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怡雯 |
---|---|
論文名稱: |
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徐素霞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圖畫書 、插畫 、西方名畫 、挪用 |
外文關鍵詞: | Picture book, illustration, western pictorial art, Appropriation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從圖畫書中,可以看見不同於以往的形式。例如挪用現成之物象作為創作元素。為了探究有別於以往傳統的圖像敘述方式,筆者選擇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作為研究的主題。主要目的在於探究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是如何表現其形式風格與手法,另外對於藝術與人文教育上所能提供的價值功能。
從蒐集到的十三本圖畫書分析結果可以得知,在圖畫書挪用西方名畫的表現形式分析可分為:1.直接具體複製名畫中的思惟 。2.抽取名畫中圖像元素。3.諧擬名畫的方式。而表現風格大致上可分為具象寫實、樸素的、超現實主義、卡通式等四種,展現出親和幽默與可愛的風格特性。另外表現手法,從安東尼.布朗與安野光雅的作品分析中,可以看見他們挪用名畫時會配合故事情節,結合適宜的技法、媒材與視覺元素,以傳達其目的。而從形式風格與表現手法分析中,可以了解圖畫書插畫挪用西方名畫,對於藝術與人文教育價值功能上,是可以啓發讀者主動建構意義的學習及思考,並且提升鑑賞能力。
In recent years, picture books have been presented in new forms 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revious works. The appropriation of ready-made objects as the elements of creativity can be one of the examples. To investigate w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expressions in traditional picture books, I choose the appropriation of famous western paintings to picture books as the topic of my research. My aim is to probe into how the painters appropriate famous western paintings to their works to show the forms, styles, and manners; in addition, I also want to explore the values and functions the works bring to the art and humanity education.
From the thirteen selected picture books which appropriate famous western paintings, the forms of expressions can be classified as follows: 1. Directly duplicate the thought of the famous western paintings 2. Select the picture elements from the famous western paintings 3. Parody the famous western paintings. And the styles can be classified as four types: they are concrete and realistic, rustic, surreal, and cartoonish. They show inclusive, humorous, and also cute characteristics. As for the techniques of expressions, I find that Anthony Browne and Anno Mitsumasa often integrate proper techniques, media, and visual elements to match the plots of the stories to achieve their purpose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yles and techniques, the appropriation of famous western paintings to picture books can be understood; as for the art and humanity education, the readers could be inspired to actively construct meaningful learning and thinking, and also enhance their art appreciation ability.
一、期刊
幸佳慧(2007)。兒童繪本的後現代主義—閱讀.創作.遊戲。繪聲繪影-幼兒園繪本的討論與思考,5-21。
洪濤(2007)。試論熱奈特對互文性理論的貢獻。湖北社會科學,10期,120-122。
郇怡彬(2008)。互文性和英美後現代童話的解讀。作家雜誌,10期,32-33。
徐素霞(1996)。插畫-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雄獅美術,302期,11-17。
袁文彬(2002)。當代藝術中的挪用現象。福建藝術FUJIAN ARTS,2期。
陳永國(2003),互文性。外國文學,1期。
程錫麟(1996)。互文性理論概述。外國文學研究,1期,72-78。
黃念然(1999)。當代西方文論中的互文性理論。外國文學研究,1期,15-21。
楊珮芸(2006)。後現代攝影對西方繪畫正點的擬仿與顛覆以辛蒂.雪曼與森村泰昌為例。典藏今藝術,166 期,20-124。
曹俊彥(1998)。圖畫、故事、書。美育,91期,19-30。
劉凡(2007)。後現代語境中攝影對繪畫的挪用。中國美術館,5期,120-122。
蘇振明(1998)。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美育,91 期 ,1-10。
二、書籍
卜拉絲姬(1998)。兒童的認知發展導論。台北﹕文景。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 台北:五南。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品章(1993)。商業設計。台北:藝術家 。
施政廷 (主編)(1996)。認識兒童讀物插畫。 台北:天衛。
吳淑玲(主編)(2005)。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第二版)。 台北:心理。
郝廣才(2006)。好繪本 如何好。 台北:格林。
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理論(上)(下)。台北:五南。
高宣揚(2006)。後現代論。 台北:五南。
徐素霞(主編)(2002)。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徐素霞(1994)。視覺與心靈的合奏-徐素霞插畫創作理念。新竹﹕妏晟。
陸蓉之(2003)。破後現代藝術。台北: 藝術家。
彭懿(2006)。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 台北:信誼。
楊大春(1996)。後結構主義。台北:楊智。
楊雅捷、林盈蕙(譯)(2005)。兒童文學導論: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天衛文化。
藝術家工具書編委會(1981)。美術大辭典。。
劉鳳芯(譯)(2000)。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 台北:天衛文化。
劉象愚 (譯)(1993)。後現代的轉向。台北:時報。
羅盤(1980)。小說創作論。台北:東大。
魏典(譯)(2009)。社會理論中的視覺。北京:北京大學。
三、學位論文
王紫紅(2005)。主題統整式的圖畫書閱讀教學行動研究─以中年級為例。台北﹕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炎華(2007),從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符號論「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的意義。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
周文敏(2005),「創造性圖畫書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與繪畫表現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幸佳慧(1998),兒童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台南: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玫君(2005),羅伊.李奇登斯坦1961-1965 年連環畫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林冠玉(2003),安東尼布朗圖畫書中插畫之超現實主義風格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視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雅(2005)。1987年至2003年信誼基金會以外—台灣民間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與時代意義。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洪淑苓(1998),臺灣現代童話作家的顛覆藝術。臺東: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可憲(2008)。The Last Resort圖文創作風格研究/超現實與互文姓創作手法融入。
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庭榮(2008),諧擬式扮裝與後現代藝術的挪用手法。桃園: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外國文獻
Bette P Goldstone, Linda D Labbo.(2004) .The Postmodern Picture Book: A New S
ubgenre. Language Arts,81(3)
Goldstone, Bette P.(2002).Whaz up with our books? Changing picture book codes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 children's books change with the culture around them.
Understanding postmodern picture books helps children make sense of a complex
world. The Reading eacher,55(4) 362-370
Hoigne, J. and H. Bader. (1976). Role of hydroxyl radical. reactions in ozonation
processes in aqueous solutions. Water Res.10(10):377-384.
Lyotard, Jean François.(1984).“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Sturken, M., & Cartwright L.(2001).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五、網路資料
陳苑禎(2005)。相縫何必曾相似展覽論述。http://www2.thu.edu.tw/~fineart/center/previous/look_2/discourse.htm,東海大學藝術中心。(2009年5月18日)。
六、圖畫書
大衛.麥金的(2004)。那天,我用爸爸換了兩條金魚。台北:謬思。
大衛.威斯納(2002)。豬頭三兄弟。台北﹕格林。
大衛.麥考利(1996)。黑與白。台北:上誼。
安東尼.布朗()。小凱的家不一樣了。台北:台英。
安東尼.布朗(2001)。當乃平遇上乃萍。台北:格林。
安東尼.布朗(2002)。誰來我家。台北:格林。
安東尼.布朗(2005)。大猩猩。台北:格林。
安野光雅(2003)。旅之繪本-中歐。台北:青林。
安野光雅(2003)。旅之繪本-西班牙。台北:青林。
吉勒.巴舍萊(2006)。我的大象我的貓。台北:格林。
安東尼.布朗(2008)。大猩猩和小星星。台北:格林。
幸佳慧(2007)。大鬼小鬼圖書館。台北:小魯。
約翰.席斯卡(1999)。三隻小豬的真實故事。台北:三之三。
約翰.席斯卡(2003) 。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大集合。台北:格林。
芭芭拉.雷曼(2005)。紅色的書。台北:天衛。
亞歷山大.史帝芬麥耶(2007)。農場的瘋狂事件。台北:三之三。
陳致元(2006)。阿迪和朱莉。台北:和英。
蕭湄羲(2004)。誰是第一名。台北:信誼。
黛安.古迪(2003)。媽媽的禮物。台北:上提。
蘿倫.柴爾德(2004)。誰怕大壞書。台北:格林。
凱文.漢克斯(1988)。阿文的小毯子。台北: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