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安蕎
論文名稱: 以制度、組織及文化三構面分析-企業推導品管圈的關鍵成功因素
The Key Factors for Enterprise to Promote Successful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nstitution, Organization and Culture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 邱銘傳
口試委員: 邱銘傳
劉子歆
朱詣尹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4
中文關鍵詞: 關鍵成功因素全面品質管理品管圈企業制度企業組織企業文化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電子產業中產品快速的革新與汰換,迫使電子產業公司的技術與產品需快速的更新,企業為提升自有的新產品與核心競爭力,滿足顧客的需求,花費許多心思和心力導入產品或技術的改善手法和觀念。然而為確保產品品質的一致性,企業常運用許多改善工具,讓公司的改善活動能持續進行與循環,維持公司成長動能。雖然,各產業公司導入品質改善手法與工具眾多,但卻未見成功企業提及導入管理手法後,企業在文化傳承、制度面和組織三層面之配合,以及品管手法導入後的長期績效評估與成功的關鍵因素的相關探討,迄今尚未有學者進行深入研究及企業的經驗分享。因此,本研究透過實際案例訪談電子產業中的標竿企業,其推行品管圈多年的經驗累計和文化傳承,藉由制度與組織的配合,使得改善手法和品質意識能持續進行與內化為企業願景,探討標竿企業之品管圈推行核心和關鍵成功因素,深度了解其文化、制度及組織三構面的相互影響,分享推行經驗至其他企業,水平展開至不同產業,以期待對提升產業競爭力有所貢獻。


    Electrical products has become consumer products which rapidly renovate and upgrade. To survive in the market, companies are forc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 and maintain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Several management methodologies such a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Six Sigm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wer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address the above issue. However, most of research only focused on operational aspects and empirical studies, only a few studies addressed how culture, system and organization incorporated and analyze key successful factors for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se research gaps according to in-depth interviews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n electric industry.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can be a guide for enterprises to promot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TQM and QCC related techniques.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致謝 Ⅲ 目錄 Ⅳ 圖目錄 Ⅵ 表目錄 Ⅶ 第壹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流程 3 1.4 論文架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2.1 全面品質管理 6 2.2 品管圈活動 9 2.3 品管圈關鍵成功因素 15 2.4 績效評估成效 22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4 3.1 研究方法與步驟 24 3.2 研究流程 25 3.3 研究範圍與限制 26 第肆章 案例研究 27 4.1 產業簡介 27 4.2 個案公司背景簡介 27 4.3 個案研究與改善實例 28 4.4 訪談企業推導品管圈三構面分析 36 4.5 訪談個案U、B及C三企業比較 43 4.6 深入探討U公司TQM之品管圈運作 49 4.7 小結 61 第伍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方向 65 5.1 結論 65 5.2 研究限制 65 5.3 未來研究方向 66 參考文獻 67 附錄 73

    1. 陳楚杰(1998),醫院組織與管理,第五版,台北,宏翰事業有限公司,頁168
    2. 楊錦洲(1997),品質是競爭的最佳策略,中壢:華邦出版社,頁61。
    3. 楊錦洲(2001),顧客服務創新價值,台北,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4. 楊錦洲(2001),從ISO9000、TQM到e-QM,上海第4屆品質管理國際會議,Vo1.2,PP103-110
    5. 陳清(1997),5S之推行方法,士大,台北。
    6. 王復蘇(2002),醫院品質之旅,復御企業,台北。
    7. 謝家祥(2004),推行全面品質管理與企業價值之相關性研究,中華大學博士論文。
    8. 石川馨(1982),鍾朝嵩譯,日本式品質管制,先鋒企管。
    9. 鍾漢清等(譯)(1997),轉危為安,天下文化。(W.Edwards Deming(1986),Out of the Crisis)
    10. 戴久永(1992),全面品質管理經營。台北,三民書局。
    11.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12. 林欽榮(2002),組織行為。台北市:楊智文化事業。
    13. 陳清廉(2006),組織文化、領導型態對工作態度之關係研究-以T電子公司兩岸員工為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系碩士論文。
    14. 陳丁雲(2006),組織文化與組織創新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高雄地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5. 中華民國品質管理學會(1981,6月),品管圈定義,取自2003,2月。
    16. 毛綺如(1999),品管圈活動關鍵成功因素之實證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北。
    17. 先鋒企管出版部編著(1997),品管圈活動手冊,桃園,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
    18. 古恆春、林清風、林傳風、廖方靚(1999),基層改善向下扎根-團結圈活動基礎篇,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台北。
    19. 鄧小雅(2002),地區教學以上醫院推行品管圈活動之主觀成效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20. 廖本盛(2000),全國團結圈活動之變革,全國團結圈會訊‧1,4-8。
    21. 蔡振傑(1984),品管圈評估系統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22. 鄭清和(2001),品管圈活動之管理績效實證研究-以統一企業公司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
    23. 陳清和(1997),品管七大手法,復文書局。
    24. 鍾國彪、潘憶文(2000),醫品圈的推行現況,醫院,33(6),9-16。
    25. 鍾朝崧(2000),品管圈的本質,現場與管理,28(1),1。
    26. 毛惠齡(2005),為什麼品管圈活動無法百分百?-以某公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
    27. 陳光辰(2002),工廠診斷與改善方法,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28. 鍾朝嵩(2000),全面品質管理,第十五版,和昌書局,桃園。
    29. 羅良斌(2003),品管圈活動診斷與改善方向之研究-以製造業推行品管圈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30. 石原勝吉(1985),品管圈百問百答(基礎篇),和昌出版社。
    31. 林清風(2000),活化團結圈推動指引,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32. 狩野紀昭(1999),品管圈活動的課題達成型QC改善歷程,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
    33. 曾振盛(2000),推動品管圈績效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4. 陳寬仁(1991),團結圈的缺點,中衛簡訊,第70期。
    35. 黃南斗譯(1988),品管圈成功的條件,臺華工商圖書出版公司。
    36. 楊平吉(2000),問題解決型QC-Story,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37. 蔡耀宗(1998),省思日本QCC的活動與再出發,中衛簡訊,第130期。
    38. 蔡耀宗(2000),品管圈的回顧與展望,中衛簡訊,第144期。
    39. 蔡耀宗(2000),課題達成型QC-Story的發展與展望,品質管制月刊,第36卷第6期。
    40. 鍾朝嵩(1999),如何推行品管圈活動,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
    41. 鍾朝嵩(1884),品管圈實際演練法,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
    42. 廖方靚(1884),品管圈活動之促進方法,品質管制學會。
    43. 謝文霖(2001),QCC活動的省思與展望,現場與管理,第29卷。
    44. 羅志明(1998),為何要推行品管圈來持續改善品保系統,品管管制月刊,第34卷第7期。
    45. 陳耀茂(1995),品管理念與推行要訣,台北,聯經出版社,3版。
    46. 白賜欽(2006),品管圈推行成功之道,品質月刊,第42卷第7期。
    47. 吳信宏(2001),全面品質管理之架構,品質月刊,第37卷,第6期,頁72-76。
    48. 黃振育(2005),TQM之探討,品質月刊,第41卷,第2期,頁48-50。
    49. 黃朝陽(2001),如何讓品管圈有效的運作,現場與管理,第29卷,第9期,頁12-16。
    50. 林秀雄(1981),論我品管圈之創新方法與推廣策略(上),品質管制月刊,第17卷第6期,頁23-28。
    51. 林秀雄(1981),論我品管圈之創新方法與推廣策略(下),品質管制月刊,第17卷第7期,頁20-24。
    52. 鍾清章(1981),我國品管圈活動的未來推行方向,品質管制月刊,第17卷第2期,頁46-47。
    53. 羅盛文(1993),品質小組問題管理模式之研究,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碩士論文。
    54. 杉浦忠、山田佳明(2003),QC-Story的活用方法,陳坤賞 譯,台北,財團法人中為發展中心。
    55. 李育仁(2005),6 Sigma 應用於TFT-LCD玻璃基板產能提升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工程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56. 丁虹(1987),「企業文化與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7. 河野豐弘著/彭德中譯(1992),「改造企業文化」,台北︰遠流。
    58. 張火璨(1998),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第二版,台北:華泰書局,1998年。
    59. 張潤書1998),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
    60. 秦夢群(1997),教育行政: 理論部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
    61. 張幸如(1996),「不景氣時期以經濟指標、廠商因素及財務指標建立經營績效預測模式-以紡織業上市公司為例」,頁28-29。
    62. 林財源(1992),財務報表分析,台南,自刊,頁602。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