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彭繼增
論文名稱: 銷子輪機構之設計及機械誤差分析
指導教授: 吳隆庸
Wu, Long-Io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學院 - 動力機械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Powe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6
中文關鍵詞: 銷子輪機械誤差分析漸開線齒輪等效連桿漸開線內齒輪
外文關鍵詞: pin gearing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銷子輪是屬於一種特殊之擺線齒輪,銷輪之齒形為圓柱形,齒輪之齒形輪廓與銷輪之圓柱符合共軛關係。由於銷子輪之齒輪為不規則形狀的機械元件,其輪廓較不容易被精確地加工。因此,齒輪輪廓的公差設定及誤差檢測成為設計與製造精密銷子輪機構時的重要工作。
    銷子輪機構的機械誤差分析旨在建立各設計參數之偏差量與從動件運動誤差之間的理論關係。本論文主要目的為提出一套簡易且有系統的解析方法以進行銷子輪機構的機械誤差分析。首先,藉由等效連桿的概念,以及透過輪廓的徑向尺寸誤差與法線方向誤差間之理論關係的建立,發展出一套稱為等效連桿法的解析方法以預測由銷子輪機構之各設計參數偏差量所導致的從動件運動誤差。其次,將內接式銷子輪、漸開線齒輪與漸開線內齒輪也利用等效連桿法以分別推得其各設計參數偏差量所導致的從動件運動誤差。最後,分別以實例及圖表來說明所得到的結果及現象。

    關鍵詞:銷子輪,等效連桿,機械誤差分析,漸開線齒輪,漸開線內齒輪。


    目 錄 I 圖 目 錄 III 表 目 錄 V 符 號 說 明 VI 第一章 前言 1 1-1 概述 1 1-2 文獻回顧 2 1-3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章 搖擺式盤型凸輪輪廓與曲率半徑 3 2-1 平面機構的瞬心 3 2-2 搖擺式滾子從動件凸輪輪廓向量表示法 4 第三章 銷子輪輪廓設計 7 3-1 輪廓設計 7 3-2 各項參數對銷子輪輪廓之影響 9 3-2-1 速比對銷子輪輪廓之影響 10 3-2-2 齒輪齒數 11 3-2-3 滾子半徑 13 3-2-4 擺臂長度 14 3-3 銷子輪之拘束條件 16 3-3-1 接觸比 16 3-3-2 壓力角 17 3-3-3 滾子中心路徑 19 3-3-4 輪廓外形過切 22 第四章 銷子輪之機械誤差分析與漸開線齒輪比較 23 4-1 各項參數對銷子輪之機械誤差 23 4-1-1 軸心距誤差之影響 24 4-1-2 擺臂長誤差之影響 25 4-1-3 輪廓及滾子半徑誤差之影響 25 4-1-4 輪廓徑向尺寸誤差之影響 26 4-1-5 結果與討論 32 4-2 各項參數對內接式銷子輪之機械誤差 33 4-2-1 軸心距誤差之影響 34 4-2-2 擺臂長誤差之影響 35 4-2-3 輪廓及滾子半徑誤差之影響 35 4-2-4 輪廓徑向尺寸誤差之影響 36 4-2-5 結果與討論 46 4-3 各項參數對漸開線齒輪之機械誤差 47 4-3-1 軸心距誤差之影響 48 4-3-2 輪廓誤差之影響 48 4-3-3 輪廓徑向尺寸誤差之影響 49 4-3-5 結果與討論 54 4-4 各項參數對漸開線內齒輪之機械誤差 54 4-4-1 軸心距誤差之影響 55 4-4-2 輪廓誤差之影響 56 4-4-3 輪廓徑向尺寸誤差之影響 57 4-4-5 結果與討論 64 4-5 本章結果與討論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0 參考文獻 71 附錄 A 73 附錄 B 74 附錄 C 75 附錄 D 76

    [1] Gitin M. Maitra, Handbook of gear design, 2nd Ed., McGraw-Hill, New York, 1998.
    [2] 加茂精工株式會社,http://www.kamo.co.jp/index.php
    [3] 厚利股份貿易公司,http://www.sunholy.com.tw/upload/pd/20060802TCG.pdf
    [4] Litvin, F. L., Gear Geometry and Applied Theory, Prentice-Hill, New Jersey, 1994.
    [5] Gu Inhoy, “Design of Antibacklash Pin-Gearing, ”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Vol 120, pp.133-138.
    [6] Wu, L. I., 2003,“Calculating conjugate cam profile by vector equation, ”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Vol. 217, No. 10, pp. 1117-1123.
    [7] 劉紘宇,無暫停定速比共軛凸輪之輪廓設計與最佳化,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2004。
    [8] 張文桐,平面凸輪機構之機械誤差分析及其應用,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2007。
    [9] 顏鴻森,吳隆庸,2006,機構學,東華書局,台北,221-304頁。
    [10] Wilson C. E. and Sadler J. P.,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Machinery, 2nd Ed., Harper Collins, New York, 1991.
    [11] Spotts, M. F., Design of Machine Elements, sixth edition, McGraw-Hill, New York, 1985, p. 611
    [12] Hartenberg, R. S. and Denavit, J., 1964, Kinematic Synthesis of Linkages, McGraw-Hill, New York, pp. 59-63, pp. 140-144, pp. 295-308, pp. 315-320.
    [13] Freudenstein, F., 1955, “Approximate synthesis of four-bar linkages”, 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Vol. 77, August, pp. 853-861.
    [14] 小栗富士雄、小栗達男 合著,黃炎森 譯,標準機械設計圖表便覽,第三版,眾文圖書,台北,1993。
    [15] 陳義仁,受負載之正齒輪對的傳動誤差探討,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2005。
    [16] 張文桐,吳隆庸,"平面曲線之曲率半徑",機構與機器設計—中華民國機構與機器原理學會會刊,第十七卷,第一期,13-19頁,2006。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