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本文以《詩經》中的水意象為討論核心。水之於人有正、反兩面意義,人一方面需要水維繫生命,二方面卻又畏懼於水的力量,此種情況下,人面對水往往感受複雜。在正式討論水意象前,先開列一章考察水意象形成前的「水印象」或「水認識」。第三章進入詩文,在《詩經》裡,水是情節發生的背景地點,為人物存在的環境。範圍大且湍急的水體,如:泛稱水以及「河」、「江」,是象徵負面的水體,它們激烈地流動,沖刷著水中或水邊的水草及鳥獸,使生命備感疲憊、遍體麟傷,將此圖像比喻至人事,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也就像水全面地影響著人們,現實洪流中的種種壓迫,同流水波濤洶湧般不斷帶給人物壓力、沖蝕人心。然而,現實中也有使人感到溫暖的力量之水,「泉」、「池」、「澗」便是不激烈流動,全然給予生命滋潤和力量的正面性水體。對應著作為存在環境的水,特別是負面性水體,第四章進一步討論賴水維生的動物-鳥、魚和草木植物,它們分別代表了主動性和被動性生命,面對負面之水,它們將如何展現生命意義。此外,也將探討與水相關的其它環境、地形、人為器物等意象,盡可能的勾勒出所有在《詩經》裡與水相關的事物。本文試圖從水在自然界中作為生命生存環境的本然面貌,推衍它對人的意義,以詳實分析詩文的方式,證明它有象徵著「人存在於世所面對之種種境況」的可能,這相對於以往研究僅將水意象侷限於比興的觸發點、或無深意的寫景詞,也許能開出新的視角。
參考書目
一、本參考書目分為[古籍類]、[今人著作類]與[論文]。古籍類分為:歷代《詩經》注疏本、《詩經》名物、其它典籍,前二者依照作者出生年順序排列,其它典籍則按四部經、史、子、集順序排列。今人著作與論文依照作者姓氏排列。
二、個別書目基本著錄格式如下:1.著作或編纂者;2.書名;3.出版地與出版者;4. 出版日期。各項目間以逗號分隔。
一、古籍類(含今人整理重印)
1. 歷代《詩經》注疏本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台北: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宋]朱熹《詩集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
[清]胡承珙《毛詩後箋》,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台灣:中華書局,1989年。
[清]陳奐《詩毛氏傳疏》,台北:廣文書局,1995年。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2.《詩經》名物
[晉]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見於《古經解彙函》本百部叢書集成,台北:藝文,1965年。
[清]毛奇齡《續詩傳鳥名》,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日人岡元鳳《毛詩品物圖考》,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年。
[清]焦循《毛詩草木鳥獸蟲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徐鼎《毛詩名物圖說》,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3. 其它典籍
【經部】
[魏]王弼、[晉]韓康伯 注、[唐]孔穎達 疏《周易正義》,台北: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孔安國 傳、[唐]孔穎達 疏《尚書正義》,台北: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鄭玄 注、[唐]陸德明 音義、[唐]賈公彥 疏《周禮注疏》,台北: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鄭玄 注、[唐]陸德明 音義、[唐]孔穎達 疏《禮記正義》,台北: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杜預 注、[唐]陸德明 音義、[唐]孔穎達 疏《左傳正義》,台北:古籍出版社,2001年。
[魏]何晏 集解、[宋]邢昺 疏《論語注疏》,台北: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趙岐 注、[宋]孫奭 疏《孟子注疏》,台北:古籍出版社,2001年。
[宋]朱熹 撰《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晉]郭璞 注、[宋]邢昺 疏《爾雅注疏》,台北:古籍出版社,2001年。
[漢]劉熙 撰、[清]畢沅 疏證《釋名疏證》,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漢]許慎 撰、[宋]徐鉉 校訂《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史部】
[漢]司馬遷 撰、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大安出版社,2009年。
[漢]班固 撰《漢書.地理志》,中華書局,1962年。
【子部】
[周]莊周 撰、[晉]郭象 注、[唐]陸德明 釋文、[清]郭慶蘩《莊子集釋》,台北:頂淵文化,2001年。
[周]韓非 撰、[清]王先謙 注、陳奇猷《韓非子集釋》,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
[漢]劉安 撰、[漢]高誘 注、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晉]郭璞 注、袁珂《山海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明]李時珍 撰《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
【集部】
[魏]王弼 撰《王弼集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南朝 齊]劉勰 撰、范文瀾 編《文心雕龍注》,台北:學海書局,1991年。
[唐]皎然 撰《五卷本皎然詩式》,台北巿:廣文書局,1982年。
[唐]司空圖 撰、鍾寶學 鈔《司空圖詩品詩課鈔》,台北:廣文書局,1982年。
[宋]洪興祖 撰《楚辭補注》,台北:大安出版社,1995年。
[清]王夫之《清詩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王夫之《船山遺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清]丁福保 編《清詩話》,台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
二、今人著作類(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文幸福 《詩經毛傳鄭箋辨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文幸福《孔子詩學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下編》,台北:洪葉文化,2006年。
王冠倬《中國古船圖譜》,北京:三聯,2000年。
王星光、張新斌《黃河與科技文明》,鄭州:黃河水利,2000年。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
王雲五 主編《竹書紀年》,收於《四庫叢刊初編史部》,台北:藝文印書館,1975。
王靖獻 著、謝謙 譯《鐘與鼓--<詩經>的套語及其創作方式》,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
加斯東.巴什拉 著、顧嘉琛 譯,《水與夢-論物質的想像》,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
史仲文 主編《中國文言小說》,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田久川《古代舟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白川靜《詩經的世界》,台北:東大圖書,2009年。
任遵時《詩經地理考》,台北:三民書局,1978年。
向柏松《中國水崇拜》,上海:三聯書局,1999年。
江林《詩經與宗周禮樂文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江達智《先秦兩漢的擇居文化與風水術之形成》,台北:花木蘭文化,2009年。
艾蘭 著、張海晏 譯《水之道與德之端-中國早期哲學思想的本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吳宏一《白話詩經》(一)至(三),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吳曉《意象符號與情感空間-詩學新解》,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宋鎮豪《夏商社會生活史》,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李山 《詩經的文化精神》,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李民《殷商社會生活史》,河南:人民,1993年。
李立《文化整合與先秦自然神話演變》,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李辰冬《詩經研究》,台北:水牛圖書,2002年。
李湘《詩經名物意象探析》,台北,萬卷樓圖書,1999年。
李儒泉《詩經名物新解》,長沙:岳麓書社,2000年。
沈文婷《詩經是一枚月亮》,台北:木馬文化,2010年。
沈澤宜《詩經新解》,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
周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
孟世凱《商史與商代文明》,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2007年。
屈萬里《屈萬里先生全集 書傭論學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邱靜子《詩經蟲魚意象硏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
胡雪岡《意象範疇的流變》,南昌:百花洲文藝,2002年。
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增注本),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席龍飛《中國造船史》,武漢:湖北教育,2002年。
耿煊《詩經中的經濟植物》,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張光直《中國青銅器時代》,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張法《中國文化與悲劇意識》,北京:人國人民大學,1994年。
張廣志《西周史與西周文明》,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2007年。
張豐乾《詩經與先秦哲學》,北京:北京大學,2009年。
許倬雲《西周史》(增訂版),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
陳珈貝《商周南土政治地理結構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2009年。
陳植鍔《詩歌意象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陳溫菊《詩經器物考釋》,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
陸文郁《詩草木今釋》,台北:長安,1992年。
傅斯年《詩經講義稿》,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揚之水《詩經名物新證》,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
揚之水《詩經別裁》,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賀昌盛《象徵:符號與隱喻:漢語象徵詩學的基本型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 思想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76年。
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維琴尼亞.薩提爾 著,吳就君 譯《家庭如何塑造人》,台北:張老師文化,1994年。
聞一多《詩經通義》《聞一多全集》,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裴普賢《詩經研讀指導》台北:東大圖書,1977年。
趙沛霖《先秦神話思想史論》,台北:五南書局,1998年。
劉城淮《中國上古神話》,上海:文藝出版社,1988年。
歐麗娟《杜詩意象論》,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
潘富俊《詩經植物圖鑑》,台北:貓頭鷹,2001年。
糜文開、裴普賢《詩經欣賞與研究》,三民書局,1987年。
簡良如《文心雕龍研究-個體智術之人文圖像》,台大出版社,2008年。
簡良如《詩經論稿》,新北市:Airiti Press Inc.,2011年。
顏重威《詩經裏的鳥類》,台中:鄉宇文化,2004年。
羅光乾《中國文化元素品讀:走近古都》,北京:京華出版社,2009年。
譚家哲《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台北:唐山出版社,2006年。
三、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瑩<《詩經.國風》女性形象與水文化意象關係>,《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8卷第1期,頁76-80。
徐華<《詩經.國風》婚戀詩中“水”的隱義>,《華橋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2期,頁104-108。
陳慈敏《詩經與水相關意象之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陸景琳《詩經服飾研究》,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董雪靜<《詩經》水濱戀歌探微-兼論《詩經》“水”意象的文化內涵>,《蘭州學刊》2009年,第1期,頁98-101。
劉益州《詩經中「山」意象表現與運用》,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劉雅杰<水態水勢皆含情-論《詩經》中單一型水意象>,《學術交流》,2004年12月,第12期,頁165-168。
劉雅杰<論《詩經》中的複合型水意象>,《中州學刊》,2005年5月,第三期,頁209-211。
鄭岳和《<詩經.周南>的生命哲學-對人的肯定與祝福》,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鄭毓瑜<重複短語與風土譬喻-從詩經「山有……,隰有……」、「南有……」重複短語談起>,《清華學報》,2009年3月,第三十九卷第一期,頁1-27。
簡良如《王者之風-<詩經.周南>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年。
蘇昕<《詩經》中“水”意象之探源>,《晉陽學刊》,1997年1月,第1期,頁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