦出版,2016年。
    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著,石武耕、李沅洳、陳羚芝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Les regles de l’art genese et structure du champlitteraire)。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16年。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著,于而彥譯:《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台北:皇冠,1994年。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著,劉曉米譯:《無可撫慰》(The Unconsoled)。新北:新雨出版社,2018年。
    安托南・阿爾托(Antonin Artaud)著,桂裕芳譯:《殘酷戲劇:戲劇及其重影》(The Theatre and Its Double)。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
    安娜・羅文豪普特・秦(Anna Lowenhaupt Tsing)著,謝孟璇譯:《末日松茸:資本主義廢墟世界中的生活可能》(The Mushroom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On the possibility of life in capitalist ruins)。新北:八旗文化,2018年。
    米哈伊爾・巴赫金(Mikhail Bakhtin)著,白春仁等譯:《文本、對話與人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著,劉北成等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Prison)。台北:桂冠,1992年。
    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著,莫偉民、趙偉譯:《生命政治的誕生》(Naissance de la Biopolitique)。上海:上海人民,2011年。
    艾恩・瓦特(Ian Watt)著,魯燕萍譯:《小說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Novel)。台北:桂冠,1994年。
    西蒙・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賀明明譯:《佛洛伊德著作選》(Freud Selected Works)。台北:唐山,1989年。
    西蒙・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著,鄭希付譯:《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台北:知書房,2000年。
    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李幼蒸譯:《野性的思維》(La Pens’ee Sauvage)。台北:聯經,1989年。
    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廖惠瑛譯:《月的另一面:一位人類學家的日本觀察》(L’Autre Face de la lune: Ecrits sur le Japon)。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1年。
    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王志明譯:《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piques)。台北:聯經,2015年。
    克勞德・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著,楊德睿譯:《神話與意義》(Myth and Meaning)。台北:麥田城邦,2016年。
    呂西安・戈德曼(Lucien Goldman)著,段毅、牛宏寶譯:《文學社會學方法論》(Method in the Sociology of Literature)。北京:工人,1989年。
    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著,車槿山譯:《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La condition postmoderne: rapport sur le savoir)。台北:五南,2012年。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著,劉效鵬譯:《詩學》(Ars poetica)。台北:五南,2008年。
    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著,成令方等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The Gender Knot)。台北:群學,2008年。
    亞當・庫查司基(Adam Kucharski)著,甘錫安譯:《勝算:賭的科學與決策智慧》(The Perfect Bet: How Science and Math Are Taking the Luck Out of Gambling)。新北:行路,2018年。
    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著,唐嘉慧譯:《奇士勞斯基論奇士勞斯基》(Kieslowski on Kieslowski)。台北:遠流,1995年。
    杰弗里・C・岡恩(Geoffrey C. Gunn)著,秦傳安譯:《澳門史:1557-1999》(Encountering Macau: A Portuguese City-state on the Periphery of China, 1557-1999)。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
    東浩紀(Hiroki Azuma)著,褚炫初譯:《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台北:大鴻藝術,2012年。
    波特萊爾(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著,杜國清譯,《惡之華》(Les Fleur du Mal)。台北:國立臺灣大學,2016年。
    保羅・貝靈格(Paul Bellringer)著,廣梅芳譯:《慾望之心:了解賭徒心理》(Understanding Problem Gamblers: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Effective Intervention)。台北:張老師,2002年。
    段義孚(Yi-fu Tuan)著,潘桂成譯:《經驗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台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段義孚(Yi-fu Tuan)著,宋秀葵、陳金鳳、張盼盼譯:《人文主義地理學:對於意義的個體追尋》(Humanist Geography: An Individual’s Search for Meaning)。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年。
    修・萊佛士(Hugh Raffles)著,陳榮彬譯:《昆蟲誌: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26種方式》(Insectopedia)。新北:左岸文化,2017年。
    唐娜・哈洛威(Donna J. Haraway)著,張君玫譯:《猿猴、賽伯格和女人:重新發明自然》(Simians, Cyborgs, and Women: The Reinvention of Nature)。台北:群學,2010年。
    埃米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著,渠東譯:《社會分工論》(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新店:左岸文化出版,2002年。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台北:時報文化,2010年。
    翁托南・阿鐸(Antonin Artaud)著,劉俐譯:《劇場及其複象:阿鐸戲劇文集》(Le theatre et son double)。台北:聯經,2003年。
    茱蒂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著,林郁庭譯:《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苗栗縣三灣鄉:桂冠圖書,2008年。
    馬瑞克・哈爾托夫(Marek Haltof)著,文林譯:《奇士勞斯基的電影藝術:命運與機遇的變奏》(The cinema of Krzysztof Kieslowski : variations on destiny and chance)。台北:時周文化,2011年。
    麥潔玲(Jill McGivering)著,吳承義、高駿譯:《說吧,澳門》(Macao Remembers)。香港:牛津大學,1999年。
    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著,洪慧芳譯:《VR萬物論:一窺圍繞虛擬實境之父的誘惑、謊言與真相》(Dawn of the New Everything: Encounters with Reality and Virtual Reality)。台北:網路與書出版,2019年。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張旭東、魏文生譯:《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論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Ein Lyriker im Zeitalter des Hochkapitalismus)。台北:臉譜出版,2002年。
    奧罕・帕慕克(Ferit Orhan Pamuk)著,李佳姍譯:《我的名字叫紅》(Benim Adım Kırmızı)。台北:麥田出版,2004年。
    愛德華・摩根・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著,蘇西亞譯:《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台北:商周,2009年。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著,林宏濤譯:《人的條件》(The Human Condition)。台北:商周,2015年。
    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著,吳就君譯:《家庭如何塑造人》(The New People-making)。台北:張老師,2006年。
    盧卡奇(Georg Lukacs)著,楊恆達譯:《小說理論》(Die Theorie des Romans)。台北:唐山,1997年。
    韓炳哲(Byung-Chul Han)著,莊雅慈、管中琪譯:《倦怠社會》(Müdigkeitsgesellschaft)。台北:大塊,2015年。
    韓炳哲(Byung-Chul Han)著,安尼、馬琰譯:《暴力拓撲學》(Topologie der Gewalt)。北京:中信集團,2019年。
    韓炳哲(Byung-Chul Han)著,管中琪譯:《透明社會》(Transparenzgesellschaft)。台北:大塊,2019年。
    羅伯特・K・默頓(Robert King Merton)著,唐少傑、齊心等譯:《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Social Theory and Social Structure)。南京:譯林,2008年。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許綺玲譯:《明室・攝影札記》(La chambre claire)。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7年。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著,刁筱華譯:《疾病的隱喻》(Illness as Metaphor and AIDS and Its Metaphors)。台北:大田,2000年。

    (三)華文專書論著
    文兆堅編著:《澳門研究書目提要》。澳門:澳門理工學院出版,2014年。
    王列耀、龍揚志著:《文學及其場域:澳門文學與中文報紙副刊(1999-200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王寒、卿偉龍、王趙翔、藍天著:《當虛擬實境和人工智慧齊步走:從現實、科幻、產品、企業到未來的影響》。台北:五南,2017年。
    丘峰、汪義生:《澳門文學簡史》。香港:香港人民出版社,2007年。
    史唯:《澳門移工:漂泊在中國的拉斯維加斯》。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18年。
    朱宥勳:《文壇生態導覽》。台北:大塊,2020年。
    朱宥勳:《作家生存攻略》。台北:大塊,2020年。
    朱壽桐、黎湘萍主編:《近現當代傳媒與澳港台文學經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朱耀偉編:《香港關鍵詞:想像新未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9年。
    行政院新聞局編:《變遷中的香港、澳門大眾傳播事業》。台北:行政院新聞局,1999年。
    何金蘭:《文學社會學》。台北:桂冠,1989年。
    余振、林媛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政治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吳志良、李鵬翥主編:《澳門文學獎十屆得獎文集(1993-2003)》。澳門:澳門基金會,2014年。
    呂志鵬主編:《甲子之路——《澳門學生》文學作品選輯》。澳門: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澳門學生》出版委員會,2010年。
    呂志鵬:《澳門中文新詩發展史研究(1938-200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李育霖:《翻譯閾境:主體、倫理、美學》。台北:書林,2009年。
    李育霖:《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台北:臺大出版中心,2015年。
    李炳時:《澳門八十年代》。澳門:澳門出版協會,2013年。
    李展鵬:《在世界邊緣遇見澳門》。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3年。
    李展鵬:《隱形澳門:被忽視的城市與文化》。新北:遠足,2018年。
    李焯仁、陳志華等編著:《癮爾為誡:賭博輔導與治療——理論與實踐》。香港:明報,2005年。
    李焯仁、馮嘉賓編著:《家有賭徒如何是好》。香港:明報,2006年。
    李德、蔡天驥等主編:《澳門社會現狀調查》。台北:五南,2020年。
    李觀鼎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上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
    李觀鼎編:《澳門文學評論選(下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8年。
    李觀鼎:《論澳門現代文學批評》。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年。
    李觀鼎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學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林中英編:《澳門散文選》。澳門:澳門基金會,1996年。
    洪凌:《魔鬼筆記:科幻、魔幻、恐怖、怪胎文本的混血論述》。台北:萬象圖書,1996年。
    胡根:《澳門早期博彩業》。香港:三聯書店,2011年。
    胡錦漢:《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關係政策研究》。澳門:澳門廣告學會,1998年。
    凌鈍主編:《澳門離岸文學拾遺(上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5年。
    凌鈍主編:《澳門離岸文學拾遺(下冊)》。澳門:澳門基金會,1995年。
    凌稜:《北窗內外》。澳門:澳門華僑報出版社,1995年。
    徐永勝:《澳門經濟概論》。澳門:澳門基金會,2000年。
    徐兆吉、馬君、何仲、劉曉宇著:《虛擬實境:電腦、網路、手機之後?新世代運算平台》。台北:佳魁資訊,2017年。
    涂文學:《賭博的歷史》。北京:中國文史,2006年。
    袁紹珊、太皮等著:《澳門作家訪問錄2》。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5年。
    袁紹珊:《喧鬧的島嶼:台港澳三地文化隨筆》。新北:聯經,2018年。
    馬家輝:《龍頭鳳尾》。台北:新經典,2016年。
    寂然:《青春殘酷物語》。澳門:邊度有書,2012年。
    張生、幸顏靜主編:《自治與發展:區域一體化背景下的澳門法制改革研究》。台北:元照出版,2012年。
    張堂錡:《邊緣的豐饒:澳門現代文學的歷史嬗變與審美建構》。台北:政大出版社,2018年。
    張堂錡主編:《台港地區澳門文學評論選》。澳門:澳門文化局,2019年。
    張寧:《異國事物的轉譯:近代上海的跑馬、跑狗與回力球賽》。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9年。
    梁潔芬、盧兆興編著:《中國澳門特區博彩業與社會發展》。香港:香港城市大學,2010年。
    莊文永:《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澳門文學評論集》。澳門:五月詩社,1994年。
    莊文永:《澳門文化與文學的時代審視》。澳門:澳門中華詩詞學會,2016年。
    陳建忠:《島嶼風聲:冷戰氛圍下的台灣文學及其外》。新北:南十字星文化工作室,2018年。
    陳建忠:《記憶流域:台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新北:南十字星文化工作室,2018。
    陳國球:《香港的抒情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6年。
    陳智德:《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香港:花千樹,2009年。
    陶里:《從作品到澳門作家》。澳門:澳門基金會,1995年。
    湯梅笑編選:《時代印記: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澳門婦女與教育作品選》。澳門:澳門文化局,2015年。
    程惕潔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社會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程祥徽、鄭煒明主編:《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文學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8年。
    須文蔚:《臺灣文學傳播論:以作家、評論者與文學社群為核心》。台北:二魚文化,2009年。
    黃文輝:《字裡行間——澳門文學閱讀記》。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5年。
    黃文輝、鄒家禮等著:《澳門作家訪問錄1》。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6年。
    楊若慈:《那些年,我們愛的步步驚心:台灣言情小說浪潮中的性別政治》。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5年。
    楊國樞、葉啟政主編:《臺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1991年。
    楊勝博:《幻想蔓延:戰後臺灣科幻小說空間敘事》。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5年。
    葉石濤:《葉石濤全集(第九冊)》。台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6年。
    廖子馨:《論澳門現代女性文學》。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1994年。
    廖子馨編:《千禧澳門文學研討集》。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02年。
    廖子馨編:《創作與批評在此相遇:澳門文學十五年回望》。澳門:澳門日報出版社,2015年。
    趙利峰:《尷尬圖存:澳門博彩業的建立,興起與發展(1847-1911)》。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
    劉人鵬、白瑞梅、丁乃非著:《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中壢: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出版,2007年。
    劉小麗:《當代香港小說的文學社會學分析:文學,輩代與社會》。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2002年。
    劉昭瑞、霍志釗著:《蝶變:澳門博彩業田野敘事(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
    劉昭瑞、霍志釗著:《蝶變:澳門博彩業田野敘事(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
    劉登翰主編:《澳門文學概觀》。廈門:鷺江出版社,1998年。
    蔡珮玲採錄、編輯:《澳門歷史的見證:陳大白大半個世紀的回憶》。澳門:澳門文化局,2015年。
    鄧駿捷:《澳門華文文學研究資料目錄初編》。澳門:澳門基金會,1996年。
    鄭煒明:《澳門文學史》。濟南:齊魯書社,2012年。
    澳門文化局主編:《沙漠中的紅豆——《紅豆》青年文藝月刊重印合訂本》。澳門:文化局,2014年。
    穆凡中:《澳門戲劇──大三巴四百年戲緣》。香港:三聯書店,2016年。
    蕭阿勤:《回歸現實:臺灣一九七O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台北:中研院社研所,2008年。
    謝世宗:《階級攸關:國族論述、性別政治與資本主義的文學再現》。新北:群學,2019年。
    謝世宗:《侯孝賢的凝視:抒情傳統、文本互涉與文化政治》。新北:群學,2021年。
    譚劍:《免費之城焦慮症》。台北:蓋亞文化,2020年。
    蘆荻等著:《澳門文學論集》。澳門:澳門文化學會及澳門日報出版社,1988年。
    饒芃子、莫嘉麗著:《邊緣的解讀:澳門文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龔剛主編:《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四)學位論文
    余少君:〈八O年代以降澳門後現代詩研究:以葦鳴與懿靈詩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余少君:〈澳門當代華文文學出版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張嘉儀:〈試論周桐的小說創作〉。中國華南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陳筱筠:〈1980年代香港文學的建構與跨界想像〉。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5年。
    董少聿:〈全球化脈絡中的澳門文化地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詹閔旭:〈認同與恥辱:華語語系脈絡下的當代台灣文學生產〉。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3年。
    廖志輝:〈勞工貴族的反抗:澳門博彩業工運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
    蔡孟哲:〈愛的「污托邦」:重讀男同性情欲小說〉。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9年。
    鍾玉琪:〈從病態到瘋狂——紙牌遊戲與十九世紀俄國文學中的賭徒心理〉。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蘇嘉豪:〈從統合主義的視角分析澳門特區成立後社團政治的發展〉。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五)單篇文章
    Peter Zabielskis著,司徒晨陽譯:〈澳門賭場文化的犯罪、惡習和劣跡〉(“Crimes, Vices and Misdeeds in Macau’s Casinos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澳門研究》第73期(2014年6月),頁81-96、196-197。
    Rogério Miguel Puga:〈奧登的《澳門》和《香港》:一種對比上的聯繫〉。《行政》第55期(2002年3月),頁123-135。
    小英(周桐):〈也談劉禹錫之陋室銘〉。《學生叢書》第6期(1968年8月),頁52。
    小英(周桐):〈送外賣的小孩〉。《學生叢書》第18期(1969年2月),頁28-29。
    文訊雜誌編輯部:〈「2001~2015華文長篇小說20部」澳門評選會議〉。《文訊》第367期(2016年5月),頁75。
    王五一:〈亞洲“賭博爆炸”與澳門的博彩業〉。《澳門研究》第59期(2010年12月),頁34-45、196。
    王五一:〈一場兩制:歷史視野下的澳門貴賓賭業〉。《澳門理工學報》第64期(2016年10月),頁34-43、198。
    王孝勇:〈從小說話語看眾聲群像:評介巴赫汀之《對話的想像:四篇論文》〉。《傳播研究與實踐》第6卷1期(2016年1月),頁271-288。
    王長斌:〈澳門博彩業的許可制度:現狀與未來〉。《澳門理工學報》第58期(2015年4月),頁45-54、204。
    王長斌:〈澳門博彩批給制度的歷史變遷與反思〉。《澳門理工學報》第75期(2019年7月),頁26-35、203。
    王梅香:〈台灣文學作為作品社會學研究對象的發展與可能〉。《社會分析》第9期(2014年8月),頁111-149。
    王麻子:〈李宇樑:人生路上的雙城記〉。《澳門雜誌》第68期(2009年2月),頁64-68。
    王瑞華:〈圍城內外的掙扎與迷茫——試析澳門短篇愛情小說里的女性形象〉。《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第18卷5期(2000年10月),頁50-51。
    王鈺婷:〈五O年代台港跨文化語境:以郭良蕙及其香港發表現象為例〉。《台灣文學學報》第26期(2015年6月),頁113-152。
    古遠清:〈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澳門文學新形態及其局限〉。《澳門研究》第61期(2011年6月),頁134-45。
    史書美:〈關係的比較學〉。《中山人文學報》第39期(2015年7月),頁1-19。
    史唯、劉世鼎:〈新自由主義的主體:澳門賭場荷官調查〉。《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0期(2010年12月),頁321-366。
    白瑞梅:〈幻設轉向:「千禧年」之「喻」〉。《中外文學》第48卷4期(2019年12月),頁19-51。
    白爾雅:〈男子氣概有毒嗎?從厭女、反同到解毒〉。《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86期(2019年3月),頁122-126。
    余少君:〈澳門當代華文文學出版的跨區域傳播現象〉。《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25期(2014年3月),頁249-284。
    余少君:〈一切歸於「我」的姓名——讀澳門作家梁淑淇《我和我的⋯⋯》〉。《文訊》第367期(2016年5月),頁100-101。
    余少君:〈澳門華文小說研究三十年的回顧與反思〉。《澳門研究》第92期(2019年3月),頁34-41。
    呂志鵬:〈澳門新詩研究軌跡〉。《澳門研究》第92期(2019年3月),頁17-33。
    李冰雁:〈城巿書寫:記憶、歷史與文化身份——評廖子馨的小說創作〉。《澳門研究》第72期(2014年3月),頁112-119。
    李堯賢、楊琮階、蔡介偉:〈博弈產黨與總體經濟指標關聯性之研究——以美國拉斯維加斯與澳門為例〉。《華人經濟研究》第7卷2期(2009年9月),頁57-77。
    李朝全:〈重估澳門新文學——從李宇梁、魯茂、周桐的創作談起〉。《南方文壇》第2期(2015年3月),頁55-58。
    李爾:〈窺探澳門人的閱讀世界——太皮訪談錄〉。《新生代》第34期(2007年10月),74-76頁。
    李遠常:〈愛的交錯 文化的兼容——對周桐《錯愛》的一種解讀〉。《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3期(1999年8月),頁64-66。
    李觀鼎:〈創作主體的個性特徵〉。《文訊》第367期(2016年5月),頁72。
    阮建中、馮邦彥:〈澳門城市形象探析〉。《特區經濟》2007年第5期(2007年5月),頁19-21。
    周小蘭:〈澳門小說中的流浪與歸屬情結——以20世紀80、90年代小說文本為例〉。《華文文學》2016第2期(2016年4月),頁120-126。
    周桐:〈楢山盟〉。《澳門筆匯》第8、9期合刊本(1996年9月),頁34-52。
    周桐:〈寫勵志故事 鼓舞自己〉。《澳門筆匯》第69期(2019年6月),頁9。
    林宇滔:〈從澳門博彩業發展反思新賭牌競投方向〉。《澳門月刊》第258期(2018年7月),頁18-19。
    林宛瑄:〈控制社會中的昆蟲式反抗:以《Psycho-Pass心靈判官》為例〉。《中外文學》第48卷4期(2019年12月),頁91-126。
    林建光:〈政治、反政治、後現代:論八O年代台灣科幻小說〉。《中外文學》第31卷9期(2003年2月),頁130-159。
    林建光:〈主導文化與洪凌、紀大偉的科幻小說〉。《中外文學》第35卷3期(2006年8月),頁79-108。
    林開世:〈什麼是「人類學的田野工作」?知識情境與倫理立場的反省〉。《考古人類學刊》第84期(2016年6月),頁77-109。
    林德欽:〈澳門博彩、旅遊與經濟的互動關係〉。《澳門研究》第81期(2016年6月),頁178-188、200。
    姚風:〈澳門寫作觀察〉。《文訊》第367期(2016年5月),頁70。
    洪凌、廖勇超:〈旁若的多重宇宙/語奏〉。《中外文學》第48卷4期(2019年12月),頁127-157。
    洪凌:〈幻異之城.宇宙之眼.魍魎生體:分析數部台灣科幻小說的幻象地景與異端肉身〉。《中外文學》第35卷3期(2006年8月),頁49-78。
    洪凌:〈「旁若文學專輯」弁言:比喻,人外,去臉,語奏〉。《中外文學》第48卷4期(2019年12月),頁7-17。
    洪凌:〈人外與「外人」:探究旁若文本的跨物種政治與世界構築〉。《中外文學》第48卷4期(2019年12月),頁53-90。
    洪啟東、彭淑媛:〈博奕城市崛起後的都市社經脆弱度及其空間機能變遷:澳門經驗〉。《都市與計劃》第38卷4期(2011年12月),頁345-373。
    洪嘉均、蔡佩蓁:〈病態性賭博:從衝動控制疾患到成癮疾患〉。《DSM-5通訊》第2卷4期(2012年12月),頁3–5。
    洪曄娟:〈澳門戲劇發展的“幕後推手”——專訪澳門戲劇學校校長李宇樑〉。《澳門月刊》第211期(2014年8月),頁46-48。
    紀大偉:〈色情烏托邦:「科幻」,「台灣」,「同性戀」〉。《中外文學》第35卷3期(2006年8月),頁17-48。
    紀大偉:〈如何做同志文學史:從 1960 年代台灣文本起頭〉。《台灣文學學報》第23期(2013年12月),頁63-100。
    胡星亮:〈當代澳門社會人生的舞臺呈現——澳門劇作家李宇樑創作論〉。《廣東社會科學》第2期(2013年3月),頁117-121。
    胡根:〈1872年香港禁賭對澳門博彩業的影響〉。《澳門研究》第55期(2009年12月),頁100-104。
    留婷婷:〈靜默的角力:論江道蓮《旗袍》中的人物形象及性別書寫〉,《澳門理工學報》第63期(2016年7月),頁88-97。
    留婷婷:〈澳門之必要——論飛歷奇長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與地方書寫〉,《華文文學與文化》第5-6期(2018年1月),頁17-32。
    留婷婷:〈框框內外——澳門現代散文研究三十年的回顧與對話〉。《澳門研究》第92期(2019年3月),頁42-52。
    留婷婷:〈香港身份賦格曲:「六七暴動與台港文學傳播座談會」側記〉。《文訊雜誌》第406期(2019年8月),頁135-139。
    秦斌:〈澳門怎麼了?——賭權開放十年談〉。《澳門月刊》第175期(2011年8月),頁18-21。
    荒林:〈女性主義思想與澳門文化想象——澳門小說家周桐研究〉。《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第1期(2014年2月),頁60-64。
    荒林:〈“澳門性”與澳門的女性主義寫作〉。《中華女子學院學報》第4期(2015年8月),頁65-70。
    袁民:〈博企賭冠全球,員工難享共榮〉。《澳門月刊》第212期(2014年9月),頁9。
    馬進保:〈澳門博彩業快速發展的法哲學思考〉。《US-China Law Review》第7卷4期(2010年4月),頁48-54。
    寂然:〈長篇之夢〉。《文訊》第367期(2016年5月),頁71。
    寂然:〈俯瞰賭城的悲情——讀李宇樑《上帝之眼》〉。《文訊》第367期(2016年5月),頁88-89。
    崔明芬:〈一種別樣的澳門戲劇——以李宇樑的生命八部曲為例〉。《澳門理工學報》第53期(2014年1月),頁92-102、204。
    張廷茂、韓國瑞:〈晚清澳門博彩專營與澳葡財政〉。《文化雜誌》第82期(2012年3月),頁143-162。
    張海珊:〈晚清時期澳門博彩事業的興起及對本土文化的衝擊〉。《澳門研究》第48期(2008年10月),頁173-176。
    張堂錡:〈澳門現代文學研究三十年——以出版專著為討論對象〉。《澳門研究》第92期(2019年3月),頁6-16。
    張寧:〈是運動還是賭博?:跑狗論述與現代上海的成型,1927-33〉。《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2期(2003年12月),頁73-124。
    張蓉:〈《媽閣是座城》︰澳門博彩產業的文學解讀〉。《澳門研究》第76期(2015年3月),頁179-184、200。
    張劍樺:〈澳門戲劇文學發展軌跡述略〉。《藝術百家》第108期(2009年5月),頁149-154。
    梁淑淇:〈小說拼圖〉。《澳門筆匯》第69期(2019年6月),頁11。
    梁淑雯:〈論中美貿易戰對澳門博彩業的影響〉。《一國兩制研究》第40期(2019年4月),頁153-160。
    盛英:〈“創造力”激蕩于幻想和現實之間——讀周桐《香農星傳奇》、沈尚青《雌雄同體》有感〉。《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2年第3期(2002年9月),頁57-59。
    莫嘉麗:〈性別體驗:澳門小說中的愛情與婚姻書寫〉。《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2期(2000年3月),頁22-28。
    莫嘉麗:〈吟頌與審視:澳門情愛小說論〉。《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1年1第期(2001年2月),頁44-47。
    莫嘉麗:〈禁止異性戀:人類悲劇的隱喻——評周桐的《楢山盟》〉。《語文月刊》第7期(2001年7月),頁6-7。
    莫嘉麗:〈周桐小說主題的反諷意蘊〉。《寫作》第9期(2006年5月),頁41-43。
    連鵬:〈“澳博”誰主沉浮-一場驚動中央的政治考量〉。《澳門月刊》第178期(2011年11月),頁30-31。
    陳大鈞:〈政府財政收入中博彩業角色初探:以中國及澳門爲例〉。《國立臺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報》第1期(2007年12月),頁69-77。
    陳少華:〈多元與共融:澳門文學形象的主體形塑——以1995~2005年澳門文學獎作品為例〉。《澳門理工學報》第49期(2013年1月),頁69-78。
    陳志亮:〈淺論澳門中場賭台的經濟特性及趨勢〉。《澳門月刊》第193期(2013年2月),頁32-35。
    陳俊玄、錢慶安、趙國斌:〈香港/澳門博奕產業發展進程之解析〉。《國際休閒遊憩與運動管理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2013年12月),頁307-317。
    陳國球:〈“文學批評”與“文學科學”——夏志清與普實克的“文學史”辯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8卷1期(2011年1月),頁48-60。
    陸奧雷:〈澳門小說創作的現實〉。《文訊》第367期(2016年5月),頁74。
    傅天虹:〈澳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文學景象與研究意義〉。《澳門研究》第58期(2010年9月),頁153-160。
    彭慕治(Jorge Morbey):〈緣由——澳門文化學會主席致詞〉。《文化雜誌》第1期(1987年4月),頁5。
    曾忠祿:〈澳門博彩業:成就與挑戰〉。《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第105期(2014年9月),頁437-450、539-555、715。
    曾忠祿:〈澳門賭場產業的競爭優勢及其發展基礎——基於文獻的回顧〉。《澳門研究》第75期(2014年12月),頁43-49及195。
    曾忠祿:〈基於公共衛生模式的博彩行為研究〉。《澳門理工學報》第58期(2015年4月),頁37-44、203。
    游美惠:〈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第8期(2000年8月),頁5-42。
    游美惠:〈厭女(Misogyny)〉。《性別平等教育季刊》第58期(2012年6月),頁108-111。
    湯哲聲:〈中國臺、港、澳地區通俗小說的創作語境和價值評估〉。《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1第2期(2021年3月),頁49-56。
    覃成林:〈基于產業和文化資源優勢的澳門城市形象定位研究〉。《城市發展研究》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頁123-126。
    黃純怡:〈宋代的賭博風習及其社會意義〉。《興大歷史學報》第17期(2006年6月),頁105-123。
    黃貴海:〈回歸十五年澳門博彩業的發展與挑戰〉。《澳門研究》第73期(2014年6月),頁44-51、195。
    黃耀民:〈論澳門當代文學的諷刺意蘊〉。《文藝爭鳴》2015年第2期(2015年2月),頁178-182。
    詹閔旭、徐國明:〈當多種華語語系文學相遇:台灣與華語語系世界的糾葛〉。《中外文學》第44卷1期(2015年3月),頁25-62。
    鄒家禮(寂然):〈澳門小說的迷航——一個小說作者的再觀察〉。《澳門研究》第63期(2011年12月),頁65-68。
    廖子馨:〈對澳門創作的期許〉。《文訊》第367期(2016年5月),頁73。
    廖志輝:〈借助外力的動員:澳門社會運動中的外部動員機制〉。《中國大陸研究》第61卷3期(2018年9月),頁53-85。
    聞人王冠:〈論澳門賭客的參賭動機與澳門的社會導向〉。《澳門理工學報》第30期(2008年6月),頁24-33。
    趙小琪、張晶:〈香港文學與澳門文學“中國形象”的對讀〉。《中國文學研究》第4期(2009年10月),頁10 -105。
    劉小新、朱立立:〈澳門女性文學面面觀〉。《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4期(1998年11月),頁63-68。
    劉羨冰:〈澳門博彩業的發展與文教對策〉。《行政:澳門公共行政雜誌》第59期(2003年3月),頁103-113、279-296、330-331。
    潘韓婷、張美芳:〈後回歸時期的澳門博彩話語建構與發展〉。《澳門研究》第85期(2017年6月),頁73-87、186-187。
    潘霽:〈本地與全球:中英文媒體與澳門城市形象——框架理論的視角〉。《國際新聞界》2018年第8期(2018年8月),頁156-165。
    蔡崇達:〈澳門:3千萬種賭法(上)〉。《澳門月刊》第163期(2010年8月),頁46-50。
    蔡崇達:〈戒賭心理諮詢師眼中的病態賭徒〉。《澳門月刊》第171期(2011年4月),頁48-49。
    鄭向敏、羅美娟、王濤:〈澳門博彩從業人員工作壓力研究〉。《澳門理工學報》第33期(2009年1月),頁15-26。
    鄭政恆:〈華文科幻小說史〉。《明報月刊》第54卷7期(2019年7月),頁33-37。
    鄭家傑、陳清涯、趙永傑、黃貴海:〈澳門居民對負責任博彩的認知與態度〉。《澳門研究》第81期(2016年6月),頁189-195。
    鄭海娟:〈澳門當代文學中的小城意象〉。《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7期(2017年7月),頁34-41。
    鄭婉卿、黎熙元:〈文化還是博彩:廣東居民對澳門旅游資源的認知初析〉。《當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3期(2016年7月),頁26-46。
    穆凡中:〈李宇梁五部曲〉。《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1期(2000年3月),頁40-41。
    蕭志成:〈澳門賭場業的政治經濟分析——演變模式、新秩序和國際動向〉。《澳門研究》第55期(2009年12月),頁62-70。
    蕭椿諠、陳淑霞、許小卉:〈澳門博彩活動遊客新奇感、快樂感、知覺價值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第5卷1期(2017年6月),頁102-118。
    韓春燕:〈別樣的愛情敘事——評梁淑淇的愛情小說〉。《百家評論》第5期(2015年10月),頁123-125。
    譚光民:〈澳門政府的工業政策〉。《澳門研究》第8期(1998年4月),頁151-87。
    譚志強:〈澳門的城市形象及其在香港影視作品中的再現〉。《澳門研究》第81期(2016年6月),頁163-169。
    蘇丹、陳小虎、潘樂陶:〈澳門博彩業引發的犯罪及其預防〉。《澳門研究》第47期(2008年8月),頁93-100。
    蘇恩文(Darko Suvin)撰,李翠玉譯:〈《科幻》專號序(二)〉。《中外文學》第22卷12期(1994年5月),頁8-12。
    蘇恩文(Darko Suvin)撰,單德興譯:〈科幻與創新〉(SF and the Novum)。《中外文學》第22卷12期(1994年5月),頁27-48。
    蘇恩文(Darko Suvin)撰,蕭立君譯:〈《科幻》專號導論〉。《中外文學》第22卷12期(1994年5月),頁13-26。
    蘇常:〈賭博資本主義的夢魘──評 Janet Ng, Dreamworld of Casino Capitalism: Macao’s Society, Literature, and Culture〉。《二十一世紀》第176期(2019年12月),138-147頁。

    (六)網路資料及其他
    〈中間小説とは〉(https://kotobank.jp/word/中間小説-97110,2021年6月9日查詢)。
    〈博彩工會關注武漢肺炎 蔡錦富:流感期間有博企不讓員工戴口罩〉(https://www.allinmedia.com.hk/2020/01/03/博彩工會關注武漢肺炎-蔡錦富:流感期間有博企不/,2020年12月1日查詢)。
    《瘋》刊物:〈曉角喚醒戲劇界,致力推動戲劇發展——專訪澳門劇作家李宇樑〉(http://fantasiamacau.com/blog/ren/曉角喚醒戲劇界,致力推動戲劇發展-專訪澳門/,2020年12月1日查詢)。
    「不在之在——袁紹珊作品展」(https://therethereun.carrd.co,2021年8月15日查詢)。
    「澳門博彩監察協調局」網站(http://www.dicj.gov.mo/web/cn/frontpage/index.html,2020年12月1日查詢)。
    Project Raw:〈談瑞婷 X 李佩禎 她們與她的事情〉(https://www.projectrawhk.com/home/bella-x-pui-cheng,2020年12月1日查詢)。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習近平向新一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出四點希望〉(http://cpc.people.com.cn/BIG5/n/2014/1220/c64094-26245331.html,2021年7月29日查詢)。
    太皮:「一向年光有限身」部落格(http://mypaper.pchome.com.tw/mynamepier,2021年1月29日查詢)。
    太皮:「太皮的Blog」部落格(http://ww999ww.blogspot.com,2021年1月29日查詢)。
    水月:〈讀《綠氈上的囚徒》〉(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304191714/http://mpaper.org/Story.aspx?ID=245307,2021年1月29日查詢)。
    台北金馬影展:〈2020第五十七屆金馬獎競賽規章〉(https://www.goldenhorse.org.tw/awards/submission/guidelines/,2021年3月15日查詢)。
    立場新聞:〈【武漢肺炎】澳門確認首宗個案 女患者為武漢旅客 大部分時間逗留賭場〉(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武漢肺炎-澳門確認首宗個案-女患者為武漢旅客-大部分時間逗留賭場/,2020年12月1日查詢)。
    伍麗微:〈【澳門劇場.一】曉角尋道求變 推手用汗水撐起劇場(上)〉(https://www.hk01.com/周報/352118/澳門劇場-一-曉角尋道求變-推手用汗水撐起劇場-上,2020年12月1日查詢)。
    伍麗微:〈【澳門劇場.二】曉角尋道求變 推手用汗水撐起劇場(下)〉(https://www.hk01.com/周報/352218/澳門劇場-二-曉角尋道求變-推手用汗水撐起劇場-下,2020年12月1日查詢)。
    伍麗微:〈【澳門劇場.三】台灣學成歸來 他們盼改變業界生態〉(https://www.hk01.com/周報/352244/澳門劇場-三-台灣學成歸來-他們盼改變業界生態,2020年12月1日查詢)。
    伍麗微:〈【澳門劇場.四】為了推廣現當代舞蹈 他開了一間街舞教室〉(https://www.hk01.com/周報/352277/澳門劇場-四-為了推廣現當代舞蹈-他開了一間街舞教室,2020年12月1日查詢)。
    伍麗微:〈【澳門劇場.五】關心弱勢權利 石頭公社在狹獈中找空間〉(https://www.hk01.com/周報/352553/澳門劇場-五-關心弱勢權利-石頭公社在狹獈中找空間,2020年12月1日查詢)。
    伍麗微:〈【澳門劇場.六】從校園走出來 他們繼續講澳門故事 〉(https://www.hk01.com/周報/352611/澳門劇場-六-從校園走出來-他們繼續講澳門故事,2020年12月1日查詢)。
    安省問題賭博研究所:「問題賭博自助指南」網站(https://www.problemgambling.ca/gambling-help/cht/HomePage.aspx,2021年1月29日查詢)。
    李屏瑤:〈澳門「吃飽了」,但是然後呢?──專訪澳門作家李展鵬《隱形澳門》、鄧曉炯《亂世童話》〉(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0743,2021年6月22日查詢)。
    李敬威:〈問題賭博與病態賭博:談賭博成癮現象常使用的名詞〉(https://ylh.org.hk/2017/07/19/問題賭博與病態賭博:談賭博成癮現象常使用的名/,2021年1月31日查詢)。
    李爾:〈聽見衆人的聲音:關於澳門“五一”的紀錄〉(http://iamleer.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07.html。2021年7月4日查詢)
    李觀鼎:〈《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後記〉(https://penofmacau.com/article/5efc3f2b8b01c4504ba413c3,2021年3月15日查詢)。
    沈尚青:〈(美麗街)自殺之都──澳門〉(http://www.bzdrs.com/readPaper.do?id=139FE96B4703D60731EBFD621FA14C2ADD846FFBD98D1E7A2017F13CF5BCA970E28322C6245F8806592CAABF4D612FCD,2021年4月29日查詢)。
    沈尚青:〈(尋樂人生)〔只要“負責任”,賭博便可接受?・一〕港人曾是澳門賭業的衣食父母〉(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9/18/content_1382302.htm,2021年4月29日查詢)。
    沈尚青:〈(尋樂人生)〔只要“負責任”,賭博便可接受?・二〕澳門人需勇敢直面賭業屬性〉(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9/25/content_1383871.htm,2021年4月29日查詢)。
    沈尚青:〈(尋樂人生)〔只要“負責任”,賭博便可接受?・三〕大學生是“負責任賭博”宣講對象嗎?〉(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10/02/content_1385503.htm,2021年4月29日查詢)。
    沈尚青:〈(尋樂人生)〔只要“負責任”,賭博便可接受?・四・完〕不能改變城市宿命可改共業〉(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10/09/content_1387052.htm,2021年4月29日查詢)。
    沈尚青:〈(尋樂人生)做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9/04/content_1379190.htm,2021年4月29日查詢)。
    沈尚青:〈(尋樂人生)無盡的祝福〉(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9/11/content_1380709.htm,2021年4月29日查詢)。
    沈尚青:〈(尋樂人生)當輸乾輸淨的港青遇到澳門老太〉(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9-08/28/content_1377494.htm,2021年4月29日查詢)。
    沈實:〈(西窗小語)網賭比率比吸煙酗酒高〉(http://www.bzdrs.com/readPaper.do?id=2E323EB979DC8A901C1188471161C02A5339EFE91789D1E1E29DFE495565CED25C6D9828BA61C4FD44F68106E9DB612E,2021年4月29日查詢)。
    林中英:〈(素手拈來)由麗莎到周桐〉(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0-04/24/content_1429816.htm,2021年4月29日查詢)。
    封德屏、楊宗翰:〈亞洲地區華文小說獎補助資源國際發展成果報告書〉(https://archive.ncafroc.org.tw/paper/07/亞洲地區華文小說獎補助資源國際發展成果報告書.pdf,2021年4月29日查詢)。
    胡曉穎:〈如文字會生花——訪澳門作家梁淑淇〉(http://fantasiamacau.com/2019/01/05/如文字會生花/,2021年3月15日查詢)。
    香港蘋果日報:〈【蘋話當年】2007年澳門勞工遊行警員向天開槍流彈誤傷途人〉(https://hk.appledaily.com/local/20150501/ELAYTU2NSNM5TFG3D2RRHVHGDY/,2021年1月29日查詢)。
    徐欣羨導演,玉文、周桐、凌稜參與:《荒蕪中栽花》。澳門:未發行,2014年。
    寂然:〈小說之道:談梁淑淇著《陽光最是明媚》〉(http://silencemo.blogspot.com/2015/03/blog-post_58.html,2021年3月15日查詢)。
    寂然:〈如何推動文學發展?〉(http://silencemo.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20.html,2021年5月25日查詢)。
    張堂錡:〈「回歸後澳門文學中的澳門意識與形象建構(1999-2014)」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https://nccur.lib.nccu.edu.tw/bitstream/140.119/109627/1/104-2410-H-004-177,2020年12月1日查詢)。
    梁淑淇:〈《無差別愛人》寫作後記〉(https://farfarsmile.blogspot.com/2020/11/blog-post_5.html,2021年3月15日查詢)。
    梁淑淇:〈《陽光最是明媚》寫作點滴〉(https://farfarsmile.blogspot.com/2014/02/blog-post_28.html,2021年3月15日查詢)。
    梁淑淇:「Kitty@小說日記」部落格(https://mypaper.pchome.com.tw/kitty191/,2021年3月15日查詢)。
    梁淑淇:「方格子」部落格(https://vocus.cc/user/@kittylsk。2018年3月2日啟用,2021年3月15日查詢)。
    梁淑淇:「只要還有夢」部落格(http://blog.udn.com/kitty191/article,2021年3月15日查詢)。
    梁淑淇:「似笑那樣遠」部落格(https://farfarsmile.blogspot.com/,2021年3月15日查詢)。
    梁淑淇:「梁淑淇」臉書同名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eungsokkei/,2021年3月15日查詢)。
    梁淑淇:「鏡文學」小說連載網路專欄(https://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14292。2020年10月26日啟用,2021年3月15日查詢)。
    陳麗馳:〈把幽默滲進傷感——專訪澳門作家太皮〉(https://web.archive.org/web/20160817043721/http://fantasiamacau.com/?ren=把幽默滲進傷感-專訪澳門作家太皮-2,2021年1月29日查詢)。
    陸奧雷:〈愛情的機會與命運——讀梁淑淇小說《小心愛》〉(http://mutsu6.blogspot.com/2008/12/blog-post_31.html,2021年3月15日查詢)。
    維基百科:〈2007年澳門勞動節遊行〉(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07年澳門勞動節遊行,2021年1月29日查詢)。
    維基百科:〈香港人被拒入境澳門事件〉(https://zh.wikipedia.org/wiki/香港人被拒入境澳門事件,2021年7月15日查詢)。
    翟翱:〈【作家特寫】愛的烏托邦消亡史——梁淑淇談《無差別愛人》〉(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1201fic001/,2021年3月15日查詢)。
    澳門大學:〈大學歷史〉(https://www.um.edu.mo/zh-hant/about-um/history/,2021年5月24日查詢)。
    澳門印務局:〈第1496號立法性法規〉(https://bo.io.gov.mo/bo/i/61/26/dil1496_cn.asp,2020年12月1日查詢)。
    澳門保安司司長辦公室:〈2019年全年澳門博彩業對澳門治安影響的評估意見〉(https://www.gss.gov.mo/pdf/talk20190306b.pdf,2021年8月2日查詢)。
    澳門保安司司長辦公室:〈統計資料:最新罪案數字〉(https://www.gss.gov.mo/cht/statistic.aspx,2021年8月2日查詢)。
    澳門基金會:〈本會概況〉(https://www.fmac.org.mo/summary,2021年6月12日查詢)。
    澳門基金會:〈第十三屆澳門文學獎比賽結果公佈〉(https://1000progactivity.fmac.org.mo/article/news/view/5620,2021年6月9日查詢)。
    澳門基金會:〈澳門中篇小說徵稿〉(https://1000progactivity.fmac.org.mo/article/news/view/1348,2021年6月9日查詢)。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21年第1季旅遊統計〉(https://www.dsec.gov.mo/getAttachment/cdef8499-5228-40de-a47f-ecc065269e80/C_TUR_FR_2021_Q1.aspx,2021年7月29日查詢)。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本地生產總值主要修訂1982-2014〉(https://www.dsec.gov.mo/Statistic.aspx?NodeGuid=b35edb8a-ed5c-4fab-b741-c91b75add059#P9ff5b84a-2801-4a60-84fb-94942c95cad1,2020年12月1日查詢)。
    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澳門圖書出版概況:1998-2017〉(https://www.macaudata.com/publication/publicationAction/publication?headType=11,2021年7月29日查詢)。
    澳門論盡媒體:「【9.12】2021澳門立法會選舉」系列報導(https://aamacau.com/topics/【9-12】2021澳門立法會選舉/,2021年7月15日查詢)。
    澳門論盡媒體:「TDM葡文新聞部疑被收窄新聞自由事件簿」系列報導(https://aamacau.com/topics/case/tdm葡文新聞部疑被收窄新聞自由事件簿/,2021年7月15日查詢)。
    澳門論盡媒體:「八九六四」系列報導(https://aamacau.com/tag/八九六四/,2021年7月15日查詢)。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