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呂美親 Li Bichhin |
---|---|
論文名稱: |
日本時代台語小說研究 The Research on Fictions Written in Taiwanese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
指導教授: |
陳萬益
Tan Ban-ek 李勤岸 Li Khin-hoaN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文學研究所 Taiwan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論文頁數: | 259 |
中文關鍵詞: | 日本時代 、台語文學 、台語小說 、台灣話 、漢字 、羅馬字 、白話字 、台灣話文 、漢羅 、賴仁聲 、鄭溪泮 、蔡秋桐 、楊逵 、賴和 、許丙丁 、鄭坤五 |
外文關鍵詞: |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Taiwanese literature, Taiwanese fictions, Taiwanese, Han characters, romanization, Peh-ou-ji, Taiwanese vernacular writing, Han-Roman mixture, Loa, Jin-seng, TeN, Ke-phoan, Chhoa, Chhiu-tong, IuN, Kui, Loa, Ho, Khou, PiaN-teng, TeN, Khun-ngou |
相關次數: | 點閱: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日本時代e台灣人處ti傳統kap現代社會交接e過渡時期,雖bong日本官方推sak國語政策,koh當時來自所謂「祖國」e中國白話文chiaN作潮流,致使日本時代e台灣文學有be少日文kap中國白話文作品;m-koh因為多數住民iau處ti「台灣話」語境內底,所以ma自然產生濟濟台語文學,包括台灣人e傳統漢詩、歌仔冊、民間歌謠、散文、小說、戲齣劇本等等。「日本時代台語小說研究」探討日本時代「台灣話文」無標準化e種種困著內面,an-choaN成就出屬ti無仝階層e台灣人e「台語小說」。
比較起詩kap散文,台語小說會tang承載當時phong-phai、真實koh活骨e語言,咱ti伊所納入ê時代複雜性、愈曠闊歷史面相,看tioh kap過去討論台灣文學ê時濟濟無siang e歷史觀照。目前日本時代出土e小說,白話字e部分包括教會公報中ti 1910年代刊載e短篇小說、賴仁聲kap鄭溪泮ti 1920年代出版e長篇小說;漢字e部分有新文學運動期間蔡秋桐、楊逵、賴和e台灣話文小說,許丙丁kap鄭坤五以淺白文言所寫e傳統小說ma陸續ti 1930、1940年代出版。作者無濟,小說文本篇數ma有限,m-koh咱ti chiah-e小說中,看tioh宗教家e人道精神、常民視野、西方文明e介入;智識分子e認同轉向、民族主義ham社會主義e書寫實踐;甚至有區域性e在地神話kap集體性e歷史記憶teh重新起造。Thang講日本時代台語小說因為有無仝價值觀e書寫系統,已經創作出真多元豐富e書寫觀點。
透過文本研究、ui khah久長e歷史意義來看,台語文學ti戰前留loh 2個文字書寫傳統:西方基督教chah來e白話字傳統、漢文化(儒教為主)e漢字傳統;雖然當時影響程度long有限,ma khah屬ti分別進行e狀況,但是,亦有相當e推廣kap結合。Chit「2個傳統」ti戰後初期正式kap作伙,對戰後台語文(學)發展,有無法度議量e現象kap真大e力量,chiaN作現時「漢羅」書寫系統累積e文學成績,koh影響客語文學、原住民文學因為漢字無法度完全傳達chiah-e語言e讀音kap內涵,ma有漢羅合寫e趨勢,hou多語族e台灣文學ke愈有真正多音開闊e未來。「日本時代台語小說研究」以siong傳統ê分析方式解說文本,ng望hou「台語文學」研究有1個khah歷史tek e思考根據,ma提供「台灣文學」有khah新e價值參考kap美學判斷。
Under the Japanese ruling, Taiwanese people were in a transitional period between a traditional and a modern societies.. The National Language Policy (kokugo seisaku) carried out by the Japanese Authority, and the trendy Mandarin vernacular writing from then so-called “Fatherland”, both caused that quite a lot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works were written in Japanese and Mandarin vernacular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However, most of the inhabitants in Taiwan in that time still lived in a “Taiwanese speaking” environment, that’s why there were also many works written in Taiwanese, which including classic Chinese poems, koa-á-chheh (songbooks of Taiwanese Opera), folk rhymes, essays, fictions and scripts of theatres. The thesis, The Research on Fictions Written in Taiwanese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discusses how the accomplishment of Taiwanese written fictions belonging to all classes of Taiwanese people were achieved, though there were different kinds of difficulties including the lack of standardized Taiwanese writing.
Compared with poetry and prose, Taiwanese written fictions are good vehicles to contain the abundant, real-life and vivid utterances spoken in that time. Through the complexity of the age, broadened facets of history involved in these works, we are able to find historical views not alike the ones in the discussions of Taiwanese literatures so far. The excavations of the said works include POJ-employed and Han-characters-employed fictions. Works in POJ comprise the novelettes gazetted in Kàu-hōe Kong-pò (Taiwan Prefectural City Church News) in 1910s and novels authored by Loa Jin-seng (賴仁聲)and TeN Khe-phoan(鄭溪泮)that were published in 1920s. The Han character written ones are formed by fictions written by Chhoa Chhiu-tong(蔡秋桐), IuN Kui(楊逵) and Loa Ho(賴和)during the course of New Literature Movement. Also the traditional fictions by Khou PiaN-teng (許丙丁)and TeN Khun-ngou(鄭坤五)written in less-classic Chinese were published in succession in 1930s and 1940s. Given a few authors and texts, still we can see humanity of religionists, the vision of hoi polloi, the intervention of Occidental civilization, the shift of identity of the intellectuals, the practice of nationalism and socialism per writing, and even the re-construction of regional/local myths and collective historical memory. The different writing systems of fictions in Taiwanese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with dissimilar values have produced multidimensional and enriched viewpoints of writing.
By researching on these texts and with long-term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e literature in Taiwanese has left two writing traditions before World War II. One of them is the POJ tradition budding from the mission of the Occidental Christianity, and the other is Han character tradition of the Han culture (mainly the Confucianism). Developing respectively with some spreading and cooperation, the “two traditions”, both with limited influence in their time, were officially integrated during the early years after the War, and have brought out incredible phenomena and powers. The cumulative achievements of the current Han-Roman mixture writing (writing with Han characters and Romanized mixedly) affected Hakka literature and aboriginal literature to adopt Han-Roman mixture too. Both of them have difficulty to express exact pronunciation and denotation in pure Han character writing as well. The trend augurs a bright and symphonic future of the multi-lingual Taiwanese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on Fictions Written in Taiwanese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Period explains the texts with the most conventional analytical methods. The researcher hopes to lay a historical foundation of thoughts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aiwanese written literature, and provide newer references of values and aesthetic judgement.
(按:本參考文獻按字姓羅馬拼音順序,參考張裕宏《白話字基本論:台語文對應&相關的議題淺說》(台北:文鶴,2002.03(2001..03初版1刷)冊後參考資料編排體例,將字姓羅馬字標註於漢字全名之前,如「TEⁿ鄭溪泮」,本書目只第1個字母大寫如如「TeN鄭溪泮」。)
一.台語小說引得:
1.漢字台語小說
Chhòa蔡秋桐〈帝君庄的秘史〉(第249,251,253,254,255,259,260,265,266,267號)、〈連座〉(第273,274,275,277號)、〈有求必應〉(第278,282,284,286號;缺第2回),《新高新報》,1930-1931
Chhòa蔡秋桐〈痴〉(只出土第1回),《曉鐘》創刊號,1931.12
Iûⁿ《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蔡秋桐小說:〈保正伯〉、〈放屎百姓〉、〈奪錦標〉、〈新興的悲哀〉、〈理想鄉〉、〈媒婆〉、〈王爺豬〉、〈四兩仔土〉)台北:前衛,1991.02
Kh‾許丙丁原著,陳憲國、邱文錫譯《小封神》,台北:樟樹,1996.12
----《許丙丁台語文學選》(〈小封神〉),台南:真平企業,2001.10
Lōa賴和《賴和全集》小說卷;〈一個同志的批信〉、〈富戶人的歷史〉;台北:前衛,2000.06
N̂g黃石輝〈以其自殺,不如殺敵〉(1931.02.11),呂興昌校註,《文學台灣》第18期,1996.04
----〈以其自殺,不如殺敵〉,《台語小說精選卷》,台北:前衛,1998.10
Phêⁿ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4卷:小說卷Ⅰ,〈貧農的変死〉、第13卷:未定稿卷,〈刴柴囝仔〉),台北:文化保存籌備處,1998.12
Si施淑編《賴和小說集》,台北:洪範,2002.02第4版(1994.10初版)
Tēⁿ鄭坤五《鯤島逸史》(上、下),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1996.05
2.教會公報白話字小說
Lōa賴仁聲《母の淚》(《Án-nía ê Bãk-sái》:〈阿娘ê目屎〉、〈十字架ê記號〉),屏東:醒世社,1924(白話字影印本)
----〈Iöng Kha-chiah Hiòng Siöng-tè〉(用尻脊向上帝),《台灣教會公報》第653, 654, 655, 656, 658期,1939.8, 9, 10, 11;1940.01
----《Chhì-á-lāi ê Pek-hãp-hoe》(刺仔內ê百合花),台中:清水教會,1954(全羅影印本)
----《Khó-aì ê Siû-jîn》(可愛ê仇人),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1960(全羅影印本)
----原著,鄭良偉編著《可愛的仇人》,台北:自立晚報,1992.01
Të°鄭溪泮《死より出てで》(《Chhut Sí-sòaⁿ》:出死線),高雄州屏東郡:醒世社,1926(全羅影印本)
二.報刊及文學雜誌:
Lâm《南音》
Sam《三六九小報》
Sin《新高新報》
Tâi《台灣府城教會報》:《台灣府城教會報》、《台南府城教會報》、《台灣教會公報》
Tâi《台灣民報》:《台灣青年》、《台灣》、《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興南新聞》
Tâi《台灣文藝》
Tâi《台灣新文學》
Tâi《台灣大眾時報》;《新台灣大眾時報》
Tâi《台灣日日新報》
Tâi《台灣警察協會雜誌》;《台灣警察時報》
三.文史論述書籍:
1.文學、歷史、文學史、評介相關著書:
Ang翁佳音譯註《台灣社會運動史:勞工運動、右派運動》,台北:稻鄉,1992.02
Chu朱維之《基督教與文學》,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60.01
Chiu周婉窈《日據時代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晚報,1989.10
----《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台灣史論集》,台北:允晨,2003.02
Chiúⁿ蔣為文《語言、認同與去殖民》,台南:成功大學,2005.01
G²吳守禮《近五十年來台語研究之總成績》,大立,1955.05
G²吳密察、吳瑞雲編譯《台灣民報社論》,台北:稻鄉,1992.02
G²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台北:稻鄉,1990.05
G²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1992.03
G²吳潛誠《航向愛爾蘭》,台北:立緒,1999.04
Iãp葉榮鐘《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台北:晨星,2000.08
Iãp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 2000.10再版(1987.02初版)
Iû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6.07
Iûⁿ楊麗祝《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台北:稻鄉, 2003.04再版(2000.08初版)
Iûⁿ楊碧川《日據時代台灣人民反抗史》,台北:稻鄉,1996.06再版(1988.11初版)
----《台灣文學入門》,台北:前衛,1999.10第2刷(1997.06初版)
K‾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1996.10
Kán簡上仁《台灣福佬語語言聲調與歌曲曲調的關係及創作之研究》,台北:眾文,2001
Khu邱冠福《台灣謠諺戲曲探討》,台南:大溢,1991.01
Kh‾許極燉《台灣近代發展史》,前衛,2000.04第4刷(1996.09初版)
Kh‾許俊雅《日據時期台灣小說研究》,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文史哲, 1999.09初版2刷(1995.02初版)
----《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南天,1997.10
Kh‾許佩賢《殖民地台灣的近代學校》,台北:遠流,2005.03
Kh‾許寶強、袁偉選編《語言與翻譯的政治》,香港:牛津大學,2000
Lí李獻璋編著《臺灣民間文學集》,台中:台灣新文學社,1936.06(1971復刻本)
Lí李南衡編《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文獻資料選集》,台北:明潭,1979.03
Liân連溫卿著;張炎憲、翁佳音編校《台灣政治運動史》,台北:稻鄉,2003.11再版(1988.10初版)
Liûⁿ梁明雄《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1996.02
L„呂興昌主編《台語文學運動論文集》,台北:前衛,1999.01
----編校《許丙丁作品集》(上、下),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05
Lîm林茂生著,林詠梅譯《日統治下台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台北:新自然主義,2000.12
Lîm林瑞明《台灣文學的本土觀察》,台北:允晨,1996.07
----《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台北:允晨,1999.12(1993.08初版)
----《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2001.05
----編《賴和全集》台北:前衛,2000.06
Lîm林央敏《台語文學運動史論》,台北:前衛,1996.03
----主編《語言文化與民族國家》,台北:前衛,1998.10
Lîm林政華《台灣小說名著新探》,台北:文史哲,1997.01
Lîm林淇瀁《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2001.10
Lîm林翠鳳主編《鄭坤五研究(第一輯)》,台北:文津,2004.11
----著《鄭坤五及其文學研究》,台北:文津,2005.01
Löa賴淳彥《蔡培火的詩曲及彼個時代》,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9.10
Löa賴永祥《教會史話》台南:人光,1990
M艾馬克(Mark A. Allee)著,王興安譯《十九世紀的北部台灣》(Law and local socie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northern Taiwa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台北:播種者,2003.09
œg黃昭堂著,黃英哲譯《台灣總督府》,台北:前衛,2002.05
œg黃武忠《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作家小傳》,台北:時報,1980.08
œg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化想像》,台北:麥田,2004.12
Ông王詩琅譯註《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中卷)),台北:稻鄉,1995.11再版(1988.5初版)
Ông王詩琅著,張良澤編《台灣文學重建的問題》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05
¨胡萬川、呂興昌、陳萬益編《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1998.12
¨胡民祥編《台灣文學入門文選》,台北:前衛,1998.10初版2刷(1989.10初版)
Png方孝謙《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台北:巨流,2001.06
Png方耀乾《台語文學的起源與發展》,台南:作者自行出版,2005.09
Sòng宋澤萊主編《台語小說精選卷》,台北:前衛,1998.10
Si施懿琳《從沈光文到賴和:台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2000.06
Tâi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1965.06
Tiuⁿ張炎憲.翁佳音合編《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台北:稻鄉,2000.07
Tiuⁿ張裕漢主編《蔡培火全集》(七冊),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0.12
Tiuⁿ張春凰、江永進、沈冬青合著《台語文學概論》,台北:前衛,2001.09
Tân陳俐甫《日治時期台灣政治運動之研究》,台北:稻鄉,1996.07
Tân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1998.10
----《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台北:麥田,1998.10
----《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2002.04
Tân陳建忠《書寫台灣.台灣書寫: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高雄:春暉,2004.01
----《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台北:五南,2004.08
Tân陳建忠、應鳳凰等著《台灣小說史論》,台北:麥田,2007.03
Tân陳淑容《一九三○年代鄉土文學╱台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台南:台南市立圖書館,2004.12
Tân陳培豐《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 「同化」の同床異夢》,台南:成功大學,2006.06
2.語言學、社會學及理論相關著書:
Âng洪惟仁《台灣河佬語聲調研究》,台北:自立晚報,1985.02
----《台灣禮俗語典》,台北:前衛,1987.03再版(1986.09初版)
----《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1992.02
----《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1992.08
----《《彙音妙悟》與古代泉州音》,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行,1996.06
B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台北:時報,2003.01初版7刷(1999.04初版)
B巴特.穆爾-吉爾伯特(Bart Moore-Gilber)原著,陳仲丹譯《後殖民理論:語境. 實踐.政治》,中國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07(簡體字版)
B巴特.穆爾-吉爾伯特(Bart Moore-Gilber)等編撰,楊乃喬等譯《後殖民批評》,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06(簡體字版)
Chîⁿ錢偉量《語言與實踐:實踐唯物主義的語言哲學導論》,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06(簡體字版)
Chîⁿ錢冠連《語言:人類最後的家園──人類基本生存狀態的哲學與語用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04
D大衛.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著,周蔚譯《語言的死亡》(Language Death),台北:貓頭鷹,2001.03初版
Dominic Strinati著《通俗文化理論》(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Popular Cultrue),袁千雯、張茵惠、林育如、陳宗盈譯,台北:韋伯,2005.03
Edward Sapir(1884-1939)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55,台北:虹橋,1970.09
E愛德華.薩丕爾(Edward Sapir)著,陸卓元譯《語言論:語言研究導論》,香港:商務,1977.08(簡體字版)
E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增訂版),台北:麥田,2004.01第2版1刷
----,蔡源林譯《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台北:立緒,2003.10初版5刷(2001.01初版)
E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著,李金梅譯《民族與民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台北:麥田,2001.10初版5刷(1997.06初版)
E厄內斯特.曼德爾(Ernest Mandel)著,向青譯《馬克思主義入門》(From Class Society to Communism: An Introduction to Marxism),香港:新苗出版社,台北:連結雜誌社,2002.02
Frantz Fanon(弗朗茲.法農)著,萬冰譯《全世界受苦的人》(Les Damnés de la terre),中國南京:譯林,2005.05(簡體字版)
----,陳瑞樺譯《黑皮膚,白面具》(Peau Noire Masques Blancs),台北:心靈工坊,2005.04
Ismail S. Talib The Language of Postcolonial Literatures: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2002
Kh‾許極燉《台灣語概論》,台北:前衛,1998.11
Ko高宣揚《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台北:生智,2002.06
Lô羅永生、許寶強編《解殖與民族主義》,香港:牛津大學,1996(簡體字版)
Liân連橫《臺灣語典》,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10第3版(1947.08初版)
Lí李勤岸(Chin-An Li)《Taiwanese Lexical Change and Variation台灣話語詞的變化》(2000夏威夷大學語言學系英文博論出版),台南:真平企業,2003.07
Liûⁿ梁淑慧《當上帝開口說台語:台語新約聖經三種版本的比較》,台南:人光,2005.11
N̂g黃宣範《語言哲學:意義與指涉理論的研究》,台北:文鶴,1983.12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北:文鶴,1995.07
Ông王育德《台湾語入門》,東京:日中, 2001.09增補新裝第3刷(1982.10初版)
----《臺灣話講座》,台北:自立晚報,1993.05
Rollo May(羅洛.梅)著,朱侃如譯《哭喊神話》(The Cry for Myth),台北:立緒,2003.03
----,朱侃如譯《焦慮的意義》(The Meaning of Anxiety),台北:立緒,2004.08
Ron Scollon.Suzie Wong Scollon著,呂奕欣譯《實體世界的語言》,台北:韋伯,2005.09
Steven Pinker(史迪芬.平克)著,洪蘭譯《語言本能》(The Language Instinct),台北:商周,2003.09.05初版13刷(1998.5初版)
Shoshana Felman(費修珊)、Dori Laub(勞德瑞)著,劉裘蒂譯《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理分析》(Testimony: Crises of Witnessing in Literature, 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台北:麥田,1997.08
Si施正鋒《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2003.03
----編《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台北:前衛,2002.12
Tēⁿ鄭良偉編著《走向標準化的台灣話文》,台北:自立晚報,1989.02
Tiuⁿ張裕宏《白話字基本論:台語文對應&相關的議題淺說》,台北:文鶴,2002.03初版2刷(2001.03初版)
Van den Berg (Leiden University) ‘TAIWAN’S SOCIOLINGUISTIC SETTING’,Edited by Robert L. Cheng(鄭良偉), Shuanfan Huang(黃宣範)The Structure of Taiwanese: A Modern Synthesis(現代台灣話研究論文集),台北:文鶴,1998.06
四.期刊論文:
1.單篇論文:
Âng洪惟仁〈吳守禮教授在閩南語文獻學上的貢獻〉,《台灣文學評論》第6卷第2期,2006.04
Bû巫永福〈日據時代臺灣話文運動〉,《台灣文藝》第171期,2000.08
Chhòa蔡培火〈新台灣の建設と羅馬字〉,《台灣》第3年第6號,1922.09.08
Chhòa蔡孟珂〈蔡秋桐小說中的農民形象探析〉,《中國文化月刊》第298期,2005.10
Ch„a謝松山〈談文化協會運動的演變:附論蔡秋桐作品〉,《語文教育通訊》第17期,1999.01
Ch„a謝肇禎〈放屎百姓放屎命--論蔡秋桐作品的反殖民精神〉,《文學臺灣》第43期,2002.07
Chiúⁿ蔣為文〈羅馬字是台灣新文學ê開基祖:台灣文學史ê再詮釋〉,《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台文系,2004.10.09-10
----〈語言、文學kap民族國家ê建構:台語文學運動史初探〉,《海翁台語文學》第49期,2006.01
Chiu周婉窈〈寫實與規範之間:公學校國語讀本插畫中的台灣人形象〉,《台大歷史學報》第34期,2004.12
Chiu周靜佳〈地誌書寫與文學想像的融合:許丙丁的俗文學作品〉,《臺灣文獻》第56卷第4期,2005.12
Chiõh石美玲〈蔡秋桐小說的書寫策略〉,《興大中文學報》第16期,2004.06
----〈蔡秋桐小說詞彙及詞法研究 〉,《興大人文學報》第34期2004.06
Chô曹逢甫〈臺式日語與台灣國語:百年來在台灣發生的兩個語言接觸實例〉,《漢學研究》第18卷特刊第36期,2000.12
Chong臧汀生〈從漢語漢字的特性談台語用字的問題〉,《國文學誌》第4期,2000.12
G²吳叡人〈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台灣民族「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日本台灣學會第二回學術大會報告者論文集》,2000.06.03
----〈台灣非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可:反殖民鬥爭與台灣人民族國家的論述(1919-1931)〉,《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台北:新自然主義,2001.04
----〈誰是「台灣民族」?:連溫卿與台共的台灣解放論與台灣民族形成論之比較〉,台北:中央研究院「地方菁英與台灣農民運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5.07.13-14
Iãp葉笛〈日據時代的台語詩〉,《海翁台語文學》第3期,2001.08
Iãp葉石濤〈母語文學的今昔〉,《聯合文學》第150期,1997.04
Iâu姚人多〈「文學的輪子是向前跑」:日據時代舊文學論戰中的非文學「化身」〉,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跨領域的台灣文學研究學術研討會」,2005.10.15-16
Iâu姚榮松〈論吳從宜(守禮)教授的閩南語漢字學〉,《台灣文學評論》第6卷第2期,2006.04
Iiûⁿ楊杏東〈『台灣文藝の鄉土的色調』〉,《台灣文藝》第二卷10號,1935.09
Iiûⁿ楊允言〈台灣福佬話非漢字拼音符號的回顧與分析〉,《大漢學報》,1999.10
----〈近年來台語文資料處理的成果與展望〉,《大漢學報》第18期,2003.11
----〈台語羅馬拼音的三角難題〉,《大漢學報》第18期,2003.11
Koa柯榮三〈許丙丁《小封神》素材來源初探〉,「島嶼.島語:成功大學第二屆臺灣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會議論文;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2003.12.06
----〈許丙丁《小封神》素材來源再探〉,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編《2006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津,2006.07
Kòe郭一舟(郭明昆)〈福佬話〉(上、中、下)《台灣文藝》,第2卷第6號、第10號;;第3卷第4、5號;1935.06,09;1936.04
Kh‾許極燉〈按台語的發展來展望台語文學〉,《海翁台語文學》第7期,2002.02
Liân連溫卿〈英國に於ける英語擁護運動とエスペラント〉,《台灣青年》第2卷第4號,1921.05.15
----〈言語之社會的性質〉,《台灣民報》第2卷第19期,1924.10.01
----〈將來之台灣話〉,《台灣民報》第2卷第20-21期(未完),1924.10.11-21
----〈怎樣是世界語主義〉,《台灣民報》第2卷第128(1926.10.24)、129(1926.10.31)、131(1926.11.14)、139(1927.01.09)號
Lâu劉明姝〈略論台灣話人稱代詞的語用面向〉,《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第6期,2005.12
Lī呂興昌〈頭戴台灣天,腳踏台灣地──論黃石輝台語文學兮觀念佮實踐〉,《第二屈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04,1997出版
----〈走向多音交響的語言共同體:從台灣文學的翻譯談起〉,《文學台灣》第3期,1992.06
----〈台灣文學資料的蒐集整理與翻譯〉,《文學台灣》第8期,1993
----〈多音交響的可能:論台灣文學語言的歷史發展〉,《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08
----〈論鄭坤五的「台灣國風」〉,《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省文化處,1998
Lí李勤岸〈二○年代台語小說《出死線》作者鄭溪泮:採訪鄭泉聲牧師〉,《台文通訊》第52期,1998.05
----〈The Lexical Influence of the Bible Translation on Taiwanese Novel Writing, 1916-1998: A Computer-Assisted Corpus Analysis〉,《東華人文學報》,2002.07
----〈白話字小說呈現ê台灣人形象kap文化面貌〉,《海翁台語文學》,第37期,2005.01
Lí李承機〈殖民地台灣媒體使用語言的重層構造:「民族主義」與「近代性」的分裂〉,若林正丈、吳密察編《跨界的台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台北:播種者,2004.04
Lí李毓嵐〈蔡培火與臺灣白話字運動〉,《近代中國》第155期,2003.09
Liāu廖漢臣,〈台灣文字改革運動史話〉,《台北文物》第3卷第3期、第4卷第1期,1954.12;1955.05
----編〈台灣文學年表〉,《台灣文獻》,第15卷第1號,1954.03
Lîm林瑞明〈現階段台語文學之發展及其意義〉,《文學台灣》第3期,1992.06
Lîm林政華〈台灣文學界說與範圍分類的歷史考察〉,《台北師院語文集刊》第1期,1996.06
----〈台灣本地語文學的倡導與創作初探〉,《台北師院語文集刊》第2期,1997.06
----〈台灣河洛語文學概述〉,《海翁台語文學》第15期,2003.03
Lîm林碧慧〈鄭坤五〈致張我軍一郎書〉中的「白話觀」〉,《東方人文學誌》第1卷第2期,2002.06
Lîm林淇瀁〈一個自主的人:論楊逵日治年代的社會實踐與文學書寫〉,《淡水牛津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5期,2003.08
Lîm林翠鳳〈鄭坤五手稿文件的文獻考察〉,《臺灣文獻》第53卷第4期,2002.12
Liú柳書琴〈台灣分館館藏日據末期《台灣日日新報》文學資料及其利用〉,《館藏與台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編》,台北:國立央圖台灣分館,1994.04
----〈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年代台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第33卷第7期,2004.12
Löa賴永祥〈談先輩吳守禮仙〉,《台灣文學評論》第6卷第2期,2006.04
Ńg阮宗興〈介紹一部橫跨台灣百年歷史的百科全書:《台灣教會公報全覽 (1885-2002)》〉,《台灣第一份報紙 教台灣教會公報全覽 (1)》,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04.10
N̂g黃得時著,葉石濤譯〈台灣文學史序說〉,《文學台灣》第18期,1996.04
----〈輓近台灣文學運動史〉,葉石濤編譯《台灣文學集:日文作品集2》,高雄:春暉,1999.02
N̂g黃琪椿〈日治時期社會主義思潮下之鄉土文學論爭與台灣話文運動〉,《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清華大學,1994.11
N̂g黃宣範〈近五十年台灣語言政策的變遷〉,《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08
N̂g黃慧鳳〈蔡秋桐小說之研究--日殖民下的文本呈現〉,《問學集》第11期,2002.06
N̂g黃惠禎〈楊逵與戰後初期臺灣新文學的重建--以《臺灣文學叢刊》為中心的歷史考察〉, 《臺灣風物》第55卷第4期,2005.12
----〈楊逵與賴和的文學因緣〉,《臺灣文學學報》第3期,2002.12
Ông王錦江(王詩琅)〈一個試評,以《台灣新文學》為中心〉,《台灣新文學》,第1卷4號,1936.05
Ông王岫林〈理想而殘缺的女性形象--談《鯤島逸史》中女性形象之塑造〉,《哲學與文化》第33卷第7期,2006.07
¨胡萬川〈賴和先生及李獻璋先生等民間文學觀念及工作之探討〉,《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台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新竹:清華大學,1994.11
¨胡民祥〈台灣新文學運動時期「台灣話」文學化發展的探討〉,台灣文學研究會編《先人之血.土地之花》,台北:前衛,1989.08
----〈台語文學夠今的發展及未來的方向〉,《海翁台語文學》第3期,2001.6
----〈賴和文學語言的辯證〉《海翁台語文學》第25期,2004.01
----(許水綠)〈筆尖指向現實:台灣文學作品與社會生命〉,《台灣新文化》,第13期,1987.10
----(許水綠)〈舌頭與筆尖合一:台語文學運動的深層意義〉,《台灣新文化》,第15期,1987.12
Ong汪宏倫〈將漢字羅馬化:一個「跨語際實踐」的文化政治學分析〉,《台灣社會學》第7期,2004.06
Ông王昭文〈羅馬字與「文明化」:文化協會時代的白話字運動〉,《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台文系,2004.10.09-10
----〈基督徒與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謝萬安的信仰追尋與文學生命〉,台南神學院:「台灣文學與本土神學」研討會,2001.04
Png方耀乾〈台語白話文學ê起源:一個學界疏忽去ê存在〉,《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台文系,2004.10.09-10
Sòng宋澤萊〈論台語小說中驚人的前衛性與民族性:試介賴和、黃石輝、宋澤萊、陳雷、王貞文的台語小說〉,《台灣新文學》,第10期,1998.06 頁262-290
----〈論林央敏文學的重要性:繼黃石輝、葉榮鐘之後又一深化台灣文學的旗手〉,《台灣新文學》第8期,1997夏季號
Si施淑〈台灣話文論戰與中華文化意識:郭秋生、黃石輝論述〉,《八.一五:記憶與歷史》,台北:人間,2005.09
Tân陳萬益〈從民間來,到民間去:賴和的文學立場〉,《中國文學史暨文學批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996.12
----〈楊逵小說創作的起點:以〈貧農的變死〉為中心的討論〉,東京:台灣文化總合研討會,2004
Tân陳恆嘉〈以「國語學校」為場域,看日治時期語言政策〉,《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08
----〈狂歡吧!諸神!許丙丁《小封神》的狂歡詩學〉,「2005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2005.10.29-30);收t„《2005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12
Tân陳家煌〈保正伯的矛盾:論蔡秋桐及其小說〉,《臺灣文藝》第166,167期(合),1999.02
Tân陳玉玲〈王貞文基督教小說研究〉,《台北師院語文集刊》第6期,2001.06
Tân陳建忠〈新興的悲哀:論蔡秋桐小說中的反殖民現代性思想〉,政大《台灣文學學報》第1期,2000.06.30
Tân陳芳明〈台灣文壇向左轉:楊逵與三○年代的文學批評〉,《臺灣文學學報》第7期,2005.12
Tân陳德樺〈台語文運動ê社會意義〉,《2002台灣羅馬字教學kap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東師院語教系,2002.07
Tân陳淑容〈論蔡秋桐及其新文學活動〉,《第六屆府城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台南:台南市藝術中心,2000.12
Tân陳龍廷〈台灣人集體記憶的召喚:三○年代《台灣新民報》的歌謠採集〉,《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台文系,2004.10.09-10
Tân陳慕真〈Ùi《台灣府城教會報》看白話字ê文明觀〉,《第二屆全國台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07
Tân陳麗君〈台語中的日語借詞〉,《南台應用日語學報》第4期,2004.06
Táng董芳苑〈台語羅馬字之歷史定位〉,《台灣文獻》第55卷第2期,2004.06
Táng董峰政〈臺語羅馬字的改革與應用:用臺南市路牌作例〉,《高雄餐旅學報》第2期,1999.10
Teng丁鳳珍〈台語文學參與台灣歷史解說的重要性:以《相龍年一砍詩》kap《辛酉一歌詩》的研究作例〉,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2005台語文學學術研討會」,2005.10.29-30
Tëⁿ鄭志敏〈日治時期的臺灣文學與公共衛生:以蔡秋桐小說「奪錦標」為例〉,《臺灣文學評論》第3卷第4期,2003.10
T„o趙天儀〈根植台灣話:台灣本土文學〉,《社教資料雜誌》第288期,2002.07
Tiō趙順文〈日製台語的再探〉,《2004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成功大學台文系,2004.10.09-10
Tiō趙勳達〈「文藝大眾化」的共識與歧見:尋找三○年代台灣文學研究的新詮釋框架〉,《第三屆島嶼•島語研究生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南:成功大學台文系,2004.06.04
Tiuⁿ張梗〈討論舊小說的改革問題〉,《台灣民報》,第二卷第17-23號,1924.09.11-11.11
Tiuⁿ張妙娟〈百年教會報、跨世紀見證:簡介《台灣教會公報》〉,《台灣第一份報紙 教台灣教會公報全覽 (1)》,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04.10
Tiuⁿ張學謙〈書寫的意識型態分析:以「臺灣青年」為例〉,《東師語文學刊》第12期,1999.06
----〈臺語口語及書面語體的多面向分析〉,《語言暨語言學》第1卷第1號,2000.01
2.學位論文:
Ang翁聖峰《日據時期台灣新舊文學論爭新探》,台北:輔仁大學中文所博論,2002.07
Âng洪惟仁《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台灣普通腔的形成》,新竹:清華大學語言所博論,2003.06
Âng洪儀真《三○年代和七○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中的左翼思想及其背景之比較》,台北:台灣大學社會所碩論,1997.06
Chhî徐崇嵐《「鄉土」如何論戰?一個場域與權力的分析》,新竹:清華大學社會所碩論,2003.11
Chhî徐俊益《楊逵普羅小說研究:以日據時期為範疇(1927-1945)》,台中:靜宜中文所碩論,2005.07
G²吳瑩真《吳漫沙生平及其日治時期大眾小說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所碩論,2002.01
Koa柯喬文《《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所碩論,2003.06
Lí李陸梅《鄭坤五《鯤島逸史》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碩論,2002.06
Liāu廖祺正《三十年代台灣鄉土話文運動》,台南:成功大學歷史語言所碩論,1990.06
Lîm林佩蓉《抵抗的年代.交戰的思維:蔡培火的文化活動及其思想研究(以日治時期為主)》,台南:成功大學台文所碩論,2005.06
Lōa賴金英《葉榮鐘及其文學研究》,中興中文所碩論,2003.06
Nâ藍建春《台灣文學史 觀念的歷史考察》,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博論,2002.01
N̂g黃文車《黃石輝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碩論,2001.06
N̂g黃佳惠《白話字資料中的台語文學研究》,台南:台南師院鄉土文化所碩論,2000.06
Ông王昭文《日治末期台灣的知識社群(1940-1945):《文藝台灣》、《台灣文學》、《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新竹:清華大學歷史所碩論,1991.07
Sin申惠豐《台灣歷史小說中的土地映像:土地意識的回歸、認同與實踐》,台中:靜宜中文所碩論,2005.06
Tè戴振豐《葉榮鐘與台灣民族運動(1900-1947)》,政大歷史所碩論,1999.06
Tân陳韻如《郭秋生文學歷程研究(1929-1937)》,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系碩論,2002.06
Tân陳慕真《台語白話字書寫中ê文明觀:以《台灣府城教會報》(1885-1942)為中心》,台南:成功大學台文所碩論,2006.06
Tiuⁿ張妙娟《《台灣府城教會報》與清代台灣的基督徒教育》,台北:台灣師大歷史所博論,2002.06
Tiō趙勳達《《台灣新文學》(1935~1937)的定位及其抵殖民精神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台文所碩論,2003.06
Teng丁鳳珍〈「歌仔冊」中的台灣歷史詮釋:以張丙、戴潮春起義事件敍事歌為研究對象〉,台中:東海大學中文系博論,2005.02
五.日人編著文獻:
A間ふさ子《40年代後期の台湾演劇──言語の問題を手がかりとして》,日本:九州大學大學院修士論文,2003.03
H平澤丁東〈台灣語之流行歌〉,《台灣時報》昭和10年4月號
----〈台灣語之流行歌〉,原載《台灣時報》昭和10年4月號
----〈台湾習俗:台湾の演劇〉1936年9月から《台湾時報》
H藤井彰二〈伊澤修二的臺灣話研究〉,《元智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0.07
H樋口靖〈觀看日本時代遺產的價值,反思現代台語教學方法〉,《台灣文學評論》第4卷第3期,2004.07
I稻田尹〈台灣の歌謠に就て〉,《台灣時報》1941年1月號,p.86
K河原功《台灣新文學運動的展開:與日本文學的接點》,台北:全華科技,2004.03
----監修,郭怡君、楊永彬編著,《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 總目錄 專論 著者索引》,台北:南天,2001.06
M松永正義著;何世雄譯〈台灣的日語文學及台語文學〉,《中外文學》第31卷第10期,2003.03
N中島利郎、林原文子編《「台湾警察協会雑誌」「台湾警察時報」總目錄》,日本東京:綠蔭書房,1998.08
N中島利郎、河原功、下村作次郎編《日本統治期台灣文學文藝評論集》第1卷,日本東京:綠蔭書房,2001.04
N中島利郎編《「台灣時報」總目錄》,日本東京:綠蔭書房,1997
----編《1930年代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高雄:春暉,2003.03
----編《『台灣民報.台灣新民報』總合目錄(付台灣青年.台灣)》(1、2),日本東京:綠蔭書房,2000.12
N中島利郎〈日治時期台灣研究的問題點:根據台灣總督府的漢文禁止以及日本統治末期的台語禁止為例〉,《文學台灣》第46期,2003.04
T東方孝義《台灣習俗》,台北:南天,1997
Y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初版3刷,2003.04
六.網路資料:
Esperanto世界語網站:http://www.esperanto.net/info/index_zh-big5.html (繁體big5)
Ismail S. Talib著作網頁:http://courses.nus.edu.sg/course/ellibst/LangPoco/(新加坡大學)
Iiûⁿ楊允言個人網站《Ún-giân ê台語文網頁》:http://203.64.42.21/iug/ungian/ungian.asp
Lī呂興昌個人網站《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http://140.116.10.240/taioan/index.html
----〈白話字中的台灣文學資料〉,1994.12.06(脫漢研究中心)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l/li-heng-chhiong/peh-oe-ji.htm
----〈加減拾•較省共人借:談台語文學資料兮收集佮整理〉,1996.07.29 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l/li-heng-chhiong/ke-kiam-khioh.htm(《台灣文學研究工作室》)
Ông王順隆〈論台灣「歌仔戲」的語源與台灣俗曲「歌仔」的關係〉, http://www32.ocn.ne.jp/~sunliong/lunwen-7c.htm(Page On日文網頁,王順隆:《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
Si施懿琳〈民歌采集史上的一頁補白:蕭永東在《三六九小報》的民歌仿作及其價值〉,http://www.nchu.edu.tw/~chinese/eo09.html(中興大學中文系)
Tân-tēⁿ陳鄭弘堯個人網站《暗光鳥ê厝》:http://lomaji.com/
Tâi台文╱華文線頂辭典,http://203.64.42.21/iug/Ungian/soannteng/chil/Taihoa.asp
Tâi 台語摘譯台日大辭典查詢,http://taigi.fhl.net/dict/
Tâi 台語文數位典藏資料庫(第二階段),http://www2.nmtl.gov.tw/dadwt/pbk.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