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惠
CHEN YI-HUI
論文名稱: 客家山歌推手-林傑富之研究
AResearch on Hakka Music Promoter Lin, Jie-Fu
指導教授: 楊佈光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0
中文關鍵詞: 客家山歌客家音樂推廣平板林傑富
外文關鍵詞: Hakka Folk, Hakka promoter, Hakka Ping-ban, Jie-Fu Li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在經過日據時代、台灣光復之後社會風氣漸漸開放,客家音樂也隨著活絡起來,許多地方人士開始集結同好、組織社團,以推行各式各樣的民間音樂以及音樂比賽,同時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推廣貢獻更多的心力。林傑富先生曾任諸多客家山歌比賽之評審、客家八音樂師,以及新竹縣客家文藝促進會發起人、山歌教學班之講師,對於新竹地區客家音樂的永續發展具有重要的貢獻。

    本文以客家民族的由來為開端,了解客家人的生活層面以及對客家山歌的根源做一探究與追溯,並進而以台灣新竹竹北地區之客家音樂重要推手林傑富先生為研究主題進行相關人士的訪談,探討其個人生平與音樂經歷、演唱風格以及推廣客家山歌的過程與具體貢獻。並以其所擅長演唱的平板為例進行深入之樂曲分析,同時也對其教學學生在平板上演唱之具體成果,進行音樂分析及比對。


    After the Japanese-Occupied period and the retrocession of Taiwan, the atmosphere of the whole Taiwan society has become liberal open, and Hakka music itself revived from the long-term restriction. People who has the same interest started to organize associations, promoting all kind of folk music movements and competitions, and pouring large amounts of efforts on traditional culture dissemination. As for one of the promoters, Mr. Jie-Fu Lin has acted jury of many Hakka folk music contests, he is a Hakka Ba-yin musician, lecture of Hakka folk songs classes and the charter member of “the Hsin-chu county Hakka Literary and Artistic Association for Advance” as well. He has a vital contribution on Hakka music’s sustainability in Hsin-chu area.
    This study begins from the origin of the Hakka race, tracing back to the all aspects of Hakka people’s living style and the nature of Hakka folk songs. And following up the main topic, the important Hakka music promoter Mr. Jie-Fu Lin of Chu-bei area, Hsin-chu, Taiwan. With interviews on related people, researching his biographical data, music related experiences, music styles, and the progress and concrete contribution on promoting Hakka music. And Ends up the study with in-depth musical analyses on his adept “Ping-ban”category, and meanwhile on his students’, to see the specific teaching results and also to compare the expression between different singer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4 第五節 名詞釋義……………………………………………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相關文獻回顧 …………………………………….13 第二節 客家民族之緣起 …………….……………………17 第三節 客家民謠之起源及分類 …………….……………26 第四節 客家音樂之結構與特性 …………….……………45 第三章 林傑富生平與音樂理念之推廣實踐 ………………53 第一節 生平與經歷 ……………………………………… 53 第二節 比賽演出與獲獎紀錄 …………………………… 58 第三節 音樂理念與推廣實踐 …………………………… 74 第四章 出版專輯分析 ………………………………………81 第一節 林傑富平板演唱分析 …………………………….81 第二節 山歌教學成果之譜例分析 ………….…………116 第五章 總結與建議 ………………………………………147 第一節 總結 ……………………………………………147 第二節 建議 ……………………………………………151 參考文獻 ……………………………………………………152 專書 ………………………………………………………152 學位論文 …………………………………………………153 期刊 ………………………………………………………154 網路資源 …………………………………………………155 附錄………………………………………………………….156 附錄一 林傑富【平板一】採譜 ……………………………156 附錄二 林傑富【平板二】採譜 ……………………………159 附錄三 徐秀英【平板】採譜………………………………161 附錄四 林美妹【平板】採譜………………………………163 附錄五 李陳梅妹【平板】採譜 ……………………………165 附錄六 林傑富訪談紀錄 ……………………………………167 附錄七 十興社區山歌班學員訪談紀錄整理 ………………169

    專書(依出版年代排序)

    楊兆禎(1974),《客家山歌九腔十八調的研究》。台北,育英出版社。

    胡泉雄(1980),《客家民謠》。新竹,偉詅企業行。

    楊兆禎(1982),《台灣客家系民歌》。台北市:百科文化公司。

    楊佈光(1983),《客家民謠之研究》。台北市:樂韻出版社。

    劉守松(1991),《客家鄉土民謠(下)》。新竹,先登出版社。

    簡上仁(1992),《臺灣民謠》。臺北市,眾文圖書。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賴碧霞(1993),《臺灣客家民謠薪傳》。台北,樂韻出版社。

    鄭英敏等編 (1995),《鄉土音樂》。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房學嘉(1996)。《客家源流探奧》。台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黃榮洛(1997),《台灣客家傳統山歌詞》。新竹,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施正南/施仲言(1999),《民俗曲藝-客家音樂專輯(下) 》。台北市:財團 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陳郁秀編(1999),《多樣貌的台灣音樂-台灣音樂閱覽》。台北:玉山出 版社。

    曾慧佳(1999),《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出版社。

    曾喜城(1999),《台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

    黃文博(1999),《台灣民俗田野現場實務》。台北:常民文化出版社。

    楊熾明(2000),《台灣鄉土音樂-客家系民歌》的認知與探討。

    楊麗祝(2000),《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 義》。台北縣板橋:稻鄉出版。

    魏麗華編(2002)。《客家民俗文化》。新北市:愛華出版社。

    洪惟助、孫致文 (2003)。《新竹縣傳統音樂與戲曲採訪錄》。

    薛宗明(2003),《臺灣音樂辭典》。台北市:臺灣商務書館。

    劉心圓(2003),《山歌子的即興》。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黃永達(2004),《台灣客家讀本》。臺北市:全威創意媒體。

    鄭榮興(2004),《台灣客家音樂》。台中市:晨星出版社。

    呂錘寬(2005),《臺灣傳統音樂概論 歌樂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史惟亮(2006),《音樂向歷史求證》。台北,中華書局。

    呂鈺秀(2007),《臺灣音樂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徐正光主編(2007),《臺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市:臺灣客家研究學 會。

    林瑛琪(2010),《臺灣的音樂與音樂家》。台北市:臺灣書房出版。

    學位論文(依年代先後排序)

    陳雨璋(1985),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賣茶郎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方美琪(1992),高雄縣美濃鎮客家民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 論文。

    古旻陞(1992),台灣北部客家民謠之民族音樂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碩士 論文。

    楊熾明(1992),台灣桃竹苗與閩西客家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彭素枝(1995),臺灣六堆客家山歌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劉新圓(2000),臺灣北部客家歌樂山歌子的即興,國立台灣大學音樂學研 究所。

    彭靖純(2006),竹東地區客家山歌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言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琴(2010),客家流樂團之研究-以「山狗大」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宏晏(2010),竹北地區 「田屋八音團」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 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昌亨(2011),駱正榮(1952-)合唱作品風格探討暨分析-以清唱劇《大
    自然慈母頌》曲為實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 文。

    饒家卉(2012),羅紹麒客家歌謠作品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

    遷客(1978)。客家山歌-兼臆述山歌的起源。中原,卷173。

    李圖南(2001)。談客家山歌中聲調與曲調的關係,國民教育,41卷3期。


    網路資源

    客家委員會,音樂類,演唱人才,小傳。
    http://musicdrama.hakka.gov.tw/Top/ViewDetail.aspx?TID=359

    客家委員會,音樂類,演唱人才,基本介紹。http://musicdrama.hakka.gov.tw/Top/ViewDetail.aspx?TID=359

    客家委員會,客家人口分布地圖。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138498&ctNode=3011&mp=1869&ps=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