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佳韻
Huang, Jia-Iun.
論文名稱: 不只是離婚而已-在關係中找回自我之敘說探究
More Than the Divorce:Finding the Self in the Relationships
指導教授: 何秀珠
Ho, Hsiu-Chu
口試委員: 張貴傑
成虹飛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在職專班
Division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Educational Psych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1
中文關鍵詞: 敘說離婚關係
外文關鍵詞: Narrative, Divorce, Relationship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人為什麼要結婚?婚姻對一個人的意義究竟是什麼?不論是童話故事、文藝小說、電視電影或是流行歌曲,以愛情為素材的主題總是融入其中,而故事的男女主角,在經過幾番折騰與考驗後,終於有情人終成眷屬,步入禮堂成為夫妻。本研究以離婚事件為主軸,原以為只是「結束一段關係」、只是「離婚」而已,但在離婚初期卻發現,原來離婚事件對女性來說,失去的不只是婚姻,失去的還有對愛情的憧憬和對親密關係的信任,甚至失去了自我。筆者藉由自我敘說之研究方法的撰寫,開始整理生命中的重要人際關係,試圖找回自我的模樣。首先,筆者整理原生家庭的經驗,回到原生家庭看待與家人之關係後,筆者對家庭開始有新的認知及想法;再者,親密關係的梳理也開始讓筆者看到自己在關係中長期存在的議題,甚至覺察自我的依附類型,藉由敘說有機會產生視框之移動;此外,與孩子的親子關係讓筆者重新看待到母職的角色,看到母子關係帶給筆者的力量及自我的韌性;最後,筆者嘗試將人生幽谷所帶來的能量運用在工作場域中,將自身的挫折經驗撫慰更多受傷的心靈。
    藉由敘說的經驗,筆者不再用負向的觀點看待離婚事件,反而開始看到離婚後所帶來的正向影響,離婚後筆者成為一家之主,建立屬於自己和兒子的小家庭,對家庭的結構開始有更多的彈性與多元的想法,體驗到家庭結構可以有更多的形式,只要是往同一個目標邁進,符合家庭功能的要件,都可以稱作是家庭。對家有了新的認知後,對離婚事件的看法也隨之改變,離婚事件的視框移動產出更豐厚的自我認知及想法,也更清晰並看到自我的樣貌。


    The study is about divorce. Divorce is not only to end a relationship but for a female to lose the expectation for love, the trust for intimacy and even the self. The research method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about the writer’s some important relationships in her life. The writer also tries to find her true self by means of the study. By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s and learning from the frustration, the writer got positive thinking and power which benefited her career and relieved her broken heart.
    The writer no longer sees divorce with a negative viewpoint, but notices some positive influences. Living a life and forming a family with her son gives her a brand-new idea of a family and most importantly helps her know herself better.

    第一章 故事從「離」開始…………………………………………… P.1 第一節 是結縭?還是閃結速「離」? …………………………… P.2 第二節 乖女兒怎麼可以「離」婚 ………………………………… P.3 第三節 不只是「離」婚而已 ……………………………………… P.8 第二章 敘說「我」的原貌…………………………………………… P.9 第一節 敘說的歷程 ………………………………………………… P.9 第二節 敘說的素材 ………………………………………………… P.11 第三章 婚姻關係中的我 ……………………………………………… P.13 第一節 閃電結婚 …………………………………………………… P.14 第二節 閃電離婚 …………………………………………………… P.21 第三節 即使離婚 關係卻一直存在………………………………… P.24 第四節 他永遠是孩子的爸、我的前夫 …………………………… P.28 第四章 原生家庭中的我……………………………………………… P.32 第一節 離婚後「回家」 …………………………………………… P.32 第二節 和家人相處時的高度焦慮 ………………………………… P.34 第三節 搬出原生家庭 ……………………………………………… P.37 第四節 隔段距離看爸媽 …………………………………………… P.42 第五節 建立我的小家庭 …………………………………………… P.50 第六節 原生家庭的轉變 …………………………………………… P.51 第五章 親密關係中的我 ……………………………………………… P.56 第一節 找回在親密關係中迷失的自我 …………………………… P.56 第二節 單親媽媽有怎樣嗎? ……………………………………… P.65 第六章 在兒子身上的那些看見 …………………………………… P.69 第一節 育兒手札 …………………………………………………… P.69 第二節 和兒子一起長大 …………………………………………… P.74 第三節 為什麼我沒有爸爸? ……………………………………… P.76 第七章 找回我的樣貌 ………………………………………………… P.80 第一節 回頭看家庭中的我 ………………………………………… P.81 第二節 在工作場域中的我 ………………………………………… P.83 第三節 面對自我與未來 …………………………………………… P.84 後記 ……………………………………………………………………… P.88 參考書目 ………………………………………………………………… P.91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2009)。心理衛生與適應(第二版)。台北:心理。
    王大維(2015)。依附與與親密關係。檢索日期;2016年5月24日;http://web2.yzu.edu.tw/yzu/st/psy/people/people4.htm
    呂珊珊(2012)。脫下孝女的麻衣:一段反思我與父親關係之敘說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邱世玲(2011)。走出婚姻之後-成為一家之主的行動歷程反思。玄奘大學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林上能(2010)。認識你的第二十四年:一個兒子的敘說探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育陞(2015)。安全依附關係母親對子女在親密安全感建立的影響性。諮商與輔導。第352期。2-6頁。
    陳怡華(2001)。多元家庭型態下的兩性關係新發展。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6,46-49。
    傅芍頤(2015)。走自己的路,也不要忘了本源-諮商學習者讀Bowen家庭系統理論概念的自我反思。諮商與輔導。第359期。34-37頁。
    張椀柔(2012)。多元家庭之我見我思。家庭教育雙月刊。第40期。34-43。
    張念鄉(2008)。尋找幸福:離婚女性自我探索之旅。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曾端真、陳為學(2015)。早年回憶敘說的療癒力-生命故事的建構、解構與再建構。諮商與輔導。第353期。13-20頁。
    彭懷真(2003)。婚姻與家庭(第三版)。高雄:巨流。
    謝美娥(2007)。離婚女性單親家長復原力的初探。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18期。1-33。
    蘇絢慧(2013)。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在關係中療育傷痛,學習成長。台北:寶瓶文化。
    Riessman,C.K.(2003)。敘說分析(王勇智、鄧明宇譯)。台北:五南。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