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金枝 |
---|---|
論文名稱: |
大立光電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Largan |
指導教授: |
洪世章
Shih-Chang Hung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科技管理學院 - 科技管理研究所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
論文出版年: | 2007 |
畢業學年度: | 9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7 |
中文關鍵詞: | 大立光電 、單一個案研究法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台灣的精密光學元件產業成長快速,廠商的高毛利率更是使許多高科技廠商望之項背,其中又以目前全球最大的光學塑膠鏡片廠-大立光電最受到矚目,故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為探討大立光電的發展歷程及成功因素。
本研究使用單一個案研究法,以大立光電為研究對象,透過時間序列分析,檢視大立光電從創立迄今的發展歷程及其經營者的管理哲學,研究發現大立光電在技術、人才培養、機器設備、產品製造方面,都具有「自給自足」的特性。本研究最後並以資源基礎的觀點檢視大立光電的發展歷程,認為大立光電主要是藉由持續建構累積策略性資源,即:組織整體的技術創新能力與個人的管理能力、專業技術能力,而獲得持久競爭優勢。
The optical components industry of Taiwan had grown up in recent years, the high gross of margin rate is more than other high tech firms. One of the optical components firms is Largan, which is the biggest firm of producing plastic lens in the whole world. The study aims at Largan’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Largan’s key successful factors.
The study adapts single case study method to survey Largan’s development processes and manager’s management. We get the conculusion that Largan has self-sufficiency property in technology, human training, machinery equipment ,and product producing. According to resource-based view, Largan can get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due to he establish strategic resources continuously.
王中一,2004,老將不怕挑戰 只擔心挖角、併購,台北市;工商時報4版,2004/1/2。
王中一,2004,林耀英生財術 賺一元不如省一元,台北市;工商時報3版,2004/4/22。
王中一,2004,大立光電董事長林耀英:今年毛利率將高於財測52%,台北市;工商時報18版,2004/7/27。
王中一,2006/,傳日本光學大廠Enplus淡出手機照相鏡頭 大立光、玉晶光情勢大好,台北市;工商時報B2版,2006/9/14。
王偉志,百萬畫素手機鏡頭全球老大 大立光今年EPS賺23.5元,1111人力銀行網站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2005,2004年光學元件與雷射應用產業及技術動態調查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
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2006,2005年光學元件與雷射應用產業及技術動態調查報告,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
吳思華,1998,策略九說,台北市,臉譜文化。
杜凱如,2002,在光學中,磨鑽石的人,台北市:數位時代雜誌33期。
洪錫龍,胡釗維,2004,外資眼中的原鑽,台北市;工商時報29版,2004/9/16。
胡釗維,2004,大立光打斷手骨顛倒勇,台北市,工商時報2版,2004/8/19。
胡釗維,2005,選對趨勢 卻投資八億救品質,台北市:商業週刊936期。
胡釗維,2006,一句「真歹勢」 賠了股價、贏了誠信,台北市:商業週刊975期。
高芳真,2002,台灣光學元件產業之成長策略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2002年度碩士論文。
高芳真,2006,組織階段發展之人才雇用探討-以台灣光學元件產業P公司為例。
張良知,2006,林耀英視競爭為激勵 提升良率擴展新領域,大紀元新聞網站(http://www.epochtimes.com/b5/6/10/22/n1494968.htm)。
張殿文,2002,大立光電:以「純粹」成為NO.1 IPO,台北市:e天下雜誌16期。
莊尚平,1999,資源基礎理論下持久持競優勢之整合性架構初探,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1999年度碩士論文。
郭奕玲,2002,大立光電連續三年都賺一個資本額,台北市:商業周刊741期。
陳梅英,2004,林耀英 勇於認錯的董事長,台北市;自由時報證券理財版, 2004/11/1。
詹惠珠,2004,大立光電 默默耕耘穩坐股王,台北市;經濟日報27版,2004/2/3。
詹惠珠,2004,林耀英:明年景氣不悲觀,台北市;經濟日報C4版,2004/8/19。
詹惠珠,2005,從「真見笑」變「真得意」,台北市;經濟日報C5版,2005/4/29。
詹惠珠,2006,大立光 不打興奮劑 股價愛恨分明,台北市;經濟日報A3版,2006/2/26。
詹惠珠,2006,大立光上半年EPS13.33元,台北市;經濟日報C2版,2006/08/16。
蔡燿駿,2004,沒有速度,就不叫創新,台北市:e天下雜誌39期。
蔡燿駿,2004,技術不外求,20年如一,台北市:e天下雜誌42期。
鄭呈皇,2003,打敗聯發科的沈默股王,台北市:商業週刊831期。
賴奎魁,高芳真,2005,把玻璃、塑膠變鑽石的產業-談台灣光學元件產業之脈絡軌跡,兩岸管理科學暨經營決策學術研討會,中國吉林大學,pp.709-734。
Barney, J.B. 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 99-120.
Grant, R.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 spring, 114-135.
Penrose,E.T. 1997.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in Foss, N.J.(Eds.), Resources Firms and Strategic,27-39.
Wemerfelt,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l.5,171-180.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ition. London: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