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順涼 Lee-SunLiang |
---|---|
論文名稱: |
台灣閩南語次方言常用詞彙調查研究 Taiwan Minnan Language Secondary local dialect vocabulary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
指導教授: | 董忠司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2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閩南語 、語言調查 、次方言詞彙 、命名 、定量分析 |
外文關鍵詞: | Taiwan Southern Fujian language, language investigation, power of exponent word glossary, nam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傳統的詞彙調查研究是為了瞭解一個語言系統內部詞彙特點,屬於定性的研究,而根據統計學的原理對語言所進行的量的比較稱之為語言的定量研究。
台灣閩南語主要由閩南移民於明清時期帶入台灣形成,在音系上大致保留漳、泉特色,但在詞彙的差異上,隨著時代的演進,卻在不同城市呈現不平衡的狀態。九年一貫鄉土語言正式實施後,於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常不知如何面對華語詞與台灣閩南語詞彙的相互對照,而且在面臨許多詞彙在各次方言中的紛亂也莫衷一是,所以也造成教材的編纂沒有可以標準化的詞彙可供使用。
本研究以3120個常用詞彙調查自2002年11月至2003年12月。收入艋舺、新竹、梧棲、馬公、鹿港、台南、高雄、宜蘭、台東、台中。十個台灣閩南語次方言點。共調查五十位發音人,各方言點至少調查三人。嘗試透過語料的統計呈現台灣閩南語次方言詞彙的分佈狀況並探討其事類分析、通行詞彙的建立及新創詞彙的命名與理據。
The traditional glossary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is for understand a language system interior glossary characteristic, belongs to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but act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the principle the quantity comparison which carries on to the language to call it the language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The Taiwan Southern Fujian language mainly leads Taiwan by the Minnan immigrant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me to form, ties in the sound approximately retains Zhang、Chian characteristic, but in the glossary difference, along with the time evolution, actually presents not the balanced condition in the different city. After nine years consistent local language official implementation, to the first line educator often did not know how faces the Chinese word and the Taiwan Southern Fujian language glossary cross references, moreover in faces the ornamental hairpin glossary to be chaotic unable to agree also in each dialect. Therefore also creates the glossary which the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es has not been allowed to standardize to be possible to supply the use.
This research by 3,120 commonly used glossaries investigations from from November, 2002 to December, 2003. The income Mngciah, Hsinchu, Wuchi, Makung, Lugang, Tainan, Gaoxiong, Yilan, Taitung, Taichung. Ten Taiwan Minnan language secondary local dialect. Altogether investigates 50 pronunciation people, various dialects at least investigates three people. The attempt penetration language material statistics present the Taiwan Minnan language secondary local dialect glossary the distributed condition and discuss its matter class analysis, the general glossary establishment and the newly creation glossary naming and the principle according to.
王艾祿、司富珍 2002 語言理據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育德 1957 臺灣語常用語彙,東京:永和語學社。
王育德著、黃國彥譯 2000 台語入門,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王華南 1992 實用臺語詞彙,台北:臺原出版社。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 1964 漢語方言詞彙,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
吳守禮 1987 綜合閩南臺灣基本字典初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吳守禮 1987 綜合臺灣閩南語基本字典初稿,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吳守禮 1995 閩台方言研究集﹝1﹞,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吳守禮 1997 福客方言綜誌﹝1﹞,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吳守禮 1998 閩台方言研究集﹝2﹞,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吳守禮 2000 國臺對照活用辭典,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玫芳 2000 台華詞彙對比研究---以台南善化鎮自然事物基本詞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晶晶 2002 臺灣鹿港諺語的調查與研究--語音、詞彙與句式之分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言教學碩士班。
李榮主編、周長楫編纂 2000 閩南語詞典,臺南市:真平企業。
李蘭馨 2004 「開臺」、「過臺」臺語歌仔冊之用韻與詞彙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言教學碩士班。
周 荐 1995 漢語詞彙研究史綱,北京:語文出版社。
周長揖 1996 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在臺灣的傳播,台北市:台笠出版社。
林央敏 1992 新編簡明台語字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林珠彩 1995 台灣閩南語三代間語音詞彙的初步調查與比較:以高雄小港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標 1988 臺語實用字典,台北市:林清標。
林寶卿 1999 閩南方言与古漢語同源詞典,廈門市:廈門大學出版社。
林繼雄 1994 簡明台語漢字字典,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台灣語文研究社。
邱文錫、陳憲國 1993 實用臺語華語對照典,台北:樟樹出版社。
邱文錫、陳憲國 2002 新編華臺語對照典,台北:樟樹出版社。
姚榮松 1990.A. 《從詞根轉換檢討文始的音轉理論》,中國聲韻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姚榮松 1991.A. 《臺灣現行外來語的問題》,關於東洋三國語言政策的國際研討會會前論文集,PP.35-71(韓文),PP.129-161(中文)。韓國國立國語研究院,1991.10月25-26日,漢城。
姚榮松 1991.B. 《海峽兩岸的新詞語的比較分析》,第三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世界華語文教育協進會主辦,1991.12月27-30日,臺北。
姚榮松 1997. 《閩客共有詞彙中的同源問題》,第五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泉州華僑大學中文系主辦。1997.2月19-22日。
姚榮松 1997-1999. 《臺灣閩南語、客家語及國語常用詞彙的對譯研究》(上)(下),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86-2411-H-003-005(第一年報告),本計畫與彰化師大羅肇錦教授共同主持。此計畫共執行上下二期。
姚榮松 1998. 《漢語方言同源詞構擬法初探》,第二屆國際暨第四屆全國訓詁學學術研討會。臺灣師大國文系主辦,1998.12月。
姚榮松 1998. 《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新竹師院臺灣語言及語文教學研究所主辦。
姚榮松 2000. 《析當代流行用語中的成語解構現象》,第六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世界華文教育學會主辦。2001.12月27-30日,台北劍潭。
姚榮松 2000. 《論臺灣閩南語方言詞進入國語詞彙的過程》,紀念陳伯元教授退休學術研討會,2000年7月4日,臺灣師大總圖書館國際會廳。
姚榮松 2001. 《從詞彙體系看臺灣閩南語的語言層次》,第七屆閩方言國際研討會,廈門大學人文學院,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合辦。2001.11月4-6日,廈門。
柳生園、楊上台 1996 台語四用發音字典,台中市:瑞成書局。
洪宏元 2006 從次方言詞彙調查看台、華、英語言對比與翻譯,真理大學人文學報。
洪惟仁 1993 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臺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洪惟仁 1995 台灣南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高雄縣部份,行政院國科會「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NSC83-0301-H-001-076 G)報告。
洪惟仁 1996 台灣南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國科會「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研究計畫」(NSC 84-2411-H-001-027 G)報告。
胡鑫麟 1994 分類臺語小辭典,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徐金松 1980 臺語辭典,台北:南天出版社。
徐金松 1991 台語字典,台北市:徐金松發行。
馬清華 2000 文化語義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張志毅 1990 詞的理據,《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張屏生 2000 台灣閩南語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和詞彙調查,屏東:屏東師院。
張屏生(民87) 台灣閩南話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差異。新加坡南大語言文化學報,3.2,1-102。
張屏生(民87) 台灣閩南話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差異。台灣語言與語文競賽研討會。新竹:台灣語文學會。
張屏生(民89) 台灣閩南話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差異。屏東:國立屏東師院。
張屏生(民91) 〈澎湖境內閩南話的語音和詞彙特色〉。《台灣南部地方文化發展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頁3-18。
張屏生(民91) 當前母語教育實施的困境。國文天地,17.7,22-27。
張屏生1996 臺北縣蘆洲方言紀略,〈北縣文化10月〉。
許成章 1992 臺灣漢語辭典,台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許金用 1992 國語音標台語常用字典,桃園縣:內海國民小學。
許極燉 1998 常用漢字台語詞典,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連 橫 1957 台灣語典,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
陳 修 1991 台灣話大辭典,台北:遠流出版社。
陳美如 1998 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高雄復文圖書。
陳淑娟 2002 桃園大牛欄方言閩客接觸之語音變化與語言移轉,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陳惠玉 2003 臺灣臺中市何仁里臺語常用詞彙調查與詞頻之初步研究--並與臺中縣新里里做比較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語言教學碩士班
賀國偉 2003 漢語詞語的產生與定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楊秀芳 1991 台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楊秀芳 1998 閩南語字彙,臺北市:教育部。
楊青矗 1992 國臺雙語辭典,台北:敦理出版社。
楊青矗 1997 台語語彙辭典,高雄市:敦理出版社。
楊菁蕙 2004 臺語大成詞彙研究,市立台北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的碩士論文。
董同龢 1959 四個閩南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0本。
董忠司 2001 台灣閩南語辭典,台北:五南書局。
董紹克 2002 漢語方言詞彙差異比較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詹伯慧 2000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
廖修廣 1996 國音對照臺語字彙,臺北市:立昌出版社。
漳州師範學院閩南方言研究室 1999 閩台方言、漳州話研究研究集,中國文聯出版社。
劉辰雄 1998 台語通俗字典,台北市:劉辰雄。
潘文國、葉步青、韓洋 1993 漢語的構詞法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蔡培火 1969 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台北市:正中書局。
盧廣誠 1999 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戴昭銘 2003 規範語言學探索(增補本),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輿水優等 謝福榮 錢華譯 1997 中華文化風俗圖解辭典,香港:朗文。
魏南安 1992 臺語大字典,台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羅常培 1975 廈門音系,台北市:古亭書屋。
蘇新春 2001 漢語詞彙的計量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