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彥君
論文名稱: 十九世紀末北臺灣隘墾區與隘丁的生存狀況: 以新竹金廣福墾隘的北埔地區為例
指導教授: 魏捷茲
口試委員: 莊英章
鄭振滿
李威宜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文社會學院 - 台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
Graduated Program of Taiwan Studies for in-service Teacher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4
中文關鍵詞: 金廣福墾隘日治時期戶籍資料北埔隘丁隘勇
相關次數: 點閱: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首先對隘制與屯制進行歷史性的回顧,得知此二種制度並非清廷為統治臺灣而草創的,反倒是一套延續自中國封建帝國對邊陲社會少數民族的統治政策;而從清廷官員對臺民番政策的想法,也了解多是採借中國邊疆政策的成功經驗。在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因應林爽文事件的刺激而宣佈「屯番」制以後,官方賦予隘、屯制為一套民番統治與軍事治安防衛上的意義,官方力量欲藉此往民番邊界推進。然而,這其實是清廷對邊陲地區土地開墾的一種權宜之計,將地方治安交由隘與屯丁來負責,其口糧薪餉也幾乎交由地方墾戶首來管理,形成帝國—亞官僚體系—人民三者間的緊密互動。這一邊區的開墾模式,雖然造成隘、屯的防守界線隨拓墾的步伐而不斷更動,然如此不穩定的生活,卻也因界外土地充滿無限「生機」與「商機」,仍然吸納大量人口前來,使得北臺的墾殖事業非倚賴隘制而不可行。
    本文在時間上則特別強調清末劉銘傳「開山撫番」政策對隘制所產生的影響,並藉此進一步認識隘丁在職業身分上的轉變。由於金廣福不僅是一個土地拓墾組織,更是一個地方軍事治安體系。所以透過北埔姜家對光緒十二年(1886)裁隘政策的反應,除可突顯官府與地方在界外經濟利益上的衝突逐漸激化外;同時,更可藉由金廣福動員隘丁的真實案例,了解一旦隘丁變為隘勇後,對舊有隘墾社會的影響。
    而無論歷經多少制度層面的調整,對地方社會來說,隘丁、隘勇都是實際負責出守防番的武力,所以討論民番政策時,自然無法忽略此職業特質究竟會使他們如何過生活的問題。本文則運用日治時期的戶籍資料,結合相關歷史文獻,以隘丁(隘勇)的真實生存狀況來印證制度,進一步建構十九世紀末北臺隘制下隘墾社會的真實圖像。

    關鍵字:金廣福墾隘、北埔、隘丁、隘勇、日治時期戶籍資料


    中文摘要-------------------------------------------------------------------------------------------i 誌謝------------------------------------------------------------------------------------------------ii 目錄--------------------------------------------------------------------------------------------iii-iv 圖目錄---------------------------------------------------------------------------------------------v 表目錄----------------------------------------------------------------------------------------vi-vii 第一章 緒論------------------------------------------------------------------------------1-19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二節 文獻回顧----------------------------------------------------------------------7 第三節 研究對象介紹---------------------------------------------------------------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15 第二章 清代的民番政策與地方軍事體系-----------------------------------------20-56 第一節 清初的民番政策—土牛溝、隘------------------------------------------22 第二節 屯制的建立與林爽文事件------------------------------------------------28 第三節 人群界線與軍事治安防護網:隘、屯---------------------------------36 第四節 清末民番政策的轉變—開山撫番---------------------------------------44 第五節 隘制與地方軍事治安的調整:劉銘傳裁隘---------------------------49 第六節 小結---------------------------------------------------------------------------55 第三章 北埔與金廣福墾隘-----------------------------------------------------------57-71 第一節 北埔地區的自然環境概況------------------------------------------------57 第二節 北埔地區的土地拓墾情形—金廣福墾隘------------------------------64 第四章 清末民番政策轉變與地方社會的關係—以新竹金廣福為例--------72-93 第一節 「隘設墾隨」下的金廣福墾隘-----------------------------------------73 第二節 清末裁隘政策下的金廣福墾隘-----------------------------------------80 第三節 小結--------------------------------------------------------------------------92 第五章 日治時期北埔地區隘勇的生存狀況分析------------------------------94-138 第一節 日治初期的理蕃政策概述-----------------------------------------------95 第二節 隘勇的家庭生活分析—以戶籍資料中的事件登記為依據-------101 第三節 隘勇家庭之經濟狀況分析—以北埔地區土地申告書為依據----129 第四節 小結-------------------------------------------------------------------------136 第六章 結論--------------------------------------------------------------------------139-146 第一節 結論-------------------------------------------------------------------------142 第二節 研究展望-------------------------------------------------------------------145 附表、圖---------------------------------------------------------------------------------147-161 參考文獻---------------------------------------------------------------------------------162-174

    Chuang Ying-chang and Arthur P. Wolf 莊英章、武雅士
    1995 Marriage in Taiwan,1881-1905: An Example of Regional Diversity.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54(3): 781-795.
    Shepherd, John 邵氏柏
    1993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Wolf, Arthur, and Huang Chieh-shan 武雅士、黃介山
    1980 Marriage and Adoption in China, 1845-1945.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Allee, Mark Anton 艾馬克
    2003 十九世紀的北部臺灣:晚清中國的法律與地方社會,王興安譯。臺北 市:播種者。
    Suzuki Mitsuo 鈴木滿男
    1992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d Ownership under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of Taiwan—the Case of Aolan Plateau, Puli--.。刊於臺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陳秋坤、許雪姬主編,頁285-30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丁曰健編(清)
    1959[1867] 治臺必告錄(全)。臺灣文獻史料叢刊(十七)。臺北市:臺灣大通書局。
    六十七(清)
    1996[1744] 番社采風圖考。臺灣文獻史料叢刊(九十)。臺北:臺灣大通書局。
    王世慶
    1994 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灣研究叢刊。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1996 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臺北市:中研院社科所。
    王學新編譯
    2003a 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上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3b 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中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3c 日據時期竹苗地區原住民史料彙編與研究(下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2004 日治時期的隘勇線前進策略—以竹苗地區為主。竹塹文獻雜誌 29: 93-108。
    方鐵、方慧
    1997 中國西南邊疆開發史。昆明市:雲南人民出版社。
    田炯錦
    1964 邊疆政治概述。邊疆論文集。臺北市:國防研究院。
    瓦歷斯•諾幹、余光弘編
    2002 臺灣原住民史--泰雅族史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伊凡諾幹
    1997 樟腦戰爭與'tayal[msbtunux]/[bng'ciq]初探─殖民主義、近代化與民族的動態。刊於臺灣開發史論文集,淡江大學歷史學系主編,頁5-55。新北市:國史館。
    杜文忠
    2004 邊疆的法律—對清代治邊法制的歷史考察。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沈葆楨(清)
    1959 福建臺灣奏摺。臺灣文獻叢刊第29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 室。
    李喬
    2001[1981] 寒夜三部曲—寒夜。新北市:遠景出版社。
    李翹宏、莊英章
    2009 竹塹社番產的形成與分布:從土地申告書所作的分析。發表於第二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暨施添福教授榮退」學術研討會,2009年11月12-13日。臺北市:中研院臺史所。
    李曉峰、張炎憲、戴寶村編
    1999 臺灣史論文精選。臺北市:玉山出版社。
    林一宏、王惠君
    2007 從隘勇線到駐在所:日治時期李崠山地區理蕃設施之變遷。臺灣史 研究14(1): 71-137。
    林百川、林學源纂輯(日治)
    1999[1898] 樹杞林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3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滿紅
    1979 清末臺灣的貿易與經濟社會變遷(1860∼1895)。食貨月刊9(4): 18-32。
    1997 茶、糖、樟腦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林欣宜
    2002 清代早期竹塹地區的土地拓墾與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1723-1875。發表於「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2002年10月30-31日。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吳子光(清)
    2001[1875] 一肚皮集。新北市:龍文出版社。
    吳育臻
    2000 大隘地區聚落與生活方式的變遷。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吳學明
    1995 清代一個務實拓墾家族的研究─以新竹姜朝鳳家族為例。臺灣史研 究2(2): 5-52。
    2000a 金廣福墾隘研究(上冊)。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2000b 金廣福墾隘研究(下冊)。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2008 地域社會與地方菁英—姜阿新與北埔。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李文良
    2001 晚清臺灣的地方政府與社會—廣泰成墾號事件的觀察。刊於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市:樂學書局。
    2006 十九世紀晚期劉銘傳裁隘事業的考察-以北臺灣新竹縣爲中心。臺灣史研究13(2): 87-122。
    2006 晚清臺灣清賦事業的再考察:「減四留六」的決策過程與意義。漢學研究24(1): 387-416。
    范明煥
    2002 從淡新檔案及古文書看清代猴洞莊的興起與演變。刊於客家文化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編,頁11-34。中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2005 北埔印象(鄉志)。新竹縣:竹縣北埔鄉公所。
    2006 新竹地區的人與地。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2008 臺灣歷史中的客家女性—以北埔姜家為例。發表於「人文藝術研討會—女性思維與文化呈現」學術研討會,2008年4月18日。新竹縣:明新科技大學人文社會與科學學院。
    柯志明
    2002 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研院社會所。
    施添福
    1990 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臺灣風物40(4): 1-68。
    2001 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2001 國家與地域社會—以清代臺灣屏東平原為例。刊於平埔族群與臺灣 歷史文化論文集,詹素娟、潘英海主編,頁33-112。臺北市: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
    馬汝珩、馬大正
    1994 清代的邊疆政策。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院。
    連橫(日治)
    1991[1921] 臺灣通史。上海市:上海書局。
    連瑞枝
    2007 社群、聚落與國家:以苗栗三灣地區街庄的形成為例。發表於「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2007年12月20-21日。臺北市:中研院臺史所。
    2007 急公好義與開山撫番:北臺山區姜胡氏捐買番界緣由為主軸的探討。發表於客家地方社會比較研究工作坊研討會,2007年10月5-8日。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國際客家研究中心。
    島袋完義(日治)
    2003 北埔鄉土誌。北埔公學校編,宋建和譯。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莊吉發
    1982 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臺北市:故宮博物院。
    2002 篳路藍縷:從檔案資料看清代臺灣粵籍客民的拓墾過程與社區發展。刊於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編,頁263-288。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莊英章
    1998[1994] 家族與婚姻:臺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2003 日據時期「土地申告書」檔案資料評介。臺灣風物53(1): 91-103。
    2004 田野與書齋之間:史學與人類學匯流的臺灣研究。臺北市:允晨文化。
    莊英章、潘英海
    1996b 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二)。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1996c 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三)。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涂豐恩
    2010 混亂中的秩序:臺灣契約的蒐集與分類(1898-2008)。發表於「資料庫與人文研究的應用與發展」學術研討會,2010年1月27日。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梁宇元
    2000 清末北埔客家聚落之構成。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張炎憲、王世慶、李季樺編
    1993a 臺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上冊)。臺北市:中研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1993b 臺灣平埔族文獻資料選集-竹塹社(下冊)。臺北市:中研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張炎憲、李季樺
    1995 竹塹社勢力衰退之探討-以衛姓和錢姓為例。收入平埔研究論文集,潘英海、詹素娟編,頁173-217。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張本政編
    1993 臺灣史資料專輯—清實錄。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
    陳其南
    2006 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新北市:允晨文化。
    陳秋坤
    1989 清代前期對臺少數民族政策與臺灣土著的傳統土地權利(1690-1766)。刊於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下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頁1023-1040。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2 十九世紀初期土著地權外流問題-以岸里社的土地經營為例。收入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陳秋坤、許雪姬編,頁29-56。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田野研究室。
    1997 清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臺北市:中研院近史所。
    2005 俗例、番租與國家—清代臺灣岸裡社和新港社的田園租業, 1740-1820。刊於明清司法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中研院史語所。
    2007 潘頭家祭祖:清代臺灣富有熟番地主家族的家居和社會生活,1786-1825。「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市:中研院臺史所。
    陳秋坤、洪麗完編
    2005 契約文書與社會生活(1600-1900)。臺北市:中研院臺史所籌備處。
    陳孔立
    2003 清代臺灣移民社會研究。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陳培桂(清)
    1993[1871] 淡水廳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朝龍、鄭鵬雲纂輯(清)
    1984[1893] 新竹縣采訪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45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志豪
    2008 十九世紀臺灣「界外」地區的設隘開墾主張—以竹塹地區為例。「淡 新檔案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頁117-139。臺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臺灣大學數典研發中心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2010 晚清「開山撫番」下的山區開發與地方社會―以竹塹地區的「金廣成」墾號為例。臺灣學研究10: 1-24。
    郭美芳、徐明福
    2006 臺灣望樓建築形制與轉化之研究:外來政權與原住民相對應之邊防建築。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13:45-90。
    許雪姬
    1982 班兵與臺灣治安。臺灣風物,32(4):41-46。
    許毓良
    2008 清代臺灣軍事與社會。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黃叔璥(清)
    1957[1724] 臺海使槎錄。臺灣文獻叢刊第152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富三
    1981a 清代臺灣之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對土著的影響(上)。食貨月刊11(1): 19-36。
    1981b 清代臺灣之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對土著的影響(下)。食貨月刊11(2): 72-92。
    1987 霧峰林家的興起──從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1729-1864)。臺北: 自立晚報。
    1995 板橋林本源家族與清代北臺山區的發展。臺灣史研究2(1): 5-49。
    2000 劉銘傳開山撫番政策與清廷、地方官、臺灣士紳之互動。刊於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五屆討論會─國史上的中央與地方研討會,頁1161-1189。臺北市:國史館。
    黃卓權
    1987 臺灣裁隘後的著名墾隘—「廣泰成」墾號初探。刊於臺灣史研究暨史料發掘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主編,頁105-140。臺北市:中華民國臺灣史蹟研究中心。
    1999 臺灣內山開發史中的客家人。歷史月刊134(3): 66-71。
    2002 清代北臺內山開墾與客家優佔區的族群關係。刊於臺灣沿山地帶的區域發展:過去、現在與未來論文集,臺灣師大地理系主編。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區域研究中心。
    黃榮洛
    2006 北埔事件文集。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溫吉編譯
    1957 臺灣番政志。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溫振華
    1981 清代臺灣漢人的企業精神。臺灣師大歷史學報(9): 111-139。
    1994 清代土牛界外的土地開墾─以東勢為例。臺灣經驗(二)。臺北市:東大圖書。
    2007 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二)清治時期。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楊鏡汀
    2005 北埔鄉志。新竹縣:北埔鄉公所。
    2005 金廣福大隘保鄉禦侮的歷史回顧。「北埔姜阿新故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吳學明主編,頁1-16。新竹縣:財團法人金廣福文教基金會;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楊鏡汀等撰
    2008 北埔事件一百週年紀念專刊。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詹素娟、張素玢撰
    2001 北臺灣平埔族群史。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詹素娟
    2005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的「熟番」政策—以宜蘭平埔族為例。臺灣史 研究11(1): 43-77。
    2008 熟番身分論—以日治時期的身分登錄為中心。文化創造與社會實踐 研討會論文。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蔣良騏、王光謙纂輯(清)
    1969 東華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262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廖倫光、殷可欣
    2002 清代竹塹地區的墓地經營。竹塹文獻雜誌(25): 84-97。
    劉妮玲
    1989 臺灣的社會動亂—林爽文事件。臺北市:久大文化。
    劉銘傳(清)
    1958[?] 劉壯肅公奏議。臺灣文獻叢刊第27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璈(清)
    1958[?] 巡臺退思錄。臺灣文獻叢刊第21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 室。
    蔡淵洯
    1996 清代臺灣的移墾社會。刊於認識臺灣歷史論文集,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主編,頁83-109。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
    魏捷茲
    1996c 澎湖群島的村廟「公司」與人觀。刊於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三),莊英章、潘英海主編,頁221-242。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2010 帝國、文人與婚姻—清末竹塹文人家庭中的女性婚姻形式初探。客家•女性與邊陲性,連瑞枝、莊英章主編,頁161-206。臺北市:南天書局。
    鄭鵬雲、曾逢辰纂輯(清)
    1959[1899] 新竹縣志初稿。臺灣文獻叢刊第61種。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顏慶德、雷生春
    1993 臺灣土地登記制度之由來與光復初期土地登記之回顧。臺北市:內 政部。
    羅烈師
    2000 客家族群與客家社會:臺灣竹塹地區客家社會之形成。「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徐正光主編,頁115-152。臺北市:中研院民族所。
    戴炎輝
    1979 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藤井志津枝
    2001 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三)。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77 日本據臺初期重要檔案。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58 平臺紀事本末。臺灣文獻叢刊第16種。新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61 新竹縣制度考。臺灣文獻叢刊第101種。新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63[1904] 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文獻叢刊第152種。新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64 清高宗實錄選輯。臺灣文獻叢刊第186種。新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94 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臺灣文獻叢刊第46種。新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94[1960] 清代臺灣職官印錄•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臺灣文獻叢刊第78種。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1962] 臺灣中部碑文集成。臺灣文獻叢刊第151種。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4a 臺灣私法物權編(上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50種。新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94b 臺灣私法物權編(下冊)。臺灣文獻叢刊第150種。新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97[1968] 清奏疏選彙。臺灣文獻叢刊第256種。新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1997[1969] 劉銘傳撫臺前後檔案。臺灣文獻叢刊第276種。新北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日治)
    1901 新竹廳竹北一堡土地申告書。藏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圖書館。
    臺灣總督府房臨時國勢調查部(日治)
    1933 國勢調查結果表•州廳編—新竹州。影本藏於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歷史人口計畫。

    學位論文:
    王和安
    2003 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以甲仙六龜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雲洲
    2003 清代臺灣北路理番同知研究(1766~1888)。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聲淼
    2008 隘墾區伯公研究:以新竹縣北埔地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榮春
    2010 1924馬武督,泰雅人的土地變遷經驗與gaga對話。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人類組)碩士論文。

    麥桂齡
    2009 新竹縣「客家聚落」的歷史變遷—以竹東鎮軟橋里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佳誼
    2000 「大隘」的前世今生-比較賽夏與客家的歷史記憶與遺忘。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豪
    2006 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令芸
    2006 土地與身分的追尋—李喬《寒夜三部曲》。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班論文。
    羅烈師
    2003 新竹大湖口的社會經濟結構:一個客家農村的歷史人類學探討。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1. 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
    http://stfj.ntl.edu.tw.nthulib-oc.nthu.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2.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明實錄
    http://sites.google.com/site/myboooksindex/29-C-H-Ming/E6988EE5AFA6E98C84
    3.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jsp?option_id=2722&index_info_id=3044
    4.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中心,臺灣歷史文化地圖
    http://thcts.ascc.net/htwn_ch.htm
    5. 內政部地政司,地籍圖資網路便民服務系統
    http://easymap.land.moi.gov.tw/K02Web/K02Land.jsp
    6.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四溪計畫網站
    http://nthulib-oc.nthu.edu.tw/login?url=http://lib018.lib.nthu.edu.tw/taiwanweb/home/index.asp
    7. 新竹縣政府地政處,新舊地號查詢
    http://www.hsinchu.gov.tw/landweb/online/bnum1/default.asp
    8. 漢珍數位圖書,漢文版臺灣日日新報
    http://www.bpes.hcc.edu.tw/front/bin/home.phtml
    9. 漢珍數位圖書,臺灣百年寫真/GIS資料庫
    http://www.tbmc.com.tw/chinese_version/taiwandata/taiwan_20.html
    10. 清華大學圖書館電子資料庫,臺灣文獻叢刊
    http://stfb.ntl.edu.tw.nthulib-oc.nthu.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11. 臺灣大學數位典藏資源中心,淡新檔案
    http://www.darc.ntu.edu.tw/newdarc/darc/index.jsp

    無法下載圖示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內網路)
    全文公開日期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校外網路)

    QR CODE