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何美璇 He, Mei-Xuan |
---|---|
論文名稱: |
台灣兒童華語教材之漢字教學研究 A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s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children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邴尚白
Biing, Shang-Bair |
口試委員: |
劉宜君
陳逸文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所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5 |
中文關鍵詞: | 兒童華語教材 、漢字教學 、華語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Chinese textbooks for children,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teaching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全球華語熱,愈來愈多父母選擇讓孩子從小開始學華語,然而「漢字」對於華語初學者來說仍是一大難題,本論文以台灣出版的華語文教材為研究樣本,從漢字教學理論的觀點出發,結合二語習得與認知發展理論,探討各教材在漢字教學上的特色。
目前已出版的兒童華語教材,每本規劃「漢字」教學的方式皆有所不同。本論文共探討7套台灣出版的兒童華語教材之漢字教學呈現方式,包括:《生活華語》、《遠東兒童中文》、《快樂學華語》、《Hello, 華語》、《小豆豆學華語》、《全新版華語》以及《學華語向前走》。
針對台灣出版的兒童華語教材,本論文採用「內容分析法」,以漢字教學的六大重點,包含:「筆劃」、「筆順」、「字源」、「部件」、「六書理論」與「易混字辨析」為分析主軸,探討台灣兒童華語教材的漢字教學呈現方式,透過整理分析並交叉比對後,提出對於台灣兒童華語教材漢字教學的建議,希望能作為未來編寫兒童華語教材的參考。
With the upsurge of Chinese learning all over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parents choose Chinese learning from a young age for their children. However, “Chinese characters” is still a big problem for Chinese beginners. This study choose Chinese textbooks for children in Taiwan as research samples, adopts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theory and combined wit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 and con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to discuss the material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Chinese textbooks for children in Taiwan.
There are different ways of teaching design on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study discusses seven Chinese textbooks for children in Taiwan, including “Living Mandarin”, “My Chinese Book”, “Elementary Chinese”, “Hello Huayu”, “Little Bean Learns Chinese”, “Easy Chinese” and “Let’s Learn Chinese” on their teaching design for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study adopts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class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method into six points, including “stroke”, “stroke sequence”, “etymology”, “othography”, “six categorie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onfusable characters recognition”. Firstly, arrang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Chinese textbooks. Secondly, rearranges and across validate them according to the six points. Finally,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material design o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t is hoped that the suggestions could contribute to material design of Chinese textbooks for children in Tiawan.
教材
王孫元平、何景賢、宋靜如、馬昭華、葉德明(1992)。兒童華語課本。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吳威玲、趙玉娣、蕭欣音、胡采禾(2006)。遠東兒童中文。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孫懿芬、王瀅捷、林雨昕、曹靜儀、陳雪妮、陳雅芳、楊千緻、蔡蓉芝(2016)。學華語向前走。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陳懷萱、盧翠英(2008)。快樂學華語。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陳懷萱、盧翠英(2011)。小豆豆學華語。台北: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
蔡雅薰、朱文宇、陳立芬、劉毓婷、曹如意、李麗美(2011)。Hello, 華語。台北:康軒出版社。
盧秀鳳等(2005)。生活華語。桃園:藍天出版社。
蘇月英、李春霞、胡曉英、詹月現、蘇蘭、吳建衛、夏婉雲、鄒敦怜、林麗麗、林麗真(2012)。全新版華語。新北:流傳文化事業公司。
專書
王建勤(2006)。漢語做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與漢語認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泉(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李泉(2006)。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周有光(1997)。中國語文縱橫談。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周健(2007)。漢字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胡雲鳳(2015)。形聲字研究與教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孫德金(2006)。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黃沛榮(2003)。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樂學書局。
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華語文為第二語言教學芻議。台北:師大書苑。
趙金銘(2011)。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劉真(主編)(2000)。教育大辭書。台北:文景。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2710/
劉富華、劉立成、李曦(2014)。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鄭昭明(2006)。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三版)。台北:成陽出版公司。
Krashen, S.D. (1985),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Longman
期刊論文
王燕燕(2007)。單元模式下的教材編寫:新加坡的實踐。台灣華語文教學,3,82-89。doi: 10.7083/TCASL.200712.0082
白雪敏(2009)。從兒童母語習得規律看對外漢字教學。赤峰學院學報,30(11), 186-186。
朱志平(2002)。漢字構形學說與對外漢字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4,35-41。
林于弘、黃雅英(2010)。以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架構為基礎的華語文教科書練習研究-以A1能力指標為例。應華學報,7,223+225-253。
崔永華(1997)。 漢字部件和對外漢字教學。語言文字應用,3,49-54。
陳智賢(2006)。談對外華語教學之文字學教學。「2006漢語教學與研究國際研討會」發表之論文,越南,河內。
曾志朗(1989)。開拓華語文研究的新境界:中國心理學應面對認知與神經科學的挑戰。語文建設通訊,24,18-40。
曾志朗、洪蘭(1985)。 從神經語言學觀點探討中文閱讀之視覺歷程。「世界華文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灣。
黃沛榮(2012)。漢字部首及其教學問題。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4,19-44。
劉慧敏、蘇育全(2014)。德國華語文小學教材之漢字教學研究。中原華語學報,14,83-114。
蔡雅薰、趙日彰(2010)。兒童華語教材語料之難度定量分析。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報,8,121-137。
Everson M. E. (1998) Word Recognition among Learners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ming and Knowing.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2, 194-204. doi: 10.2307/329208
Shen, H. H. & Ke, C. (2007). Radical awareness and word acquisition among nonnatice learners of Chines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91(1), 97-111.
Zhang, J., Li, H., Dong, Q., Xu, J. & Sholar, E. (2016). Implicit use of radicals in learning characters for nonnative learners of Chinese.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37, 1-21.
碩士論文
柯秉儒(2011)。以中文為第二語言學習之兒童華語教材編寫研究─以流傳文化《全新版華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