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慧蘭 Hui-Lan Huang |
---|---|
論文名稱: |
天光‧雲影‧澄映心-黃慧蘭膠彩創作論述 Sunbeam‧Water Reflection‧Purification of My Mind |
指導教授: |
汪聞賓
Wen-Bin Wa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3 |
中文關鍵詞: | 膠彩畫 、寫實 、臺灣鄉土 |
外文關鍵詞: | Glue Painting, Realistic, Taiwanese Localism |
相關次數: | 點閱:2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天光‧雲影‧澄映心-黃慧蘭膠彩創作論述
中文摘要
什麼是寫實的臺灣鄉土繪畫?具有臺灣特色的繪畫代表有哪些?「膠彩」是什麼?當筆者說作品的素材是膠彩時,非美術背景的多數的人會問:「什麼是膠彩?」有美術背景的一樣也有人不知道什麼是膠彩。
一種源自中國的繪畫素材經由中國跟日本的文化交流,並經日本自身內化發展成熟且深具民族特色,因臺灣曾受日本殖民統治而傳入臺灣,在臺灣卻較少人了解,對膠彩的認知相當有限,美展的比賽項目裡也很少將膠彩獨列出來,從日治時代(西元1895年)膠彩從日本逐漸引入臺灣後,至今已116個年頭,西方的油畫、水彩,中國的水墨、書法眾所皆知,但膠彩對大多數人們依然是比較陌生的繪畫素材,也許是素材的昂貴,也許是繪製過程較繁複,所以至今依然較不普遍。
但相信有看過膠彩畫作的人會被這種高雅貴氣的素材所吸引,看過林玉山、陳進….等前輩畫家的作品,也會被濃濃的「臺灣味」所吸引,看過林之助、許深州…等前輩畫家的作品,一定感受到作品散發出「優雅」的韻味。
筆者踏身臺灣的山林溪畔,以寫生為創作基礎,探討膠彩發展淵源,並耙梳臺灣膠彩代表性畫家作品創作歷程與特色及時代背景充實自己創作的能量,期許能透過膠彩素材寫實的描繪臺灣樸實大地的景象:寂靜清澈的溪畔,水塘波光瀲影折射的迷炫,藉由礦物粉末的光澤,及層層堆疊的蘊釀,思緒如混水裡的濁泥慢慢沉澱,水域漸漸清透,心中之眼打開了,讓更多人走入大自然,體驗未修飾樸拙的美,淨化受紛擾的心靈,是筆者此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並希望讓更多人認識膠彩,讓膠彩在臺灣美術裡有更普遍的認知。
Sunbeam‧Water Reflection‧Purification of My Mind
: A Study On Glue Painting By Hui-Lan Huang
Abstract
What is the Realistic Taiwanese Localism in painting? What kind of paintings are those with the most Taiwanes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st typical? What is Glue painting? About 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s is given,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without previous artistic training or background are puzzled by the unfamiliar name of the coloring material. Moreover, a lot of those with some artistic training or background have never heard of this very particular type of source material either.
Very little about Glue Painting is known as if it were soundlessly originated in China, developed and matured in Japan. Also, it has scarcely been heard of or studied in Taiwan. Likewise, it is rarely an independent category itself in art contests. In fact, it has been 116 years since Glue Painting was first introduced by the colonial Japanese to Taiwan in 1895. Yet, its popularity, compared with western oil painting and water color or with oriental ink paint and calligraphy, has not been changed much over the past century. Glue Painting remains unfamiliar and unnoticed likely results from its relatively high cost as well as the complicity of painting with this source material.
However, when having a Glue Painting in view, most people are amazed and fascinated by its elegant and unique qualities. Take the works of the respected Yu-Shan Lin and Jin Chen as examples. Their works bring an intensive sense of Taiwanese localism. Other well-known artists such as Zhi-Zhu Lin and Shen-Chou Xu focus on presenting and expressing a refined gracefulness and lasting charm through their paintings.
I embraces the nature, sets out to the woods, and wades across the streams trying to integrate the natural beauty of Taiwan into my own paintings with life sketching techniques and the pre-knowledge on Glue Painting as a source material. After studying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Glue painting as well as comparing works from different painters, I wishes to use Glue painting to realistically and truly portray the powerful simplicity of my home land Taiwan: The tranquility and limpid of a river bank, the dazzling light reflection on the surface of a pond. Through the sheen reflected by mineral substance and the depth accumulated between layers of Glue painting, I hope not only leads the viewers to the untouched natural beauty of Taiwan but also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Glue painting in Taiwanese art.
參考文獻
一、書籍
劉思量(2001)《中國美術思想探討》,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劉曉路(2001)《東山魁夷論藝》,北京市,人民美術出版社。
郭生玉(1988)《心裡與教育研究法》,台北市,精華書局。
陳傳席(2004)《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安海姆(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市,雄師圖書公司。
佳慶編輯部()《世界藝術百科全書第一冊-了解藝術、偉大的傳統》,台北市,佳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曹昌武、曹曉楠(2004)《繪畫構圖》,濟南市,山東美術出版社。
戴維‧方坦納(何盼盼譯)(2007)《象徵的名詞》,台北市,米娜貝爾出版。
雄獅美術編輯部()《西洋美術辭典》,台北市,雄獅美術圖書有限公司。
佳慶編輯部()《世界藝術百科全書-新地平線第二冊、藝術與藝術家》,台北市,佳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大英視覺藝術百科全書-第5冊》,台北市,台灣聯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馬鳳林(2005)《象徵主義-藝術家的亢奮與無奈》,武漢市,湖北美術出版社。
曾得標(1994)《膠彩畫藝術-入門與創作》,台中市,印刷出版社。
廖雪芳(1977)〈為東洋畫正名-兼介林之助的膠彩畫〉《雄師美術》,台北市,72期。
凌嵩郎(1998)《中國美術發展史》,台北市,全冠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朱子弘(1984)《國畫色彩研究》,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張桐瑀(2005)《你不可不知道的100位中國畫家及其作品》,台北市,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二,世界書局出版。
馮作民(1996)《中國美術史》,台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謝里法(1998)《臺灣美術運動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王秀雄(1991)〈日據時代台灣官展的發展與風格探釋〉《藝術家》199號,台北市,藝術家雜誌社。
施世昱(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膠彩藝術》,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佘鶴清(2004)《日本美術發展史》,台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欽賢(1993)《日本美術史話》,台北市,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藝術家雜誌策劃編輯(2000)〈日本繪畫百年特輯〉《藝術家》302號,台北市
,藝術家雜誌社。
李欽賢(1993)《日本美術的近代光譜》,台北市,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瓊花(1994)《自然‧寫生‧林玉山》,台北市,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明賢 (2008)《島嶼風情–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之研究》,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
李進發(1993)《日據時期臺灣東洋畫發展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林明賢(2008)《「閩習台風」-明清時期台灣美術之研究》,台中市,國立台灣美術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編輯部(2000)《台灣東洋畫探源》,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王素峰(1995)《一九四五~一九九五台灣現代美術生態》。
陳樹升(1996),《膠彩畫之探源、傳承及影響學術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紀錄》,臺中市,台灣省立美術館。
廖瑾瑗(2003)《膠彩‧雅韻‧林之助》,台北市,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廖瑾瑗(2001)《四季‧彩妍‧郭雪湖》,台北市,雄師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約翰‧伯格(2006)《觀看的方式》,台北市,麥田出版。
捷克‧特里錫德(2001)《象徵之旅》,北京市,中央編輯出版社。
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8)《大英視覺藝術百科全書-第5冊》,台北市,台灣聯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十三經本《周禮》冬官,考工記,開明書店。
《晉書》卷九十二,顧愷之傳,藝文印書館。
廖瑾瑗(2004)《台灣現代美術大系-抒情新象膠彩》,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詹前裕(1998)《膠彩畫的欣賞與製作》,台中市,東海大學美術系。
倪再沁(2004)《美感的探險》,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王克舉、白平(2006)《色彩印象語言》,上海市,上海書畫出版社。
亞力山卓‧墨等菲(2008)《米勒名畫150選》,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劭彥(2002)《中國繪畫欣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生活百科叢書編譯組(1985)《美與色彩心裡》,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林吉峰主編(1991)《桃城風雅-林玉山的繪畫藝術》,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吳道文(1982)《藝術的興味》,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崇宏(1995)《造形基礎》,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堤‧浪夫(2002)《造形的發想》,台北市,六合出版社。
倪朝龍(1998)《台灣美術全集20-林之助》,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李長俊(1985)《藝術與視覺心裡學》,台北市,雄師圖書公司。
李長俊(2001)《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市,雄師圖書公司。
樂愛國(2005)《道教生態學》,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姜耕玉(2006)《藝術辯證法》,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斯佩克特(2006)《弗洛伊德的美學》,四川省,四川出版集團。
朱志榮(2006)《中國美學研究》,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羅崗 顧錚(2003)《視覺文化讀本》,上海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周憲(2002)《美學是什麼》,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黃光男(1998)《臺灣畫家評述》,台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劉益昌 高葉榮 傅朝卿 蕭瓊瑞(2009)《台灣美術史綱》,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C.A.S 威廉斯(2006)《中國藝術象徵辭典》,長沙市,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二、網路資料
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作品選http://www.dlgallery.com.cn/dalian/exhibit/foreign/dongshky/dongss.htm
閱讀東山魁夷
http://www.cphoto.net/luntan/01/02.htm
東山魁夷的世界
http://ppluxx.blogbus.com/logs/193113.html
林玉山的『自然畫』世界
http://www.ourartnet.com/lin.yu-shan.asp
巨匠足跡
http://web.cca.gov.tw/tdg/9/start.htm
雨軒藝術同盟
http://www.rainart.cn/
視覺素養學習網—台灣畫家林玉山、陳進、林之助、郭雪湖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index.html
與自然相遇 洪江波
http://artistic.org.tw/
嶺南畫派-日本畫與中國畫的關係
http://www.lingnanart.com/home_ch.htm
CONN論壇—日本的浮世繪欣賞30P
http://bbs.conn.tw/redirect.php?tid=14731&goto=lastpost
日本文化研究網
http://www.zdrbs.com/jc/Default.aspx
台灣網路美術館
http://web.cca.gov.tw/tdg/index.htm
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之美
http://www1.ntmofa.gov.tw/collectionwe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