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琬渝
論文名稱: 雨想-凝視後設的存在
指導教授: 黃銘祝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中文關鍵詞: 低限主義浩瀚的私密感痕跡
外文關鍵詞: water, Minimalism, intimate immensity, vestige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創作論述從 2008 年開始從觀水經驗發展的《2008 那天晴與雨水》到《痕跡
    之後》為主要研究範圍,其中的改變是,從畫面元素的低限度轉成空間概念的呈
    現,以及透過反覆一致的身體勞動(身體書寫)辯證肉體中樞與場域空間的互換循
    環。
    第一章「緒論」,以創作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內容為主要論述。第二章「綿
    延與漣漪」,針對創作模式遇水發聲,陳述體認自然水體系經過象徵秩序的投射
    發展出龐雜的心理運作,並透過外部媒材與媒介物敘述心理樣貌重新與之接軌。
    接著以低限主義(Minimalism)的理念架構串起筆者的思考脈絡與創作形式,並以
    低限藝術家阿格尼斯‧馬汀(Agnes Martin)、莊普、李艾晨各自展述的面向反觀
    回構自己的創作論述。第三章「身體與空間的陳述」,以巴什拉的「浩瀚的私密
    感」為出發點探討內外之間的翻轉,並陳述內外互換的觀念如何引領我到半朦朧
    的狀態,進一步闡述錄像與光源之於作品的定位。第四章「痕跡之後各自表態」,
    針對筆者進駐場域《在不在─痕跡之後》《逢痕》的作品做完整的說明,以及記
    錄先前的概念如何在此發酵。第五章「結論」,總結分析及消化過後的狀態。
    關鍵字:水、低限主義、浩瀚的私密感、痕跡


    The creation discourse is based on a major research scope since “Between a
    sunny day and raining day in 2008”out of water-observing experience till
    “After the Vestige”, in which forms of expression turn the minimal picturesque
    materials into spatial rendering, as well as an exchanging-recycling dialectics between
    bodily central and spatial field.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was based on a major discourse on the purposes and
    motiv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contents. The 2nd chapter “Stretch and Ripple
    ”emphasized on the drawing the vestige of ,water,and the state of water in the natural
    world;then the symbolic order would be the reflection development of immense and
    complicated psychological works; then reconnect through the external media
    materials and the narrative of psychological appearance from intermedia.Here ,with
    minimalistic structure, the author connected the ideological context and creative form,
    aligned with Agnes Martin, Tsong Pu, Ai-Chen Lee’s individually discourses to reflect
    the own dissertation. The 3rd chapter “The statement of body and
    space”began with intimate immensity from Bachelard, to probe the way the idea of
    inside-out reversion and lead into a semi-ambiguous status, and furthermore
    elaborating the position of films and lightings in work. The 4thchapter ” The
    Respective Interpretations After The Vestige”focused on complete explanation
    of artworks “Exist Or Not After The Vestige” “Seaming The
    Vestige ”entering an art space, and the documents and records of how the former
    idea emerged and transformed. The 5thchapter “Conclusion” summarized the
    analyzed condition
    Key words : water、Minimalism、intimate immensity、vestige

    目次 1 致謝詞 2 摘要 4 Abstract 5 圖目錄 6 第一章 緒論 8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8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10 第二章 綿延與漣漪 12 第一節 身內水感 12 一、觀水漫遊的凝視 12 二、水的意涵 17 第二節 行為作用 21 一、外部形式 21 二、重複性到永劫回歸 24 第三節 媒材二三事 25 一、 我的低限藝術(黑白灰) 25 二、 兩者之間─透明與不透明 37 三、 觀看的方式─近和靜 40 2 第三章 身體與空間的陳述 42 第一節 內與外 42 一、 場域空間 42 二、 半矇矓 47 第二節 光源、錄像 52 第四章 痕跡之後各自表態 55 第一節 在不在─痕跡之後 55 一、遍布痕跡 55 二、展場空空的 58 三、貼撕的情狀 64 四、觀者之姿 65 第二節 逢痕 72 第五章 結論 77 【附件一】 78 【參考書目】 79 【參考網址】 80

    Let me know
    you are here
    方式:拿起貼紙在牆面、地面、桌上、椅上、天花板
    上,這空間裡任何一個有痕跡的地方,將貼紙貼上。
    痕跡的定義:…無定義。存在會以某種方式在所有事
    物當中表現出來。牆上的指印、試圖彌平的遺痕、牆
    面接縫、油漆滴落漬痕、角落蜘蛛絲、昆蟲屍體、地
    面腳印、好幾前次展演者剩餘下來的殘質、來回走動
    的你我都包含在這場跡痕之內。
    79
    【參考書目】:
    1. 加斯東‧巴什拉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
    老師文化出版 2003
    2. 莫里斯‧梅洛─龐蒂著,楊大春譯,《眼與心》,北京:商務印書
    館 2007
    3. 丹尼爾‧托馬斯‧普里莫茲克著,關群德譯,《梅洛─龐蒂》,北
    京:中華書局 2003
    4. 加斯東‧巴什拉著,顧嘉琛譯,《水與夢─論物質的想像》,長沙:
    岳麓書 2005
    5. 艾蘭 著,張海晏譯,《水之道與德之端》,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0
    6. 卡爾‧榮格主編,龔卓軍譯,余德慧譯文校訂,《人及其象徵》,
    台北:立緒文化 1999
    7. 蘇珊‧桑塔格著,黃茗芬譯,《反詮釋:桑塔格論文集》,台北:
    麥田,城邦文化出版 2008
    8. 伊塔羅‧卡爾維諾著,吳潛誠譯,《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台北:時報文化 1996
    9. 沙特 著,陳宣良等 譯,《存在與虛無》,台北:久大桂冠聯合出
    版 1990
    10. 李均 著,《存在主義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9
    11. 尼采 著,余鴻榮 譯,《歡愉的智慧》,台北:志文 2000
    12. 米蘭‧昆德拉 著,尉遲秀 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台北:
    皇冠出版 2004
    13. 曹雪芹 著,《紅樓夢》,三民出版 2010
    14. 聖‧修伯里著,楊玉娘譯,《小王子》,台北:國際少年村 1997
    15. 龔卓軍 著,《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台北:心靈工
    坊出版 2006
    80
    【參考網頁】
    莊普
    1. 伊通公園
    http://www.itpark.com.tw/
    賴志盛
    1. 伊通公園
    http://www.itpark.com.tw/
    2. 作為一種例外於現實的狀態—一項關係於「賴志盛個展」的寫作行動
    http://blog.xuite.net/chinyachun/blog/48984674-%E4%BD%9C%E7%82%BA%E
    4%B8%80%E7%A8%AE%E4%BE%8B%E5%A4%96%E6%96%BC%E7%8F%
    BE%E5%AF%A6%E7%9A%84%E7%8B%80%E6%85%8B%E2%80%94%E4
    %B8%80%E9%A0%85%E9%97%9C%E4%BF%82%E6%96%BC%E3%80%8C
    %E8%B3%B4%E5%BF%97%E7%9B%9B%E5%80%8B%E5%B1%95%E3%80
    %8D%E7%9A%84%E5%AF%AB%E4%BD%9C%E8%A1%8C%E5%8B%95
    3. 社群網站─賴志盛
    李艾晨
    1. 水訪─李艾晨個展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
    parent_path=,1,8,&job_id=101836&article_category_id=2035&article_id=43272
    2. 誠品畫廊
    http://www.eslitegallery.com/page4-4.asp?AID=A0005&Page=2
    3. 間奏曲─慢板 李艾晨
    http://www.nhcue.edu.tw/~dface/art_design/liechen1.html
    草間彌生
    1. 被點點淹沒的房間
    http://www.wowlavie.com/agenda_in.php?keyword=%e8%8d%89%e9%96%93%e5
    %bd%8c%e7%94%9f&article_id=AE1200414&c=%e9%80%9b%e5%b1%95%e8%a
    6%bd
    秦雅君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chinyachun/blog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