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側觀世界」是將自己暫時抽離,旁觀週遭,希望能客觀、完整的看見世界。如同聆聽音樂般,用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將生命、夢想、靈魂結合一起,主要是要傳達出個人的生命觀。所以這是想要述說事物本質的部分,並且傾聽內在,向內搜尋將這份直覺體現於作品中。
本創作的研究方式是以理論探討與實際創作互相整合,藉由造形藝術和音韻是互通的觀點,探討抽象造形藝術家與音樂家的理念,來統整自己的創作理念。在造形上,主要是取其中點線面等視覺要素,清除所有個體的特性,配合主體之內在要求,追求音樂般的律動美。最後並結合直覺說的理念,來呈現作品。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方法與範圍限制,並將相關名詞加以定義。第二章學理基礎:先探討了解造形藝術與音樂的關聯,幫助自己在創作時,更能充分展現出造形之音韻特質。再探討抽象造形藝術家與現代音樂家:蒙得里安、布朗庫西、荀白克、魏本等的藝術理念,從中統整、釐清個人創作理念。最後並搜集直覺說理論資料,印證個人的表現手法,進而幫助個人的創作。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相關理論結合,形成個人之創作理念並體現於作品中。第四章 作品說明:依創作之形式、技法、內容、歷程介紹作品。第五章 結論:將本創作論述作一討論總結與檢討,並作為下一階段創作的起點。
Side-viewing the World- A creative exposition of phonological shape by Chang,Mi-Ju
Abstract
“Side-viewing the World” refers to withdraw oneself and view the world. It is hoped to see the objective and complete world through “side-viewing the World”. To see the world from the appreciating viewpoints is similar to listening to music. Integration of the life, dreams, and souls into seeing the world aims to express personal viewpoints of life. While listen to one’s inner world, instincts on one’s inner world is demonstrated in artistic works in order to express the essence of objects.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s and creations is the major research method in this study. Plastic arts and sound rhyme are related. Discussion on beliefs of abstract plastic artists and musicians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 researcher’s creation beliefs. In terms of plastic arts, visual elements such as points, lines, and areas are used to eliminat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cater to internal demands of the subjects and to pursue the beauty of rhymes. Beliefs on instincts are demonstrated on artistic works.
This research has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and it covers research background, research aims, methods, limitations, and definitions on certain terms. Chapter two is literature reviews. Literature reviews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stic art and music. The understanding of such relationship helps the researcher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und rhyme in plastic arts. Next, literature reviews focus on the art beliefs of abstract plastic artists and modern musicians including Piet Mondrian, Constantin Brancusi, Arnold Schoenberg, and Anton Webern.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s and clarification of personal creation beliefs help the researcher shows personal artistic style in creating plastic arts. Chapter three is creation beliefs.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s and personal creation beliefs is demonstrated in the artistic works. Chapter four is the explanations on artistic works. Introductions on artistic works are given based on creation styles, skills, contents, and process. Chapter five is the conclusion. Overall discussion and reviews are used for the creation for the next step.
Key words: side-view, plastic arts, sound rhyme, instinct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大英線上百科12-tone music。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2日,取自http:// www.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76983&db=big5。
大英線上百科atonality。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日,取自http://www. 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05039&db=big5
何政廣(2005)。現代主義雕刻先驅─布朗庫西-前言。台北:藝術家。
伯恩斯坦(1987)。音樂欣賞。 台北:自華。
余姍姍譯(1995)。現代藝術理論Ⅱ。原著Chipp,Herschel。台北:遠流。
吳瑪利譯(1985)。藝術的精神性。原著Kandinsky,Wassily。台北:藝術家。
吳瑪利譯(1985)。藝術與藝術家論。原著Kandinsky,Wassily。台北:藝術家。
呂清夫(1998)。造形原理。台北市:雄獅圖書。
李長俊(1979)。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
李賢輝。視覺素養學習網。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4月21日,取自http://vr. theatre.ntu.edu.tw/fineart。
李建夫(2001)。美學思想發展主流。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
佳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編輯部編譯(2001)。新地平線。原著Piper,David總編。台北:正傳。
周小靜 音樂要素漫談--多調性和無調性 。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bh2000.net/heavengate/primaryschool/zxj/zjsd12.htm
林珍如、夏荷立譯(1999)。莫札特影響。原著Campbell,Don。台北:先覺。
林崇宏(1995)。造形原理。台北市:藝風堂。
姚一葦(1990)。論直覺。《藝術評論》,2期。
音樂之友社編(1999)。標準音樂辭典。 台北:美樂。
音樂之友社編(1999)。標準音樂辭典。 台北:美樂。
隻手之聲 。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fgs.org. tw/master/mastera/library/ebook/hsingchantalk /chan4-M51.htm。
馬水龍 十二音作曲法 。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2日,取自http://mayasun. idv.tw/topic.asp?TOPIC_ID=1287
教育部學習加油站 結構主義 。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4月20日,取自http: //content.edu.tw/junior/art/tc_wc/History/west/ch9/c5.htm
許天治(1987)。藝術感通之研究。臺北市:台灣省立博物館。
陳淑文(1995)。以圖畫樂輔助音樂教學之研究。台北:樂韻。
陶東風譯(1997)。創造的世界。原著Winner,Ellen。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喻麗清 愛跳舞的方格子-蒙德里安的新造型 。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2日,取自http: //www.zzes.tp.edu.tw/%E6%A0%A1%E5%8B%99%E8%A9%95%E9%91%91 /%E9%A0%98%E5%9F%9F%E7%B6%B2%E9%A0%81/%E8%97%9D%E8%A1%93%E8%88%87%E4%BA%BA%E6%96%87/Mondrian.htm
彭宇薰(1997)。音樂與繪畫類比性之探索-談表現主義之荀白克與孟克。《美育》,103期。
彭宇薰(1995)。文化同步論─從藝術發展看現代音樂-專訪蔡長盛教授。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hyes.tyc.edu.tw/artist4.htm。
曾長生(2005)。現代主義雕刻先驅─布朗庫西。台北:藝術家。
馮作民(1981)。西洋繪畫史。台北:藝術。
廖瑞銘主編(1987)。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台北:丹青圖書。
維基百科 抽象表現主義。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4月21日,取自http://zh. 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A%BD%E8%B1%A1%E8%A1%A8%E7%8F%BE%E4%B8%BB%E7%BE%A9&variant=zh-tw。
蒲浩明(2001)。寂寞的布朗庫西[Constantin Brancusi]--兼談「空間之鳥」及「宇宙的開始」。《現代美術》,97期。
潘皇龍(1999)。現代音樂的焦點。台北:全音樂譜。
藝壇網路 德國表現主義。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4月20日,取自http://art. network.com.tw/01learn/ArtAppreciate/08Modernism/18.asp。
嚴瑞祥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網路教學課程:現代音樂。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2.ouk.edu.tw/yen/modern/week12.htm。
蘇錦皆 美術教材:從抽象到具象 。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5月20日,取自http://user.nksh.tp.edu.tw/studio/classroom/history/abs_concre.htm
T.S.F.3現代畫派。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4月20日,取自http://tsf3. stenly. com/ism/07.htm。
英文部分
abstract-art maxbill。線上檢索日期:2007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abstract -art.com/abstraction/l2_Grnfthrs_fldr/g073a_maxbill_di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