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黎育均
Yu-Chun LEE
論文名稱: 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四年級補救教學學童 國語閱讀理解成效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story structure instruction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fourth graders with remedial teaching
指導教授: 詹惠雪
Hui-Hsueh Cha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故事結構教學補救教學學童閱讀理解
外文關鍵詞: story structure instruction, remedial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透過故事結構教學,瞭解國小四年級補救教學學童掌握故事結構的情形,進而探究故事結構教學對於補救教學學童閱讀理解之影響。本研究採取質性與量化之研究方法,以八名國小四年級補救教學學童為研究對象,研究者以教學觀察與文件分析的方式,於教學過程中蒐集質性資料,說明補救教學學童掌握故事結構元素之歷程;在實驗教學前、後,研究對象接受「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及「故事地圖學習單」,為故事結構教學之前、後測分數,將上述兩項分數進行統計分析,作為說明學生閱讀理解改變情形之依據。
    本研究依據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獲得以下結論:
    一、故事結構教學能提升補救教學學童閱讀理解能力
    (一)補救教學學童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及故事地圖學習單前後測分數達
    顯著差異,顯示補救教學學童的閱讀理解及故事結構能力獲得提
    升。
    (二)故事地圖學習單與中文閱讀理解前後測分數並無顯著相關,但故事
    結構教學對學生之閱讀理解能力仍有正面影響。
    二、故事結構教學能幫助補救教學學童掌握故事結構
    (一)因應補救教學學童學習問題,搭配不同教學策略,有助於補救教學
    學童掌握故事結構元素。
    (二)透過鷹架引導,協助補救教學學童逐步掌握故事元素。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realize the progress of mastering the elements of story structure on the fourth graders with remedial teaching. And furthermor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n the fourth-grader, low reading skilled students with story structure instructions. Eight fourth-grader remedial students were chosen from elementary schools as the object of the study with the adoption of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vie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the researchers while observ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and analyzing the documents dur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data were used to evaluate students’ progress of mastering the elements of story structure. The students were given both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and “Story Map” as a pretest and a posttest as well. The result of the test were analyzed by the ways of Wilcoxon matched-pairs signed-ranks test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analysi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
    1.The use of story structure instruction improved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e
    fourth graders with remedial teaching
    (1)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of “Chine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 and “Scores of Story Structure”.
    (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p of “story structure” and the group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but had (there was) a positive effect of the fourth graders with
    remedial teaching.
    2.The use of story structure instruction enhanced the fourth graders with remedial
    teaching to master the elements of story structure.
    (1)Strategies of questioning and marking the story structure were helpful to enhance the
    concepts of the story structure.
    (2)Using the different guides of scaffolding, the students with remedial teaching had learned
    the concept of story structure step by step.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閱讀理解困難與補救教學 9 第二節 故事結構教學運用在補救教學 21 第三節 故事結構教學與閱讀理解之相關研究 3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 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6 第四節 故事結構法教學設計 48 第五節 研究程序 52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5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8 第一節 四年級補救教學學童閱讀理解表現 58 第二節 四年級補救教學學童故事結構學習歷程及能力改變之情形 68 第三節 綜合討論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第二節 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7 附錄一 故事地圖測驗學習單 111 附錄二 學生回饋單 112 附錄三 示範期教案 113 附錄四 示範期教案 114 附錄五 示範期教案 115 附錄六 示範期教案 116 附錄七 示範期教案 117 附錄八 引導期教案 118 附錄九 引導期教案 119 附錄十 引導期教案 120 附錄十一 引導期教案 121 附錄十二 故事結構提問單(示例) 122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心怡(2006)。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玳雅(2013)。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王瓊珠(1992)。國小六年級閱讀障礙兒童與普通兒童閱讀認知能力之比較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臺北:心理出版社。
    王瓊珠(2010)。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第二版)。臺北:心理。
    王瓊滿(2011)。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與閱讀動機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朱慧君(2001)。閱讀困難的特徵與成因。國教世紀,195,49-54。
    杜正治譯(1994)。單一受試研究法。臺北:心理。
    谷瑞勉(1999)。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臺北:心理。
    李慕如、羅雪瑤(2000)。兒童文學。高雄市:復文。
    林佳芬(2013)。運用團體心智圖提升啂與表達能力之行動研究-以五年級社會科教學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社區發展學系碩士班,臺北市。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林淑萍(2010)。運用故事結構教學增進國小二年級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中市。
    林清山譯(1995)。Richard E. Mayer(1991)著: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遠流。
    林寶貴、錡寶香(1999) :中文閱讀理解測驗。教育部特殊工作小組。
    吳宜貞(1998)。影響閱讀動機的因素-看教室環境與文化。師友,387,23-26。
    邱上真、洪碧霞、葉千綺、林素微(1998)。中文閱讀能力評量模式的探討:理論與實務—
    國民小學國語文低成就學童篩選工具系列發展之研究(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岳修平譯(1998)。E.D. Gagne, C.W. Yekovich & F.R. Yekovich 著。教育心理學-學
    習的認知基礎。臺北:遠流。
    徐南號(1996)。教學原理。臺北:師大書院。
    柯華葳(1993)。台灣地區閱讀研究文獻回顧(1991-1992)。載於曾志朗主編:中國語文
    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告(頁31-76)。嘉義民雄:國立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
    中心。
    柯華葳(1997)。中文閱讀歷程成分研究:兒童在閱讀理解上的困難。輯於第五屆世界華
    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教學應用組(頁399-405)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陳冠銘(2004)。文章結構標示與閱讀理解。教育心理學報,36(2),185-200。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PIRLS2006報告---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洪月女譯(1998)。K. Goodman著。談閱讀。臺北:心理。
    洪蘭(2008)。鼓勵孩子自我表達。台北:親子天下雜誌。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清榮(1994)。兒童文學創作論。臺北市:富春。
    張菀庭(2013)。故事結構教學在國小三年級讀寫教學之應用~以繪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高雄市。
    張新仁(1992)。認知心理學對教學的影響。教育研究雙月刊,28,頁13-50。
    許淑玫(2003)。談閱讀理解的基模理論。國教輔導,42(5),2-7。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
    郭春玉(2005)。後設認知閱讀策略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動機及閱讀理解影響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陳靜慧(2004)。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識字能力以及閱讀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南市。
    陳姝蓉、王瓊珠(2003)。故事結構教學對增進國小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5,221-242。
    陳英豪、吳裕益(1995)。測驗與評量。高雄市:復文書局出版社。
    黃瑞珍(1999)。故事結構分析在語言學習障礙兒童教學之應用。國小特殊教育,27,4-10。
    黃瓊儀(2004)。不同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閱讀理解障礙學生教學成效之個案研究。
    初等教育學刊,18,243-287。
    楊智雯(2008)。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賓靜蓀(2010)。動機,閱讀教學的關鍵。親子天下,19,136-139。臺北:親子天下。
    劉素梅(2006)。國小三年級學童實施故事結構寫作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所,臺中市。
    劉穎韻(2006)。國小低年級兒童閱讀理解之個案研究-以寓言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研究所,臺北市。
    蔡銘津(1996)。增進學童閱讀理解的認知結構模式。資優教育季刊,61,19-24。
    蔡銘津(1997)。兒童閱讀能力的測驗與評量。特殊教育季刊,65,23-28。
    鄭博真(1996)。閱讀理解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8,81-84。
    蕭雅萍(2003)。故事構圖的教學與評量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51,97-105。
    錡寶香(1999)。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分析。國教學報,11,100-133。
    錡寶香(2000)。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童語言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0,69-96。
    錡寶香(2001)。國小低閱讀成就學生的口語述說能力:語言層面的分析。特殊教育學報,
    15,129-175。
    錡寶香(2004)。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童與一般學童敘事能力:故事結構之分析。特殊教育
    研究學刊,26,247-267。
    謝俊銘(2002)。閱讀困難學生的問題及教學策略。師友月刊,425,69-72。
    簡馨瑩、曾文慧、陳凱筑(2006)。閱讀悅有趣:開發孩子閱讀策略的書。臺北:幼獅。
    顏若映(1992)。教科書內容設計與閱讀理解之認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101-128。
    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教師天地,129,21-28。
    貳、英文部分:
    Beck, I. L., & Mckeown, M. C. (1981). Developing questions that promote comprehension:
    The story map. Language Arts, 58(8), 913-918.
    Bellon, M. & Ogletree, B. (2000). Repeated storybook reading as an instructional method.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36(2), 75-81.
    Chall, J. S. (1996). Strategi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Orlando, FL: Harcourt Brace.
    Hurry, J, & Doctor, E. (2007). Assessing literacy in children and ado lescents.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12(1), 38-45.
    Idol, L., & Croll, V. J. (1987). Story-mapping training as a means of improv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0, 214-229.
    Page, J. L., & Stewart, S. R. (1985). Story grammer skills in school-age children.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5(2), 16-23.
    Pearson, P. D. & Johnson, D. D. (1987).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New York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Rumelhart, D. E. (1975). Note on a schema for stories. In D. G. Bobrow & A. Collins (Eds.),
    Representation and understanding (pp. 211-23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Staal, L. A. (2000). The story face: An adaptation of story mapping that incorporates
    visualization and discovery learning to enhance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Reading
    Teacher, 54(1), 26-30.
    Stein, N. L., & Glenn, C. G. (1979). An analysis of story comprehension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New Directions in Discourse Processing, 2, 53-121.
    Thorndyke, P. V. (1997). Cognitive structures in comprehension and memory of narrative
    discourse. Cognitive Psychology, 9, 77-110.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