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依陵
Wu, Yi-Ling
論文名稱: 于晴小說研究
The Study of Yu Qing Novel
指導教授: 丁威仁
Ting, Wei-Jen
口試委員: 曾志誠
陳昭銘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于晴言情小說創作風格主題意識性格塑造
外文關鍵詞: Yu Qing, romantic novels, creative style, theme awareness, character building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于晴是九0年代言情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二十多年來,台灣本土言情小說從崛起、興盛,衰落到轉型。在這期間,于晴一直佔有一席之地且不斷與時俱進。此論文對于晴小說進行文本分析,欲對其創作歷程中不同階段的寫作風格,寫作手法的特色以及其作品中所書寫的價值觀有全貌的探究,以期歸結出于晴為何能在淘汰快速的言情界占據一方天地,她的作品是否能脫離學者們對言情小說只是通俗娛樂產物的評價,證明即便是言情小說,也能藉由情來談論人性。本論文共分為六章,各章節內容論述如下:
    首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範疇及義界,文獻回顧及分析,以及研究方法及步驟。第二章介紹台灣本土言情小說的發展史,簡介于晴的創作風格,將其創作歷程分成青澀期、沉穩期及開放期,並將于晴作品分類概述。
    第三章則是分析于晴小說的敘事手法、情節特色,以及其喜愛的敘事結局。
    第四章是深入分析于晴小說中的人物角色探析。分別探討女主角及男主角的性格塑造,主角的家族成員、友人及部屬的形象分析。第五章則是探討于晴小說中的主題意識。除了愛情主題之外,尚有三大主題意識:其一是自我認同,其二是宗教觀,其三則是政治意識。除了建構了美好的愛情世界,于晴也呈現了真實人生中的灰色面,為虛構的世界與現實社會搭建了一道橋樑。
    第六章是結論,歸納前五章重點,比較于晴與當代其他作家的相異之處,並進行于晴作品價值分析。


    Yu Qing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romance novels in the 1990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Taiwan's native romance novels have risen, prospered, declined, and become transformed. During this period, Yu Qing has always held a place and kept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This thesis analyzes Qing's novels, and want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of the writing style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reation proc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riting techniques, and the values written in his works,in order to attribute to why Qing can occupy a place in the fast-eliminating romance world,and whether her works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evaluation by many scholars that romantic novels are just popular entertainment products, it proves that even romantic novels can talk about human nature through love.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and the content of each chapter is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explaining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purpose, research scope and definition, literature review and analysis, as well as research methods and procedures.The second chapt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aiwan's native romantic novels, and Yu Qing's creative style, divides her creative process into a young period, a calm period and an open period, and summarizes Yu Qing's works. .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Yu Qing's novel narrative techniques, narrative features, and her favorite narrative ending. The fourth chapter i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Yu Qing's novels. Discuss the character creation of the heroine and the hero respectively, and the image analysis of the protagonist’s family members, friends and subordinates.
    Chapter 5 discusses the theme consciousness in Yu Qing's novels. In addition to the theme of love, there are several themes repeatedly written into the works. One is self-identification, the second is religious view, and the third i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In addition to constructing a beautiful world of love, Yu Qing also presents the gray side of real life, building a bridge between the fictional world and the real society.
    Chapter 6 i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ing the key points of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Yu Qing and other contemporary writers, analyzing the value of Yu Qing's work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ii 目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義界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分析 2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27 第二章 于晴及其創作 29 第一節 90年代台灣言情小說發展簡史 29 第二節 于晴的創作風格及創作歷程 31 第三節 于晴作品分類概述 33 第三章 于晴小說情節探究 47 第一節 角色關係的建立與定位 48 第二節 對人性的正面描寫 53 第三節 專一圓滿的敘事結局 60 第四章 于晴小說角色性格探析 64 第一節 女主角的性格塑造 65 第二節 男主角的性格塑造 79 第三節 配角形象分類論析—主角家族成員 90 第四節 配角形象分類論析—主角友人與部屬 97 第五章 于晴小說主題意識探析 106 第一節 不斷探尋的自我認同 106 第二節 信仰中的命定論 112 第三節 于晴小說的政治意識 121 第四節、小結 129 第六章 結論 131 參考文獻 137 一、于晴著作(依出版先後排序) 137 二、專書(依出版先後排序) 139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序) 139 四、期刊論文:(依出版先後排序) 140 五、其他參考資料: 140

    于晴:《親親我的愛》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于晴:《紅蘋果之戀》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于晴:《觸不到的愛》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于晴:《我依然戀你如昔》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于晴:《請不要把眼光離開》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于晴:《假使我給你我的心》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于晴:《嗨!偷心俏佳人》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于晴:《為你收藏片片真心》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于晴:《親密寶貝》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于晴:《癡心只是難懂》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于晴:《原來是你》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于晴:《金鎖姻緣》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于晴:《追夫狂想》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于晴:《乞兒弄蝶》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于晴:《龍的新娘》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于晴:《阿寶公主》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于晴:《銀兔姑娘》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于晴:《蝴蝶笨婢》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于晴:《當男人遇上女人》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于晴:《相公,愛我嗎?》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于晴:《情惑那西色斯》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于晴:《浪龍戲鳳》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于晴:《只想跟你玩親親》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于晴:《笑鬧風雲》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于晴:《妾心璇璣》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于晴:《戲潮女》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于晴:《宿命》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于晴:《馭食記之一唯心而已》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于晴:《挽淚》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于晴:《探花郎》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于晴:《鳳求凰》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于晴:《姻緣簿之獨傾君心》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于晴:《喜龍套之吉祥娘》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于晴:《喜龍套之情意遲遲》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
    于晴:《頑石也點頭》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于晴:《喜龍套之非君莫屬》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于晴:《六婆之師婆閻王且留人》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于晴:《喜龍套之天官賜福》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于晴:《沒心沒妒》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于晴:《小胖的異想天開》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于晴:《願者上鉤》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于晴:《到處是秘密》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于晴:《聶十郎》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于晴:《及時行樂》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于晴:《追月》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于晴:《花呆》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于晴:《家佛請進門》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于晴:《是非分不清》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于晴:《萬萬萬歲》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于晴:《稱霸武林的廚師》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于晴:《斷指娘子》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于晴:《鬥妻番外篇(I)(II) 》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于晴:《一鳴天下》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于晴:《閒雲公子》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于晴:《春香說》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于晴:《好一個國舅爺》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于晴:《為什麼是我》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于晴:《妖神蘭青(上)(下)》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于晴:《就是皇后》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于晴:《有女舜華》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
    于晴:《南臨阿奴》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于晴:《一花一世界》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
    于晴:《神仙姐姐》台北:飛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
    于晴:《那就是直路》台北:萬達盛有限公司,2015年。
    于晴:《大興皇朝》臺北市:于晴,2016年。
    于晴:《新浪龍戲鳳》台北:台北:萬達盛有限公司,2017年。

    二、專書(依出版先後排序)

    陳幸蕙:《現代女性的四個大夢》臺北市:爾雅,1992年。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劉秀美《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1年。
    范銘如:《眾裡尋她—臺灣女性小說綜論》臺北市:城邦文化,2002年。
    林芳玫:《解讀瓊瑤愛情王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
    (英)愛德華(E.M.Formster)著,蘇希亞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台北市:商周出版,2009年。

    三、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排序)

    鄭雅佩:《言情小說女性讀者與文本關聯性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林英杰:《製造浪漫消費愛情---台灣羅曼史小說的產銷與閱讀文化》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鍾佩怡:《我把羅曼史變教材了—中學生的性別平權教學素材》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胡慈容,《台灣八十年代愛情小說中的女性語言》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賴育琴:《台灣九0年代言情小說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
    林欣儀,《台灣戰後通俗言情小說之研究—以瓊瑤60-90年代作品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許秀珮:《羅曼史小說:女人寫給女人的書》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周代玲:《愛情的海市蜃樓---羅曼史小說對國中女學生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論文,2004年。
    范翠玲:《席絹小說及其流行現象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王梅郁:《女性、婚戀與言情—席絹小說的女性書寫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
    楊明:《台灣九○年代商業羅曼史小說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楊若慈:《性別權力與情慾展演:台灣本土言情小說研究(1990~2011)》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陳薇如,《從閱讀愛情小說經驗探討青少年對愛情的看法》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楊喬如,《臺灣言情小說之敘述模式與文化生產─以喬軒為例》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2015年。
    劉立慈:《羅曼史中的性別概念─以席絹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班論文,2015年。
    洪婉婷,《二十一世紀以來台灣言情小說的演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語文與創作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四、期刊論文:(依出版先後排序)

    蘇綾:〈文學良心與市場流行-「通俗文學」討論會〉,《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
    禾林總編輯:〈每秒賣出六.六本——禾林小說攻佔六大洲實戰錄全球〉,《精湛》第23期,(1994年9月)。
    馬森:〈我看言情小說〉,《文訊》第174期,(2000年4月)。
    林全洲:〈書香園地/期待新瓊瑤〉,《聯合報》第19版〈大台北生活圈〉,(2000年10月)。
    許哲銘:〈言情小說中性別角色意涵(上)〉,《教育社會學通訊》第36期,(2001年4月)。
    許哲銘:〈言情小說的轉化力量〉,《教育社會學通訊》第29期,(2001年4月)。
    賴育萱:〈從童話走入小說的灰姑娘--《王子不愛灰姑娘》中的敘事策略與性別文化〉,《慈惠學術專刊》第4期(2008年10月)。
    劉岩:〈淺談席絹小說中的女子形象塑造〉,《教育研究學刊》(2013年07-08月)。

    五、其他參考資料:

    Yu Qing Thai Fanclub:https://www.facebook.com/pg/yuqingthaifanclub/photos/?ref=page_internal
    于晴,facebook粉絲專頁<于晴/說書者>: https://www.facebook.com/fat.moon.yucing
    桃園療養院: https://www.typc.mohw.gov.tw/?aid=512&pid=0&page_name=detail&type=0&iid=137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hk/item/%E4%BA%8E%E6%99%B4/2409062
    妙筆生花司命府:https://blog.xuite.net/shanshan613/story?st=c&p=1&w=3102325
    陳建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胡適的實驗主義〉:https://market.cloud.edu.tw/resources/web/1661020
    楊龍立。〈形上學〉: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05639/?index=1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