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瑞凰
Chang, Jui-Huang
論文名稱: 原住民地區教保服務人員多元文化素養及實踐之探討
An investigation on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practice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in Indigenous areas
指導教授: 辛靜婷
Hsin, Ching-Ting
口試委員: 謝明芳
Hsieh, Ming-Fang
李淑菁
Lee, Shu-Ch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Master Program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for In-service Practitioner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3
中文關鍵詞: 原住民地區教保服務人員多元文化素養
外文關鍵詞: Indigenous areas,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Multicultural literacy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原住民區域教保服務人員多元文化素養與實踐,以及面臨的困境。本研究採多重個案研究法,以台灣北部受推薦具有多元文化素養的五位教保人員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年齡平均41.8歲,平均教學年資為14年。以半結構訪談為主要資料收集方式,每位教師進行兩至三次訪談,每次訪談時間約50分鐘。研究者同時進行2次課室觀察,每次40分鐘,並蒐集研究對象者教學文件。研究者先逐字轉譯並放入分析軟體Nvivo中管理,再透過質性資料分析方式發展編碼架構。本研究發現教保人員多元文化素養為四項、多元文化實踐為三項。素養面向包括:(一)理解與尊重原住民文化,教師面對文化差異會採取兩種做法:完全接受和折衷。(二)學習原住民文化,透過訪問耆老、節慶活動、網路資料搜尋、典範同事學習來深入瞭解文化。(三)實踐原住民文化,包括進行農耕、穿戴原住民服飾及學習使用族語。(四)培養幼兒思考能力,包括辨認不公平爭議事情及產生行動、能思考原住民族群刻板問題。(五)教師反思接受過多幫助會弱化原住民學習動機與能力。(六)終身學習的熱忱,教師與時代並驅,保持自主終身學習。實踐面向包括:(一)進行以部落文化為主題之教學,做法有部落踏查、訪問耆老、體驗實作、原民繪本故事、遊戲活動、學習區操作。(二)關心幼兒,關懷層面包括幼兒家庭生活:家庭成員與互動、家庭教養方法、瞭解家庭問題、瞭解家庭教學資源,以及瞭解幼兒學習:學習優勢與鼓勵增進的能力。(三)多元方式評量幼兒學習,包括動態遊戲評量認知能力或以圖像表徵評量幼兒口語表達。其中,教保人員培養多元文化素養之困境有四:學習原住民文化的資源不足、教師與協同教師文化認知有落差、課程模式走向具有文化差異、行政負擔大。本研究期望幫助教保服務人員增進多元文化素養,以運用於生活實踐中,並提出培養管道的方法與建議。


    This research aimed to discuss the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practi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in the Indigenous area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d. Multiple case methods were utilized in this research, five teachers possessing multicultural literacy were wecruite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1.8 years and an averag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14 year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used as the primary data collection method. Teacher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teaching documents collected. The scheme was developed through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In this research, we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x types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ies that tho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were equipped with: the abilities of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ing the indigenous cultures, learning the Indigenous cultures, practicing the Indigenous cultures, fostering the children’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receiving too much assistance weakens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bility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and possessing a pass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The three multicultural practices included: developing projects based on Indigenouse cultures, caring for the children, and assessing children’s learning with multiple methods. There were four challenges in cultivating multicultural literacy, Including: the deficiency of resources for learning Indigenous cultures, the gap in cultural knowledge between teachers and collaborative teachers,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urriculum approaches , and the great burden in administrat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名詞解釋……………………………………………………………..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保服務人員多元文化素養興起之背景‥‥‥‥‥‥‥‥‥‥……….....8 第二節 教保服務人員多元文化素養之內涵…………………………………12 第三節 教保服務人員多元文化素養之困境與培養方法‥‥‥‥‥‥‥‥‥‥‥..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個案研究的定義‥‥‥‥‥‥‥‥‥‥‥‥‥‥‥‥‥‥‥‥‥………………34 第二節 研究歷程‥‥‥‥‥‥‥‥‥‥‥‥‥‥‥‥‥‥‥‥‥…………………......35 第三節 研究場域和對象‥‥‥‥‥‥‥‥‥‥‥‥‥‥‥‥‥‥‥‥‥………………38 第四節 資料蒐集‥‥‥‥‥‥‥‥‥‥‥‥‥‥‥‥‥‥‥‥‥…………………......40 第五節 資料分析‥‥‥‥‥‥‥‥‥‥‥‥‥‥‥‥‥‥‥‥‥…………………......43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45 第七節 研究倫理‥‥‥‥‥‥‥‥‥‥‥‥‥‥‥‥‥‥‥‥‥‥……………………4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教保服務人員多元文化素養內涵‥‥‥‥‥‥‥‥‥‥‥‥……………..48 第二節 教保服務人員多元文化教學實踐‥‥‥‥‥‥‥‥‥‥‥‥……………..64 第三節 教保服務人員面臨的困境‥‥‥‥‥‥‥‥‥‥‥‥…………………….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6 第二節 討論‥‥‥‥‥‥‥‥‥‥‥‥‥‥‥‥‥‥‥‥‥‥‥……………………....87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9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93 英文部分‥‥‥‥‥‥‥‥‥‥‥‥‥‥‥‥‥‥‥‥‥‥‥‥……………………......96 附錄 附錄一 參與研究同意書…………………………………………………….97 附錄二 原住民重點區域教保服務人員多元化素養推薦問卷.....................98 附錄三 訪談大鋼‥‥‥‥‥‥‥‥‥‥‥‥‥‥‥‥‥‥‥‥………………………100 附錄四 課室觀察紀錄表……………………………………………………103 圖目錄 圖3-2-1 研究歷程圖‥‥‥‥‥‥‥‥‥‥‥‥‥‥‥‥‥‥‥‥…………………….37 表目錄 表2-2-1 教保服務人員多元化素養理論架構表‥‥‥‥‥‥‥‥‥‥…………..24 表3-3-1 研究對象簡介………………………………………………………39 表3-4-1 研究問題和資料蒐集方式‥‥‥‥‥‥‥‥‥‥‥‥‥‥………………..41 表3-5-1 資料代碼範例說明‥‥‥‥‥‥‥‥‥‥‥‥‥‥‥‥‥………………….43 表4-2-1 五位教師多元文化素養之文件數及百分比‥‥‥‥‥‥‥‥‥...........7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雅玄(2007)。多元文化素養評量工具及其應用:現況與展望。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4)。
    王雅玄(2008)進入情境與歷史:台灣原住民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及其實踐。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9(1),33-68。
    王雅玄(2009)。多元文化教師圖像之批判反思:以原住民教師的情境定義為例。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2),1-27。
    王文科、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7,29-50。
    王千倖(2013)。教師多元文化教育專業發展之可能途徑。國立東華大學花師教育學院,9,37-69。
    巫鐘琳(2008)。幼稚園教師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之個案研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2。
    李珮瑜(2008)。由 Peter McLaren「批判的多元文化主義」反思教師圖像。學校行政雙月刊,92。
    吳雪錚(2011)。參與攜手計畫教師多元文化素養與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
    吳俊憲(2014)。班級課室觀察及學習共同體實驗教育研究試辦計畫之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吳雅玲(2017)。以社會階級為主題之幼兒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發展。課程與教學季刊,12(2),47-76。
    宋敏慧(2011)。保育人員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探討。
    周梅雀(2010)。幼兒師資培育機構之「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探究。崑山科技大學學報,7,77~97。
    周佩瑜(2012)。幼稚園多元文化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以原住民主題為例。馬偕學報,10,63-93。
    周佩瑜(2014)。幼兒多元文化學習區的建置與規劃之研究。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1(1)。
    周宣辰(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多元文化教育意涵評析。教科書研究,
    10(3),133-158。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
    姚冬琳(2016)。全球視域下中小學生多元文化素養的培養策略。教育行政論壇,8(1),60-67。
    陳啟榮(2010)。優秀教師必備的十項能力。國教新知,57(4),32 - 39。
    陳政玉(2011)。國幼班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之探究。
    陳儒晰(2011)。幼教人員對多元文化教學實踐之思考。幼兒教保研究期刊,7。
    陳靜惠(2012)。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從新移民子女談起。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7),57-59。
    陳枝烈(2012)。臺灣原住民小學課程之回顧與展望。課程與教學,15(4),53-71。
    陳儒晰(2017)。幼兒教師對文化回應教學的教學實踐與專業省思。中華管理發展評論,6(2)。
    陳怡靖(2019)。師資生多元文化教保活動設計概況與多元文化素養之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4),166-194。
    徐明(2008)。學前教室多元文化教育環境研究: 以三所幼兒園為例。康寧學報10,41-61。
    翁欣瑜(2003)。質的研究與設計。
    張耀宗(2006)。幼兒園所的多元文化教育實踐。幼兒保育學刊,4,107-122 。
    Derman-Sparks,L.& Task Force, A.B.C.(2007)。幼兒的多元文化教育(張耀宗、林
    乃馨譯)。台北:華騰。 (原著出版於1989年)
    張雅文(2012)。充實知識見聞提升 教學創意。國教新知,59(1),103-106。
    黃素琴(2021)。南投縣國幼班原住民幼兒校園適應之研究。
    梁佳蓁(2016)。教學反思與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以教學日誌為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37,111-128。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曹俊德、鐘芳玲、賴文宗(2013)。以無母數統計真實呈現~南投縣幼兒園園長多元文化之重要性知覺與實踐現況。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0。
    曾素秋(2011)。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對師資生多元文化素養影響之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1)。
    黃郁婷、葉嘉瑜(2014)。國 小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與新移民女性家長親師
    互動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93。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
    鄭維賢、王柏文、鄭玉春、吳美慧、陳俊維、林欣蔓、李明芳、游焜智、陳亮君
    (2009)。運用多元文化教材提升學童多元文化素養之成效研究-以臺北縣溪洲
    國小為例。臺北縣政府教育局研究專案。
    鄭雅婷(2018)。幼兒園教師應具備多元文化素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254-258。
    廖鳳瑞、張靜文(2017)。幼兒學習評量手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劉美慧、洪佳慧(2009)。當師培生遇到多元文化教育:準教師的多元文化意識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5(1)。
    劉玉盈(2010)。教師終身學習與其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
    劉益嘉(2017)。幼兒園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素養之探究:教學信念、教學實踐、
    教學困境及解決策略。
    潘玉龍(2017)。從終身學習談學校教育人員在職進修之紮根理論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276-280。
    謝義勇(2000)。與教師談自我導向的終身學習。博物館學季刊。
    鍾佩娟、歐嬌慧、葉川榮(2008)。原住民地區教師的教育實踐:以雲海國小為例。中等教育,59 (1),8-21 。
    顏國樑、陳照明(2014)。南投縣一所原住民國民小學多元文化融入課程執行之分析與建議。學校行政雙月刊,95。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臺北:空大。
    羅鳳珍(2011)。幼兒多元文化課程設計內容與實施之個案研究以大班為例。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154-202。

    二、英文部分
    Banks, J. A. (2003). Teaching for Multicultural Literacy, GlobalCitizenship, and Social Justice. Charles Fowler Colloquium on Innovation in Arts Education..
    Banks, J. A. (2004). Teaching for social justice, diversity, and citizenship in a global
    world. Educational Forum,68(4), 296-305.
    Berthelsen, D., & Karuppiah, N.(2011).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 understandings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Singapor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36(4)
    ,38-42.
    Cornelius, L. J., Booker, N. C., Arthur, T. E., Reeves, I., & Morgan, O. (2004).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testing of a Consumer-Based Cultural Competency
    Inventory.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14 (3), 201-209.
    Gloria, L.B. (1995).Toward a Theory of Culturally Relevant Pedagogy.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b Journal,32(3) ,465-491.
    Husband, T. (2012). 'I don't see color': Challenging assumptions about discussing race with young childre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9, 365-371.
    Sabrina, A. (2012). Knowledge of Multicultural Literature amo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Multicultural Education ,30-33.
    Sahin, A., Celik, T., & Bilgen, N. (2013). Effect of Media Literacy on Prospective Social Studies Teachers’ Multicultural Attitudes. International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s.5(3), 520-530.
    Schroeder-Arce, R. (2014). Toward culturally responsive artistry:Implications for institutions, artists, educators and audi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 the Arts, 15(20),1-24.
    Yeung, J. G., Spanierman, L. B., & Landrum-Brown, J. (2013). Being white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Critical whiteness pedagogy in a dialogue course. Journal of
    Diversity in Higher Education, 6(1), 17-3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