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王文伶
Wang, Wen-Ling.
論文名稱: 從敘事學分析方法解讀台灣華語教學熱潮
A Narrative Method Criticism of Chinese Trend in Taiwan
指導教授: 蔣興立
Chiang, Hsin-Li
口試委員: 梁竣瓘
Liang, Chun-Kuan
劉宜君
Liu, I-Chu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南大校區系所調整院務中心 - 中國語文學系所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9
中文關鍵詞: 台灣華語教學熱潮敘事學方法女性主義敘事學
外文關鍵詞: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Trend, Narrative methods, Feminist narratology
相關次數: 點閱: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從本世紀開始,「中文熱」成為華語教學的代名詞,除了揭示出華語教學在世界上的熱度以外,同時也表示華語教學的迅速發展;從政府方面,所實施的「推動全球華語文教育八年計畫」(自西元2013 至 2021 年),以邁向全球華語文教育產業輸出大國為願景。看出在現今的華語教學迅速發展中,試圖想由上而下之姿態,帶領台灣華語教學。然而,熱潮是可以帶領台灣華語教學前進的動力抑或是阻力,政府大力培育華語師資,真正了解目前市場動態或走向,進而,建構出的華語教學事真實熱潮或是想像。
    本研究試圖以女性主義敘事學,重新詮釋台灣華語教學的真實面貌,以敘述聲音的角度進行詮釋,透過文本的分析解釋市場走向以及華語教學面臨到的性/別關係。以後設角度及現象的反思進行敘寫,並且蒐集西元2006年起至2016年年底的文獻進行分析,將近十年台灣華語教學的面貌重新梳理,以不同的角度分析,發現世界華語的中文熱潮到台灣來卻消失的情況,然而,在台灣的華語教師卻走不出去的現象。
    透過市場分析,可以確立華語教學市場的前瞻性;進一步,以台灣華語教學現況及台灣華語教師的飽和,透過性別的角度進行分析,將女性主義敘事學中,對於權力的話語分布套用至現況中,揭示出台灣華語教師以女性居多,其中涵蓋的是華人社會對於華語教師職位的文化圖像,也代表對華語教師的社會期待;其實在權力話語敘述中,華語教師是屬於失聲的一群。
    以敘事學方法解讀台灣華語教學熱潮,所揭示的不僅是對於現況的描述,而是在現況之中,提出台灣華語教師該如何與世界接軌;現況的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對於華語教師的期待與想像。在台灣華語教學中,不該讓熱潮退去,而是延續熱潮,創造積極並值得期待的圖像,唯有如此,才能延續文化,創造華語教學發展的無限可能。
    最後,以敘事學方法分析台灣華語教學熱潮,透過以文獻梳理方法,重新解讀台灣華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與現況,試圖將現象面呈現,重新觀看社會文化對於華語教師的圖像,創造出更多台灣華語教學的可能,期待台灣華語教學能創造出更多不同的走向。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Chinese language fever" has become synonymous in the world. Apart from revealing the popularity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CSL) in the world, it also indicat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CSL. From the government's perspective, it has implemented the "Glob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itiative." The "Year Plan" (from 2013 to 2021) has taken the vision of becoming a major exporter of the global TCSL industry. It can be seen that 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TCSL, it is trying to lead us. The government is cultivating the teachers of TCSL to tru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market dynamics or trends, and then construct a genuine upsurge or imagination of TCSL.
    This study attempts to reinterpret the true face of TCSL in terms of feminist narratology, interpret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rrative voice, explain the market trend through textual analysis and the sex/sexual relationship facing TCSL. Later, we set up reflections on perspectives and phenomena, and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literature from 2006 to the end of 2016, and reorganiz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language in Taiwan for the last ten year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we will discover that the trend has disappeared when it comes to Taiwa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upsurge of TCSL by narratological methods reveals not only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but also the status of how Chinese teachers in Taiwan should be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also a social expectation for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TCSL, we should not allow the enthusiasm to retreat, but continue the upsurge and create positive and worthy future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ontinue our culture and create the limitless possibil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CSL.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15 第三節 研究目的……………………………………………………………………18 第四節 名詞釋義……………………………………………………………………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24 第一節 敘事學………………………………………………………………………25 一、女性主義敘事學 ………………………………………………………………26 二、敘事分析之相關學位論文 ……………………………………………………28 第二節 台灣華語教學………………………………………………………………31 一、 台灣華語教學發展歷程 ………………………………………………………32 二、 以其他理論分析台灣華語教學現況 …………………………………………36 三、台灣華語教學師資培育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39 第一節 敘事學分析方法……………………………………………………………39 一、理論緣起 ………………………………………………………………………40 二、理論基礎 ………………………………………………………………………41 三、分析結構 ………………………………………………………………………42 第二節 敘事學之適用性……………………………………………………………44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程序……………………………………………………………47 一、文本選擇 ………………………………………………………………………48 二、分析架構 ………………………………………………………………………49 第四章 從性別視角分析華語熱潮之現況…………………………………………52 第一節 「中文熱」的真實想像 ……………………………………………………54 一、市場位置的聚焦…………………………………………………………………56 二、市場的走向等於師資的建構……………………………………………………59 三、主流領域的中文熱潮體現………………………………………………………60 第二節 台灣華語熱潮現象的多重思考 …………………………………………… 61 一、主流聲音的聚焦-台灣的優勢地位 ……………………………………………61 二、從屬地位的展現-台灣熱潮的困境 ……………………………………………62 三、積極的自我認知-台灣優勢的開展………………………………………………64 第三節 台灣華語教師的個體發聲位置 …………………………………………… 64 一、私有化的公領域-海外華語教師的聲音…………………………………………65 二、主體的優越感-台灣華語教師的現況……………………………………………66 三、教師的話語權…………………………………………………………………… 67 第四節 台灣華語熱潮現況的再建構 ……………………………………………… 67 一、解構的傳統………………………………………………………………………68 二、優勢的關注………………………………………………………………………69 三、轉換的形象………………………………………………………………………70 第五章 華語教學性別比例落差的意義 …………………………………………… 72 第一節 華語教師性別比例現況 …………………………………………………… 74 一、數據的現況………………………………………………………………………74 二、數據的意義………………………………………………………………………76 第二節 教師性別差異反映的意涵 ………………………………………………… 77 一、傳統的困境………………………………………………………………………77 二、社會的期待………………………………………………………………………78 第三節 台灣華語教師的文化圖像 ………………………………………………… 80 一、外界的華語教師圖像……………………………………………………………80 二、華語教師的自我圖像……………………………………………………………81 第四節 華語教師的生存策略 ……………………………………………………… 82 一、專業知能的具備…………………………………………………………………83 二、華語教師的心態…………………………………………………………………83 第六章 結論 ………………………………………………………………………… 8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86 一、華語熱潮的再發現………………………………………………………………87 二、性別差異的理性思考……………………………………………………………88 三、華語教師的未來走向……………………………………………………………9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91 參考文獻………………………………………………………………………………93

    一、英文文獻
    Lanser, S. S.(1984)。The Narrative Act: Point of View in Prose Fic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anser, S. S.(1993)。 Fictions of Authority: Women Writers and Narrative Voic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Warhol, R. R.(1991)。Gendered Interventions: Narrative Discourse in the Victorian Novel 。 Duke University Press。
    二、中文文獻
    (一)中文專著
    卡勒, 著.(1992)。索緒爾(初版)。臺北市:臺北市 : 桂冠。
    申丹 (2004)。 "話語"結構與性別政治--女性主義敘事學"話語"研究評介。國外文學(2),頁 3-12。
    申丹(2014)。敘事學理論探頤。台北市:秀威資訊。
    李惠敏(2002)。從洋鬼子到外勞 : 國族、性/別與華語文教學(初版)。臺北市:臺北市 : 巨流。
    邱子修, 主(2012)。跨文化的想像主體性 : 台灣後殖民/女性研究論述。臺北市:臺北市 : 臺大出版中心出版 : 臺大發行。
    勁草(2013)。傳教士到台灣。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胡亞敏, 著.(2004)。敘事學(次版)。湖北省:湖北省 :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索緒爾, 著.(1980)。普通語言學教程(第1版)。北京: 商務印書館。
    陳芳明, 著.(2002)。後殖民臺灣 : 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初版)。臺北市:臺北市 : 麥田出版 : 城邦文化發行。
    楊義(1998)。中國敘事學(初版)。嘉義縣:嘉義縣 : 南華管理學院。
    蒲安迪(1995)。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賴明德, 等.(2013)。臺灣華語文教育發展史(第一版)。新北市:新北市 : 國家教育研究院。

    (二)期刊論文
    方麗娜 (2007)。 全球華語文熱潮的現況與省思。教育研究月刊(163),頁 5-16。
    方麗娜 (2013)。 北美地區中文學校教學現況的調查與分析。高雄師大學報. 人文與藝術類(35期),頁 頁35-55。
    白玉琪、招靜琪 (2016)。 臺灣作為體驗跨文化溝通的學習場域:個案研究三位來自歐美地區華語學習者的敘事經驗。華語文教學研究, 13卷(3期),頁 頁143-174。
    朴雪豪 (2014)。 韓國大學華語教學的現狀及改善方向。中原華語文學報(14),頁 1-13。
    佘艷春 (2005)。 女性歷史敘事與性別文化。河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8(2),頁 85-89。
    余伯泉 (2016a)。 近在「天邊」:從少子化海嘯與菲華學校論國家華語政策。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6),頁 1-22。
    余伯泉 (2016b)。 近在「天邊」:從少子化海嘯與菲華學校論國家華語政策。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學報(6期),頁1-22。
    李孝慈 (2016)。 八年計劃,打造臺灣華語文教育全新展望。華文世界(117期),頁88-89。
    李振清 (2005)。 華語文教學國際化的多元策略與實踐。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 52-59。
    李振清 (2011)。 華語文教學的回顧與二十一世紀展望。華文世界(107期),頁12-19。
    林志忠、阮氏芳 (2017)。 當前越南華語教學現況分析與檢討。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8),頁 63-86。
    信世昌、李希奇、方淑華、李郡庭、林姵君 (2011)。 臺灣華語教師之教學環境及滿意度調查:十年來之變化發展分析。臺灣華語教學研究(3期),頁1-32。
    凌逾 (2006)。 女性主義敘事學及其中國本土化推進。學術研究(11),頁 132-136。
    唐偉勝 (2007)。 性別、身份與敘事話語:西方女性主義敘事學的主流研究方法。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 14(3),頁 73-80。
    張玲瑛整理 (2016)。 實習觀想:中原大學應華系學生韓國教學實習心得分享。華文世界(118),頁 80-88。
    張庭瑋 (2015)。 臺灣華語教學發展的歷史回顧 臺灣最早期的華語教師:田欣然教授專訪。華語周刊(18),頁 41-42。
    張舒淳 (2014)。 海外華語教學分享-韓國大邱華僑小學。華文世界(113),頁 94-98。
    梁竣瓘 (2016)。 以日本高中生留學台灣為目的的華語師資培訓研究。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6),頁 35-48。
    莊雅婷、簡若玶 (2015)。 資深華語教師訪談──廖增常老師專訪。華語學刊(19),頁 73-76。
    許長謨 (2014)。 台灣對外華語教學新世紀十年來新聞訊息類型分析。應華學報(15),頁 1-37。
    許劍橋 (2011)。 菲律濱「僑教替代役」的華語教學現況與展望。華文世界(107期),頁63-65。
    陳詩瑩 (2014)。 教學文化大不同-英國實習心得與反思。華文世界(114),頁 84-87。
    葉怡欣 (2015)。 教育部「跨文化大使講座」系列-「全球華語文未來趨勢」演講摘要。華文世界(115),頁 9-11。
    廖高賢 (2016)。 讓世界看見臺灣華語文教育的躍升。華文世界(117),頁 20-26。
    廖箴 (2012)。 兩岸海外漢學推廣的競與合:以「孔子學院」及「臺灣書院」為例。國家圖書館館刊, 101卷(2期),頁 頁113-138。
    劉芸菁 (2015)。 法國華語教學經驗談。華文世界(116),頁 78-80。
    蔡旻芫 (2015)。 美國聖路易斯小學華語教學實習記。華文世界(116),頁 84-89。
    蔡貴琳 (2015)。 Holy Experience──美國和理大學教學實習紀錄。華文世界(116),頁 90-93。
    蔡雅薰 (2016)。 布局東協、寰觀全球的華語文師資培育觀。華文世界(117),頁 59-63。
    鄭大群、Da-quan, Z. (2007)。 女性主義美國學派——女性主義敘事學簡論。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8(1),頁 50-54。
    薛涵方 (2015)。 海外華語教學經驗分享──美國加州巴納德小學。華文世界(116),頁 81-83。

    (三)學位論文
    王碧瑤(2005)。現職非師範體系國中教師生涯轉換之敘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何華欽(1996)。二二八歷史敘事的爭奪及其社會效應:歷史的敘事分析。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台中市。
    吳秀惠(2010)。大學生英語口說及書寫敘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所,高雄市。
    吳秋燕(2007)。青少年憂鬱症自殺行為與家庭結構相關之研究-以三位憂鬱症青少年的敘事分析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嘉義縣。
    吳麗晶(2009)。李漁擬話本小說敘事研究——以敘事邏輯與行動元分析為主。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嘉義市。
    吳儷樺(2012)。走過時代的華語專家-近代臺灣華語教學之敘說研究 (1960~2011)。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高雄市。
    宋華敏(2012)。苦難、勞動、關係的建構:北台灣客庄婦女的生命敘事分析。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新竹市。
    李郁屏(2009)。萬巒鄉客家婦女「偋間角」的敘事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高雄市。
    李惠敏(2000)。國族主義影響下的語言政策及華語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杜立群(2008)。男性婚暴者生命歷程及處遇後行為改變的敘事分析。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周佑儒(2007)。大學男同志學生出櫃經驗之敘事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南投縣。
    林佩怡(2008)。邁入符號消費時代:宜蘭童玩節的敘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林庚佑(2016)。中國大陸軍事實境節目的敘事分析-以《防務菁英之星兵報到》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碩士班,桃園縣。
    林冠璋(2013)。臺灣旅行電影的文學敘事分析。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林株啟(2006)。學校與醫療業服務接觸與服務疏失:關鍵事件分析法與敘事分析法之比較。大葉大學人力資源暨公共關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
    林慧禎(2011)。日據時期農民小說人物與敘事分析──以蔡秋桐、楊守愚、張慶堂為討論中心。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班,台南市。
    林麗芳(2012)。《人間條件》的敘事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台北市。
    邱柔毓(2014)。信任與背叛:「食品安全」新聞報導的敘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胡文嘉(2007)。《綜合月刊》報導文學作品之敘事分析。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花蓮縣。
    孫郁淳(2013)。電影《慾望城市2》之敘事分析。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含碩專班),臺北市。
    孫寧(2013)。解凍天津包子:從敘事分析看<<寶島一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台北市。
    徐偉昀(2009)。晚年照顧關係的敘事分析。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新北市。
    徐熒檀(2016)。美國戰爭電影敘事分析之研究。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碩士班,桃園縣。
    康靖尉(2014)。中國大陸軍旅劇的敘事分析-以《火藍刀鋒》與《我是特種兵2》為例。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碩士班,桃園縣。
    張正揚(2010)。小農的地方知識與變遷適應:旗美社區大學「有機」實踐之敘事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高雄市。
    張淑芬(2014)。三位過動兒母親的英雄之旅--敘事分析探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市。
    張凱涵(2014)。重構與療癒:女性乳癌患者生命書寫之敘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張貴萍(2013)。媒體英雄之再現:電影《閃靈殺手》之敘事分析。文藻外語大學創意藝術產業研究所,高雄市。
    張簡士暄(2010)。壓抑,解脫與認同-以鄭清文五篇短篇小說的敘事分析為例。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台北市。
    許志印(2016)。憂鬱症防治宣導影片之敘事分析-以董氏基金會微電影「16歲,那年」為例。慈濟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花蓮縣。
    許勝欽(2013)。老人多元影像之敘事分析:以1980年代至2000年代臺灣電影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縣。
    陳丘惠(2013)。由物所體現的生命意義與開展─琦君散文之敘事分析。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研究所,臺北市。
    陳偉婷(2013)。深度報導類型與敘事分析 ──以吳舜文新聞獎作品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台北市。
    陳詠蓉(2013)。法國中世紀戲劇中魔鬼角色的敘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桃園縣。
    彭方玉(2015)。華語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台北市。
    曾美滿(2015)。陳明仁《拋荒的故事》 的敘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嘉義縣。
    曾苡峮(2012)。貝侯童話中女性角色的敘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法國語文學系,桃園縣。
    黃雅涵(2013)。解讀身體:臺灣茶飲的敘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楊碧君(2015)。謝霜天《梅村心曲》的人物敘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桃園縣。
    葉紋陵(1998)。優良兒童讀物中兒童形象之敘事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新北市。
    董倩文(2009)。網路自白的敘事分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新北市。
    褚家辰(2016)。臺灣華語文教學發展困境之研究。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宜蘭縣。
    趙昀嫈(2012)。旋轉之陀螺-一位國小教師生命運轉之敘事分析。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嘉義縣。
    劉紀婷(2010)。王家衛電影敘事分析:以《2046》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視覺藝術教學碩士學位班,臺北市。
    劉栩彣(2009)。台灣孔廟之敘事分析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碩士
    班,雲林縣。
    蔣宗諴(2012)。測量華語的真實溫度:以幻想主題分析方法閱讀臺灣華語熱潮。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台北市。
    鄭昱芳(2012)。台灣少子女化現象因應策略之敘事分析-以2009~2012年為例。南華大學傳播學系,嘉義縣。
    鄭楨慶(1997)。省長選舉新聞敘事分析三臺新聞如何呈現省長候選人形像。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嘉義縣。
    戴柔秀(1999)。虛擬未來──科幻電影之敘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台北市。
    韓宜靜(2011)。以敘事分析解讀有機食品在當代的意涵。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簡淳怡(2010)。電視新聞神話之敘事分析—以馬英九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顏伊旻(2007)。主體的困境:同志基督徒的敘事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蘇芯玫(2014)。史卡米達“為愛而偷”敘事分析。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四)網路文章與資源
    中國大陸漢辦網站:http://www.hanban.edu.cn/hb/node_7446.htm
    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http://atcsl.org/atcsl/?q=taxonomy/term/4
    阿兜仔不教美語: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gpfeq5JyEo_pPmu-4VLiA
    阿福: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89uDf0ryZniKpuSK9ESTw。
    老外看中國及老外看台灣:https://www.youtube.com/user/Laowaikanzhongguo
    游浩雲老師的語言教學部落格:http://yolanda1206.pixnet.net/blog/
    教育部-即時新聞-「教育部推廣正體華語文教學,赴海外任教行列」,2017/01截取於:http://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81D29731CE46494C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資料-業務統計-華語教育-各大學校院附設華語文教學中心得自境外招收外國學生來臺研習華語一覽表,2017/01截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2500/cp.aspx?n=985B0E34256FDC9E&s=3146119524BF3BF9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即時新聞:「學華語到臺灣 送華語到世界」-「全球華語文教育專案辦公室」揭牌 提供高品質華語教育服務。2017/01截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2500/News_Content.aspx?n=79D4CEEC271FCB57&sms=70BE182A03B427A5&s=CC5E4ED6C8442ECC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7/01截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
    國家教育研究院臺灣華語文教育發展之研究研究報告2012-2013年:http://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25/201508409.pdf
    國語日報社網站:http://www.mdnkids.com/aboutMdn/
    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海外專區-海外施測-2016年:http://www.sc-top.org.tw/chinese/oversea_16.php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