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鍾詩幸 Chung,Shih-Hsing |
---|---|
論文名稱: |
桌上遊戲融入國小藝術領域之教學研究-以拔毛運動會桌遊為例 A Teaching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Board Games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Art Field in Elementary Schools- the Application of Board Game Zicke Zacke |
指導教授: |
張家霖
Chang, Chia-Lin 蕭銘芚 Shiau, Ming-Twen |
口試委員: |
施富錡
Shih, Fu-Chi 洪嘉宏 Hong, Jia-Ho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藝術學院 - 藝術與設計學系美勞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In-service Master Program of Arts Education for Teachers |
論文出版年: | 2023 |
畢業學年度: | 11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0 |
中文關鍵詞: | 桌上遊戲 、拔毛運動會 、藝術領域教學 |
外文關鍵詞: | table games, cross-disciplinary courses,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art |
相關次數: | 點閱: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桌上遊戲拔毛運動會融入藝術領域教學之系列課程,對於學童學習是否有影響,讓桌遊跨領域結合不同學科,學習者經由溝通互動、腦力激盪,彼此合作進而培養問題解決能力,希望藉此養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強調三大核心素養:「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 本研究的具體目的如下: (一)探討桌上遊戲融入藝術領域教學方式與策略;(二)探討桌上遊戲融入藝術領域教學學童產生的反應與回饋;(三)探討桌上遊戲融入藝術領域教學對學童核心素養之影響。課程理念是希望利用桌遊讓孩童在遊戲中學習藝術知能,運用創意及藝術鑑賞所得進行繪畫創作,從桌遊圖卡影像分析、命名到實際操作遊戲,再結合不同時代、風格之藝術家及其作品介紹,讓孩童在遊戲中學習藝術知能,運用巧思自製藝術創新桌遊,希望藉此培養學生圖像解讀能力、創造力、批判思考、團隊合作及人際溝通互動能力,達成研究目的中學童核心素養之養成。本研究以課程進行中所蒐集教學觀察記錄與省思、學生訪談紀錄、學習單、學生量表、家長問卷等,研究者將資料整理分析,除了研究者自我觀察紀錄外,藉由學生、家長回饋的相關表單,再加上本校具有藝術與人文教學經驗專家提供建議綜合分析後,得知桌遊融入藝術領域教學對學習影響之結論如下: (一)桌上遊戲融入藝術領域教學方式與策略有小組討論腦力激盪、圖像觀察與賞析、資料整理與發表、桌遊與科技融入藝術之跨領域課程等四項較具有顯著效果;(二)桌上遊戲融入藝術領域教學學童產生的反應與回饋中,涵蓋認知、情意、技能三面向;(三)桌上遊戲融入藝術領域教學對學童核心素養之影響,於三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部分素養有顯著的提升。最後依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供參閱,期望對日後相關研究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桌上遊戲、拔毛運動會、藝術領域教學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integrating board games into art courses on schoolchildren's learning outcomes. The research examines a group of students who were taught by the researcher, with board games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e study draws on the 12-year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outline, whi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ac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as core qualities to be developed in students. The specific aim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Investig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integrating board games into the field of art.Explore students' reactions and feedback to the integration of board games in art teaching, and. Assess the impact of board games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The course concept is to allow children to learn art knowledge through board games, using creativity and art appreciation to create paintings. The process involves analyzing board game card images, naming them, playing the game, and then combining artists of different eras and styles to learn about their work. The goa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mage interpretation ability, 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 teamwork,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skills. The research aims to develop the core literacy of middle school children.The data for this research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eaching observation records, reflections, student interviews, study sheets, student scales, and parent questionnaires.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researcher's own observation records, student and parent feedback forms, and suggestions provided by experts with experience in art and humanities teaching. The study's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tegrating board games into the art field can enhance learning interest by us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 brainstorming, image observation and appreciation, data collation and publication, board games,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to art, and cross-disciplinary courses. The integration of board games into art teaching resulted in reactions and feedback from students that cover the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skill domains. The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board games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art field significantly improves some aspects of core literacy, specifically in terms of independent ac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the study offers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board games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art field.
Keywords: table games, cross-disciplinary courses,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art.
一、中文書目
Daniel Greenberg(1999)。自主學習:化主動性為創造力建構多元社會的瑟谷教育理念(丁凡譯)。遠流出版。
Daniel Greenberg(2016)。用自主學習來翻轉教育!沒有課表、沒有分數的瑟谷學校(丁凡譯)。英屬蓋曼群島商家庭傳媒。
James E. Johnson, James F. Christie, Thomas D. Yawkey(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吳幸玲、郭靜晃譯)。揚智出版。
Josh Lancaster(1996)。國民小學藝術教育(侍建宇、施靜菲譯)。五南文化。
Lesley Britton (2000)。蒙特梭利遊戲與學習(姚明燕譯)。及幼文化。
井深大 (1978)。怎樣指導兒童學習(趙成明譯)。巨流圖書。
井深大(1983)。兒童心智的啟發(鄭端容、林秀地譯)。巨流圖書。
朱光潛(2020)。談美。五南文化。
吳望如(1999)。遊戲學習-大地遊戲DIY。聯經出版。
吳承翰(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臺北地區桌上遊戲專賣店顧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韵亭(2019)。桌上遊戲融入補救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呂雀芬、吳淑美、徐瑩媺、葉美玉(2018)。遊戲式學習於護理教育應用-同理心桌遊教學。護理雜誌,65,1。
林曼麗(2000)。臺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雄獅圖書。
林央侖(2010)。企業管理訓練桌上遊戲教材評選指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邱子容(2015)。桌上遊戲vs.英語教學。師友月刊,579,70-72。
周淑卿、王郁雯(2019)。從課程統整到跨領域課程:台灣二十年的論述與問題。教育學報,47(2),41-59。
施冠慨(1989)。有效教學途徑之探討。水牛圖書。
凃翠珊(2015)。教養可以這麼自然。遠足文化事業。
袁巧玲(2020)。0-3歲孩子正向遊戲(修訂版)。城邦文化。
高月蓮(2020)。國小低年級跨領域素養導向美感教學之課程實踐-以身高樹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高文彬、蕭荏祐(2020)。教與學的共構:高齡者桌遊教學之行動研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6。
徐敬婷(2019)。國中不分類資源班教師使用桌上遊戲融入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陸怡臻(2019)。以桌遊妙語說書人提升國小高年級學生寫作動機之探究。慈技科技大學學報,8,4。
常雅珍(2017)。桌上遊戲課程與教學之應用-以小學六年級學生為例。科學教育學刊,25,2。
許永清(2017)。桌住親子好關係。東雨文化。
許于仁、楊美娟(2016)。運用數位化桌遊探討理性情緒信念、同理心與情緒決策風格之關係。教育傳播與科技研究,115,59-72。
許榮哲、歐陽立中(2016)。桌遊課:原來我玩的不只是桌遊,是人生。遠流出版。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顧問室。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家教育研究院。
教育部(2014)。中等學校跨領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開發計畫。教育部。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冊。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課程綱要藝術領域。國家教育研究院。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五南文化。
張清濱(2021)。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五南文化。
張連強(2020)。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跨領域美感課程設計與教學—以表演藝術課程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9(11),1-6。
張敏桂(2023)。桌上遊戲融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等值分數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師大書苑。11陳介宇(2005)。寓教於樂的桌上遊戲。師友月刊,458,69。
陳美純、金玉芳(2020)。運用桌上遊戲進行理財教育對學習成效之研究。萬能學報,42,81-102。
陳律筑(2023)。桌上遊戲融入對國小高年級智能障礙學生解決生活問題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陳巽(2020)。桌上遊戲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陳淑慈(2018)。教師將桌上遊戲融入教學之實施意願與影響因素-以彰化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陳瓊花(2001)。從美術教育的觀點探討課程統整設計之模式與案例。視覺藝術,4,97-126。
陳議濃(2011)。美國藝術教育的發展趨勢。南台學報,36(4),97-112。
連子毓(2019)。一所高中執行美感教育計畫之跨領域課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梁英聰(2021)。戶外教育跨領域課程實施與評量之行動研究-以攀樹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光男(1990)。美術與教育。臺北市立美術館。
黃永和(2012)。激發學習活力-遊戲在教學上的應用。教師天地,179,23-28。
黃桂芝、曾憲雄、翁瑞鋒、何筱婷(2008)。採遊戲式學習教育平台之科學教育活動。數位學習科技期刊,1,56-71。
黃政傑(1996)。多元化的教學法。師大書苑。
黃凱鈺(2021)。桌上遊戲融入教學對國小資賦優異學生領導才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黃寶玉(2021)。國小不分類資源班教師運用桌上遊戲融入教學之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曾祥榕(2016)。跨領域統整的教與學。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6 邁向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學生學習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研討會手冊。國家教育研究院。
曾惠青(2006)。一起發現藝術:新式多元智能藝術教學法。藝術家出版社。
曾明德(2012)。玩遊戲學數學–質數心臟病。教師天地,176,74-75。
游佳穎(2020)。遊戲式學習融入高中地理實察課程培養核心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程毓明、郭勝煌(2011)。遊戲式學習對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以國中綜合活動童軍課程為例。工業科技教育學刊,4,25-32。
喻薈融、趙惠玲、林小玉、李其昌(2015)。美力跨界:跨領域美感教育之課程理論與實務初探。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期刊,2,1-11。
詹明峰(2011)。如何運用遊戲來促進學習典範轉移。前瞻科技與管理,1,47-60。
葉淑娟(2018)。桌上遊戲融入國小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妙語說書人桌上遊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葉芷均、 蔡桂芳(2020)。運用桌上遊戲教學方案對發展遲緩幼兒在問題解決能力之探究。障礙者理解學刊,17(1),25-59。
楊予情(2018)。桌上遊戲融入教學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以臺北市某國中八年級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楊田林(2014)。遊戲人生:有效有趣的破冰遊戲。清涼音文化。
楊秋燕、陳明琡、沈金蘭、郭俊巖(2017)。以遊會友桌遊處遇團體研究─南區老人之家為例。社會發展研究學刊,19,78-111。
楊雅雯(2017)。玩中學-數位遊戲式學習。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00-302。
楊琬曾(2018)。生命教育與藝術教育融合之原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6。
趙惠玲(2016)。跨領域美感課程之理念、類型與策略發展。華藝學術出版。
歐亞欣(2017)。桌上遊戲融入教學對數學低成就學生學習整數四則列式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
劉黃佩珊、孫儷卿(2017)。運用桌上遊戲增進退縮幼兒社交能力之方案。幼兒教育年刊,28,139-151。
鄧宗聖(2021)。一位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在跨領域課程的實踐。藝術教育研究,國立屏東大學42,1-33
謝妲珊、林仁智、許一珍(2018)。桌上遊戲對幼兒繪畫之影響。國際數位媒體設計學刊,2,245。
魏妤珊(2014)。桌上遊戲融入視覺藝術課程。師友月刊,567,100-101。
羅靖玲(2021)。東方美人竟是茶:跨領域美感課程的發展與實踐。學校行政雙月刊,134,203-218
蘇振明(2000)。啟發孩子的美術潛能。光佑文化。
二、英文書目
Clark, G. A., Day, M. D., & Greer, W. D. (1987). Discipline-base art education: Becoming student of art.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21(2), 129-193.
Drake,S,M.(2007)(2nd Ed).Creating standards-based integrated curriculum:Aligning curriculum content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
Kai-Hsiang Yang&Jun-Hong Chen&Hui-Chun Chu(2015). Effects of Game-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o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Krug, D. H., & Cohen-Evron, N. (2000).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ositions and practices in art education.Reston, VA: The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Slattery,P.(1995).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modern era.New York:Garland.
三、網絡資源
教育部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研習網。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研習。教育部全國教師在職進修研習網。檢索日期(2020年10月6日)https://www4.inservice.edu.tw/
教育部。什麼是跨領域美感課程?跨領域美感課程定義與實施。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檢索日期(2022年2月26日)https://www.inarts.world/about-course/
國家教育研究院。行動研究學術名詞。國家教育研究院。檢索日期(2020年8月2日)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304/
張肇烜。台灣第一位探險傳奇畫家:劉其偉。小英教育基金會。檢索日期 (2021年7月26日)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87712黃壬來。「2006全國藝術教育展」藝術教育專題研討。國際視覺藝術教育趨勢。檢索日期(2020年5月10日)
https://ed.arte.gov.tw/ch/content/m_periodical_content.aspx?AE_SNID=1573
創價藝文。走在藝術探險路上劉其偉創作展。創價藝文。檢索日期(2021年8月5日)https://www.sokaculture.org.tw/exhibition/%E8%B5%B0%E5%9C%A8%E8%97%9D%E8%A1%93%E6%8E%A2%E9%9A%AA%E8%B7%AF%E4%B8%8A-%E5%8A%89%E5%85%B6%E5%81%89%E5%89%B5%E4%BD%9C%E5%B1%95
維基百科。蕭勤介紹。維基百科。檢索日期(2021年7月26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5%AD%E5%8B%A4
劉其偉網路美術館。劉其偉介紹。劉其偉網路美術館。檢索日期(2021年8月6日)https://max-liu.org/#
劉坤富。湄公河(中南半島的一頁史詩)。國家文化記憶庫。檢索日期(2021年7月26日)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931773&IndexCode=online_metadata
蕭勤國際文化基金會。逍遙.遊 蕭勤大師的遊藝人生紀錄片。蕭勤國際文化基金會。檢索日期(2021年8月5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fvfo9bFavE
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蕭勤介紹。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檢索日期(2021年7月26日)http://www.hsiaochin.org.tw/home02.aspx?ID=13&IDK=3
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藝起看公視-蕭勤 繪畫(1)。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檢索日期(2021年7月26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0nuL1Qtcs
謝佩霓。國家文藝獎第6屆獲獎藝術家蕭勤作品簡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檢索日期(2021年7月28日)https://www.ncafroc.org.tw/artist_detail.html?id=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