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賴施君 Shih-chun Lai |
---|---|
論文名稱: |
鬆解亞麻布下的靈魂:一位女研究生的敘說與行動探究 Unwrapping the Soul from the Byssus:A Narrative and Action Inquiry of a Female Graduate Student |
指導教授: | 成虹飛 |
口試委員: |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74 |
中文關鍵詞: | 生命敘說 、行動探究 、書寫 、行動 、自我理解 、自我認同 |
外文關鍵詞: | Life narrative, Action inquiry, Writing, Action, Self-understanding, Self-identity |
相關次數: | 點閱:3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這是一個關於「我」的故事,一個女研究生的生命敘說與行動探究。寫作者透過書寫與行動,面對生命中的晦暗經驗與遭遇,歷經不斷地回溯與碰撞,重新描述自己、認識自己,看清楚自己生命的路徑,並試圖回答「我怎會成為今天的自己」。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寫作者本身亦逐漸形成其自我理解與自我認同。
這個故事,是一個走上自我完成之路的故事,它幫助我重新接納並找回我自己,相信生命的美好必須自己創造。對我來說,「鬆解亞麻布下的靈魂」是一個走過幽谷,迎向生命的豐碩的開始。
This study is a real-life story regarding to a female graduate’s life narrative and action inquiry. The author reviews and re-understands her-self through encountering a number of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and tribulation, through re-examining her life experiences, and through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how the author becomes her-self”.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enables the author to generate self-understanding and self-identity through writing and action.
This narrative is about the author’s self-fulfilling, during which the author are encouraged to reaccept and discover her-self, and believes that life can be created by her-self. For the author,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is the release of the soul tied up by the line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beginning of pursuing the love, joy and abundance of life.
參考文獻
九把刀(2005)。媽,親一下。台北:春天出版社。
王雅玲(1999)。圓一個另類教學的夢:我陪一位學習困難學生成長的故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李文英(2000)。身體的包袱:一位國小老師身體探究與身體教育實踐的故事。私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所碩士論文。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期,p.55-72頁。
胡紹嘉(2005)。遭遇的書寫與描繪的自我。應用心理研究,25期,p.29-54。
翁開誠(2002)。主體性的探究與實踐。應用心理研究(翁開誠主編)。
翁開誠(2002)。覺醒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16期,p.45頁。
郭淑惠(2002)。左手與我的故事—一個生命教育的自我探索。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島田洋七(2006)。佐賀的超級阿嬤。台北:先覺出版社。
楊惠婷(2007)。從陪伴中體認「互為主體」:我與兩位家庭背景懸殊小男孩的故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新竹市。
賴誠斌、丁興祥(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蕃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研究,25期,p.73-114頁。
蔡敏玲(2001)。教育質性研究報告的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p.233-260。
蕭昭君(1996)。國小教室的主人與客人:花蓮鄉下學童經驗課程觀察研究。國立台東師院「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理論與實務的探究研討會」論文集。
基層勞動家長協會製作,莊妙慈導演(2006)。勞動爸爸與勞動媽媽【影片】。(取自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4號3樓)
基層勞動家長協會製作,林連煌導演(2006)。250公里【影片】。(取自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74號3樓)
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2006)。拉開勞動家庭內外疊影:勞動爸爸與勞動媽媽(文本)。發表於「鏡中人生:校園內外C.P.T」教育紀錄片映演系列《新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