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潘 柔
Pan, Jou
論文名稱: 體育系學生的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探討-以清華大學為例
A Study of Career Development and Guidance Nee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NTHU
指導教授: 吳怡珍
Wu, Yi-Chen
口試委員: 李明晉
Li, Ming-Chin
朱惠瓊
Chu, Hui-Ch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竹師教育學院 - 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4
中文關鍵詞: 生涯發展生涯輔導生涯輔導需求體育系學生
外文關鍵詞: career development, career counseling, career guidance needs,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相關次數: 點閱: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為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涯發展或生涯輔導需求之差異情形、比較體育系學生和非體育系學生的生涯發展及生涯輔導需求之差異情形、及探討體育系學生的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間的關聯情形。研究結果為:一、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與非體育系學生的生涯發展有顯著差異,體育系學生在生涯發展的分數上顯著高於非體育系學生,其中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專業定向」及「生涯行動」兩構面的分數也顯著高於非體育系學生。二、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與非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輔導需求中的「自我探索」及「生涯規劃」兩構面上有顯著差異,而體育系學生分數高於非體育系學生。三、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的整體生涯發展和生涯輔導需求中的「環境探索」有低度正相關;而在生涯發展中的「生涯行動」方面和生涯輔導需求的自我探索、環境探索、生涯規劃、生涯準備等各層面有低度正相關。依據結果提出建議,作為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師長及諮商中心實施學生生涯輔導工作之參考。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student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the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in career development or guidance needs between the students of the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i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guidance need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non-sports students,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guidance nee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students of the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the non-sports students. The scor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sports students. The scores of both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career action" orientation are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sports students. Second,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non-sports students of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elf-exploration" and "career planning" in the guidance needs, while the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score higher than the non-sports students. Third, the overall career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exploration" in the guidance needs have a low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re is a low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areer action" in the career development, and the" self-exploration"、the"environmental-exploration"、the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career- preparation"of the guidance needs.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career counseling work of the teachers and counseling centers of the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生涯發展....................................................7 第二節 生涯輔導需求................................................13 第三節 學生運動員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相關之研究....................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20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21 第三節 研究對象...................................................22 第四節 研究工具...................................................26 第五節 實施程序...................................................28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30 第一節 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與非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及生涯輔導需求之描述性統計.............................................................30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的生涯發展及生涯輔導需求的差異 分析 ...................................................3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國立清華大學非體育系學生的生涯發展及生涯輔導需求差異 分析........................................................36 第四節 體育系、非體育系學生的生涯發展及生涯輔導需求之差異.............40 第五節 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相關分析...........41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44 第一節 研究討論................................................. 4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4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47 參考文獻 ......................................................50 附錄一 體育科系及非體育學類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調查問卷........58 附錄二 問卷授權使用同意書.........................................63 表目錄 表2-1-1 Ginzberg等人(1951)的職業選擇發展階段....……………………………………………….9 表2-1-2 Super (1953)生涯發展理論……………………………………….......……………………...10 表2-1-3生涯發展項……………………………………………………………………………....................12 表3-3-1體育系學生有效樣本原始背景資料摘要表………………….......……………………...22 表3-3-2非體育系學生有效樣本原始背景資料摘要表…………………………………......………..24 表4-1-1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得分平均數與標準差…………...........................................................30 表4-1-2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面的得分平均數與標準差…….............................................................31 表4-1-3國立清華大學非體育系學生在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得分平均數與標準差………............................................................31 表4-1-4國立清華大學非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面的得分平均數與標準差…..............................................................32 表4-2-1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不同性別上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2 表4-2-2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有無打工之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3 表4-2-3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有無運動證照上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2 表4-2-4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是否認同自己為學生運動員之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4 表4-2-5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不同性別上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4 表4-2-6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有無打工之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5 表4-2-7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有無運動證照上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5 表4-2-8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是否認同自己為學生運動員之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的t值摘要表.................……………………………………………………………………………………….36 表4-3-1國立清華大學非體育系學生在不同性別上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7 表4-3-2國立清華大學非體育系學生有無打工之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7 表4-3-3國立清華大學非體育系學生在是否認同自己為學生運動員之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 ……………..38 表4-3-4國立清華大學非體育系學生在不同性別上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8 表4-3-5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有無打工之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 表………………………………………………………………........................…………………………………..39 表4-3-6國立清華大學體育系學生在是否認同自己為學生運動員之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面的t值摘要表………………………………………………………………..................…………………39 表4-4-1是否為體育系學生在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的差異t檢定……………………...…………40 表4-4-2是否為體育系學生在生涯輔導需求量表各構面的差異t檢定…………………..……41 表4-5-1生涯發展量表各構面與生涯輔導需求各構面之相關矩陣……………………………...42 表4-5-2生涯發展量表及生涯輔導需求量表的相關……………………………………………........43 圖目錄 3-1-1研究架構圖…………………………………………………………………………………....................20

    中文部分
    104人力銀行履歷資料庫(2019年8月5號)。就業地圖-體育學系的學生,畢業後
    的就業狀況【104人力銀行網站】。取自
    https://www.104.com.tw/jb/career/department/view?
    degree=3&mid=140315
    Simon(2017年8月4日)。後運動員時期悲歌 奧運銀牌Gail Emms退休後的失業
    困境【運動視界】。取自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43650
    毛菁華、周富美、許鶯珠(2008)。技職院校女大學生生涯發展歷程模式之研
    究,諮商輔導學報:高師輔導所刊,19,105-139。
    王丁林、鄧建中(2009)。運動員之生涯規劃。亞東學報,29,341-346。
    王淑慧(無日期)。需求之相關理論與評估方式。民108年07月11日,取自:
    http://dlweb01.tzuchi.com.tw/DL/edu/aboutus/affair_edu/lessons/%E9%9C%80%E6%B1%82%E4%B9%8B%E7%9B%B8%E9%97%9C%E7%90%86%E8%AB%96%E8%88%87%E6%96%B9% E5%BC%8F.pdf
    王麗芬(2003)。大學生非理性信念生涯信念及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靜瑛(2011)。大學生生涯輔導需求、生涯自我效能與就業力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台中市。
    王聲偉(2008)。大學生自尊、內外控與生涯適應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方婷、李玉嬋、潘愷(2001)。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學生輔導需求之調查研究。醫
    護科技學刊,3(3),215-230。DOI:10.6563/TJHS.2001.3(3).1
    史琇丹(2009)。我國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李韻如(2002)。一個優秀運動員的養成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
    學,新竹市。
    李欣靜(2006)。大專校院甲組桌球選手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呂菁菁(2003年6月3日)。冷門科系專題。【台灣立報電子報】。取自
    https://enews.url.com.tw/enews/19756
    呂君榮(2000)。大專體育科系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淑卿、解德春(2007)。大專甲組運動員的訓練、學業與生涯規劃。嶺東體育
    暨休閒學刊,5,1-8。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芝儀(2012)。大專青年就業力︑就業職能與職場職能之內涵探究。當代教育
    研究,20(2),1-45。
    吳英仲、李勝雄(2012)。學生運動員與生涯規劃。大專體育,121,24-30。
    吳淑琬(2007)。大學生生涯適應力量表編製及其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吳明潔(2009)。師範大學學生生涯決定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巫建和(2017年08月29日)。『世界大學運動會』【FB】。取自
    https://zh-tw.facebook.com/WuChienHo/
    林國銘、黃琇瑩、曾明郎(2011)。以個人策略規劃觀點談大學運動員生涯規
    劃。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1),175-184。
    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 (1997)。生涯輔導。台北:空中大學。
    林岳甫(2019年3月20日)。真台灣之光!棒球女主審劉柏君獲國際奧會女性與運
    動獎【自由時報】取自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733247
    林亮圻(2016)。大學生知覺父母期待、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關係探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金樹人(1997)。生涯諮商與輔導。台北市:東華書局。
    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1989)。我國大專學生生涯發展。教育心理學報,
    22,167-190。
    金樹人(1990)。大學生的生涯規劃。收於台大學生輔導中心主編:台灣大學心
    理衛生手冊,134-151。
    季力康(2000)。應重視對大學學生運動員之輔導工作。大專體育,47,3-4。
    胡耿毓(2000)。我國各級學校排球代表隊學生流失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市。
    洪立(2003)。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隔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洪子晴(2010)。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洪子晴(2011)。台灣大專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影響因素之探討。成大體育,
    43(1),43- 55。
    洪嘉偉(2012)。大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關係研究-以南部地區大學教育系
    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祝子媛(2007)。大學生涯服務成效與生涯因應策略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程度之影
    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袁志晃 (2002)。生涯未定大學生生涯發展阻力因素之探討。彰化師大輔導學報,
    23,109-130。doi : 10.7040/GJ.200206.0109
    涂馨友、黃崇儒(2012)。體育科系學生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國民體育季刊,
    41(4),49-53。
    湯慧娟、宋一夫(2010)。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相關研究-台東大學體育系
    學生為例。臺灣運動教育學報,4(1),43-57。
    陳聖芳(1997)。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陳金英(2005)。科技大應屆畢業生之生涯定向焦慮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
    28(4),745-771。
    陳又琪(2009)。運動績優保送大學非體育科系女性排球選手學校適應與生涯發展
    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錦錫(2016)。大專生生涯自我效能、復原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維志(2012)。學生運動員的生涯阻隔、因應策略與心理堅韌度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
    陳若涵(2009)。大學音樂系學生生涯阻隔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以臺北地區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苹苹(2004)。大專運動員生涯規劃與未來發展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
    229-237。
    黃瑛琪,連廷嘉,鄭承昌(2006)。生涯輔導方案對高三學生生涯自我效能及生涯
    定向之效果之研究。諮商輔導學報,14,36-63。
    黃慬韻(2015)。大學生生涯探索、自我認同狀態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崇儒、洪聰敏(2017)。以跨理論模式探討大學運動員之生涯準狀況因應策略的
    差異。大專體育學刊,19(4),329-340。
    黃相瑋(2004)。運動休閒相關學系學生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關聯性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盈傑(2010)。大專學生運動員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輔導需求之質化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黃儀婷(2015)。大學生自我分化、生涯因應策略與生涯定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馮靖惠(2019年2月13日)。培養智慧運動員 清華體育系更名運動科學系。【聯合
    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641186
    張儒民、張恩庭(2019年5月24日)。第四屆「我是運動創業家」頒獎 投入資源扶
    植運動服務產業。【教育部體育署】。取自
    https://www.sa.gov.tw/News/NewsDetail?Type=3&id=2371&n=92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雅筑(2016)。科大學生參與海外交換生經驗對生涯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 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楊珮琳(2006)。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雯欣(2007)。教育大學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阻礙對生涯決定狀態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楊珮琳、林靜萍(2009)。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體育學報,
    42(2),67-80。
    葉麗琴(2001)。大學學生運動員生涯轉換前的生涯規劃與輔導。大專體育學術專
    刊,185-194。doi:10.6695/AUES.200111_90.0020
    劉彥伶(2008)。生涯定向型大學生生涯發展歷程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劉泰一、彭慧玲(2009)。大專運動員之生涯輔導-畢業後該何去何從。諮商與
    輔導,277,40-44。doi:10.29837/CG.200901.0018
    黎天生、李光武、黃崇儒、陳建利、陳堅錐(2007)。探討協助學生運動員生涯發
    展的可行方向。北體學報,15,214-222。
    詹俊成、陳素青(2013)。落實運動員生涯輔導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
    27(1),31-38。
    郭萱瑞(2003)。社會變遷對當代大學生職涯發展輔導的挑戰與反思。家庭教育雙
    月刊,40,77-81。
    鄭志富(2011)。臺灣優秀運動員生涯輔導模式建置與實證研究-期中報告。行政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9-2410-H-003-135-MY2),未出版。
    謝豐昌(2008)。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以台東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羅英茂(2007)。大學桌球公開組選手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隔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
    盧宣利(2008)。大四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隔因素及其因應策略研究─以待業率
    高之科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施誠(2011)。臺灣優秀運動員之生涯阻隔狀況研究-以2012倫敦奧運選手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榮騰達(2012)。助人科系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希望感與生涯承諾之分析研
    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廖本富(2009)。大學生生涯權能感量表編製及諮商歷程權能感改變之研究(未出
    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廖映淳(2012)。大學生完美主義、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廖若雯(2016)。大學生父母生涯支持、心理資本與生涯適應力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蔡淑芬(2005)。國立陽明大學學生生涯發展狀況及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蔡文豪(2009)。師院體系改制後之音樂系學生自我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北市。
    蔡清淵(2013)。兩岸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生涯自我效能與就業力之比較(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台灣首府大學,台南市。
    蔡宛儒(2014)。大學生生涯自我概念、韌性與生涯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戴秀如(2005)。教育大學學生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關永馨(2012)。大學生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阻隔因素之探討-以國立中興大學為例。教育科學期刊,11(2),93-117。doi: 10.6388/JES.201212.0093
    體育中心(2017年09月02日)。【10大經典】2017台北世大運 讓你再次感動!【頻果日報】取自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902/1195366/
    體育中心(2019年5月26日)。台灣之光閃耀! 王維中上大聯盟、林書豪首次打總
    冠軍賽【今日新聞NOWnews】
    取自https://tw.news.yahoo.com/%E5%8F%B0%E7%81%A3%E4%B9%8B%E5%85%89%E9%96%83%E8%80%80-%E7%8E%8B%E7%B6%AD%E4%B8%AD%E4%B8%8A%E5%A4%A7%E8%81%AF%E7%9B%9F-%E6%9E%97%E6%9B%B8%E8%B1%AA%E9%A6%96%E6%AC%A1%E6%89%93%E7%B8%BD%E5%86%A0%E8%BB%8D%E8%B3%BD-045021925.html
    體育中心(2019年06月06日)。MLB/台灣之光! 林家正被響尾蛇選中加盟機會\
    高【今日新聞NOWnews】。取自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0606/3428530/
    體育中心(2018年03月18日)。羽球/台灣之光!戴資穎擊敗山口茜  全英公開賽
    2連霸【今日新聞NOWnews】取自
    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80318/2719179/

    西文部分
    Bloom, B. S. (1985). 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Côté, J. (1999). 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in sport. The Sport Psychologist, 13, 395-417.
    Hall, D.T. (1990). Careers in Organizations, Goodyears, Santa Monica, C.A.
    Havighurst, R. J. (1953). Human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NY : Longmans.
    Lally, P. S. & Kerr, G. A. (2005). The career planning, athletic identity, and student role
    identity of intercollegiate student athletes.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6,
    275- 285.
    Kirk, W., & Kirk, S. (1993). Student athletes: Shattering the myths & sharing therealities. (Eds.). Alexandria, VA: ACA Press.
    Marcia, J. E. (196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go-identity statu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 551-558.
    Murphy, G.M., Petitpas, A.J, & Brewer, B.W. (1996). Identity foreclosure, athletic identity, and career maturity in intercollegiate athletes. The Sport Psychologist,10, 239-246.
    Petitpas, A, l. (1992). Career Assistance Program for Elite Athletes.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70(3).383-386.
    Patrick, T. D. & Hrycaiko, D. (1998). Effects of a Mental Training Package on an Endurance
    Performance. The Sport Psychologist, 12, 283-299.
    Perkos, S., Theodorakis, Y., & Chroni, S. (2002). Enhancing Performance and Skill Acquisition in Novice Basketball Players With Instructional Self-Talk. The Sport Psychologist, 16, 368-383.
    Salmela, J. H. (1994). Phases and transitions across sports career. In D. Hackfort (Ed.), Psycho-social issues and interventions in elite sport (pp. 11-28). Frankfurt: Lang.
    Smallman, E. & Sowa, C. (1996). Career maturity levels of male intercollegiate varsity athletes.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4, 270 – 279. doi:10.1002/j.2161-0045.1996.tb00258.x
    Stambulova, N. (1994). Developmental sports career investigations in Russia: A post-perestroika analysis. The Sport Psychologist, 8, 221-237.
    Tiedeman, D. V. ,& O’Hara, R. P. (1963). Career Development:Choice and Adjustment.Princeton, NJ: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Wessler, R. L. (1986). Conceptualizing cognitions in the 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ies. In  
    W.Dryden & W. L. Golden (Eds.), Cognitive-behavioural approaches to psychotherapy (pp.1-30). London: Harper & Row.
    Wylleman, P., & Lavallee, D. (2004).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transitions faced by athletes. In M. Weiss (Ed.), Developmental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A lifespan perspective (pp.507-527). Morgantown, WV: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insser, N., Bunker, L. K., & Williams, J. M. (1998). Cognitive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building confidence. In J. M. Williams (Ed.),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Personal Growth to Peak Performance (pp. 225-242). Mountain View,CA: Mayfield Publishing.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