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書儀
Huang, Shu-Yi
論文名稱: 一所桃園市客語生活學校推動國際交流之研究
The Case Study of a Hakka Language Life School in Taoyuan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指導教授: 李安明
Lee, An-Min
口試委員: 林志成
Lin, Chih-Cheng
江志正
Chiang, Chih-Ch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Education and Learning Technology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4
中文關鍵詞: 國際交流客語生活學校國際視訊交流
外文關鍵詞: International exchange, Hakka Language Life School, International video chat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桃園市康奈特國小為例,探究一間客語生活學校推動國際交流之歷程,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法,藉由文獻探討、訪談、現場觀察紀錄表與省思札記,輔以文件分析,逐步形成研究議題,探究康奈特國小推動國際交流之歷程,以了解個案學校推動國際交流之緣由與理念,以及推動歷程,與歷程中所面臨之困境和解決策略。

    本研究經過資料整理與分析後,歸納結論如下:
    一、康奈特國小發展國際交流緣自於校長欲達成立足本土,放眼國際,以孕育學生國際觀與應用英語之理念。
    二、康奈特國小發展國際交流,由校長評估內外資源,以客家文化視訊交流,使學生尊重異國文化、提升本土認同感、自信及英語力。
    三、康奈特國小國際交流歷程中發展出可解決「教師團隊人力不足」、「學生動機及語言程度低、評量不易」、「國際交流活動內容規劃」與「硬體設備問題」四類困境策略。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針對個案學校提出下列三項建議:
    一、國際交流活動與正式課程連結。
    二、鼓勵教師提升國際教育知能。
    三、善用社區資源,發展交流活動。

    另外,針對欲從事國際交流學校提出下列兩項建議:
    一、進行國際交流前,需全面性規劃。
    二、進行國際交流前,事先成立國際交流相關教師社群。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a Hakka Language life school named Connect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ity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he researcher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interview, observation, reflection and document analysis then gradually to form a research topic, explore the process of Connect Elementary School’s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and ideas how the school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s well as the course, which the course has given rise to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ata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made:
    1.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omes from the principal of Connect elementary school, he tried to based on local and keep an eye on the world, his concept wa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English application.
    2.Connect Elementary School developed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the principal evaluat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took Hakka culture as the theme of video chat, made the students expect different countries' culture, enhanced country identity, confidence and also improved English.
    3.The process of Connect Elementary School’s international exchange developed the solution strategy of "short staffed of teacher", "lack of student motivation and language proficiency, hard to evaluat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ontent planning", "hardware issu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re were three suggestions propose to the case school:
    1.The connect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formal curriculum.
    2.Encouraged teachers improve thei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mpetence.
    3.Make good use of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developing exchange activity.
    Besides, there were two suggestions propose to the school which is going to get on with international exchange:
    1.Full-fledged planning before you start.
    2.Created the teachers community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before you start.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緣起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議題.....6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國際交流之意涵分析.....9 第二節 國際交流實施之理念策略.....14 第三節 國際交流困境、解決策略之分析.....25 第四節 國際交流相關研究.....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3 第一節 研究場域.....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者角色.....44 第三節 研究架構.....47 第四節 蒐集資料之方法與研究工具.....49 第五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53 第六節 研究倫理.....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59 第一節 校長身先士卒,引領國際交流.....59 第二節 立足本土的國際交流發展歷程.....65 第三節 克服困境,突破關卡.....108 第四節 綜合討論與分析.....12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9 第一節 結論.....129 第二節 建議.....131 參考文獻.....134 壹、中文部分.....134 貳、英文部分.....137 附錄.....138 附錄一 研究參與訪談同意書.....138 附錄二 兒童訪談同意書.....139 附錄三 兒童家長/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書.....140 附錄四 校長訪談大綱.....141 附錄五 主任訪談大綱.....142 附錄六 教師訪談大綱.....143 附錄七 學生訪談大綱.....144

    壹、中文部分
    吳翠玲(2021)。國民小學國際教育交流典範學校課程設計個案分析。臺灣教育,726,51-62。
    宋方珺、楊振昇(2017)。從國際交流活動析論中小學國際教育之實施成效。學校行政,107,17-34。
    李世昌(2018)。國民中小學國際交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怡樺(2020)。國際交流經驗下國中教師之跨文化與教育反映──以紐西蘭金色山莊國際遊學方案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周櫻雀(2011)。向世界邁進—桃園縣國際教育計畫。取自http://enews.smes.tyc.edu.tw/Module/Pages/News_View.php?ID=3078
    林芯羽(2013)。國際教育推行案例之研究-以臺東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施李麗淑(2019)。臺灣高中生參與海外寄宿家庭式國際交流學習經驗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宇樊(2021)。金門縣國民小學國際交流實務對發展國際教育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市:麗文文化。
    唐子騏(2020)。十二年國教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南投縣秀林國小課程設計與國際交流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2015)。桃園市105年108年國民中小學英語教育中長程計畫。桃園市:教育局。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2016)。桃園市國際教育中程(106至109年)計畫。桃園市:教育局。
    桃園市政府教育局(2021)。桃園市110學年度線上國際交流實施計畫。桃園市:教育局。
    桃園縣政府教育局(2011)。2020桃園航空城教育計畫。桃園縣:教育局。
    張嘉玲(2021)。國際教育融入跨領域視訊教學之課程設計與實踐—自主學習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張臺隆(2021)。中小學國際教育推動現況與困境之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0(2),12-20。
    教育部(2011)。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s://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Page=A-2
    教育部(2020)。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2020年5月14日,取自https://ws.moe.edu.tw/Download.ashx?u=C099358C81D4876C725695F2070B467E8B81ED614D7AF43EF55FFFF8E382F49230FBFEBE3FBA67410E3D088235FCEFF8A33CA54BD67D7DFD957229DE7F658AFACA347539D32BA23B9A142AA2B7545659&n=260CF99641E8382A1BED23C70A14D4360FFA25EF159D1B19F966E1C98FBC313ADE66237F87CDF55C2003096F7477E0E7D121FDBA1A06975D&icon=..pdf。
    許西玲(2016)。國際教育旅行與姊妹校交流的現況與問題。國教新知,63(3),98-113。
    許西玲(2018)。我國國民小學進行國際交流的現況與問題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志豪(2017)。菓林國小國際交流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陳怡竹(2018)。國小國際交流方案規劃及其對師生影響之探究─以兩所國小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思伶(2017)。外婆橋計畫參與教師之敘事研究─國際交流經驗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美如、郭昭佑(2014)。課程導向之國際交流教育個案研究-以資訊科技為媒介。教育資料與研究,113,171-203。
    陳意淳(2021)。全球國小運用吉祥物進行臺日兩校國際交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陳銘珍(2014)。國民小學推動國際學生交流之問題與展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1),39-42。
    陳劍涵(2014)。打開認識世界的一扇窗:談[國際教育資源網]專案式學習。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11),15-16。
    陳燕玉、陳盈錞、楊琇玲、蕭智文、邱和德、陳智明、…游鴻池(2019)。規劃適合國小學生學習的國際交流模式。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17。
    黃文定(2015)。小學生國際交流跨文化能力指標之建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1(1),135-164。
    黃文定(2017)。臺日與臺新交流對小學生跨文化溝通之認知能力的影響。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5(2),1-41。
    黃文定(2019)。臺日與臺新交流對小學生跨文化溝通技能之影響。課程與教學,22(2),1-30。
    黃冠勳(2014)。國民中小學推動國際教育之迷思與困境。學校行政,92,164-181。
    黃鈺涵(2017)。中小學國際教育施行的困境:國際教育不等於英語教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5),105-107。
    詹盛如(2013)。國際教育政策:中央與地方政府之比較分析。國民教育,53,93-97。
    鄒文豪(2012)。淺談我國中小學國際教育實施現況。E-SOC Journal,106,21-27。取自https://mail.nhu.edu.tw/~society/e-j/106/a3.htm
    趙文德(2016)。臺灣小學推動學校本位國際教育之行動研究-苗栗縣後龍國民小學反省性實踐歷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劉必榮(2014)。國際觀的第一本書:看世界的方法(全新增訂版)。臺北市:先覺出版。
    劉素珠(2019)。國民小學實施國際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蔡宜紋(2015)。國際交流實務經驗對臺灣小學教師國際教育素養的影響-以四位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簡旻筠(2022)。金門縣國小五年級孩童國際教育交流參與動機及預期學習效益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顏子恩(2021)。桃園市一所國民小學實施國際教育旅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Berdan, S. N., & Berdan, M. S. (2013). Raising global children. New York, NY: Diversion Books.
    Domina, T. (2007).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s secondary school reform: Texas public high schools after Hopwood.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29(3), 200-217.
    Gajek, E. (201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 distance learning 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al levels on the example of eTwinning projects. Education Sciences, 8(1), 1.
    Holliday, A. (2016). Difference and awareness in cultural travel: Negotiating blocks and threads. 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16(3), 318-331.
    Kim, S. (2020). Engagement beyond a Tour Guide Approach: Korean and U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tercultural Telecollabor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3(2), 99-117.
    Mansilla, V. B., Jackson, A., & Jacobs, I. H. (2013). 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Learning redefined for an interconnected world. Mastering global literacy,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5-27.
    Neff, A. R.(2001). Discovering heritage and more by studying abroad. Black Issues in Higher Education,18(2),38.
    Steven, D. (2017). The Roadmap for Peaceful, Just and Inclusive Societies: A call to action to change our world. Retrieved from
    https://cic.nyu.edu/resources/the-roadmap-for-peaceful-just-and-inclusive-societies-a-call-to-action-to-change-our-world/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