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佩容
Wu, Pei-Jung
論文名稱: Dash機器人課程對國小中低年級學童程式語言學習態度之影響
A study on Dash robot for improving the interest of programming learning attitudes for student in primary school
指導教授: 邱富源
Chiu, Fu-Yuan
口試委員: 陳明秀
丘嘉慧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中文關鍵詞: Dash機器人程式語言學習態度學習困難點
外文關鍵詞: Dash robot, Programming language, learning attitudes, Learning difficulties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隨著時代快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更迭,資訊科技已經使人類在生活、工作、人際互動、教育等各種層面上產生劇烈的變化。為了培養優秀的資訊人才,世界各國在近幾年也開始有所規劃。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5個國家已經開始實施程式教育,而這波潮流也逐漸推向了臺灣。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中「時間系列設計(Time-series designs)」的方法進行。在此研究中,在本研究中研究對象為新竹市某國民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所有學童,故選擇實體機器人讓學生便於學習程式語言,並且透過分組合作的模式、自主摸索、分享、任務闖關的模式,增加學生與同儕溝通、互動的能力。
    在本研究中,採用李克特式五點量表的問卷進行。在課程開始前一周,先進行學習態度量表的前測,了解學生的預期心態;接著進行上學期的五堂課後,再施以一此前測,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進行下學期的課程調整;最後在進行完一整年的Dash機器人課之後,再發放一次延後測問卷,藉以了解經過一年的程式語言課程,學生是否能有興趣的提升?學習難點又為何?對於未來程式語言學習的想法又是什麼?
    最後,回收問卷並進行分析,透過SPSS的分析,雖然問卷並非每一題都有顯著上升,但整體都得分皆高於3分,並且偶有幾個向度呈現分數高於4分,因此可以得知,學生初次以Dash機器人課程學習程式語言,到一年的課程結束後,都仍維持著高度的興趣。本研究結果表示透過Dash機器人課程,性別並未對於程式語言的學習有任何差異性,但是依照不同年級使用不同的App學習,只要挑選出適合該年齡層的學生,Dash機器人課程可以從一年級或學齡前開始學習。


    With the growing of techonology. It brought lots of difference and change to our world. Every country excute education of programming in primary school. To make children learn more about logic and coding. Until now, it’s more than fifteen country to join this project. With this opportunity, Taiwan wants to join too. So, I studied about education of programming in primary school in Taiwan. In my research, main object is from the first grade to the forth grade. There will be three questionnary, one before the course, another before the end of the course and the last one was conducted after the course. I will use these three questionnary to conduct my research about the average and the significantness. Through this way to understand that if it’s difficult for studend or not. At the end of my research, its significantness is not very obvious. But, all score from my student in the questionnary is extremely high score. It distributed from 3 to 4.5 score. That’s very high score. It means that students can keep high interest from the begin of my course to the end of my course.

    謝辭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壹、 課程部分 4 貳、 地點部分 4 參、 研究者部分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壹、 Dash機器人(Dash Robot) 5 貳、 兒童程式語言學習(Coding Education For Children)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程式語言之教育現況 6 壹、 愛沙尼亞(Republic of Estonia) 6 貳、 英國(United Kingdom,UK) 7 參、 美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U.S.A) 8 肆、 芬蘭(Finland) 9 伍、 小結 10 第二節 程式語言課程實施於臺灣國小階段之教育研究 11 壹、 LOGO語言 11 貳、 樂高機器人(Lego) 12 參、 Scratch 12 肆、 Code.org 13 伍、 小結 1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15 壹、 研究架構 15 貳、 研究流程 1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3 壹、 機器人 23 貳、 平板電腦 23 參、 教學軟體 24 肆、 輔助工具 36 伍、 機器人學習心態量表 39 陸、 學習收穫分享單 40 第四節 課程方案設計 41 壹、 一年級課程方案設計 41 貳、 二年級課程方案設計 47 參、 三年級課程方案設計 57 肆、 四年級課程方案設計 63 伍、 小結 69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70 壹、 研究資料蒐集 70 貳、 研究資料分析 71 第四章 教學研究結果與分析 72 第一節 問卷信效度分析 72 第二節 一年級學習狀況質性分析 74 壹、 學生專注力問題 74 貳、 學生學習狀況說明 74 第三節 二年級學習狀況結果分析 75 壹、 問卷結果分析 75 貳、 學習困難點分析 85 第四節 三年級學習狀況結果分析 87 壹、 問卷結果分析 87 貳、 學習困難點分析 97 第五節 四年級學習狀況結果分析 99 壹、 問卷結果分析 99 貳、 學習困難點分析 110 第五章 教學研究結論與建議 11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2 壹、 學習態度之影響 112 貳、 學習困難之分析 112 參、 學習意向與期望 11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4 參考文獻 115 中文文獻 115 英文文獻 118 附錄 120 附錄一 機器人學習心態量表前測 120 附錄二 機器人學習心態量表後測 122 附錄三 機器人學習心態量表延後測 124 附錄四 中英對照講義 126

    中文文獻
    仇永善(2005)國小六年級學生在 Logo 環境中學習多邊形概念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白惠芳總校閱(2011)。Ormrod J.E. (2008)原著。教育心理學:學習者的發展於成長(Educational Psychology: Developing learners, 6th ed.)。台北:洪葉。
    何青慧(2017)國小四年級學生Scratch程式設計的5E探究式教學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何胤廷(2013)引導式學習應用於 Scratch 程式設計教學之成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文琦(2012)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 Scratch 程式設計學習成就、態度與問題解決歷程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惠娟(2005)電腦程式 Logo 環境在四邊形補救教學成效─國小四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童之個案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佳恩(2015)合作學習對國中七年級生學習Scratch程式設計的學習態度與成效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科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奇荃(2010)透過Logo環境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vanHiele幾何思考層次與角概念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育慈、吳正已(2016)。運算思維與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教育脈動,6。取自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02287aac-dc26-4ad4-b87e-2881e942dc16?insId=ce7aab24-b25b-4638-b89f-d005f7908f07
    林幸淇(2018)應用Code.org於國小三年級程式設計教學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欣璇(2018)應用同儕教導法在程式教學對於國中生運算思維及學習成效之影響。臺北市立大學資訊科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裕雲(2002)。實施電腦 LOGO 程式設計教學對臺灣國小學生解題能力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侯人俊(2011)樂高機器人程式設計對國小兒童高層次思考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徐毓翎(2013)樂高機器人學習對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碩士學位學程未出版碩士論文。
    郝廣才(2016)。全球最佳程式學習玩具Dash機器人玩出程式力。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134期(2016)。
    張秉翰(2011)國小四年級資優生學習LOGO程式設計課程之可行性研究──以「LOGO打字機」教材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春興(201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北市:東華。214-216
    張峻嘉(2009)樂高機器人創意教學方案設計之探究。立德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富強(1992)。Logo 環境中學習幾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
    教育部(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科技領域草案。
    許立昇(2010)應用LEGO機器人學習於5E科學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郭士豪(2010)同儕教學法對國小學生學習 Scratch 程式設計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郭文明(2015)前導組織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生Scratch程式設計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俊廷(2015)國小高年級學童線上自學程式設計對邏輯推理能力之影響。康寧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雅萍(2009)透過真實情境的媒介和樂高機器人的運作協助六年級學童數學解題學習與圓周長概念澄清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文聖(2001)國小學童在 Logo 學習環境中數學學習與解題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君懷(2013)樂高邏輯教學對國小學童數學領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佩芬(2005) 以 LOGO 程式語言探討國小聽障兒童平面幾何解題歷程的改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鈺珊(2016)國小五年級學生以合作學習於Scratch程式設計之學習成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
    新北市教育電子報218期(2017)。運算思維的程式教育。
    楊建民(2009)探究式教學法與講述式教學法在國小 Scratch 程式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書銘(2007)Scratch 程式設計對六年級學童邏輯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創造力的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廖斯于(2017)程式積木教學策略改進對技術型高中生程式設計課程學習動機的影響-以導入code.org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未出版碩士論文。
    廖漢欽(2004)Logo基礎環境下對藝術課程學習之研究。南臺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孟憲(2010)Scratch 程式設計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幾何概念及邏輯推理能力的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淑芬(2010)透過Logo環境來探討國小四年級學生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錦豐(2009)LEGOMINDSTORMS提升國小學童問題解決能力與科學態度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蕭信輝(2009)Scratch 程式設計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科學過程技能、問題解決能力及後設認知之影響。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賴明宏(2009)Scratch 程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邏輯推理能力與科學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英文文獻
    Adams N., Robert D. A.(2016), The Case for Improving U.S.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Barack Obama(2013),President Obama asks America to learn computer scienc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XvmhE1J9PY
    BBC. Retrieved from http://www.bbc.co.uk/guides/zskthyc
    Bers, M. U. (2017). Coding as a playground: Programming and computational thinking in the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London, Routledge Press.
    Code.org(2015),Hour of Code , Retrieved from https://code.org/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of U.K.,(2013),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 : computing programmes of study: key stage 1 and 2.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2015).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 A progress report 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Washington, DC: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Hiltunen T.(2016),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gramming Skills in Finnish Primary Schools – The Potential of Games.
    Hylke H. F., Menno D.M.W, Richard P.D.,Jan S. van der Ven,Kevin de Vette(2017),Teach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to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via Unplugged Programming Lesso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 (HITSA) ProgeTiger Programm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itsa.ee/it-education/educational-programmes/progetig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2015–2017)ProgeTiger Programme.
    Kazakoff, E., Sullivan, A., & Bers, M. U. (2013). The effect of a classroom-based intensive robotics and programming workshop on sequencing abi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41(4), 245-255.
    Microbit,Retrieved from https://microbit.org/
    Milošević I., Živković D., Manasijević D., and Nikolić D.(2015) The effects of the intended behavior of students in the use of m-learning.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 51, pp. 207–215
    OPS2016 Perusopetuksen opetussuunnitelman perusteet (2014)Retrieved from https://www.oph.fi/ops2016/perusteet
    Pruet P., Ang C. S., and Farzin D. (2016). Understanding tablet computer usage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Students technology experience, learning styles and attitude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vol. 55, pp. 1131–1144.
    Seymour Aubrey Papert (1980), Mindstorms: children, computers, and powerful ideas.
    SP Jones, B. Mitchell and S. Humphreys (2013), "Computing at school in the UK”
    Sullivan, A., & Bers, M.U.(2015)Robotics in the 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Learning outcomes from an 8-week robotics curriculum in pre-kindergarten through second grad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 Online First.
    White house (2016),Computer Science For All., Retrieved from 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blog/2016/01/30/computer-science-all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