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恩婕
Lee, En Chieh
論文名稱: 論商業判斷法則適用於我國刑事判決之妥當性 ─以德國法為比較分析基礎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in Criminal Cases in Taiwan -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m the German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 蔡昌憲
Tsai, Chang Hsien
口試委員: 施建州
Shih, Chien Chou
溫祖德
Wen, Tzu T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法律研究所
Institute of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2
中文關鍵詞: 商業判斷法則經營判斷法則受託義務風險交易圖利罪非常規交易管制謙抑性實證研究
外文關鍵詞: Business Judgment Rule, fiduciary duty, crime of breach of trust, transaction exposure, crime of profiteering of government employees, irregular transaction, judicial self restraint, empirical research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實務案件中可以發現,公司負責人或者企業經營者會提出關於商業判斷法則的抗辯,乃是由於商場上瞬息萬變,而企業經理者需要適時做出決策,但決策必有風險,所以他們主張,法院不應該以市場結果來事後諸葛,來論斷企業經營者在做出判斷當時是否合宜。商業判斷法則認可決策風險存在,體認損失並不一定直接來自於決策本身,並限縮法律介入的空間,尊重股東與股東所選任的公司負責人間的信賴關係。該原則寓有促進企業積極進取,容許在公司經營上或多或少的冒險,鼓勵公司負責人創新。
    本文意欲討論大陸法系的德國、台灣受到英美法系的商業判斷法則衝擊後所為之因應調整。藉以與繼受德國法且同時採納美國法上規範的我國相比較,以德國為借鏡,思考我國刑法上有關商業判斷法則的規範體系。本文嘗試從司法偵查及法院之觀點論述商業判斷法則,檢視刑事案件法官適用商業判斷法則的理論,試著歸納出一個司法審查的標準,並探討刑事案件引進商業判斷法則是否有其法律上依據及其必要性。本論文的研究方法採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國最高法院、全臺灣各高等法院及各該地方法院之相關裁判為分析對象,進行較全面且系統性的整理,探討法院就具體事實運用商業判斷法則於刑事案件中的問題,以法院之刑事判決書與判決理由評析,並就法院之判決事實與邏輯觀念之架構過程加以分析,歸納出實務上商業判斷法則常於何種刑事案件適用,及其適用方式,並以此實證結果為基礎比較學說與實務見解之異同,最後探究商業判斷法則於刑事案件適用的妥適性。


    In Taiwan, there are corporate responsible persons or Entrepreneurs try to us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to defend in some criminal cases. Entrepreneurs have to make decisions properly and immediately to deal with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business world. They contend that, courts should not judge whether their decision is appropriate or not at that time base on market results. According to Business Judgment Rule, there are always decision making risks in markets, the lost may not directly from business decisions making itself, and respect the fiduciary duty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responsible persons who are elected by them, to reduce the law to intervene.This principle improves enterprise acts more positively, allows business to take risks more or less, and encourages corporate responsible persons to innovat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adjustments made by Germany and Taiwan. Because those two civil law system countries try to revise the law after it’s affected by business judgment rule from common law system. The law in Taiwan is mostly affected by civil law system, but also somehow influenced by common law system in United States. Germany, which face the similar situation like Taiwan. This article try to use Germany experience to deliberate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regulation system in criminal law. This article used the point of view which made by courts to discuss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Checking that the court how to supply that theory in Taiwan. I tried to build a judicial revise system, and discuss the reason and necessity to induc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in criminal cases. I used case analysis method as research method, and coordinate the criminal cases which made by supreme courts, Court of Appeals, and district courts in Taiwan.
    I would discuss the problem facing in criminal cases while those cases actually us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to analyze court verdicts. For example, whether court’s application or analysis to deal with the fact and issue is proper or not. Therefore, what we try to find out is that what kind of criminal cases are often used business judgment rule, and how to use it. Besides, I use this empirical result as basis to compare theory and cases. Last but not least, I try to think about the suitability of business judgment rule in criminal cas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3 第二章 商業判斷法則介紹及其與經濟刑法之關聯性 4 第一節 商業判斷法則於起源地美國的判準 4 第一項 商業判斷法則的本旨 5 第二項 商業判斷法則之判準 5 第一款 一項商業決定(a business decision) 6 第二款 無關個人利害關係與獨立自主(disinterested and independence) 7 第三款 合理注意(due care) 7 第四款 誠實善意(good faith) 8 第五款 無濫用裁量權(no abuse of discretion) 9 第六款 負面排除條款 9 第二節 商業判斷法則與經濟刑法的交融 10 第一項 商業判斷法則的適用、限制和效力 10 第一款 美國適用於民事判例上 10 第二款 誠實服務條款 10 第二項 商業判斷法則於我國之適用 11 第一款 刑事案件以商業判斷法則阻卻不法構成要件該當之妥當性 11 第一目 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 11 第二款 商業判斷法則涉及之刑事處罰罪名 12 第一條 背信罪 12 第一目 刑法第342條第1項─背信罪 12 第二目 經濟刑法 12 (一) 證券交易法第171條 12 (二) 銀行法第125之2條─銀行職員違背職務罪 13 (三) 金融控股公司法第57條 14 (四) 票券金融管理法第58條 14 (五) 農業金融法第39條 14 (六) 信用合作社法第38條之2 14 (七) 信託業法第48條之1 15 (八) 保險法第168之2條 15 (九) 經濟刑法關於背信罪規定之差異比較 15 第二條 圖利罪 16 第一目. 刑法第131條 16 第二目 貪汙治罪條例第6條第4款、第5款 16 第三節 小結 17 第三章 我國現況 19 第一節 實證研究 19 第一項 研究方法 19 第二項 初步研究成果 19 第一款 有效樣本數 19 第二款 判決摘要 21 第一條 只有被告主張商業判斷法則 22 第一目 公司決策─一般經營決策:2件 22 第二目 公司決策─融資、授信、借款:6件 23 第三目 公司決策─內線交易:5件(台開案) 24 第四目 國營企業(公營行庫)─授信:1件 25 第二條 只有法院使用商業判斷法則 25 第一目 公司決策─經營決策:20件 26 (一) 刑法背信罪背信以及各該經濟刑法所規定的特殊背信: 16件 26 (二) 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2款的非常規交易:1件 28 (三) 刑法第336條第2項的業務侵占罪:3件 28 (四) 現象觀察 29 第二目 融資、授信、借款:29件 29 (一) 刑法背信罪以及各該經濟刑法所規定的特殊背信:25件 30 (二) 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2款的非常規交易:4件 34 (三) 刑法第138條 隱匿公務員職務上委託掌管物品罪妨害公務之犯罪:1件 35 (四) 刑法第336條第2項加上修正前刑法第216條、第215條:1件 35 (五) 該類型現象觀察 36 第三目 公營行庫─授信:8件 38 (一) 刑法342條第1項的背信罪:3件 38 (二) 貪汙治罪條例第6條第1項第4款圖利罪:5件 39 (三) 現象觀察 40 第四目 政府機關─招標:4件 40 (一) 貪汙治罪條例第6條第1項第4款圖利罪 40 (二) 現象觀察 41 第五目 政府機關─執行公務裁量權限:6件 41 (一) 貪汙治罪條例第6條第1項第4款圖利罪 41 (二) 現象觀察 42 第三條 兩方以上使用商業判斷法則 43 第一目 一般經營決策:2件 43 (一) 刑法342條第1項的背信罪: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1年度易字第1196號 43 (二) 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2款的非常規交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01年度金重訴字第2號 43 (三) 現象觀察 44 第二目 內部經營決策:5件 44 (一) 刑法342條第1項的背信罪: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8年度金重易字第10號、臺灣高等法院100年度上易字第2277號、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8年度金重訴字第12號與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8年度金易字第7號合併審判、臺灣高等法院99年度金上重訴字第61號 44 (二) 現象觀察 44 第三目 買賣交易:5件 44 (一) 刑法背信罪與證券交易法非常規交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92年度重訴字第70號、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5年度金上重訴字第1號、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7年度金上重更(一)字第1號、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9年度金上重更(二)字第2號、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6731號 44 (二) 現象觀察 45 第四目 融資、授信、借款:24件 45 (一) 刑法342條第1項的背信罪:19件 45 (二) 證券交易法第 171條第1項第2款:5件 50 (三) 現象觀察 51 第五目 公營行庫─授信:1件 52 第六目 國營企業─招標:1件 53 第七目 政府機關─執行公務裁量權限:1件 53 第二節 實證研究分析 54 第一項 商業判斷法則與背信罪 54 第一款 判決類型 54 第二款 背信罪構成要件 55 第三款 法院認定分析 56 第二項 商業判斷法則與非常規交易 57 第一款 判決類型 57 第二款 非常規交易構成要件 57 第三款 法院認定分析 59 第三項 商業判斷法則與圖利罪 60 第一款 判決類型 60 第二款 圖利罪構成要件 61 第三款 法院認定分析 62 第四項 小結─商業判斷法則適用於刑事案件:舉證責任配置問題 64 第四章 德國刑法背信罪與商業判斷法則之交互應用 65 第一節 德國商業判斷法則之法制化─德國法制的規範:企業決策裁量之空間 65 第一項 德國股份法(AktG)第93條 65 第二項 德國公司治理規約(DCGK)3.8將商業判斷法則納入:經營判斷法則明文化 66 第三項 與美國商業判斷法則之異同 67 第二節 經濟刑法與商業判斷法則 68 第一項 德國刑法背信罪 StGB 266 68 第二項 BGHSt 50, 331─Mannesmann案:董監會發放高額紅利及薪資的決定是否涉及背信罪 70 第一款Mannesmann AG介紹 70 第一條GmbH(有限責任公司) v.s. AG(股份有限公司) 70 第二條 銀行v.s. 上市公司 71 第三條Mannesmann AG歷史背景 71 第二款 案件事實 72 第三款 訴訟 73 第三項 刑法背信罪與商業判斷法則的關係 74 第三節 商業判斷法則適用於刑事判決之可能性 74 第四節 結論 76 第五章 結論 78 第一節 對於商業經濟活動案件引進「商業判斷法則」之可行性 78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78 第六章 參考文獻 80 中文書籍 80 中文期刊論文 80 中文學位論文 83 外文文章 83 附錄一:初步案件整理 85 附錄二:CODING資料 105

    中文書籍
    王文宇 (2006),公司法論,三版,臺北:元照。
    甘添貴 (2004),體系刑法各論(二),二版,臺北:瑞興。
    林山田 (1984),經濟犯罪與經濟刑法,一版,臺北:自版。
    林山田 (2005),刑法各罪論(上),五版,臺北:自版。
    林東茂 (1996),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一版,臺北:五南。
    林鈺雄 (2011),新刑法總則,三版,臺北:元照。
    易明秋 (2007),公司治理法治論,一版,臺北:五南。
    施茂林 (2011),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一版,臺北:新學林。
    黃國昌 (2012),程序法學的實證研究,一版,臺北:元照。
    陳麗娟 (2009),全球化之公司治理,一版,臺北:五南。
    陳彥良 (2007),公司治理法制─公司內部機關組織權論,一版,臺北:臺灣財
    經協會。
    Justice Randy J. Holland、陳春山譯 (2011),美國公司法:德拉瓦州公司法經典選輯,一版,臺北:新學林。
    惇安法律事務所編撰 (2011),解密商業刑事風險檔案,一版,臺北:商訊文化。
    劉連煜 (1995),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一版,臺北:五南。
    劉連煜 (2008),現代公司法,四版,臺北:新學林。
    盧映潔 (2011),刑法分則新論,四版,臺北:新學林。
    謝哲勝主編 (2007),法律經濟學,一版,臺北:五南。
    中文期刊論文
    Robert Esser著、王效文譯 (2010),刑法對經濟活動自由之規制─以背信罪(德國刑法第266條)為例,成大法學,20期,頁121-149。
    伍開遠 (2011),公司負責人違反忠實義務之背信行為:台灣高等法院九十九年度上易字第六七九號刑事判決之研究,財經法暨經濟法,27期,頁141-161。
    李維心 (2009),從實務觀點談商業判斷法則之引進,中原財經法學,22期,頁129-211。
    呂潮澤 (2003),修正前後公務員圖利罪之比較適用,法令月刊,54卷4期,頁4-12。
    吳元曜 (2005),論經濟刑法概括條款之規範模式,軍法專刊,51卷10期,頁32-41。
    林志潔 (2011),論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 項第2款非常規交易罪,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頁349-380,臺北:新學林。
    林盛煌 (2007),論金控法之背信罪及其適用問題─以「中信金插旗兆豐金」乙案為例,月旦法學雜誌,144期,頁79-93。
    邵慶平 (2011),商業判斷法則的角色與適用─聯電案的延伸思考,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頁273-307,臺北:新學林。
    施茂林 (2011),商業判斷法則之蝴蝶效應發展,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頁3-21,臺北:新學林。
    施茂林 (2012),金融犯罪司法實踐力之建構與實務,刑事法雜誌,56卷2期,頁31-84。
    洪秀芬 (2011),論德國「商業判斷法則」之法制化,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頁159-187,臺北:新學林。
    洪秀芬 (2011) ,德國法之董事忠實義務,月旦法學雜誌,194期,頁126-143。
    許恒達 (2013),背信罪的財產損害與共犯─評台灣高等法院97年度矚上易字第1號刑事判決,台灣法學,238期,頁83-92。
    陳錦隆 (2011),美國法上「商業判斷法則」之概說,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頁25-71,臺北:新學林。
    陳錦隆,經營判斷法則與司法審查─董事裁量權之價值,公司治理與董事高權,頁131-172,臺北:寰瀛本土法學。
    陳彥良 (2005),德國公司治理概論─德國公司治理法典導論及內容,月旦民商法,9期,頁89-111。
    陳彥良 (2006),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於德國公司治理法典中法規範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89期,頁143-191。
    陳彥良 (2007),2005年修訂德國公司治理法典譯文,律師雜誌,329期,頁56-66。
    陳彥良 (2011),董事義務責任的解構與建構─德國法制之借鏡,月旦法學雜誌,198期,頁124-154。
    陳麗娟,從德國「公司治理規約」看該國公司治理之改革,東海大學法學研究,26期,頁45-84。
    陳麗娟 (2008),全球化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研究─當大陸法遇到英美法,中原財經法學,20期,頁1-46。
    陳麗娟 (2009),從美國公司法制之商業判斷法則論德國股份公司機關的責任,東吳法律學報,20卷3期,頁81-105。
    張天一 (2012),由「和艦案」論商業經濟活動對背信罪適用之影響,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下冊,甘添貴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主編,頁279-301,臺北:承法出版文化。
    張天一 (2011),論背信罪之本質及定位,中原財經法學,26期,頁185-242。
    曾宛如 (2002),董事忠實義務之內涵及適用疑義─評析新修正公司法第二十三
    條第一項,台灣本土法學雜誌,38期,頁51-66。
    靳宗立,跨域經濟犯罪與證券交易刑事規制,證券交易法之刑事規制與解釋方法─以特別背信罪為例,頁283-306,桃園:集義閣。
    蔡昌憲、溫祖德 (2011),論商業判斷法則於背信罪之適用妥當性─評高雄高分院96年度金上重訴字第1號判決,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頁309-348,臺北:新學林。
    蔡昌憲 (2013),從經濟觀點論企業風險管理與董事監督義務,中研院法學期刊,12期,頁79-152。
    廖大穎、陳啟垂 (2011),論我國法適用「商業判斷法則」與舉證責任是分配,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頁189-238,臺北:新學林。
    廖大穎、林志潔 (2011),「商業判斷法則」與董事刑事責任之阻卻─台北地院96年度重訴字第115號刑事判決〉,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頁239-271,臺北:新學林。
    戴志傑 (2004),公司法上「經營判斷法則」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106期,頁157-176。
    蘇怡慈 (2011),從比較公司治理出發論商業判斷法則在美國、德國及我國之實踐,商業判斷法則與企業經營責任,頁127-157,臺北:新學林。
    中文學位論文
    吳志強 (2011),經濟刑法之背信罪與特別背信罪的再建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柏文 (2012),公司負責人忠實義務與司法審查標準之建構─從商業判斷法則
    出發,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曉蓁 (2011),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股東表決權排除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
    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靜芳 (2008),背信罪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孟珊 (2013),經營判斷法則對刑事背信罪認定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會
    計資訊與法律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任顯 (2011),從信任關係的變遷論企業集團負責人的背信行為─以紅火案為
    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外文文章
    Block, Dennis J., Barton, Nancy E. and Stephen A. Radin. 2009.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Fiduciary Duti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 6 ed. New York, NY: Aspen Law & Business.
    Berle, Adolf and Means, Gardiner. 1932.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York: Macmillan Co.
    Donald, David C. 2008. Approaching Comparative Company Law,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1092452.
    Easterbrook, Frank H. and Fischel, Daniel R. 1996. The Economic Structure of Corporate Law. U.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evurt, Franklin A. Gevurt. 2007. Disney in a Comparative Light,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965596.
    Höpner, Martin and Jackson, Gregory. 2001. An Emerging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The Mennesmann Takeover and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285232.
    Jensen, Michael C and Meckling, William 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1-77.
    Kasiske, Peter: Strafrecht II: Wirtschaftsstrachtrecht, Stuttgart 2013.
    Kraatz, Erik: Wirtschaftsstrafrecht, München, 2014.
    Kudlich, Hans/ Oğlakcıoğlu, Mustafa Temmuz: Wirtschaftsstrafrecht, 2. Aufl., Heidelberg 2014.
    Rolshoven, Max Philipp. 2004. The Last Word The July 22 2004 Acquittals in the Man-nesmann Trial. German Law Journal 5(8):936-940.
    Radin, Stephen A. 2009. The Business Judgment Rule- Fiduciary Duties of Corporate
    Directors. Austin: Wolters Kluwer.
    Többens, Hans W.: Wirtschaftsstrafrecht: Ein Studienbuch für Wirtschaftsjuristen und Wirtschaffswissenschaftler, München, 2006.
    Tiedeman, Klaus: Wirtschaftsstrafrecht: Besonderer Teil mit wichtigen Rechtstexten, 3 Aufl., München 2011.
    Wittig, Petra, Wirtschaftstrafrecht, 3 Auflage, Münschen 2014.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國家圖書館: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