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建芳
論文名稱: 新屋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
The Vocabulary Study of Hailu Hakka Dialect in Shin-Wu
指導教授: 古國順 博士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0
中文關鍵詞: 基礎詞彙語音形式直接成分構詞形式頻次統計
外文關鍵詞: basic words, phonetic form, immediate constituent, word formation, frequency statistic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新屋曾經是惠州府籍人口比例最高、人數最多的地區,鄉內通行海陸客家話,並保存有多種客語次方言。在語言學界受到相當程度的關注,並取得可觀的成果,不過主要討論的焦點大多集中於海陸話以外的小眾語言。在臺灣海陸話的研究及認定上也一直以新竹海陸話為重心,而忽略了新屋的海陸話。本研究以新屋海陸話為對象,聚焦於基礎詞彙的整理及其語音形式與結構形式之分析探討,以期能夠填補之前研究的缺漏與不足。
    本研究先致力建立一個合於學理定義的基礎詞表。而後針對基礎詞表內全部的收錄詞條,進行全面性不同分類項目的分析與統計,獲得比較客觀而具體的資訊,來說明各語音形式及構詞形式的分布情形,以補強新屋海陸話詞彙研究的基礎數據。
    詞的語音形式研究針對音位頻次、音節結構、漢字讀音等項目展開統計分析,並對詞在實際語流中的連音變調,以及小稱詞尾的語音形式進行整理分析。結構形式研究則先針對詞內部的語素及語素組展開分析討論,依單純詞、派生詞及複合詞等類別進行構詞形式的分析討論及頻次統計。


    The Vocabulary Study of Hailu Hakka Dialect in Shin-Wu

    Abstract

    Hakka People of Huizhou origin residents settled in Shin-wu region, north western area of Taiwan,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inhabitants. It owns the high population comparing with adjoining regions in the majority.
    Amongst the dialects of Hakka, the Hai-Lu Hakka dialect has been Commonly used as a prime dialect in Shin-wu, from where reserved a wide variety of sub-dialects of Hakka language. It brings a lot of attentions and acquired enormous research achievements. Regretfully, major studies focu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owerless dialects out of Hai-Lu dialect.
    In Taiwan, numerous studies of Hai-Lu dialect were deviated to the Hsinchu region.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Hai-Lu dialect has not been well treated and recognized in that of Shin-wu area.
    This research uses Hai-lu dialect in Shin-wu region is an investigating object. Through the arrangement of basic words and its phonological form and word formation analysis, we hope this study can compensate to a certain degree the discrepancy of previous research gap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vote to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definition of “basic word list”. Based on the basic word list to develop overall analytic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the distinct items. The purpose of classification is to acquire more objective and consolidated information that illustrates phonetic and word formation scattering status. It is important that basic vocabulary data thus compensates for gap of Hai-lu dialect in Shin-wu region.
    The study of phonetic form of word is to develop statistical analytical items by its frequency of phoneme, structure of syllable and pronunci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Proceed to the study of word from its tone sandhi of flow of speech and phonetic form of diminutive. The word formation research is to analyze morpheme and morpheme group according to simple words, derivational words and compound word to proceed word formation and the frequency statistic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新屋簡介 1 一、地理及經濟 1 二、住民及語言 1 第二節 臺灣的海陸客家話 4 一、海陸客家話 4 二、海陸客家話的分布 5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1 第四節 術語的界定 16 一、現代漢語研究的定義 16 二、本論文研究材料的界定 21 第二章 研究動機及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3 一、新屋地區語言的研究熱潮與不足 23 二、詞彙研究的重要性 23 三、客語詞彙研究的多元開展 2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8 一、語料蒐集分析法 28 二、文獻考查法 29 三、調查法 30 四、語音聲學分析法 30 五、次數分配統計法 30 第三章 音韻基礎 31 第一節 聲、韻、調系統 31 一、聲母 31 二、韻母 33 三、聲調 38 第二節 音節結構分析 40 一、聲、韻、調的分布 43 二、字音關係及一字多音 48 第四章 詞的語音形式研究 57 第一節 詞的語音變化 57 一、上聲變調 57 二、陰入聲變調 58 三、變調規則與例外 59 第二節 小稱詞尾的語音形式 70 一、海陸客語小稱詞的語音形式 70 二、新屋海陸客語小稱詞尾類型調查 70 三、仔尾前字韻母的延長變化 71 四、仔尾前字的聲調變化 83 第五章 詞的結構形式研究 85 第一節 詞的構成成分 85 一、語素 85 二、語素組 92 第二節 詞的結構形式 97 一、構詞法 97 二、詞的結構形式與構成成分 97 第三節 單純詞 99 一、單音節單純詞 100 二、外來語的借詞 101 三、複音節單純詞 103 第四節 合成詞的結構 105 一、派生詞 105 二、簡單複合詞 114 三、多音節簡單複合詞 124 四、複雜複合詞 125 第六章 結論 129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29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32 參考文獻 133 附錄 基礎詞表 141

    參考文獻

    S.H.Schaank 1897《HET LOEH-FOENG-DIALECT》,(客語陸豐方言),影印本。
    臺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 1928《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構內臺灣時報發行所。
    菅向榮 1933《標準廣東語典》,臺北:古亭書屋;1974影印本發行。
    孫常敘 1956《漢語詞彙》,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陸志韋等 1957《漢語的構詞法》,北京:科學出版社。
    楊時逢 1957《臺灣桃園客家方言》,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2景印一版。
    周祖謨 1959《漢語詞匯講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重印。
    橋本萬太郎 1972《客家語基礎語彙集》,東京:東京外國語大學。
    呂叔湘 1979《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二刷。
    丁邦新 1980《臺灣語言源流》,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趙元任 1980《中國話的文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張壽康 1981《構詞法和構形法》,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華宏儀 1984《漢語詞組》,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郭良夫 1985《詞匯》,北京:商務印書館。
    董任 1987〈現代漢語語素組簡論〉,載於《鹽城教育學院學報》,第2期。
    張志公 1988〈語匯重要,語匯難〉,收錄於《二十世紀現代漢語詞匯論文精選》。
    羅肇錦 1988《客語語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彭德修 1989《大家來學客話》,臺北:南天書局。
    劉叔新 1990《漢語描寫詞匯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羅肇錦 1990《臺灣的客家話》,臺北:臺原出版社。
    楊秀芳 1991《臺灣閩南語語法稿》,臺北:大安出版社。
    中原週刊社 1992《客話辭典》,苗栗:臺灣客家中原週刊社。
    季羡林等 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林濤、王理嘉 1992《語音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高更生等 1992《現代漢語知識大詞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戚雨村等 1993《語言學百科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詞庫小組 1993《中文詞類分析》,臺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周荐 1994《詞語的意義和結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謝棟元 1994《客家話北方話對照辭典》,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常敬宇 1995《漢語詞匯與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黃雪貞 1995《梅縣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古國順 1996〈客語海陸方音與廣韻及國語之對應〉,載於《北市師院語文學刊》,第3期。
    江俊龍 1996《臺中東勢客家方言詞彙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明揚 1996《詞類問題考察》,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范文芳 1996〈竹東腔海陸客語之語音現象〉,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3期。
    詞庫小組 1996《中文詞界研究與資訊用分詞標準》,臺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董忠司 1996《臺灣客家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臺北:臺灣語文學會。
    鄧曉華 1996〈客家方言的詞匯特點〉,載於《語言研究》,第2期,總第31期。
    羅肇錦 1996〈四縣客語附著成分結構〉,收錄於《臺灣客家語概論講授資料彙編》。
    古國順 1997《臺灣客家話記音訓練教材》,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李盛發 1997《客家話讀音同音詞彙》,屏東:屏東縣政府。
    周行健等 1997《現代漢語規範用法大詞典》,北京:學苑出版社。
    姚榮松 1997《臺灣閩南語、客家話及國語常用詞彙的對譯研究》,臺北: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報告。
    范文芳 1997〈「客家語彙貧乏」之探討〉,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4期。
    徐光榮 1997《臺灣客家話同義詞比較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慶武 1997《客語詞類講解》,新竹:羅慶武。
    羅慶武 1997《簡易客話分類解》,新竹:羅慶武。
    苑春法 1998〈基於語素資料庫的漢語語素及構詞研究〉,載於《世界漢語教學》,1998年第2期。
    涂春景 1998《苗栗卓蘭客家方言詞彙對照》,臺北:涂春景。
    涂春景 1998《臺灣中部地區客家方言詞彙對照》,臺北:涂春景。
    楊政男等 1998《客語字音詞典》,臺北:臺灣書店。
    張雁雯 1998《臺灣四縣客家話構詞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大年 1998《現代漢語分類詞典》,北京: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戴寶村、溫振華 1998《大臺北都會圈客家史》,臺北:臺北市文獻會。
    呂叔湘等 1999《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孫繼善 1999〈是多義語素還是同音同形語素〉,載於《集寧師專學報》,1999年第03期。
    莊文中 1999《中學語言教學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陳保亞 1999《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1898-1998》,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盧彥杰 1999《新竹海陸客家話詞彙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廣誠 1999《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吳莉雯 2000《臺灣四縣客語量詞系統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宇明 2000《理論語言學教程》,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邵敬敏 2000《HSK漢語水平考試詞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范開泰、張亞軍 2000《現代漢語語法分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符淮青 2000《詞義的分析和描寫》,北京:語文出版社。
    陳子祺 2000《新竹海陸腔客家話音韻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家懿 2000〈海陸豐客家話與臺灣“海陸客”〉,載於《汕頭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鄧盛有 2000《臺灣四海話的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肇錦 2000《臺灣客家族群史 語言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王鋼 2001《普通語言學基礎》,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吳潔敏、朱宏達 2001《漢語節律學》,北京:語文出版社。
    李先耕 2001《漢語新論》,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周建設 2001《現代漢語》,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邵敬敏 2001《現代漢語通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徐兆泉 2001《臺灣客家話辭典》,臺北:南天書局。
    徐通鏘 2001《基礎語言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 2001《語言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袁家驊等 2001《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
    張美煜 2001〈國語、客語、閩南語詞彙對應轉換及教學〉(上)(下),載於《國文天地》,第193、194期。
    陳淑娟 2001《桃園大牛欄臺閩語、客語接觸之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有富 2001《海陸客家話去聲調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本儀 2001《現代漢語詞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趙杰 2001《漢語語言學》,北京:朝華出版社。
    練春招 2001〈客家方言與南方少數民族語言共同詞語考略〉,載於《嘉應大學學報》,第2期。
    鍾榮富 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語言篇》,屏東:六堆文教基金會。
    古國順 2002〈客語詞彙特色〉,載於《北市師院語文學刊》,第6期。
    古國順等 2002《客語發音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何石松、劉醇鑫等 2002《現代客語詞彙彙編》,臺北:臺北市政府。
    侯精一 2002《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孫汝建 2002《現代漢語》,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徐建芳 2002《南桃園海陸客語詞彙對照》,未刊稿。
    馬景侖 2002《漢語通論》,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張屏生 2002《雲林縣崙背鄉詔安腔客家話語彙初集(稿)》,未刊稿。
    張莉萍 2002《華語八千詞》,網路 PDF。
    張斌 2002《新編現代漢語》,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陳韻予 2002《臺灣閩南語及客語量詞系統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美賢 2002《客語動物名稱詞彙初探-以蟲仔、蛇、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牡丹 2002《用漢語構詞及語音解讀客家地名—以桃竹苗地區的客家鄉鎮市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秀芳 2002《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展》,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劉叔新 2002《現代漢語理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俐李 2002〈20世紀漢語連讀變調研究回望〉,載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02期。
    潘文國 2002《字本位與漢語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鄧英樹 2002《現代漢語語法論》,成都:巴蜀書社。
    錢乃榮 2002《現代漢語》,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謝元花 2002〈語料庫與詞匯研究〉,載於《外語教學》,2002年第3期。
    蘇新春 2002《漢語詞匯計量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王理嘉等 2003《現代漢語專題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德春、許寶華 2003《大辭海 語言學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申小龍 2003《語言學綱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李厚忠 2003《臺灣永定客話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邢福義等 2003《現代漢語》,武昌: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同春 2003《漢語語音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邵敬敏等 2003《漢語語法專題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邱燕美 2003《客語肩肘手指動作詞的語音詞義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銀新 2003《現代漢語詞素研究》,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程雨民 2003《漢語字基語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黃佳文 2003《臺灣東勢客語表性狀詞的語意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錫彭 2003《漢語語素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翟時雨 2003《漢語方言學》,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賴文英 2003《新屋鄉呂屋豐順腔客話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北京大學中文系 2004《現代漢語》,(重排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何石松、劉醇鑫等 2004《現代客語詞彙彙編‧續篇》,臺北: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李小凡 2004〈漢語方言連讀變調的層級和類型〉,載於《方言》,2004年第1期。
    李行健 2004《現代漢語規範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
    汪大昌 2004《普通語言學綱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周荐 2004《漢語詞匯結構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荐 2004《二十世紀現代漢語詞匯論文精選》,北京:商務印書館。
    周國光 2004《現代漢語詞匯學導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曹煒 2004《現代漢語詞匯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梁秋文 2004《客家話子音與母音的聲學特徵》,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符淮青 2004《現代漢語詞匯》,(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淑娟 2004《桃園大牛欄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臺北:臺灣大學。
    彭盛星 2004《臺灣五華(長樂)客家話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雯君 2004《臺灣四縣海陸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秀芳 2004《漢語的詞庫與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熊子瑜 2004《Praat 語音軟件使用手冊》,網路PDF。
    鍾榮富 2004《臺灣客家語音導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羅美珍 2004《客家話通用詞典》,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2005《南桃園家族與寺廟基礎調查計畫成果表會》論文集,中壢: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中國社科院 2005《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
    古國順等 2005《臺灣客語概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行健 2005《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邢紅兵 2005《基於統計的漢語字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邢紅兵 2005〈《(漢語水平)詞匯等級大綱》語素數據庫建設〉,收錄於《基於統計的漢語字詞研究》。
    叔新等 2005《詞匯學簡說》,北京:語文出版社。
    胡裕樹 2005《現代漢語》,(重訂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涂春景 2005〈臺灣客語的詞彙和語法〉,收錄於《臺灣客語概論》。
    陳新雄等 2005《語言學辭典》(增訂版),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傅寶玉 2005〈南桃園縣家族與地方社會的初步觀察〉,收錄於《南桃園家族與寺廟基礎調查計畫成果表會》論文集。
    游銀安 2005〈桃園縣新屋地區家族與地方社會〉,收錄於《南桃園家族與寺廟基礎調查計畫成果表會》論文集。
    黃政光 2005《海陸客家語文三千句》,新竹:黃政光。
    黃榮洛 2005《臺灣客話詞彙.傳說.俗諺.由來文集》,竹北:新竹縣文化局。
    楊名龍 2005《新屋水流軍話與海陸客話方言現象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昌衍 2005《客家方言》,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羅肇錦 2005〈客家人的分布〉,收錄於《臺灣客語概論》。
    羅肇錦 2005〈客家話的漢字源起與用字方式〉,載於《國文天地》,第242期。
    王士元、彭剛 2006《語言、語音與技術》,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吳啟主 2006《現代漢語教程》,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周荐、楊世鐵 2006《漢語詞匯研究百年史》,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邱湘雲 2006《海陸客家話和閩南語構詞對比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胡吉成 2006《現代漢語基礎》,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梁源、黄良喜 2006〈北京話的連上變調〉,載於《中國語文》,2006年2期。
    陳勝 2006〈現代漢語韻律詞研究綜述〉,載於《語文學刊》,2006年第11期。
    鍾榮富 2006《當代語言學概論》,臺北:文鶴出版社。
    蘭賓漢等 2006《現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司徒允昌等 2007《新編現代漢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朱心怡 2007《新竹「饒平」與「海陸」客話音韻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客委會 2007《96年度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行政院客委會 2007《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中級、中高級暨語料選粹(海陸版)》,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楊錫彭 2007《現代漢語研究導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董義 2007《語言學新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熊學亮 2007《語言學新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劉若雲、趙新 2007〈漢語方言聲調屈折的功能〉,載於《方言》,2007年第3期。
    劉現強 2007《現代漢語節奏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鄭嘉明 2007《海陸客語語氣詞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客委會 2008《客家語言能力認證基本詞彙-初級(海陸版)》,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周荐 2008《20世紀中國詞匯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桃園縣政府 2008《桃園縣統計要覽 民國40年~民國96年》電子書,桃園:桃園縣政府。
    張為閔 2008《臺海兩岸海豐客語之變異及其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 2008《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網路試用版。http://hakka.dict.edu.tw/。
    黃惠珍 2008《印尼山口洋客家話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新屋鄉公所 2008《新屋鄉志》,桃園:新屋鄉公所。
    臺北市客委會 2008《客語學習分級詞彙》,未刊稿。
    臺北市客委會 2008《客語詞庫客語音標版》,臺北: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賴文英 2008《區域方言的語言變體研究:以桃園新屋客語小稱詞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顏邁 2008《現代漢語教學語法研究與應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