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佳穎
LEE CHIA-YING
論文名稱: 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Relation between School Principal Multi-levels Leadership Strategy and Teachers’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Hsinchu City.
指導教授: 鄭淵全
CHENG YUAN- CHUAN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多元領導策略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外文關鍵詞: multi leadership strategy,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竹市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現況與其關係。本研究以「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教師行為問卷」為調查工具,針對新竹市29所市立國民小學681位教師為調查對象,獲得有效問卷484份。統計方法採用描述性統計分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等統計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獲得以下之結論:
    一、新竹市市立國小教師知覺校長運用多元領導策略情形屬中上程度,四種策略中以「人群資源性領導策略」(M=4.118)知覺感受最高。
    二、新竹市市立國小教師的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整體表現良好,以「不爭利營私」層面(M=4.302)自覺表現最佳。
    三、教師對校長多元領導的知覺會因為學校規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學校規模25-48班(M=4.094)之教師知覺校長多元領導策略顯著高於49班(含)以上(M=3.871)之學校。
    四、教師對組織公民行為的自覺表現會因為教師的服務年資、職務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五、教師服務年資21年以上(M=3.488)、教師兼主任(M=3.512)的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表現最高。
    六、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各層面與校長多元領導策略皆呈顯著正相關(r=.514)。
    七、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以「符號性領導策略」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預測力最高(R2=.246)。
    八、校長多元領導策略的運用愈高,對於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表現也愈高,尤其是校長在「符號性領導策略」及「結構性領導策略」能有較佳的展現時,就愈能提高教師在組織公民行為。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主要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具體建議,以供學校及教育行政機關或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校長應持續善用多元領導,激勵教師樂於展現組織公民行為。
    二、校長應善用符號性領導策略,型塑學校願景。
    三、提升校長多元領導策略理念,進而提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四、建立教師間人際網路,資深教師協助資淺教師展現組織公民行為。
    五、教師應主動參與學校工作,關心校務發展以增加對學校的認同感。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multi leadership strategy and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chu city. Based on the research tool “The Leadership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ventory” to analyze 681 teachers of 29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chu City. There were total 484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the questionnaire data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OVA,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ing.
    1. The teachers’ consciousness to multi leadership strategy manipulated by principals shows medium-high degree of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chu city, and the degree of “human resource“ is the highest (M=4.118) among the four strategies.
    2. The overall degree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the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Hsinchu city shows well, and the degree of “the dimension of non-benefit-orientated ” is the highest. (M=4.302)
    3. The teachers’ consciousness to principal’ multi leadership strategy differ from school scales, which among 25-48 classes (M=4.094) are significant higher than the ones over 49 classes.
    4. The teachers’ self-consciousness to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performance are differ from serve years and positions.
    5. Teachers serve over 21 years (M=3.488) and teachers serve in directorsconcurrently (M=3.512) have highest performance in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6. Th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principal’s multi leadership strateg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were possessed positively high correlated.
    7. The highest prediction (R2=.246) among the principal’s multi leadership strateg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o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s “symbolic.”
    8. The higher degree of principals’ multi leadership strategy the higher degree of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particularly in the strategies of “symbolic” and “were structural.”
    According to the major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some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as follows for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papers.
    1. Principals should continue manipulating multi leadership strategy to stimulate teachers be willing to show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2. Principals should manipulate the symbolic strategy to mold the school prospect.
    3. Promoting principal’s multi leadership strategy to enhance teacher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4. Buildi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mong teachers and the senior teachers assist junior ones to show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5. Teachers should participate in school affairs actively, and concer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校長多元領導策略的探究 13 第二節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理論探究 19 第三節 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9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4 第五節 資料處理 70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3 第一節 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現況分析 73 第二節 校長多元領導策略之差異分析 80 第三節 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差異比較 93 第四節 校長多元領導策略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與預測分析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7 第一節 結論 107 第二節 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3 壹、中文部分 113 貳、英文部分 120 附錄 125 附錄ㄧ 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教師行為調查預試問卷 125 附錄二 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策略與教師行為調查正式問卷 128

    壹、中文部分
    丁英哲 (2008)。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北部地區三縣市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啟陽(2007)。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心怡(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王娜玲(2009)。臺北市國小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鳳美(2005)。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王麗雲(譯)(2004)。R. O. Slater & W. L. Boyd著。學校為一政治體。台北市:心理。
    田怡甄(2004)。台灣天主教中學教師之組織信任與組織承諾及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朱鴻薇(2003)。教師僱用身分與人格特質對心理契約實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影響。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朱嘉芳(2008)。高雄縣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江若嵐(2005)。國際觀光旅館員工組織公平、工作滿意度、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滿堂(2008)。國民小學校長多元領導型態、團體動力、學校組織文化特質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 :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清山(1992)。學校行政(出版)。台北市:心理。
    吳清山(1996)。教育發展與教育改革。台北市:心理。
    吳煥烘(2007)。學校行政領導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呂旺澤 (2009)。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李兆香 (2002)。醫院組織文化、領導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政翰(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李衍新(2003)。員工組織政治知覺、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電力公司台南區營業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建慧(2003)。工作生活品質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聯性之研究-以國產實業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李雯智 (2008),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研究之評析,學校行政雙月刊,56,95-106。
    李龍賢(2005)。國民小學校長均衡領導與教師教育態度之研究。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卓孟珍(2003)。組織變革認知、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以中央信託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周怡君(2006)。國小校長家長式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天印等譯(2006)、張慶勳審定。Bolman, L. G.; & Deal, T. E.原著。組織重構:藝術、選擇與領導。台北市:五南。
    林加惠(2008)。花蓮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學校建設性文化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永欽(2004)。軍事組織領導型態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以陸軍單位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明地(1997)。兼重技術性與藝術性角色的均衡領導。人力資源發展,44,12-22。
    林明裡(2006)。國小校長多元架構領導策略與教師工作價值觀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詩穎(2005)。組織公民行為之後設分析。銘傳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鉦棽(1999)。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各種不同理論模式之比較。中山管理評論,13(2),87-108。
    邱榮茂(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管理模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邱麗蓉(2003)。組織公平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姜得勝(2008)。「校園符號」之探索─「校園文化」的另類思維。教育研究月刊,174,75-89。
    胡正孝(2005)。澎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胡雅棠(2009)。教師覺知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研究-以台南市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范熾文、蔡家媛(200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5,51-76。
    孫淑芬(2001)。工作動機對工作滿意、個人績效及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探索組織文化的干擾效果。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
    高俊卿(2009)。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哲源(2008)。國小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婉君(2009)。國民小學校長第五級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及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張新基(2003)。國民小學校長管理模式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慶勳(2006)。學校組織文化與領導。台北市:五南。
    曹采華(2002)。員工特徵對工作滿意、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工作績效的影響-以派遣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莫素雲(2007)。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信任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高級中學為例。私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莊柏年(1996)。多元架構型領導與其應用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機械工業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莊孟峰(2000)。員工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實證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許文寬(2003)。國小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參與決定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許順興(2005)。臺北市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道然(2002)。織公民行為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12,113-146。
    許道然(2003)。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成宏(2005)。學校變革與校長領導理論的整合性觀點:Bolman 和Deal之多元架構領導途徑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155-176。
    陳咏翎(2009)。不同領導型態與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威菖(1997)。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對組織公民行為的組織-以工作疏離感為中介模式。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啟東(2004)。高級職業學校校長領導型態對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組織績效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陳慧穎(2006)。校長領導行為、組織公平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四縣市公立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寶山(2005)。學校行政理念與實踐。 台北市:冠學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曾進發(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朝倫愛登(2007)。蒙古綜合中學校長多元領導策略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游韻靜(2006)。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角色認同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黃柏勳(2004)。國民中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郁婷(2005)。教師人格特質影響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俊傑(2006)。屏東縣國民小學內部行銷、教師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登伍(2004)。師徒關係對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稅局稅務人員之分析。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大偉(2005)。桃園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春城(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蔣景清(2002)。組織氣候、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以C工廠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秀琴(2006)。國立大學行政人員心裡契約、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文教行政人員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家蕙(2004)。派遣員工之程序公平知覺、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家媛(2007)。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行政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鄭燿男(2002)。國中小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學校組織公民行為模型初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鄭燿男(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的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模式。師大學報:教育類, 49(1),41-62。
    鄭燕祥(2003)。教育領導與改革:新範式。台北市:高等教育。
    蕭文瑞(2005)。組織文化與工作特性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台灣航空業員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秀珠(2006)。轉型領導對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效能之相關性研究-以育達教育事業集團南區部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濮世緯(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專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薛承祐(2009)。國民中學校長家長式領導層面、學校組織健康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第二版。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佩鴛(2000)。校長領導作風、上下關係品質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勝宇(2006)。高雄縣國民中學組織文化、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簡世川(2005)。高雄縣國小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藍光炤(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特質、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國誠(2005)。台北縣立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淑慧(2009)。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互動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鐘晨芳(200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貳、英文部分
    Bateman, T. S., & Organ, D. W. 1983. 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zenship”.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6(4),587-595.
    Bensimon, E. M. (1987). The meaning of “good presidential leadership”: a frame analysi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HE Annual Meeting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2003416 )
    Bensimon, E. M. (1989). The Meaning of good presidential leadership: a frame analysis.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2, 107-123.
    Bolman, L. G., & Deal, T. E. (1994). Looking for leadership: another search party's repor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0(1), 77-96.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477513 )
    Bolman, L. G., & Deal, T. E. (1997). Reframing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Bolman, L. G., & Deal, T. E. (2003). Reframing organization: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3rd e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olon, D. S.(1997).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mong hospital employee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involving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Hospital and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42(2), 221-241.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Carter, R. W. (1995). Presidential adminstrative teams’ leadership styles at Public University in Illinois. Purdue University, PhD Dissertation Abstracts.
    Chen, C. H. (2004).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nd principal leadership styles in Taiwan. (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 2004 ), Digital Dissertation Consortium, No. 3122966.
    Childress, G. E. (1994). A Exploratory study of leadership orientation frames of United States-Based Japanese and American leaders in the Automotic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Vanderbilt University, EDD. Dissertation Abstracts.
    Cloke, K., & Goldsmith, J. (2002). The end of management and the rise of organizational democrac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urocher, E. A. (1996). Leadership orientations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a surveyof nationally recognized school leaders.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UMI No. 962014)
    Fath, J. L. Earley, P. C., & Lin, S. C. (1997). Impetus for action: A cultural analysis of justice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n Chinese societ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42, 421-444.
    Frick, D. R. (1996). A causal-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leadership orientation frames of supertendents and their perceptions about educational change. University of LA Verne, EDD Dissertation Abstracts.
    Hall, K. L. (1995). Dealing with the Incompetent teachers, or, The dance ofthe Lemons. The University of Winsconsin, Phd Dissertation Abstricts.
    Hughes, J. (1995). Leadership orientational of school administers: a survey of Nationlly Recognized School Leaders. 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 College, EDD Dissertation Abstracts.
    Katz, D.(1964).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Behavioral Science, 9, 131-133.
    Katz, D., & Kahn, R. L.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2nd ed.). New York:Wiley.
    Konvsky,M.A.,&Pugh,S.D.(1994).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ocial exchange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3), 656-670.
    Lashway, L. (2006). Political leadership. In Smith, S. C., & Piple, P. K. School leadership: Handbook for leadership in student learning (4th ed.) , 266-281.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Corwin Press.
    Moorman, R. H. (199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justic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Do fairness perceptions influence employee citizenship?.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6, 845-855.
    Netemeyer, R. G., Boles, J. S., McKee, D. O., & McMurrian, R. (1997).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in a personal selling context. Journal of Marketing, 61, 85-98.

    Organ, D. W. (1988).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 The good soldier syndrome. Lexington. M. A. : Lexington Books.
    Podsakoff, P. M., Ahearn, M., & MacKenzie, S. B.(1997).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ork group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 262-270.
    Podsakoff, P. M., Ahearne, M., MacKenzie, S. B., & Hui, C. (199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nd managerial evaluations of employee performance: A review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G. R. Ferris (Ed.), Research in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1-40. Greenwich, CT: JAI Press.
    Podsakoff, P. M. , Mackenzie, S. B. , Moorman, R., & Fetter, R.(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 behavi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followers, trust in leader,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The Quarterly, 4, 107-142.
    Podsakoff, P. M., MacKenzie, S. B., Paine, J. B., & Bachrach, D. G.. (2000).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3), 513-563.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obinson, S. L., & Morrison, E. W. 1995. Psychological contracts and OCB: The effect of unfulfilled obligations on civic virtue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6,289-298.
    Roye Curry, R .D. (2003). A metacognitive analysis of leadership frames used by principals to increase student achievement in Chicago public schools on academic probation (Illino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2003),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4 (3), 752. (AAC 3085098 Pro-Quest Dissertation Abstract)
    Smith, C. A., Organ, D.W., & Near, J. P. (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Its nature and anteced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 653-663.
    Van Dyne, L ., Graham, J. W., & Dienesch, R. M. (199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onstruct re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4), 765-802.
    Williams, L. J., & Anderson, S. E. 1991.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s predictors of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and in-role behavior.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601-617.
    Yukl, G.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