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宋祁茹 Sung Chi- Ju |
---|---|
論文名稱: |
幼兒親子音樂律動之歷程探究-我與小青蛙的共舞經驗 A narrative inquiry into parent-child interactive eurythmics:the experience of dancing with my little frog |
指導教授: | 劉淑英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9 |
中文關鍵詞: | 音樂律動 、親子互動 、敘說探究 |
外文關鍵詞: | eurhythmics,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narrative inquiry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我和五歲小青蛙進行音樂律動的探索經驗,增進更親密的親子關係並在歷程中了解:
一、我如何增加自己對音樂律動的體認?二、我和小青蛙如何發展出互動性的音樂律動?三、小青蛙在親子音樂律動歷程中的回應與互動樣貌為何?
選擇用故事文本的撰寫的方式,以敘說探究為研究方法為主軸,其目的為探討雙向互動的親子關係並描繪深刻的歷程。
親子音樂律動就如同我和小青蛙的小花園,在互動歷程中我們發現了:
一、 溫馨的花園讓能量蓄勢待發:(一)故事情境啟發孩子的動能力;(二) 適合的空間規劃讓引導更有利。
二、身體的花朵讓親子深入探索:(一)由內而外的覺察綻放美麗;(二)由外而內的醞釀形成默契。
三、動 作元素是灌溉親子律動的養分。
四、多元素材豐富親子律動的樣貌。
親子律動是如此美好的生命禮物,期待不同家庭也能編織出麗彩虹。
My daughter is a five-year old little frog. In this research I consider and seek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music and movement is used to explore and enhance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I ask how can I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 of eurhythmics as a mother; how to develop interactive activities with my daughter using eurhythmics; and how does my little frog interact with me throughout the process.
My research takes the form of a narrative inquiry that explores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us.
During the process we discovered a real garden, but a ‘garden’ also provides a metaphor for facilitating and understanding children’s motivation to move
(a)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space in which to move is appropriate; mainly regular use of the same space proved beneficial.
(b) The body is like a flower, it blooms from inside out like a flower, but looking and understanding from outside as one would look at a flower is equally important.
(c) Movement elements are nutrition, like watering a growing plant.
(d) Multiple materials can provide a wealth of rhythmic experiences and produce varied outcomes.
Eurhythmics between my daughter and me is a gift of life, through which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weave their own beautiful rainbow.
吳芝儀(2003)。沒有終結的故事:敘說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95-113)。嘉義縣:南華大學。
吳啟通、黃永寬(2009,11月)。幼兒律動對幼兒之益處。「2009 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588-596頁),嘉義縣:吳鳳技術學院運動健康與休閒系。
李宗芹(1994)。創造性舞蹈-透過身體動作探索成長的自我。臺北市:遠流。
李幸紋(2003)。動一動真快樂:雲門親子律動四十招。臺北市:臺視文化。
李芳森(2006)。嬰幼兒教保概論。臺北市:五南。
李美芳、黃立欣(譯)(2009)。發展心理學:兒童發展(L.E. Berk著)。臺北市:雙葉書廊。
李淑娥(2004)。如何協助語言溝通障礙的幼兒。載於手拉手我們都是好朋友--學前融合教育實務工作手冊(17-30頁)。臺北市:第一福利。
何釐琦(譯)(2002)。從遊戲中學習音樂律動。(E. B.Church著)。臺北市:信誼。
林永雪(1994)。幼兒律動是肢體活動伸展的快樂園。幼兒教育年刊,7,151-166。
林朱彥、張美雲(2010)。幼兒音樂與律動:全方位的幼兒音樂學習。臺北市:華都文化。
林風南(2002)。幼兒體能與遊戲。臺北市:五南。
林吟珀(2010)。親子互動歷程中獨生幼兒情緒表達規則之習得。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林美珠(2000)。敘說研究:從生命故事出發。輔導季刊,36(4),27-34。
林翠媚(譯)(2000)。P.S. Weikart 著。動作教學:幼兒重要的動作經驗。臺北市:心理。
林惠雅(2007)。學齡前兒童之父母的共親職與親職感受的關係。本土心理學研究,27,177-230。
林西苓(2008)。親子共學對幼兒音樂學習成就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中煖(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作分析要素之運用。臺灣
省體育,34,45-51。
張中煖(2004)。雲門幼兒生活律動課程規劃與實施之探討。臺灣舞
蹈研究,1,1-32。
張中煖(2007)。創造性舞蹈寶典:打通九年一貫舞蹈教學之脈絡。
臺北市: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張靜文(1997)。運動對幼兒的重要性。學校體育雙月刊,37,68-70。
陳玉枝(1997)。幼兒律動教學。東師體育,4,72-82。
陳秀才(2001)。親子互動的價值初探。國教輔導,40(2),2-6。
陳易甫(2000)。父母教養行為與子女教育抱負之關聯性研究。東吳社會學報,9,31-76。
陳姝伶、余怡菁(2007)。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幼教博士陳姝伶的媽媽經。臺北市:天下文化。
陳美莉(2005)。幼兒在創造性肢體律動活動中心流經驗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縣。
陳淑文(1994)。幼兒節奏樂教學的理論與實例-肢體的感應、語言的輔助、圖形的應用。奧福教育年刊,1,47-55。
陳惠齡(2005)。幼兒音樂律動教學。臺北市:華騰文化。
詹千慧(2010)。運用戲劇教學融入幼兒音樂課程的行動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的兒童戲劇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畢恆達(2005)。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的枕邊書。臺北市:學富文化。
黃麗卿(2008)。舞動、敲擊、嬉遊記:幼教藝術課程探究之足跡。臺北市:心理。
程宜莉、盧玲妙譯(2007)。迎戰舞蹈教育的秘訣 (C.M. Willis著)。臺北市:華騰文化。
楊孟瑜(2011)。親子玩身體:打造孩子幸福成長的八堂課。臺北市:遠流。
楊程媛(2012)。大手和小手:一位母親與嬰幼兒的親子律動歷程敘說。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偉彣(2004)。創造性肢體活動與兒童多元智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劉淑英(譯)(1998)。幼兒動作探索 (M.Sullivan著)。臺北市:華騰文化。
劉淑英(1999)。重建幼兒的肢體觀-談創造性舞蹈教學。國教世紀,187,44-49。
劉淑英(譯)(2009)。幼兒動作與舞蹈教育 (M.Davies著)。臺北市:心理。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臺北市:心理。
蔡敏玲、余曉雯(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D.J.Clandinin & F.M.Connelly著)。臺北市:心理。
蔡瓊慧(2009)。鷹架概念應用於幼兒音樂教學引導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未出版,新竹市。
標姝圻(2009)。雲門舞集生活律動課程在幼兒身體基本能力之實施成效初探-兼看家長態度之關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謝鴻鳴(2006)。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臺北市:鴻鳴-達克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