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秀鳳
ShouFon Lee
論文名稱: 國小學童在雙色配色色彩喜好之研究
The study o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color preference of two-color combinations
指導教授: 王鼎銘
DingDing Wang
口試委員: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5
中文關鍵詞: 色彩色彩配色色彩喜好色彩調和
外文關鍵詞: Color Combinationt, Color Preferences, Elementary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兒童對雙色配色色彩喜好的情況,首先是要了解學童對色彩配色喜好的趨向,接著探討性別與年齡是否為影響學童對雙色配色色彩喜好的原因,研究結果作為將來國小視覺藝術教學實務上的參考。本研究依據文獻分析結果作為自編測驗工具的理論基礎,測驗對象是國小四、六年級學童共252人,本研究以性別與年齡為自變項,色相、明度、彩度、色調等四個層面為依變項,探討哪個層面的配色會較吸引學童,而不同性別、年級的學童對色彩配色喜好是否會有差異。
    研究結論摘要如下:
    一、學童對雙色配色的色彩喜好分別在色相、明度、彩度、色調等方面的情況。
    (一)穩定的同一色相和類似色相配色的色彩比較受學童的喜愛。隨著年齡的成長,學童對寒色配色的色彩喜好提升。
    (二)學童對色彩的明度偏好趨向是明亮的中明度和高明度,以及中低明度和中高明度等類似明度配色的色彩。
    (三)學童最喜歡色彩飽和的高彩度配色,以及中高彩度的類似彩度配色。
    (四)在以色調為主配色中,學童對鮮豔的純色調喜好度最高。
    二、四、六年級的學童對雙色配色在寒色、低彩度和淡色調等配色色彩喜好有顯著差異,六年級學童比較喜歡寒色、低彩度和淡色調的配色。
    三、不同性別的學童對雙色配色色彩喜好有顯著差異,同一色相、暖色系、高明度和淡色調的配色較受女生喜愛,類似色相、寒色系、低明度和暗色調較受男生的喜愛。

    關鍵詞:色彩、色彩配色、色彩喜好、色彩調和


    Abstract
    Children were shown personal preference for color and experimentation in the field of children’s color preference began early but few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color combinations preference comparativel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children's preference of color in two-color combination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hildren's color preference in hue, lightness, saturation and tone as well 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s of gender and age on children's color preference.
    The survey of color combinations preference was first developed. The samples consisted of 252 elementary students in grade 4 and 6 from Taouyuan county, The survey was implemen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ANOVA statistic analysis.
    Finding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Among two-color combinations preference survey results in hue, lightness, saturation and tone,(1)students preferred two-color combinations with uniform or similar hue. This kind of combination was more stable. And the six grade students tended to the cold color combinations than the fourth grade students.(2)Most of students favored brighter two-color combination in low or high-lightness.(3)For saturation, most of students favored two-color combination with fully saturated color in rich bright.(4)vivid tone were almost welcome by all students.
    2、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eference of two-color combinations in cold color, low saturation and pale tone among fourth and sixth grade.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preferred the combinations in cold color, low saturation and pale tone.
    3、Refer to gender and children's preference of two-color combination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The girls tended to the two-color combinations like as uniform hue, warm color, pale tone and high lightness. The boys tended to the two-color combinations like as similar hue, cold color, dark tone and low lightness.
    The conclusion and discussion center 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color combinations p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made based on color preference. Hopefully, the findings could be employed to the elementary visual arts teaching.
    Keywords: Color Combination, Color Preferences, Elementary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國小學童在雙色配色色彩喜好之研究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色彩學理論 11 第二節 配色原理的形成與探討 30 第三節 配色應用的形式與方法 40 第四節 色彩的心理感覺 48 第五節 色彩喜好與色彩喜好相關研究 55 第六節 國小學童色彩知覺發展 64 第三章 研究設計及實施過程 7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7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7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5 第五節 研究實施過程 82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 86 第四章 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87 第一節 學童對色相、明度、彩度、色調的配色色彩喜好 87 第二節 四、六年級的學童對色彩配色喜好之差異 96 第三節 不同性別的學童對色彩配色喜好之差異 105 第四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1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1 參考書目 143 一、中文部份 143 二、英文部份 146 三、網路資料 147 附錄一:以色相為主的色彩配色電腦顯色色票 149 附錄二:以明度為主的色彩配色電腦顯色色票 151 附錄三:以彩度為主的色彩配色電腦顯色色票 153 附錄四:以色調為主的色彩配色電腦顯色色票 155 附錄五:以色相為主的PCCS色票RGB數值 157 附錄六:以明度為主的PCCS色票RGB數值 158 附錄七:以彩度為主的PCCS色票RGB數值 159 附錄八:以色調為主的PCCS色票RGB數值 160

    參考書目
    一、 中文部份
    千千岩 英彰(2002)。不可思議的心理與色彩(初版)。台北:新潮社。
    王秀麗(2009)。國小學童對色彩喜好與聯想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高年級為例。私立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建柱、賴一輝、張柏舟、鄭國裕 校訂(1986)。太田昭雄‧河原英介原著。色彩與配色(四版)。台北:北屋出版社。
    王德育譯(1983)。Viktor Lowenfeld(1957)原著。創造與心智成長(初版)。台北:康橋書店。
    朱民譯(2006)。Betty Edwards(2006)原著。像藝術家一樣彩色思考(初版)。台北:時報出版。
    何耀宗(1990)。色彩基礎(五版)。台北:東大圖書。
    吳仁芳(1992)。色彩的理論與實際(初版)。台北:中華色研出版社。
    吳仁芳(1993)。兒童色彩世界的探討。國教月刊,39卷,7、8期,5-16
    吳仁芳(1993)。兒童繪畫造形與色彩表現特徵。國教月刊,40卷,1、2期,9-17
    吳芳儀(2006)。心理因素影響影像色彩喜好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天任(2000)。非藝術性選配色方法之研究。2000色彩應用與色彩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73-86
    李平農(1999)。色彩配色專集(初版)。台南:信宏出版社。
    李苑宜(2008)。幼兒色彩偏好與氣質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堅萍(2004)。資訊科技應由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特質融入之理念與策略。國教天地,155期,18-23
    李漢庭譯(2009)。Pawpaw Poroduction原著。有趣的設計心理學(初版)。台北:世茂出版社。
    李銘龍(1999)。應用色彩學(五版)。台北:藝風堂。
    李蕭錕(1998)。色彩學講座(二版)。台北:藝術家。
    林千鈴(2009)。打開藝術眼(一版)。台北:天下。
    林千鈴(2010)。畫不像的畫像(一版)。台北:天下。
    林文昌(1991)。色彩計劃。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林佳燕(2001)。大學生個人特質因素對色彩嗜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昆範(2008)。色彩原論(初版)。台北:全華。
    林昆範、柯凱仁(2000)。現代色彩學(初版)。台北:全華。
    林美珍(1996)。兒童認知發展(初版)。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磐聳(1998)。從現代科技探討色彩的應用與表現。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67-74
    倪韶鴻(2003)。數位影像色彩喜好之初探。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研究所碩士論文。
    海月山譯(1998)。赫爾曼布克哈特原著。德國現代兒童美術教學(初版)。台北:藝術家。
    莊舒帆(2008)。台灣地區青少年對色彩嗜好之研究以高中生為例。私立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博州(2001)。發現四季臺灣色彩之美---關於「色彩」的主題。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改革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8-25
    陳信博(2004)。國小學童對於性別色彩認知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宏(1998)。國人色彩嗜好調查報告1996與1997之調查結果與分析。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83-109
    曾啟雄(2003)。台灣美術教科書的色彩學內容安排之省思。美育,136期,12-19
    游淑斐(2006)。台灣地區學童色彩喜好情形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書倩譯(2003)。山中俊夫原著。色彩學的基礎(初版)。台北:六合出版社。
    趙雲(1997)。兒童繪畫與心智發展(初版)。台北:藝術家。
    劉鎮源(1996)。兒童畫教材教法。台北:藝術家。
    歐秀明、賴來洋(1986)。實用色彩學。台北:雄獅圖書。
    蔡汶錡啟(2005)。國小學童色彩混色辨識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守益(2001)。雙色配色意象認知的分析與視覺化。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所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媄婛(2007)。1962~2001國小美勞教科書色彩辭演進。美育,160期,30-43
    盧俊宏、葉吉城(2003)。以電腦科技行為輔助色彩教學之分析研究。美育,133期,76-83
    鐘兆惠(2002)。國小兒童色彩排序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師院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詩閔(2010)。年齡因素對色彩喜好之影響。私立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所碩士論文。
    二、 英文部份
    Li-Chen Ou and M. Ronnier Luo (2006). A Colour Harmony Model for Two-Colour Combinations.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ol.31,No.3,191-204.
    Li-Chen Ou, M. Ronnier Luo,Andrée Woodcock and Angela Wright(2004). A Study of Colour Emotion and Colour Preference. PartΙ:Colour Emotuons for Single Colours.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ol.29,No.3,232-240.
    Li-Chen Ou, M. Ronnier Luo,Andrée Woodcock and Angela Wright(2004). A Study of Colour Emotion and Colour Preference. Part II:Colour Emotuons for Two-colour Combinations.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ol.29,No.4,292-298.
    Li-Chen Ou, M. Ronnier Luo,Andrée Woodcock and Angela Wright(2004). A Study of Colour Emotion and Colour Preference. Part III:Colour Preference Modeling.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ol.29,No.5,381-389.
    Lowenfeld, Viktor/Brittain,W.Lambert(198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New York : Prentice Hall.
    Rodney L. Heckaman and Mark D. Fairchild.(2005). Talking About Color … Brilliance. Col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ol.30,No.4,250-251.


    三、 網路資料
    PCCSのトーン。日本色研事業株式会社。2011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sikiken.co.jp/pccs/pccs04.html
    PCCSの明度と彩度。日本色研事業株式会社。2011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sikiken.co.jp/pccs/pccs03.html
    PCCSを用いた色彩調和の形式。日本色研事業株式会社。2011年1月15日,取自http://www.sikiken.co.jp/pccs/pccs05.html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