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薛伊芸 |
---|---|
論文名稱: |
調性古所聞——陳獻章書蹟繫年與書風研究 The Chronicleand Style Research of Chen Xian Zhang’s calligraphy |
指導教授: | 楊儒賓 |
口試委員: |
黃智陽
吳國豪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中國文學系 Chinese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4 |
中文關鍵詞: | 陳獻章 、陳獻章集 、白沙 、茅龍筆 、書法 、書學思想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陳獻章〔1428-1500〕,字公甫,號石齋,廣東新會人,後遷江門白沙鄉,人稱「白沙先生」,為明代哲學家兼書法家。其學原承程朱,後一變而為虛靜,明儒學案言:有明之學,至白沙始入精微。並開江門學派。世人多知白沙為理學家,較少知其在書法上的成就,近年來,隨著資訊的普遍,以及中國大陸有意識地發揚傳統文化,陳獻章其人及其書蹟被廣泛地研究、出版,本文就各家陳獻章書蹟選本作一統整,挑選各家繫年看法不同的作品,綜合其說,嘗試歸納、提出意見,佐以陳獻章書學思想作印證,將陳獻章一生書蹟,分成若干章節探討,並旁及其生活歷練如何影響書藝,以及行之成文的書學理論思想。
各章節依照時間順序為經,作品探討繫年為緯,安排如下:
緒論包括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材料和方法,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探討,透過此鋪排,先將歷來嶺南書法概況、陳獻章的歷史地位,以及後人研究陳獻章書蹟的情況說明清楚,而後介紹研究材料來源,包含中外紙本,還有網路上拍賣的電子資源,期盼透過多樣的資料搜集,將陳獻章書蹟完整呈現。
第一章一到三小節先釐清各家對陳獻章書蹟的分期,羅列以湛若水為代表的傳統的分期、陳志平與陳福樹的分期,以及各自的依據,第四小節分成兩部分,前半部羅列目前出版書籍載錄之陳獻章書蹟一覽表,材料來源包含研究陳獻章書法的專書、中外各明代書法的選本,所選書蹟包含紙本〔含絹本〕、木刻、碑刻、匾額等等,不限於傳統卷軸;後半部就大陸雅昌藝術網站搜尋到的關於陳獻章書蹟的拍賣品加以圖示說明。第五小節試析拍賣網站載錄之陳獻章書蹟一覽表及真偽,期盼透過列舉、比對、考據等方法,將近十多年拍賣網站出現的陳獻章書蹟作一比較。
第二章開始,就陳獻章的生命歷程與書蹟分期介紹。第二章主要探討陳獻章早期〔50歲前〕書蹟,疑義相析;第三章考證繫年陳獻章中期〔51至63歲〕的書蹟;第四章為陳獻章晚期〔64至73歲〕書蹟探賾。第五章為結論,總結前面各章論點,並探討陳獻章人格、書法及對後代的影響。附錄則是將前面章節所探討的陳獻章書蹟,以圖片方式呈現,避免空口說白話,也令「證據」更加完整。
參考文獻
一、古籍
〔宋〕邵雍著,陳明點校:《伊川擊壤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收錄於崔爾平:《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
〔明〕陳獻章著,孫通海點校:《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明〕陳獻章著《白沙子全集》(書簡)〔臺北:遠流出版社,1983年〕。
〔明〕湛若水:《白沙子古詩教解》,附於陳獻章著,孫通海點校:《陳獻章集》。
〔明〕莊昶:《定山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明〕黃佐:《廣州人物傳》〔板橋:藝文印書館,1966年〕。
〔清〕方濬賾:《夢園書畫錄》,收錄於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二冊
〔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
〔清〕阮榕齡編:《白沙先生年譜》,收錄於《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清〕李福泰修,史澄等纂:《廣東省番禺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收錄於《中國風土志叢刊》59〔揚州:廣陵書社,2003〕。
〔清〕胡方:《鴻桷堂詩文集》卷二,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清代詩文集彙編》19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清〕張廷玉:《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四・文苑二・李夢陽》〔瀋陽:遼海出版社,2000年〕。
〔清〕黄宗羲著,沈芝盈點校:《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清〕彭蘊燦:《歷代畫史彙傳》,收錄於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第十一
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
二、近人專書〔依照姓氏筆畫順序〕
洪惟仁譯:《書道全集第十二卷》〔臺北:大陸書店,1989年〕。
陳永正:《嶺南書法史》〔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陳志平:《陳獻章書迹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
陳志平:《陳獻章 廣東歷代書家研究叢書》〔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2年〕。
陳郁夫編:《明陳白沙先生獻章年譜》〔臺北:商務印書館,1980年〕。
陳郁夫:《陳白沙與湛甘泉學記》〔臺北:石渠出版公司,1986年〕。
陳應燿編:《白沙先生遺迹》〔香港:陳氏耕讀堂,1950年〕。
陳福樹:《陳白沙的書法藝術》〔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2008年〕。
陳福樹:《毛龍墨韻——白沙茅龍筆》〔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年〕。
章繼光:《陳白沙詩學論稿》〔湖南:岳麓書社,1999年〕。
華正人編:《歷代書法論文選》〔臺北:華正出版社,1984年〕。
傅申:《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4年〕。
楊儒賓:《從《五經》到《新五經》》〔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3年〕。
黃惇:《中國書法史・元明卷》〔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
黎業明:《湛若水年譜》〔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簡又文:《白沙子研究》〔香港:簡氏猛進書屋,1970年〕。
三、期刊論文〔依照姓氏筆畫順序〕
岳東晨:〈嶺南書壇歷史與現實片議〉,《南方論刊》〔2003年11期〕。
李遇春:〈陳獻章茅筆書的歷史作用〉,《故宮博物院院刊》總第126期〔2006年第4期〕。
海國林:〈簡論陳獻章的書法藝術〉,《收藏家》〔2011年第7期〕。
麥華三:〈嶺南書法叢談〉,《廣東文物》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年〕。
陳志平:〈峭削槎枒 自成一家——論明代陳獻章的茅筆書法〉,《榮寶齋》5期〔2011年5月〕。
楊儒賓:〈王學學者的「異人」經驗與智慧老人原型〉,《清華中文學報》第一期〔1997年9月〕。
歐濟霖:〈〈慈元廟碑〉研究〉,《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六卷第二期〔1992年〕。
鄧振宇:〈調性古所聞,熙熙兼穆穆——淺析陳陳獻章哲人書學觀念的哲學基礎〉,《名作欣賞》[2013年24期〕。
黎業明:〈《陳獻章集》集外詩文輯佚補正〉,《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30卷第6期〔2009 年6月〕。
鍾東:〈群體與區域視野下的白沙書法〉,《中國書畫》〔2005年第5期〕。
四、圖錄來源〔依照姓氏筆畫順序〕
同朋舍出版社編:《中國真蹟大觀 明〔一〕》〔日本: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1995年〕。
沈培方、明清名家書法大成編輯委員會:《明清名家書法大成:明代書法》〔上海:
書畫出版社,1993年〕。
吳哲夫總編:《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法書篇九》〔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5年〕。
故宮博物院編:《中國書蹟大觀》貳〔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廣東書畫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1年〕。
《海を渡った中国の書》〔大阪:讀賣新聞社,2003年〕。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書畫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
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 : 明代編・一・明代名家卷》〔北京:榮寶齋,2007年〕。
蘇州博物館編著:《蘇州博物館藏明清書畫》〔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五、網路資訊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
雅昌藝術網:http://www.artron.net/。
http://cls.hs.yzu.edu.tw/digital/xie/chenbaisha/1.htm。
莆田晚報〈澄渚碑文現身《國寶檔案》〉:http://www.ptwbs.net/fk/sy/20130528/930800023.shtml。
湄洲日報〈俞氏世家碣考辨〉:
http://dzb.ptweb.com.cn/system/2007-12/27/20071227104535.htm。
南粵清風:
http://www.gdjct.gd.gov.cn/yswj/1733.jhtml
六、其他
上海書畫出版社:《中國書畫文獻索引》〔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5年〕。
盧輔聖主編:《中國書畫全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